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體光老和尚 開示四十九▪P2

  ..續本文上一頁愛、沒有嗔恨,這個是出世法,染、愛、貪,這是世間法,不染、不愛、不貪,這就是在世間而出世間!叢林製你想出家了生死,你得離開家,家裏有恩有愛啊,你得離開,不離開不行。

   七月十五之後,輾轉的天氣涼快了,我們這一個初發心要沒有製度是絕對不行,爲什麼要住叢林,要學習叢林的這一切?他這是出叁界的一切,你象我們這個禅堂裏邊這些製度這是幹什麼的?這就是出叁界的方式方法,象那跑香,坐香,上殿,這雖然行動還在社會上,我們的目的是出世間法,大家修行,就是沒有愛心、沒有染心、沒有嗔恨心,要知道這就是出世法,這是我們的目的嘛,這個染心就是世間的嘛,我們學佛的就是沒有染,斷欲去愛,識心達本,解無爲法,我們當和尚就是幹這個的,社會上也不知道這個,人家不也幹這個。這是跟大家有緣,在這個古代的道場裏修行,青原山也算是佛教的祖庭,雲門、曹洞、法眼都是他下面的,大家能在這個道場裏學習一番,這裏當然是要苦些,江西、中國這些從林,還就是青原山這裏苦些,他爲什麼苦啊?他錢也沒有什麼錢,也不是說常住有錢不給大家,他沒有地方來錢,我到這裏來的時侯只有四個人,這現在幾十個人天天要吃飯,這個門票、功德箱收幾個錢也就是大家吃飯,要說一個修行人哪,只要有點飯吃就算了,要弄些錢作什麼唉?這說說,大家都放下來。

   禅堂就是要見性,見性就是觀心,能觀心者即是上定,若不觀心,法無來處。如何能見性呢?道無可修,法無可問,起心動念,即乖法體。禅堂裏有人念那個念佛是誰,那你還小如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是一個聖號啊,直接見性,那不是念的,就是古代念佛人多了,回光返照念佛的是誰,當下見性,不是光念那幾個字。從前高旻寺,他說什麼,你就念這個念佛是誰就行,那不是的,念佛是誰,他是幾個字,阿彌陀佛他是一個聖號。祖師的意思,不管什麼你得用,第一條,你在這個生活上沒有染心沒有愛心,這就是出世法,你那個染那個愛那個恨,那就是世間法。因爲找們學的是出世法呀,出世法就是沒有染,那不是光把和尚衣服穿上算了,那不行啊.就是社會上因緣所生法的這一切現象,你沒有染心沒有愛心,這就是出家人,不是到廟裏就算是出家了,那不是的,你在家你所知道的、你所染的、你所愛的,你現在到廟上來了,穿上和尚衣服,你看到名利財色還染不染

   有些人,在家裏有老婆孩子,你想不想啊?你願不願把你那個一切放棄,把佛教的這個持戒修行坐禅在你腦子裏面,在你行動之中,能不能站得住?你願小願接受佛教的這一切?並不是你外表像個出家人就行了,不是啊,那是個外表,那個不能了生死,你要沒有染心,沒有愛,這就是出家,你光跑到廟裏面把和尚衣服穿上了,不行。欲得佛法利益,就要你把你的那一切放下來,把佛教這一切行起來,能不能作佛事?什麼是佛事啊?就是沒有愛、沒有染,這就是佛事,並不是說人家上殿你也上殿,說念經大家都跟著念經,那是前邊的祖師製,就是使你思想上在佛教裏面有一個染,這個習氣慢慢就少了。

   出家受戒,要守戒,爲什麼要盤腿子?盤腿子是佛製,佛在世那諸大弟子都盤腿子,我在十多歲住禅堂,這維那師父很講規矩,他坐十分鍾二十分鍾,他下位了,下位作什麼?他檢查,看看你盤腿子沒盤腿子,他這個香板尖往你腿這裏一叉,就曉得你盤沒盤腿子,沒有盤腿子就打兩個香板,叫你把腿子盤起來,這就是製度,這就是染。你在禅堂裏,你不盤腿子也不像個住禅堂的,住禅堂一定要盤腿子.維那師父下位子來檢查腿子,若檢查幾次啊,你這腿子不盤或是你不是禅堂的人,他叫你走,怎麼?禅堂裏你就要學禅堂這一切。你們是到這裏做啥的?你到這兒是出家的嘛,那你就要把家裏這一切放下,就是在禅堂裏用功,在禅堂外也用功,離開了寺廟,到城市碼頭功夫也不忘,雖然你這個身體不在寺廟裏面,你這個思想還在那裏修行,你慢慢的變成一個真正的和尚,不是就這樣馬馬虎虎的算了,當和尚要認真哪,不是在這兒混上幾天。

   青原山下邊那幾塊田,政府他提出來要給我們,現在也沒給,要給嘛就給,不給也沒有什麼了不得,這山河大地是誰的?你說誰的也可以,你不說是誰的也可以,那順治皇帝他是山河大地主,都歸他,現在還歸他嗎?現在也不歸他了。究竟你說這是誰的?就是當時當權者說是他的,要過一個階段,皇帝也會死,當官的也會死,你說這地是誰的?這個社會就是這個樣,你說是誰的呢?我們是出家人,是修行的。原來青原山管九個縣的土地,這現在你要說地是和尚的也不成,就是這個樣子,那就是社會上這個變化不同,固定不下來,現在我們這兒,門票一塊錢.我們這麼多的人要吃飯,政府也沒有什麼話說,賣門票的師父,人家要不給錢不要勉強,沒有什麼,我們功德箱還有幾個錢 大家把菜種好,弄弄,夠吃的就算了,出家人嘛,你要學佛啊.你要不學佛你在這裏幹什麼?一定要改變,僧裝、素食、獨身,要穿和尚衣服,不穿和尚衣服你不是個僧人 要吃素飯,要孤身,你有老婆不行,我們就是這個樣子,曆朝曆代的出家人都是這樣 不這樣就不是的。你到這兒來,你是不是來真出家.客堂裏知客都要看看,那不是說我到這兒來吃兩天飯,不對了我走了,你放不下就不要來嘛.你到這兒來幹什麼?你要是在家人誰會管你?我們不能跟在家人講清規戒律呀,你給他講什麼清規戒律?清規戒律是出家人的,你給他講不是白講嗎?他也不會相信你。

   從八月十五之後,班首師父.禅堂裏面有些事情他要經常講講,我們要講就是講修行,不是社會上拉拉扯扯的事,因爲我們出家的目的就是要出世.要出這個婆娑世界,平常對于這個社會上啊,沒有愛,沒有染,跟著佛所說的,佛的知見,要入佛知見。天氣涼快了,八月十五,禅堂開示講修行,修行是幹什麼的?班首師父要說明白,“如班首示”嘛,開示,就是說修行怎麼修行,修行是什麼目的?我們是出世間的,要出這個痛苦的世間,沒有染、沒有愛,沒有恨,我們是學這個的嘛,學這個要做這個,不做這個你有什麼用?不是說住一個廟上,有吃的,有用的,快快活活,那不是那個樣子。我們最初是割愛辭親,遠離自己的家鄉,爲什麼要和父母離開呢?因爲他們是個染嘛,他們做的是世間法,親屬、妻子兒女,我們出家人就是孤身,沒有這個。我們是修行的,我們是了生死的,我們是幹這個的。

   天氣輾轉的涼快了,常住裏還有一點事情,有一點事情還是大家的事情,我們種點菜,修修房子,瓦、椽子都搞一搞,大家都好過。到打禅七的時候,這些事能不做就都不做了,修行的嘛,冬天來了,一定要好好的修行。天天要吃飯,大寮裏安排一下,因爲人人都要吃,人人都有責任,和尚的事大家辦,身體不好的,隨衆不隨力,有些人有力氣,能拿一百斤,叫大家都拿一百斤這不行,從來廟裏有這句話,叫“隨衆不隨力”,隨衆就是大家去你也得去,除非是病得不行了,跟著以前高旻、金山,僧值齋堂裏看見你叁天沒吃飯,客堂才允許你告假,不這樣不行,古代要嚴格一些,叢林製嘛,就是十方來的人,有什麼事還要十方人來做。

   佛出世間,唯以一大事因緣,令一切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的知見那就是對于世間上的名利財色沒有這個心了,沒有染心,沒有愛心,沒有嗔心,我們所作皆辦,具諸佛法,佛法就這麼個樣,什麼樣都不是,起心動念,即乖法體。八月十五那一天,禅堂裏維那得知道這個事情,要到客堂外頭挂牌,牌上寫什麼呢?“如方丈示”,“如班首示”,就是由維那師父帶領大衆請班首師父開示用功。從八月十五要講修行,修行是什麼樣子?怎麼修行?要由班首師父講明白,那就在這個叢林下就是不辜負住這個叢林,這是修行的,要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的知見就是對于這一切沒有染、沒有愛。佛教存在幾千年了,現在弄的差一點,以前認真的很哪!就說高旻寺、金山這些大叢林,那些起七的儀式怎麼弄法,那忙的不得了,這現在也不知道了,你現在到金山還搞個什麼修行?那裏面還吃酒吃肉,你看這,這完全把千百年來叢林遺留下來的規矩都算了!那就是這個地方能搞一下我們就搞一下,弄不了嘛就算了,這現在時代就這個樣子。那以前解放初期虛雲老和尚到雲居山,那是雲門事件之後,雲居山就是青原山下邊第六代的祖師,到現在還住一百來個人,年年也打幾個七,本來舊社會我在雲門寺·…

  

  

《體光老和尚 開示四十九》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