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體光老和尚 開示四十八▪P2

  ..續本文上一頁唯識法相,禅宗的事情他們不知道.那一年,還在舊社會,天童人多呀,那是個大地方,禅宗的這一切製度啊,就在“七七事變”停止了,就從這兒停止了!高旻寺來果老和尚在高旻寺准備修五大工程,也停止了。來果老和尚他弄的挺大呀,高妥寺叁岔河,從常州有道河,背後有道河,交到運河,這叫叁岔河。高旻寺緊挨著運河,我們國家的河大部分是東西走向,他那個運河是南北方向。民間流傳那些曆史都不一定,說隋炀帝,是智者大師的弟子,智者他出家了,他家也是那個地方的,就是河南汝南地區,那裏還有個廣山,大蘇山,普天寺,慧文、慧思都在那邊,汝南裏邊還有個大寺,可能現在不在了,汝南南關有個南海寺,現在在那兒修。汝南有個人,就是現在修南海寺這個老和尚,他跟國民黨到了臺灣,就拜白聖法師爲師,白聖法師他是當時佛教會的會長,南海寺這個和尚他是有些錢,他也是那裏人嘛,他要把南海寺修起來,當地政府批准。有個小南海廟也很大,解放後,被占住了。現在國家有規定,這寺廟永遠是寺廟,不管是什麼人占的,都得歸還,什麼人批准、什麼人占、什麼人規定都作廢。就給了他二百叁十畝地範圍,我看那一圈子地方都是汝河,離小南海沒好遠。因爲他有錢嘛,從汝南修一道火車路,通駐馬店。他很客氣,我從大同坐火車,他們就給他去了電話,這現在這個交通很好,他就在北京火車站,弄了個小車子,在底下等著,他跟我說,也不要到佛教會,也不要到佛學院,在北京找個賓館住了幾天。我到北京這一切都是他安排的,吃早飯弄個小汽車,要到故宮看看,他跟我說什麼,趙樸初可能不行了,前幾天就不會說話了,不是前幾天他已經不在了嗎?趙樸初他對于佛教有很大貢獻,他很護持,他很有地位,中央很喜歡他,他說話中央也很聽,他說的也很正派。趙樸初去世後,佛協會有一個變動,這宗教政策虛老和尚提了幾十條,這現在還要依他,依他不過還不能完全依他,依他就不好辦了,他說寺廟的財産,山林土地完全要歸佛教,你象這青原山九個縣要歸還,我們怎麼能弄得了呢?那八渡是青原山一個大倉庫,那要都歸還我看還不好搞。

   雲居山恢複,政府多少撥了一點款,這青原山,前後幾個大殿完全都是中央、省、市叁級政府撥款,修好了,歸和尚管,土改的時候,劃給青原山十二畝地,還給了兩頭牛,文革又被破壞了,這個和尚死的死,還俗的還俗,這都是曆史上的事了。還有一個,現在這個寺廟修好了,地方政府在一個要緊的地方弄一個卡子,他要錢。寺廟原來是人民信的,和尚也是人民,人民要到廟裏參觀拜佛,他攔住要錢,還不是要的少啊,他要的很多,一個人要幾十塊啊,象這個工人、農民、學生,這在我們國家來說這些人占大多數,都是這叁種的人。這叁種的人是最苦的了,他們也想到廟裏燒燒香拜拜佛啊,你跟他要幾十塊,說你沒有幾十塊你不要進去,你看這弄的,尤其是四大名山要的錢最多。那普陀山,五臺山把住路口,這都不是中央安排的,有些地方還算好,和尚不要錢,再要就不怎麼樣了。 改變不改變我們也管不了這些事,我們是出家修行的,廟裏的這一切都是國家的,就是給了和尚也是國家的,看這個樣子啊,我們佛教可能永遠存在了,要好好的修行。國家允許你存在呀,你要好好的修行呀,你不要弄的亂七八糟,出了家又還俗,還了俗又出家,這樣不行,信仰是信仰你的教理教義呀,信仰你的清規戒律呀,弄的邪邪氣氣的,這階段*輪功發生了,他的野心很大,他圍困中南海,你看這還得了?他想占領國家政權,他鼓動的人很多,寺廟裏面來來往往的人,你客堂要注意呀!要進到這裏面一個就好麻煩。這些人,從四面八方來,誰曉得是幹啥的?這個外表是佛教徒,他是不是真的呢?中央的意思,你以前練*輪功,你現在不信,那中央還是喜歡,你要繼續隱藏起來,有朝一日發現了,他要斬草除根,要不聽啊,他就把你弄了!大家好好修行,佛教是永遠存在的,寺廟是法律保護的,這還有什麼困難的?

   這宗門下他也要安居結夏,安居結夏就是吃飯免衣、上殿不免衣,因爲吃飯是熱的,一個免衣,一個分單,不在廣單上睡覺了,禅堂外頭,廊檐底下,到這些地方去睡覺,打四板照常都到禅堂打坐,打四板去到外邊洗臉,洗了臉到禅堂裏穿袍搭衣坐那裏,吃口開水,規定的一個人要吃一片姜,冬吃蘿蔔夏吃姜,禅堂裏達成一致,要行則行,要坐就坐。

   自己要是沒有一點功用啊,就是在山裏頭也是空過,道場裏邊還有一點規矩,你在山裏邊,你想叫人家管你也沒人管你,管你作什麼呢?你修行不修行,誰也不管。道場裏不中,道場裏邊有規矩,上殿有人管,過堂也有人管,管是管,是好事,因爲我們這個習氣毛病太重了,習氣最重的是我執啊,我這我那的,不能聽別人說,只能聽別人贊歎。我們要知道,煩惱就是生死,修行就是淨除煩惱,知識分子修行更難,知識分子的我執特別重,或跟是他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知道這個還不是修行,你要是知而不染,這個是修行。那就是知見立知,即無明本,你所知道的,你能夠知道的這一切,你不要有染、有嗔、有慢,這個也就是修行啊!你要是一天到晚煩煩惱惱的,眼睛總看別人不對,不對你就染了,對不對總想說別人,有了這個染哪,用什麼功也用不上,就是常住的大衆師父、班首師父怎麼樣成就也不行。

   別人看你是個修行人,他才供養你,他千裏萬裏不管多遠,他來就是爲了成就你修行,要吃飯穿衣,他才來,就是說你住在常住裏邊,常住建立了這一切修道的次序、方法、規格,你要是能遵守這些規格次序,這些安排,那麼你是個修行人,你要是不依這個,隨隨便便的,你吃這個東西、用這個東西,拿了別個的錢,它這個不空的,信心檀越他要得到好處,你沒修行,沒有規矩,你要還。古人說:信施一粒米,重如須彌山,吃了不了道,披毛帶角還。這是怎麼回事呢

   緣起于佛,世尊帶著千二百五十比丘在人間托缽遊行,印度那邊可能比我們這邊熱一些,路上也有樹,佛叫弟子在樹底下歇歇涼,打打坐,因爲吃飯了嘛,世尊也出了汗,他叫阿難:阿難啊,我這個衣服出了汗,把這個衣服也濕透了,你拿到那個河裏邊幫我洗一下。這阿難就拿著佛這個僧伽黎衣到河邊去洗,他把這個衣擱到上往底下摁,摁不下去,用冉大的勁,它也不到水裏去,阿難叫了幾個人,就這一件衣服,這幾個人也摁不到水裏去,佛的弟子目犍連有神通哪,就叫目犍連把這衣服給佛洗一洗,目犍連用了很大力氣,這衣也摁不下去,目犍連神通很大,他就把須彌山拿起來壓在這個衣服上面,還是壓不下去,佛看這件衣服這麼不好洗,世尊就把他吃飯的這個缽,裏面還有一粒米,叫阿難:你把這一粒米放到衣服上,看看能不能行。阿難把這粒米放到衣上,這個衣沈下去了。這些比丘就問佛:這須彌山壓都壓不下去,怎麼一粒米就壓下去了?佛就說:信施一粒米,重如須彌山,吃了不了道,披毛帶角還。看這個樣子很嚴重,不了道,照這個樣子,我們都完了,這個飯還吃不得,吃不得還不行,吃不得肚子餓啊,古人的意思啊,就是趕快修行,不要弄些虛假,遵守戒律,這是警策我們,不要放逸。雖然沒有了道,你還繼續在那兒修行嘛,可能這要好一些,你道也不了,你也不願意修行,那這個你自己承當,推,往哪兒推唉?推給誰唉?

   我在雲門寺,雲門出了事, 虛老和尚他怎麼說呀,你們有什麼事情,.不好的事,或是背了因果,你們都推到我身上,我代替!你說什麼是菩薩?這就是菩薩!也不要說他老人家是什麼菩薩再來,他這就是菩薩,那個年代誰能說這個呢?不如意的事情往他身上推,人家包了。我們自己的罪我自己受,我自己的因果我自己承當,那也不能往別人身上推,推到別人身上,他能不能替你受呢?他要是能夠受的話,這個地獄就沒有了,地藏王菩薩他也承當了,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他說的這個意思啊,就是警惕我們趕快修行,希望大家都成佛了,叫地藏菩薩也成佛,來發這個心,不能說都等著叫地藏菩薩來把我們度成佛,那可不曉得什麼時間,你等吧!

   道場裏邊是成就人用功的,這個禅堂,現在本道場是坐十四枝香,怎麼十四枝呢?這跑香,算是一枝香,坐是一枝香,吃了早飯叫早板香,早板香再坐一枝香那叫四枝香,四枝香再坐一枝那叫六枝香,上午要坐六枝香,六枝香就是跑一枝,坐一枝,那叫六枝香。下午午板香之後再坐一枝香叫四枝香,那就是准備上殿了,六枝香加四枝香這就是十枝香,這十枝香跑五次坐五次,夜晚養息香之後,再坐一枝香,這叫四枝香開大靜,一共就是十四枝香,這叫坐長香。有的有公事,那可以減少,沒有其它事情的人,不能少。這禅堂裏面,班首師父、維那師父要負責任,大殿客堂僧值師父負責,要按說這個僧值得住在客堂裏面,僧值是副知客,知客是副僧值,班首可以代維那、代知客、代當家,這道場裏是這樣安排的。當行堂的,上午六枝香可以不坐,你到齋堂裏擺擺碗筷,齋堂的地呀,衛生呀搞一下,大寮裏邊做飯的、做菜的,他要減的多,只能說吃了早飯坐一枝早板香,四枝香、六枝香那就不能坐了。當行堂的,早板香,早四枝香、六枝香,中午或是吃面食、吃饅頭,香可以不坐,那是客堂裏可以不坐六枝香,他怕有事啊,要按說,客堂裏就是上午、下午,早板香、午板香,坐一坐,他下邊這幾枝香可以不坐,客堂裏有事情啊,庫房裏這個副寺、當家、庫頭,這些事都是公事,這個客堂裏,外面有來挂單的,挂單你也不曉得他什麼時間來,客堂裏得有人招呼一下,這個僧值也要減少坐香,因爲這個上午吃午飯,他這六枝香可能不能坐,要到齋堂裏呀,要以前的製度呀,大寮裏這個油下鍋的時候得叫僧值看到,以前沒有這麼多油,哪有早起吃饅頭的?沒有,早起都是吃稀飯,中午吃幹飯。古代哪還有夜晚吃這吃那的?那不吃,一粥一飯,這是祖師立的製度,這個要遵守,你是個佛教徒嘛,你要遵守,戒是佛製,清規是祖製,你出了家就是佛祖的弟子,要繼續佛乘。這中國的祖師很多呀,也有好多法門,現在最好用功的是禅宗和淨土,我們這個漢僧大部分都是用的念佛、參禅,很少有本用密,密有東密、西密,我們國家漢僧是顯教,從來跟西藏的喇嘛很少來往,有些地方弄不來,在唐朝時候我們這個就搞不來。

   你要是學過這個香板,你不管到哪個禅堂裏,一看他那個香板怎麼拿,就曉得他是個作什麼的,因爲他拿的香板不同嘛,一個人拿的一個樣子,兩槌催板,“當!當!”大家一起放腿子,行起來!

   大進堂要教教規矩,七月裏要教製度教規矩,教禅堂裏邊這些規矩這些製度,到八月間禅堂裏邊要講開示·要動動,就是睡覺得會睡覺,現在還不會睡覺,睡覺這還不會睡呀?你確實不會睡,睡覺的時候這功夫在,有什麼事情你這功夫不能打失,事情也作了,功夫也用了·我們學的是出世法,我們人是世間人,世間上的事情你沒有染,沒有愛,當體即是出世法,我們學的是這個呀!不管你在家裏幹什麼的,來出家就把家裏這些長長短短都丟掉,丟掉不是啥都不知道啊,不是,這一切世間法都知道,就是沒有染心了,沒有染沒有愛這就是一個真正的出家人啊!你在家的事情丟不開、放不下,你就是侮辱了佛教,你在佛教裏面就是侮辱了佛教,佛教是清淨無爲,被你一弄弄成染汙了,嗔心、愛心混入了佛教,這個不行,你就是多少年也不中。不是說嘛,出家離欲寂靜,得大禅定,你這個欲還沒有離,你得什麼禅定?世間的事情還放不下,你們有的在家還有老婆,想不想啊?夜晚睡著了還作不作這個夢啊?出家要清淨,要童貞入道啊。

   我以前在雲門寺,人家虛老和尚真是放得下呀!他家裏也不是窮人,父親也是個官,他一定要當和尚,家裏就給他弄了兩個女的,老和尚人家真不愛,沒有愛心哪,兩個女的夜晚和他住在一起,因爲他沒有這個心哪,這女的也沒有辦法,他父親還經常問:這兩天少爺跟你們的關系怎麼樣啊?那有什麼關系?老和尚他沒有那個男女的事情嘛,老和尚想著,長遠這個樣子怎麼能行呢?想個辦法得走啊。就跟兩個女的說:父親再問你們跟少爺的關系怎麼樣,你們就說很好,很喜歡,我們白天夜晚都在一起玩。老和尚父親說:你看!我這當爹的也老了,糊塗了,把媳婦孩子關起來幹什麼呢?趕快把他們放出來,誰知道把老和尚放出來,就跑到鼓山深山裏去了,再也找不到了。後來老和尚的父親派多少人找也找不到,後來就辭官不作了,沒有兒子官也不作了,沒有兒子還有什麼活頭,過了幾年就死了。虛老和尚就叫這兩個女的在湖南觀音庵出家了。我們要學,就學這個,就是你們家裏有老婆孩子也不要再挂念了,放下來,把這些事情放下來,學佛,佛就是沒有愛了,當一個實際真正的修行人,我們這是禅宗,要把禅宗的事情弄起來。

   我把這個監香香板、巡香香板,怎麼樣拿法,怎麼樣打,在這靜中,在這動中,外面,這個香板是怎麼拿的,我做給你們看一下。

   佛教有的是人,不要說是沒有人了,人多得很,前叁叁、後叁叁,前面叁百叁十個,老和尚都規定好了,後面還有叁百叁呢,《楞嚴經》上說,釋迦牟尼佛有六十二億恒河沙大菩薩都在這個天上人間弘揚佛法,沒有事,你們好好的持戒修行,佛教以後還要大興,還要出好多人。

   要這個香板幹什麼,香板就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不是個小事,你到我們這兒來,要割愛辭親,有愛有親,不要來,你來打閑岔,這個香板是雍正年間有的,雍正他是菩薩,現的是國王身。

   你們坐那兒不要動,我來把香板教一下,行香的香板,我以前在那個從林正規的禅堂,我在那裏學過,後來我在天童教規矩,我在高旻寺是教規矩的,現在就這個樣了,我說說你們也知道。巡香香板足這樣拿的,前面手這個地方和這個嘴足平的,站在那裏腳是八字步,前邊是八寸,後面是兩寸,監香的香板是這樣拿的,這叫合掌香板,維那的香板是這樣拿的,這叫隨手香板,他看見不對了,馬上就可以打你,走圈子也是這樣拿的,出入往返,到齋堂吃飯也是這樣拿的,堂蔔的香板這樣拿,後堂這麼拿,以後要是有機會,你到雲居山、高旻寺,人家或是輝歡.計你當後堂,你得會拿弄板.西堂的香板,這樣拿,首座和尚的香板是這樣拿的,跑香,不管什麼人的香板都是這樣拿的。

  

《體光老和尚 開示四十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