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錄(慧律法師)▪P8

  ..續本文上一頁。你的行爲若做得正確,做得對,人家就會說,你拜佛很好。所以,我在讀大學的時候,我的成績都有保持,嗯!普通啦!真的,你如果說拜佛的時候,害成績很差,人家就說你看,拜佛拜的這樣子,書讀得這麼差。所以說我們拜佛的人,在家庭上、在事業上、在公司團體裏面,任何一個時間和空間所造成的環境,我們就要比別人更優秀,別人就會贊歎你。所以,我在讀大學的時候,讀了四年大學,從來沒有一科說是被當掉的,絕對沒有,爲什麼?成績如果保持不好,人家會誹謗你,說你拜佛拜到入迷,是不是這樣?我們現在拜佛,都是怎麼樣?不了解佛法,胡亂解釋。我們要了解,什麼叫做因果,就是說已經發生的事實,而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它,我們要用因果來認命它,當我們沒有辦法改變這個事實的時候,我們又無能爲力,找遍了所有的人,都沒有辦法改變這個事情,那你就要認命了,這個就是業障,這個定業不可轉,轉不過來,這個時候,講因果就正確了,而不是什麼事情都推給因果,就不會推給“美國”。學佛之後,學佛沒有正知正見,亂聽亂說,曲解佛祖的意思。

  自殺之後,是不是都往生惡道?這不一定,看他生生世世所修的善與惡,如何預防自殺?要跟他開示,說我們生生世世都有自殺的因緣,才會常常自殺,所以你千萬不要再自殺,解釋因果給他聽,這樣他就比較不會自殺。

  問(7):比丘尼的戒律爲什麼比比丘更多條?(比丘尼有叁百四十八條,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是不是女衆的業力較深重?如果是這樣,爲何女衆的信徒比較多呢?

  答:比丘尼的戒律,因爲她生理上的關系,舉個例子來講:女衆在生理上每一個月有麻煩的事情,這在比丘尼戒就講得很清楚。來就怎樣啦!比丘尼就要准備什麼。因爲,佛在世時,有用布嘛!現在那個很多啦,什麼舒潔啦,越薄型的啦,讓你忘記了它的存在啦,太多了,現在這個社會,工業發展,女生痛苦減少,佛在世的時候,那有這種東西。在比丘尼戒律裏面都說的很清楚用布。所以,因爲女生的身體不同,生理作用也不同,所以,女衆的戒律比較多,是因爲這樣,你要說業較深重,也可以這樣講,業障比較重,所以投胎成女衆,就是說情比較重,感情比較重的人。

  如果是這樣,爲什麼女衆的信徒會較多?因爲,女衆已經知道痛苦了,從小就痛苦,生小孩也痛苦,結婚被先生打也痛苦,沒去賺錢沒得吃也痛苦,操心孩子也痛苦,所以,女衆較有時間,較有時間。男衆呢,白天打拼賺錢,晚上他想要享受了,歌廳啦!舞廳啦!咖啡廳啦!喝酒啦!所以男衆信佛的較少,女衆信佛的很多,每一間道場裏面,有十個男衆,差不多就有二百個女衆,這個比率是二十比一,一間道場在共修,男衆不超過二十個,至于女衆動辄叁、四百人,全都是女衆,女衆知道這世間痛苦,一切都痛苦,知道要趕快求往生極樂世界。

  問(8):我以前供養觀世音菩薩、媽祖、土地公、地藏王、馬府千歲,很多,關帝聖君,我本來住在新門,現在要搬往臺北,要如何將媽祖、關公、土地公、地藏王、觀世音搬往臺北?

  答:我不知道。嗯,怎麼拜這麼多?如果拜佛的人,我們拜佛的人,都只供養叁尊呢,這佛像不能供養兩尊的,這一、叁、五、七,這是什麼意思,叫做叁角。出家人,五衣、七衣、九衣,這都是有根據的,斧頭是什麼形狀的?斧頭的側面叫做什麼形?叁角形,所以這奇數代表摧毀一切的煩惱。能摧毀一切的煩惱,能破一切的非障,所以以奇數作代表。打佛七,七天,頭七、二七、叁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這樣,所以,以七爲主。是因爲佛講單數可以破煩惱,所以,我們在拜佛的時候,我們中間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你不要只在右手邊只供奉一尊觀世音菩薩就好了,還要請一尊地藏王菩薩來供奉。反正要叁尊就對了,不能擺四尊,要不然要擺五尊啦,要不,一尊就好。這樣,所以說,不是一尊就是叁尊,不要擺那麼多。

  問(9):如果說我今天是正信的佛教徒,至于那些,我以前供奉的那些神要請到那裏去啊?

  答:這個,以前拜神的人,現在是正信的佛教徒,那麼那些神就請回它的本店,本店就是它的本壇啦!太子爺在哪裏?就把它請回去。這是關公在哪裏啦!就把它請回總壇,如果畫有觀音像的神龛,裏面有畫媽祖啦、竈神、或是關公啦!我現在要做一個正信的佛教徒,知道拜佛和拜神不同,這樣我要把它收起來,那又是觀世音菩薩的神龛,該怎麼辦?這很簡單,拿下之後用一張紙或是用布把它封起來,用繩子綁起來,放在較隱密的地方,較清淨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這樣而已。所以拜神的人,要改爲拜佛的,就這樣。如果是雕刻的神像,就把它請回總壇,如果用紙畫的,把它收起來,把它卷起來,放在幹淨的地方,事先粉刷幹淨。初八、十五都可以安佛像,他說要看日子,都不用看日子,初八、十五都可以安佛像。要安佛像那一天,一碗飯、六碗菜、四種水果。

  問(10):請問師父,芭蕉、蕃茄可以拜佛祖嗎?

  答:這在佛經裏面和在戒律裏面都沒說不行。這個不知道是誰規定的,說那個不能拜,說那個裏面有籽,吃下去又拉出來,種下去能活,就說不能拜佛,我說哪有人那麼厲害,吃下去又拉出來,又拿去種。嗯!現在用馬桶,按下去就沖掉了。我也不知道聽誰說的,芭蕉、蕃茄不能拜。你們聽過人家這樣說嗎?是嗎?我沒聽人說過。我聽人家這麼說,我們出家人到今天還不曉得番石榴不能拜,那是真的,因爲大家都這樣講,所以寺廟沒有人敢拜芭蕉,對不對?這是依循風俗,還有些人很奇怪,他如果不愛吃那一種水果,他就絕對不可能買那一種水果拜佛,他就買他自己喜歡吃的,如果佛陀那時腸胃剛好差,要吃芭蕉。啊!哈!死了,就沒有芭蕉吃。他都買他喜歡吃的哩,他如果不吃香蕉,沒看不到香蕉,都是買他喜歡吃的。所以說,衆生的習氣都是這樣。

  問(11):何爲離心意識?我們的本性,跟我們的心,跟這個意識,有什麼不同啊?

  答:跟諸位講清楚,本性照說是不可說的,因爲他是不可思不可議,講不出來,看不到,聽不到,它是菩提自性,本自清淨,所以說本性就是清淨、無煩惱、無汙染,就像汙泥裏面的蓮花,就像太陽光的光明,就像晚上月亮的光明,圓滿、究竟,大智慧、般若的智慧,解脫、無任何的執著,無任何的愛戀、情執,當下解脫,解脫而能自在,自在當中具足無量的智慧,于分別當中,不作分別想,于不分別想當中,即是分別;不離煩惱,不即菩提,當下涅槃,不生不滅,這就是我們的本性。

  佛教說的心是什麼?佛教說的這個心,是不能有統一的解釋,這心上面加二字煩惱,就煩惱心,如加二字嫉妒,就嫉妒心,如加二字貪心就變貪,變嗔恨心,所以這心是一種籠統的名詞,如果改成菩提心、清淨心、慈悲心、平等心、無分別心、喜舍心這就變好的。所以,這心的解釋,變成怎樣呢,變成說它是一種籠統的名詞。所以,在《大乘起信論》裏面,一心開二門,真如門,生滅門,就清淨的一面來講,講真如門,就汙染的一門來講,就講生滅門,生滅就是刹那間的心,起心變化,起心動念,所以,刹那間都在思想,造成業,業就是我們意識的慣性意識,就一直培養這個習氣,這念頭就起來起重,起來起重,所以啊,就衆生來講,叫做生滅門,生生滅滅,生老病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是生的開端,生是死的開始,生死只是一念之間而已,當下變化而已,生本來就是死,死本來就會再出世,所以,在佛教來講,生與死,都是刹那間在變化,沒有真的生,也沒有真的死,生後再死,死後他又再出世,只要他在生滅法。生滅法就是受時間跟空間的支配,名爲生滅法。什麼叫做受到時間跟空間支配呢?我們因爲有時間的觀念,所以,我們會産生一種執著,所以,我在臺大的時候,告訴同學,時間跟空間是假的,爲什麼呢?當我們在睡覺的時候,我們沒有發現現在幾點。我們如果睡著的時候,我們沒有發現現在幾點,我們在睡覺沒有時間的觀念,我們在睡的時候,我們也不會感受到這個空間,我睡什麼榻榻米,還是睡在彈簧床,睡在床上,睡著的時候,就不醒人事。因爲,大家還沒開悟,所以,我只好用作夢來比喻,用這個比喻是不適當,但是,要突破時間跟空間的觀念,暫時用這個比喻。如果見自性,就沒有這種觀念。那麼,我們有時間的觀念,我們就會有執著,會有很大的強烈的執著。時間從那裏來呢,從太陽跟地球的轉動,産生白天和黑夜,如果一個人,坐宇宙飛船射上太空,他就沒有白天跟黑夜的東西,太空哪裏有黑夜跟白天嗎?所以,時間是虛妄的,不是實在的,是因爲我們的錯覺。那麼,空間呢?也是錯覺,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睡在哪個空間,如果知道我們現在在哪一個空間睡覺的話,我們就是還沒睡。所以說,我們如果要學佛,要先突破這個時間跟空間,時間就是一種情執,空間就是一種胸量。空間就是講我們的度量,那麼,時間表示情執,當我們在等待一個人的時候,喔!我們會覺得時間很長,我們如果專心做一件事的時候,耶!咻一下時間馬上過去,所以,在打坐入定的人,像虛雲老和尚或是廣欽老和尚,打坐,一坐下去就十四天、四十九天,他就沒有時間的觀念。如果空間呢?是一種胸量性,這空間就表示我們的心量,我們都不能大慈大悲,我們都只疼我們的孩子,不能疼別人的孩子,心量少,空間就少,心量大空間就大,心量大的人,隨便住一間茅篷,隨便住,他都覺得很快樂,心量小的人,跟這個人也不合,跟那個人也不合,讓他住很寬敞的別墅,他都覺得很小間,到處樹立敵人。所以,時間是代表執著,空間代表胸量。那麼因爲呢,我們突破這個時間跟空間,所以,佛祖最了不起,大慈大悲,一般的人要做到慈悲已經很困難了,一般的人只能說我們有愛心。愛心,…

《佛學問答錄(慧律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