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不坏,真谛永存(四)▪P3

  ..续本文上一页个公益事业,但凡有一丝的私心在里面,就不会做好。

  24品福智无比分

  经文: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反过来说,我们今天所读到的这部经,如果你拿去印刷,拿去解说,让别人理解,那个功德就大到无法想象,无法计算。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人沦为凡夫,那是因为他迷,没有悟,你用钱财恩惠救了他一时,也救不了他一世,帮得了他一世,他下一世又迷了,所以这叫治表不治本。真正要从根本上帮助到一个人,是要让他开启智慧,走向解脱大道,从六道轮回的苦海中逃离出来。

  如果你用一本经书乃至四句偈语,让这个人走出轮回,乃至成佛,此人成佛后继而又能渡化无边众生,这个功德是无法想象的。

  三种布施中以法布施为最。香海禅寺这几年拿大量的钱去印刷经书,就是受到《金刚经》的影响。这条法则同样适用于社会上的众多企业。如果每个企业家都能真正把有价值的文化植入企业,让员工在心灵上得到成长,让其从迷到悟,那这个企业主就把自己企业做成了一个度化众生的道场。这种道场就会形成一种信仰的力量,这种力量不能用语言去表达,而是形成了内在的一种强大动力。这就是《金刚经》所带给我们的启发。

  25品化无所化分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这一品其实要搞清楚佛与凡夫之间的关系。有我、人、众生、寿者等相,是有分别心导致的。归根结底,一切有形有相之物,都不是永恒的,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化相。其本性只有一个,那就是“无”。之所以在你我眼中会出现不同,那是因为众生有着一颗被迷雾遮挡着的“心”。如若大家能穿透假相,看到众生本性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分别。所以没有谁去度人,也没有凡夫众生之差别,众生和佛一样,都拥有与佛无二般的本性,本来就是佛。关键的问题倒在于,你有没有这个信愿行去担当下来你就是佛的事实,你是否愿意承担你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包括好的、不好的遭遇?你愿不愿意承担你周遭的人与你之间所发生的一切,包括烦恼的、痛苦的,沟通与交流?乃至你愿不愿意承担这个世界这个地球的所有现象,包括环境污染与灾难?不要埋怨这些和你没有任何关系,都是别人的错,这只是你不愿意承担这些境缘责任的借口罢了。要知道,他们都是你的“源头”自性的显现,都是我们自己变现出来的。

  这里的所谓化无所化,度无所度。如来讲经四十九年,每天都在度化众生,但他从来没有这么去想过,这才是一种出世间的行为。当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我们不断地在想功劳,把这些东西不断挂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所做的事情越多,我们的负担会越来越重,负担越大,就越不会放下自己。最后发现,好事做的越多,感觉世界欠你的越多,继而发觉每个人都忘恩负义,因为你总想着别人给你回报。这就不是一个做善事的行为,而是一个取舍的行为。一个人如果真正做到无为而无所不为,做到无私奉献,忘我的精神,这个人是拥有大境界,大格局和大福报的人,才能升起那么巨大广阔的内心思想境界。法国哲学家蒙田说: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心中有大境界、大格局的人才能有这种认知,否则他不会产生对生命的这种认知,就不会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部经书,就是要把这种格局和境界植入我们的思想中。

  所以佛陀在渡化众生的时候,以一种空性的思想去做事。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没有贪婪,执着,是非之心的时候,事情过了,就放下了,放下了就不会贪恋,也就不会被困扰。

  26品法身非相分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时刻观照内心,不被事相所迷。要知道我们遇到的一切事都是因缘和合的相,他有起因,也会消散,如果我们因假相而总是心起烦恼的话,那就太得不偿失了,也离佛法越来越远。生活中对止观功夫的修炼是佛法修证过程中的基础和核心。净土方法教大家二六时中念佛不断,这并非只是简单的六字佛号,他的作用,第一是让我们专注佛号减少妄念,第二是要我们将佛号深深印在心上,行动上,在心起贪嗔痴之时,佛号立现将烦恼打碎。

  我们现在离佛的年代已两千多年了,但是如果我们可以把这部经的内容理解透,实践运用在生活中去,就可以天天和佛在一起,佛就在我们心中。所以佛法真正地解脱还是要靠自己。曾经有个居士,很虔诚,每听到哪里有大师有活佛,就去找他灌个顶啊,或者摸个头,多的时候,一天可让十几个上士摸头,就这么好几年,后来我问她,生活和事业有什么好起色?她说,婚姻还是不好,事业也不行。所以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佛法,我们要身体力行,要学会运用,不能仅仅依靠活佛、上师的加持,摸个头,吃个甘露丸就能有所成就,这是迷信而不是正信。阿难尊者跟佛跟了三十多年,佛离开这个世间,还没证得四果阿罗汉,后来被迦叶尊者逼成的,如果佛摸摸他的头,他就能证的话,那他应该是最早得证的。所以,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成就。

  

《金刚不坏,真谛永存(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