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不壞,真谛永存(四)▪P3

  ..續本文上一頁個公益事業,但凡有一絲的私心在裏面,就不會做好。

  24品福智無比分

  經文:須菩提。若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反過來說,我們今天所讀到的這部經,如果你拿去印刷,拿去解說,讓別人理解,那個功德就大到無法想象,無法計算。這是爲什麼呢?一個人淪爲凡夫,那是因爲他迷,沒有悟,你用錢財恩惠救了他一時,也救不了他一世,幫得了他一世,他下一世又迷了,所以這叫治表不治本。真正要從根本上幫助到一個人,是要讓他開啓智慧,走向解脫大道,從六道輪回的苦海中逃離出來。

  如果你用一本經書乃至四句偈語,讓這個人走出輪回,乃至成佛,此人成佛後繼而又能渡化無邊衆生,這個功德是無法想象的。

  叁種布施中以法布施爲最。香海禅寺這幾年拿大量的錢去印刷經書,就是受到《金剛經》的影響。這條法則同樣適用于社會上的衆多企業。如果每個企業家都能真正把有價值的文化植入企業,讓員工在心靈上得到成長,讓其從迷到悟,那這個企業主就把自己企業做成了一個度化衆生的道場。這種道場就會形成一種信仰的力量,這種力量不能用語言去表達,而是形成了內在的一種強大動力。這就是《金剛經》所帶給我們的啓發。

  25品化無所化分

  經文:須菩提。于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衆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衆生如來度者。若有衆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衆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這一品其實要搞清楚佛與凡夫之間的關系。有我、人、衆生、壽者等相,是有分別心導致的。歸根結底,一切有形有相之物,都不是永恒的,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化相。其本性只有一個,那就是“無”。之所以在你我眼中會出現不同,那是因爲衆生有著一顆被迷霧遮擋著的“心”。如若大家能穿透假相,看到衆生本性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分別。所以沒有誰去度人,也沒有凡夫衆生之差別,衆生和佛一樣,都擁有與佛無二般的本性,本來就是佛。關鍵的問題倒在于,你有沒有這個信願行去擔當下來你就是佛的事實,你是否願意承擔你自己身上所發生的一切,包括好的、不好的遭遇?你願不願意承擔你周遭的人與你之間所發生的一切,包括煩惱的、痛苦的,溝通與交流?乃至你願不願意承擔這個世界這個地球的所有現象,包括環境汙染與災難?不要埋怨這些和你沒有任何關系,都是別人的錯,這只是你不願意承擔這些境緣責任的借口罷了。要知道,他們都是你的“源頭”自性的顯現,都是我們自己變現出來的。

  這裏的所謂化無所化,度無所度。如來講經四十九年,每天都在度化衆生,但他從來沒有這麼去想過,這才是一種出世間的行爲。當我們在做事的時候,我們不斷地在想功勞,把這些東西不斷挂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所做的事情越多,我們的負擔會越來越重,負擔越大,就越不會放下自己。最後發現,好事做的越多,感覺世界欠你的越多,繼而發覺每個人都忘恩負義,因爲你總想著別人給你回報。這就不是一個做善事的行爲,而是一個取舍的行爲。一個人如果真正做到無爲而無所不爲,做到無私奉獻,忘我的精神,這個人是擁有大境界,大格局和大福報的人,才能升起那麼巨大廣闊的內心思想境界。法國哲學家蒙田說:一個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類最偉大的作品。心中有大境界、大格局的人才能有這種認知,否則他不會産生對生命的這種認知,就不會知道自己爲什麼而活著。爲什麼我們要學習這部經書,就是要把這種格局和境界植入我們的思想中。

  所以佛陀在渡化衆生的時候,以一種空性的思想去做事。如果我們所做的事情沒有貪婪,執著,是非之心的時候,事情過了,就放下了,放下了就不會貪戀,也就不會被困擾。

  26品法身非相分

  經文: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叁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叁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時刻觀照內心,不被事相所迷。要知道我們遇到的一切事都是因緣和合的相,他有起因,也會消散,如果我們因假相而總是心起煩惱的話,那就太得不償失了,也離佛法越來越遠。生活中對止觀功夫的修煉是佛法修證過程中的基礎和核心。淨土方法教大家二六時中念佛不斷,這並非只是簡單的六字佛號,他的作用,第一是讓我們專注佛號減少妄念,第二是要我們將佛號深深印在心上,行動上,在心起貪嗔癡之時,佛號立現將煩惱打碎。

  我們現在離佛的年代已兩千多年了,但是如果我們可以把這部經的內容理解透,實踐運用在生活中去,就可以天天和佛在一起,佛就在我們心中。所以佛法真正地解脫還是要靠自己。曾經有個居士,很虔誠,每聽到哪裏有大師有活佛,就去找他灌個頂啊,或者摸個頭,多的時候,一天可讓十幾個上士摸頭,就這麼好幾年,後來我問她,生活和事業有什麼好起色?她說,婚姻還是不好,事業也不行。所以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對于佛法,我們要身體力行,要學會運用,不能僅僅依靠活佛、上師的加持,摸個頭,吃個甘露丸就能有所成就,這是迷信而不是正信。阿難尊者跟佛跟了叁十多年,佛離開這個世間,還沒證得四果阿羅漢,後來被迦葉尊者逼成的,如果佛摸摸他的頭,他就能證的話,那他應該是最早得證的。所以,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去成就。

  

《金剛不壞,真谛永存(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