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不坏,真谛永存(三)

  金刚不坏,真谛永存

  贤宗法师于“般若修炼”开示《金刚经》【三】

  杜柯整理

   (十二)持经功德

  第十五章,持经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这是讲,一天当中三个时辰都布施。初日,就是早晨,以恒河的沙那么多的生命布施;中午,也以恒河沙数的生命去布施;晚上,也以恒河沙数的生命去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的力量,还没有“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以生命布施,对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难得的。可是以这么多的生命布施,还不如你听到《金刚经》这部经典后,真信不疑,心中欢喜信受,来的福德大。

  这就说明这部经的殊胜稀有,无可替代。

  所以,能听到这部经的人,都是有大福报的;能听到并且信奉的人,更是福报至大;能把《金刚经》的思想,贯彻到自己生活中,且影响身边的人,你的福报就呈几何级增长。

  佛的意思告诉我们,要以智慧去引导我们的生命,我们所做的一切才能持久和永恒,否则,以俗世的观念去做一切,都是短暂和生灭的,都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

  佛说,“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大乘是什么?乘,运载的意思。大乘就是大船,可以容纳几千人,渡到彼岸。“最上乘”呢,比那个大的承载工具还厉害,所以佛说金刚般若不是为小乘人说的,是为发大乘者,发最上乘者说的。我们平时活在世间,怎么看待自己的一期生命?你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着,为了自己活得舒舒服服,享受所谓的人生,还是为了自己身边人过的更好,为了这个民族的存在,为了整个人类的持续发展,而贡献自己的一生?为了自己的人,前面说已经过,一切荣华富贵,财色名利,爱恨情仇,都是过眼云烟,都是梦幻泡影。你在红尘中陷的越深,越无出离之日。上辈子你是皇帝,说不定下辈子就在地狱中呆着了,然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出来,或者经过多次投生,成畜生、饿鬼,都有可能,再好不容易成为人身,好不容易又积累一点福报,于是又沾沾自喜起来,去享受,去造恶,死后又再一次沉沦……就是这样头出头没于苦海之中,大家说,有意义吗?

  所以,一个人自私,为了自己活,其实是万恶之源,轮回之本。

  《金刚经》自始至终就是在追求一种究竟圆满之法,究竟圆满是什么法?就是金刚般若思想,般若思想一定是让我们得到终极的智慧和解脱。

  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打开自己、审视自己、观照自己,我为什么而活着?我活着想获得智慧还是愚痴?如果你希望得到智慧,那再没有比《金刚经》的般若思想再高的智慧了。

  多数人一生,永远处于纠结之中,不纠结这样,就纠结那样。不学佛纠结,学佛了也纠结,为什么?哎呀,纠结功课,我每天诵多少经啊,纠结因果,纠结怎么不开悟啊,纠结别人不吃素,我说他不听啊……

  所以要把佛法化到生活中去,如果你因为学佛和周围人产生敌对、摩擦,那说明你学得有问题,你是教条主义,生搬硬套。要把功课化为无形,不一定诵经才叫功课,每天拜多少忏才叫功课,你是一个妻子,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使家里的气氛愉悦祥和,这,本身就是功课,本身就是学佛,所以不要把学佛理解的那么狭隘,教条。

  此即是一种“破立”的思想——不破不立。把原有的框框架架打破,变成无形。把事物的精髓掌握,不被它的表象束缚。“无形”其实到处都是形,所谓的“无”是一种最高境界。《功夫熊猫》里,武功最高的境界是什么?一张白纸。原来他们那个编剧就是华裔,对中国文化谙熟于心。所以当你要进入人生的最高境界,就要进入无相境界,只有进入无相,才能生起一切。

  学佛,最重要的是培养禅定的力量,你进入了无相就是大禅定,因为不着相,自然是如如不动。禅定的境界其本质乃是幻空的境界,就是我们说的般若实相。那么什么是空呢?空,不是一无所有,不是消极,无所作为。空是认为这个世间一切有相的东西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比如椅子,是由木头、油漆、钉子、人工等等组成,每一样都不叫椅子,只有这些东西有序地组合在一起才叫椅子,其实我们也可以叫其他的,椅子只是一个代号而已。

  凡因缘聚集的东西总有因缘离散的一天,佛教把这种规律叫做“空”。世间的一切都在刹那变化,无常生灭。都是缘聚而生,缘散而逝,无论这把椅子,我们的身体本身,还是眼前所见的一切,皆是如此。所以“空”是宇宙人生的本相。

  《金刚经》是部我们可以终生学习的经,如果现在读不懂,不要急,也许你到中年、老年某一天,突然就懂了。

   (十三)业力障道

  第十六章,讲业障的不可思议。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於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 於後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於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这是在讲,如果我们有人听到这部经,产生怀疑,不信,并且嘲笑讥讽,认为是无稽之谈,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业障深重之人。反之,如果一听即产生信奉,一定有大善根,是业障轻微之人。什么叫业障呢?对真理产生怀疑,不能领受,得不到受益,这种人就是业障深重之人,就是愚痴,就是没有智慧,并且福报浅薄。比如今天,我们要来这里听课,也许我们通知的人有一千个两千个,为什么这么多人,只有我们这些人来呢?也有人愿意来啊,但是孩子感冒了,父母出差了,家里的狗没人养了,老板找你开会了,等等,很多事情障碍着你来,你的业力以种种因缘障碍着你来听经闻法经,所以你没有福报。

  佛说,供养无量诸佛的功德,都不如听到一句《金刚经》的功德大,“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金刚经》的功德如此之大,但你没有这个福报,你的业障深重,就享受不到。

  听了之后,每个人信受的程度又不同,这亦与每个人的福报和业力有关。不过总而言之,只要你能听到,就已经是很大福报了。

  你今天听到《金刚经》一句话,从此对自己的生命、身体、名利、财富、家庭、情感,等等俱不执着,那你就走在成佛的道路上,那你其实就是一尊未来佛,——可以度化无量众生。然后这些众生成佛后又可以化无量众生,那么你想一下,这部经的功德力量有多大?你不光自己解脱,还能帮助身边的人解脱,身边的人又帮助身边的人解脱,连锁反应,以至于无穷无尽。

  一切法都不是无缘无故生起,都是因缘和合之物。我们今天能坐到这里一起,也不是无缘无故的。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那我们一定至少有五百年的因缘。人之一生,你有多少朋友,谁会成为你的夫妻、父母、同事,都有着极深的因缘。道理如此。所以以后在为人处事中千万不要得罪身边某个人,要善待他们,你今生得罪了他,下一生他就不断给你找麻烦,报复你,跟你作对。所以今生谁和你过不去,一定是前世你得罪了他,比如借钱不还啊,欺骗过他的情感啊,让他痛苦啊,那他这一生也让你痛苦,他借你的钱也不还。你这一生不把这个冤结解掉,会延续到下一生。说这些不是无稽之谈,哪一天你把天眼打开了,会发现这些人原来都是过去生中围绕在你身边的人,很多生很多世都与他们有关系,过去生中,你们可能是父子,夫妻,情敌,朋友,亲戚,同事,师生,各种关系,就像不同舞台上的演员,演着不同的故事,但演员很多都是重复的。

  再看我们香海禅寺,有的老百姓就住在附近,但是从来没有进来过。为什么?无缘。以前有个罗马尼亚的留学生,在上海读博士,跑到我们寺院来,还有新加坡、香港,甚至法国的人,——我们这就有几套房子是法国人请的,说以后不住在法国,要住到香海禅寺,我说雾霾你不怕?他说住在法国不如住在中国,住在中国不如住在香海禅寺,哈哈。为什么这么远的人,在地球那一端的人都跑到我们寺院来了,而在寺院附近的人却从来没有进来过,这就是因缘了。故而,最终是一群有共同人生理念和价值的人才会跟你走到一起,我们在一起学佛,在这一起听课,也是如此。

  但是学佛,每个人都有一个层次问题,每个人的善根不同(也可以说业障不同),接受的结果也不同。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善根浅的时候,要勇于接受自己,因为你不可能一步到位。虽然老师也讲了,你也明白,但是做不到。这就像一个小孩子刚刚学会走路,你让他跑、跳,可能吗?我们才学会走路的时候,就一步一步把路走好,这即是最好的修行。

  因此,在世间修行,要接受自己的好,同时也接受自己的不好。在自己好的过程中能不能多迈一步做的更好一点;在自己不好的过程中,能有所修正,有所克制,就是最好的状态。我们看慧能大师,他听到别人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一下子就开悟了,我们念啊念,念了不知多少遍,有人都会背了,有人听《金刚经》讲解无数遍,他开悟了吗?这便是人的根器不同使然,也就是基础不同。六祖慧能相当于一壶水,烧到90度了,人家稍微再烧一下,就开了;我们说不定还是冰水呢,你烧了半天,没有温度,才慢慢融化。

  …

《金刚不坏,真谛永存(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