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诤叁昧,一心念佛
賢宗法師于廣東化州南山寺“佛七”開示
杜柯整理
在來到這裏之前,南山寺一直是我心目中幽蓮般的淨土,香氣所彌,特別心向往之。常言說,心動不如行動,衷情之余,今天,我終于隨著“心動”而來。
我們每一個人,今天以如此殊勝的因緣坐到這裏,不誇張地說,是每一位無始以來種下的福田。但是有這個福田,我們還要勤于耕耘,否則,地就荒了,長出的不是莊稼而是雜草。
請大家臨門一思:我們來到這裏做什麼?佛法講,每一個佛弟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中濟其心。《華嚴經》裏面說,衆生所求的一切功德,唯有回向給發無上菩提之心才不是惡業,反之,一切跟菩提心違背了,便淪爲惡業。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人,乃至六道一切衆生,其實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追求終極成佛,其它的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無不是漏,無不是飲鸩止渴得不償失。
既然如此,今天我們來到這裏,每念一句佛號是不是跟你的菩提心相應呢?若是相應,內心自然充滿著清涼、喜悅,你就會把整個身心融入到佛號之中,去盡情綻放自己。你綻放了,清涼了,喜樂了,光明了,想想病魔還可以在你身上存在嗎?健康,就會在你身上湧現,一切煩惱也自行消失,一切吉祥如意便會隨之而來,你想要的,都能實現。
仁煥長老給我們構架了這樣一個廣、方、大的平臺,我們要扪心自問:你有沒有福報接受它?如果沒有,這幾天你就不會有太大收獲;相反,如果你打完佛七以後,發現自己有脫胎換骨的變化,如電腦像重裝了系統,那麼這種變化一定是來自你的福德所感。所以我們到哪裏去參加法會,打七、念佛,一切的一切,當你沒有太大收獲的時候,首先應該反省是自己的福報太薄所致,就像一顆上好的種子如果撒在貧瘠的亂石堆中,也是很難發芽的。然而我們通常很難意識到這一點,總是在不斷抱怨指責,什麼那個地方太熱,那個法師講的不好,住的不幹淨,等等。你知道嗎?抱怨,就是魔,這就是你缺少福報的表現。當你缺少福報了,就要抓緊機會培植福報,一點一滴去積累福報,而不是有機會卻白白放走,然後繼續抱怨下去。所以說,抱怨,是魔;接受,就是佛。你迷了,是凡夫;你悟了,就是聖者。其實佛跟衆生的區別僅是迷悟之間,好比水結成冰,冰的本質也是水,只是遇到了寒,才結成了冰。
當你念佛的時候,全身充盈著甯靜的喜樂,那種狀態此時此地你就是一尊放射無限光明的佛子。佛子,就是未來佛。所以要反觀一下,當你念佛的時候,是不是全身上下都洋溢、流動著清靜喜悅,此刻你是在綻放自己呢還是拉長著驢臉?只要投身爲人,我們都是帶著無始的業障、煩惱和習氣來到這個世間的,當我們發菩提心的時候,內心會種下一個種子,大家知道種子的力量有多大嗎?實驗證明,一粒小小的芝麻種子,可以把重達千斤的石板鑽穿,只要有足夠的助緣,水、陽光、空氣和土壤,誰也阻止不了芝麻開花節節高。我們的菩提心種子,亦複如是。因此,煩惱多、業障重不必害怕,只要學會轉換就行,轉煩惱爲菩提,把種子種到煩惱叢生的泥土中,讓其生根發芽,長出茂密枝葉,開出芬芳的花朵,仿佛臭水塘裏的淤泥,開出潔淨無染的花朵來。
我們每個佛弟子來到這裏修行,實際上就是在這期間要在你心田裏種下那個種子。種子種下去了,它自然而然吸收養分,就能綻放無限。綻放之後又能結下新的種子,播灑到你身邊無窮無盡的衆生心田裏面。當哪一天你通過你自己的修行影響別人的時候,從那一刻起,你就邁上了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道。佛是什麼?佛是衆生轉變來的,和我們並無二致,是在無始以來行菩薩道中度化無量衆生今天才産生這個結果,當我們匍匐在諸佛面前,是否想過哪一天我也能站起來,哪一天我也能度化衆生,哪一天我也能成就佛道?那這一刻,即是你覺醒的開始,即是你邁上光明大道的啓程。所以,我們在修行佛法的道路上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本來是佛,佛性具足,我們現在的修行只是走了一個回程路而已。
藉此,我們學佛,不是爲了追求企業做的興隆一點,不是爲了身上的病痛消除一點,不是爲了讓孩子能考上好的大學,也不是爲了能買上好車好房,人前風光顯貴,不是這個概念。佛法的透徹就在于,看穿世間萬法如夢如幻、如露如電的本質,如果我們把學佛的這種要求跟世間的虛幻之法結合在一起,那就走入了一條南轅北轍之道,本來應該往南走,你卻精進地往北走,你天天念佛,天天布施,天天做功課,追求的無非是人間福報,出發點就錯了。所以大家要發大願心,發無上菩提之心,時刻推動自己往正等正覺的終極目標邁進。方向對了,你才有可能接近目標。
佛法無價珍,守心始圓成
成就佛道的最大力量,其實來自于你的心。絕對不是外來的力量推動著你成就道業,外來的力量最多只是助緣,就像現在我們有南山寺這樣一個好的平臺,但你最終有怎樣的收獲取決于你自己的精進程度。大家知道嗎,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心,就會産生什麼樣的思想,有什麼樣的思想,便會促發一個什麼樣的行爲,有什麼樣的行爲,便會形成什麼樣的生命軌迹,有什麼樣的生命軌迹,就會造成你什麼樣的未來。所以追根溯源你的起心動念是最初的原點,它決定了一切。學會時刻地觀照自己的心,才是實現一切理想的根本保證。
昨天,我跟大和尚在方丈樓裏談天,他苦口婆心,跟我講到一個觀點:你在修行過程中,如果內心是喜樂的,就跟天地大道相應,跟佛菩薩相應,跟西方極樂淨土相應,當你産生的一切跟宇宙“正向”磁場相應的時候,以後不用擔心自己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因爲你此時此刻就在極樂世界裏。你常常極樂世界,每分每秒都在極樂世界,你已經被極樂世界化了,最後不極樂世界都不行。你也不用擔心自己會不會墮入叁惡道,那不可能的,你跟那個道不相應,一個內心清涼的人,讓他到地獄去客串一次,他連一分鍾都待不住,因爲那種磁場他受不了。同理,一個內心被貪嗔癡汙濁習氣熏染的人,你硬拉他上天堂,他也一刻鍾待不住,他的磁場相排斥。前者如一個清潔的人跳到糞坑裏,他待不住,後者如一個熱鬧人到了萬籁俱寂的場所,他會發瘋的。
當我們內心嗔恨的時候,就是在種地獄的種子,內心貪婪的時候,就是在種餓鬼的種子,這樣的種子在生根發芽時就要及時掐滅它,不然的話,其牽引力會促使夢想成真,到那時候“既已爲鐵,不複爲礦”,你想把眼前的果子返回到萌芽狀態,佛陀來了都不行。菩薩的智慧,就在于“畏因”,而衆生的愚癡,便在于“畏果”。畏因是正修行,是先知先覺,畏果,是後知後覺,是亡羊補牢。
在座的每一位,我們有福報遇上這麼好的法師給大家做指導,法師有這個願力,但是你有沒有能力去接收呢?大家看到《西遊記》裏面人參果從樹上掉下來時,要一個金盤去接收,那法師給你“人參果”的時候,你有沒有“金盤”去接收呢?你的“金盤”,就是你的這顆心,它與法師是相應的,相通的。
在這裏首先要安住自己的心,我們不要一天到晚老想玩手機,成了手機控。你應該成爲佛控、菩薩控,或清淨喜樂佛號控才對。第二,全身心放下,家裏的雜事在這七天裏完全隔離,讓自己整個身心融入到七天的法會當中,行住坐臥就是一句佛號,讓佛號萦繞自己,成爲自己心心系念的唯一。閑話少說,眼睛少看,守住自己的六根,勿向外馳,完全融入到這七天精進的修行當中,相信你一定會有極大收獲。你知道嗎,一個人在某個階段如果能創造出巨大的奇迹,一定是他全身心投入,專心致志,心無旁骛,你投入叁分,就有叁分的收入,你投入十分,就有十分的收入,你投入百分,就有百分的收入。故而所有的收獲都取決于你自己,別人沒法代替你,即使佛陀再來,坐在這裏,縱有五神六通,也沒法代替你。只有你自己想改變,照著佛陀的話去做,才可以實現。佛法之所以智慧就體現在這裏,倘若不是這樣,佛菩薩只要一句話或者施展神通無量的衆生就都得度了,還要大家辛辛苦苦去累劫修行幹嘛。
怨天尤人的人永遠改變不了命運,因爲他不明白,自己才是生命真正的主人。什麼叫生命的主人,自我主宰。哪一天你能做到自我主宰, 哪一天你能掌控自己的生死,你就是自己命運的締造者。在這之前,大家都被無明所挾持,淪爲可悲的奴隸。
可能有的人今天是被同事綁架過來的,坐在這裏很難受,然後天天想著走,旁邊的人說多待一天吧,忍一忍,很快就過去了,是不是這樣?但是沒有關系,那個人,其實就是你的善知識,希望你以前種下的因,今天能開花結果出來。某一天你真正受到法益的時候,就會感激涕零這個人。《法華經》裏面講,一個貧窮的士子,到他很富有的親戚家去,那個親戚在他的衣角裏縫了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珠,後來他出去了,轉了好多年回來,還是一貧如洗困頓落魄。他的親戚很不理解,我在你的衣服裏縫了一顆寶珠,怎麼還活成這樣子?他說我不知道啊,等他把衣服打開發現寶珠還在裏面。所以我們今天來到這裏,大和尚給我們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珠,等你回去後變賣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一生,關鍵是,你現在要守著這顆無價之珍,別把它弄丟了。
菩提之心隨,人間自在行
在修行的過程中,當然會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我覺得有四樣“心”特別重要,恒守四心,必將促使我們奔赴無間光明大道,直取佛果。
第一個是菩提心。
每一個修行者,都要發無上菩提之心。菩提心的生發,乃是追求生命究竟圓滿的無漏大果,趨向終極解脫之道。這裏面,包含了自度度人。菩提心是覺有情,自己沒有覺,怎麼可能覺人呢?自己覺了之後,還要有能力、有善巧去覺別人,因之,凡是發菩提心者都是在行菩薩道,行菩薩道的,未來終…
《無诤叁昧,一心念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