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光老和尚 开示四十八

  开示四十八

   有些地方不好用功,这是说对于我们初发心,在禅堂里边,止了静,安安生生的坐在那儿,或者这个阶段用功好用一点,要在外边做点事情,用功要差一点,或是到斋堂吃饭,用功也差一点。不但是我们哪,赵州禅师三十年不杂用心,在吃一粥一饭的时侯还要生心动念,这个吃饭哪,饭菜到嘴里了,饭菜的味道不由得就出现了,你象我们天热到堂里洗澡,心会乱,跟着古人,比丘洗澡还有规矩,到堂里洗澡不要生心动念,功夫要现前,或是作一个不净观,这衣服脱了多难看哪?多不恭敬啊?还在那儿说,还在那儿笑,你们在堂里洗澡,我在楼上就听到你们在堂里说话,声音很大,没有照顾功夫,洗澡的时候这个功夫忘了,还在说话,这就不行。开始用功,身心没有把握,洗澡的时候,劳动的时候被这个转了。吃饭要选择这些味道,尤其是在外边做点事情,这总的来说呀,初发心用功,把不定,没有主宰,处处都要被这些境界所约束,你说修行在什么时候注重呢?就是在这些地方,就在这个行住坐卧,二六时中,吃饭穿衣,迎宾待客 ,搬柴运水,这一切时一切处,要谨慎莫放逸,把自己的功夫不要断,不要被他人的音声色相所约束,用功就这样用,用个三年五载,可能得一个实际,得一个实际也就是在 功夫上,在见地上有点把握,有点主宰,有点真实,这么就不辜负出家呀!出家的目的是了生脱死,你出家个三年五载,还俗的不少,就是没有还俗,也没有真实来修行,一点教规都守不住嘛。

   你们在外头东走西走,你看有些地方他都弄啥呢?不要走远了,你就到佑民寺就不行。这僧住城隍佛祖诃呀,先贤都是住岩阿。岩阿就是深山里边,你看我们前边的祖师开道场,都是在山林啊,就是这青原山七祖开道场,唐朝的时候这里村庄百姓都没有,这一两百年前才有村庄,这一千多年了都没有村庄,住在这里还打闲岔,要叫你自己去城市码头用功啊,你更打闲岔。这个道场里面,不管怎么样,天天还有人把饭做好,吃一点。有的说:我到外边去行头陀!你行个试试,你去嘛。有的说:我单独一个人我住在深山里面!你去住嘛。

   那是谁呀?我年青,我们都在广东云门寺,虚老和尚他那是天天劳动.这个法门寺净一师,我们在一起,他跟我说,这里打闲岔,天天劳动,想到终南山去住茅蓬,我说:好嘛,你要走你就去吧。去的时候他舍不了虚老和尚,他哭了一场,又和我说说,到终南山去住茅蓬,大概有个把月,来了信了,他说:我到这终南山住茅蓬啊,真上了当!我要是不到下边去提水我没水吃,我肚子饿了想做一点饭,还没有米,还要去弄水,还要去弄柴火.去的时候准备好了,弄那个纸篾子,弄一块石头,那叫火?嫌子、打火,要打不着,这个饭作不成。他光往好处想:我到那个深山里头我谁也不管,我自己自由自便,我想怎么就怎么,想睡就睡,多快活呀?嗨!他没有晓得这个样子困难。

   有一天波斯匿王请佛应供,阿难尊者他不去,因为阿难给佛当侍者提出三个条件:第一,我没有当侍者以前,世尊在天上人间说的法,如来得给我重说一遍;再一个,我给佛当侍者,不收顾遗,世尊给我东西我不要;再一个,世尊要有皇帝大臣请佛应供,我不去。这三个条件世尊要是同意我就当侍者,他是什么意思呢?他是怕别个说,因为你当侍者,跟着佛要赚便宜。《楞严经》就是从这儿引出来的,世尊到皇宫应供他不去。

   现在这青原山相避免女人也不行,就是客堂里招呼一下,其他的人不要上去说长说短。第一条,不要叫她洗衣服,让女的给你洗衣服,补衣服这都不对,特别跟这个女居士说说话,不能说呀,说了就违犯了常住的清规。道场是成就修行的,不是你自已随随使使的,要听常住的招呼,该做什么要把什么做好,不能提意见,不能挑理由。库房里,客堂里,或者安排你做个什么事情,你没有回答,你就要做,小做不行啊,这又不是很重的事,能做得到,也能做,就是跟着这些听招呼的师父学习,不能任由自己的性子,自己的观点,你的想法要归宗于常住,由常住安排。那你在这儿吃饭,都要别人弄好,你坐那儿啥事都没有,那个不行。你老了,你病了,那个可以,从林也是有教规有制度,人到七十岁了,不去上殿,不去过堂不去劳动,僧值不要去找他。他想去做点事情就去做一点事情,他要是身体不好,不去就不要找他。那你年纪轻轻的,你想弄就弄,不想弄就不弄,那个不行。你得听招呼,人家已经到了七十岁了嘛,还有几天呢?要休息休息嘛。人一老啊,手脚都不利了,干个什么都不是很容易,老年人才不好,你弄那个生菜,他不好吃啊,菜烧烂,青年人也好吃,老年人也好吃.大家都能吃。

   世尊圆寂,把这个佛教的后事咐嘱了国王大臣。你这个佛教在他这个国家存在,你要听从这个国家的安排,唐太宗信佛,他颁发《遗教经》,五品官每人要有一部遗教经,这个官看这个寺庙的僧尼不符合《遗教经》,就先劝,一定遵守,不遵守皇帝叫你离开佛教,不准住庙里面。古代的这些皇帝大部分都是信仰佛教,你这个僧尼,你这个行动不符合《遗教经》,公私劝勉,不遵守就叫你离开佛教。

   国家既然公布宗教信仰,你是不是信?你光想把和尚衣服穿上了,你没有信心,现在就有些和尚,白天在庙里住,夜晚到处乱窜,这个原因在哪里呢?就是这个庙里这个钱太多了,富贵修道难哪!他一有钱他就不想修行了,那就是中央也说了,人们到庙里拜拜佛、烧烧香,这个是应该的。有些地方政府把住山门要钱,这个是不对的。

   我不灭僧僧自灭,他怎么说这个话呢?因为这个雍正啊,他下面就是乾隆,雍正那是开了悟的皇帝,他想逼他儿子得了道,这个佛法就不会灭了,把乾隆逼的没办法,答不出来不行啊,康熙的师父叫嘉林国师,那时他还在,这乾隆逼的没办法,他就问嘉林国师,国师就跟他说了,他这一说给他说破了,雍正再逼他他就答复出来了,雍正没办法了,这才说我不灭僧僧自灭。那他假若把乾隆逼开悟了,他就不会破坏佛教。乾隆很懂得风水,他到各地大寺庙一看,这个风水很强盛,假若这个佛教里面出来的人太多了,怕对他国家有妨碍,其实他弄错了。那个云居山现在的赵州关,那个地方叫夜合山,白天天一亮它开开了,就跟山门一样,夜晚它合起来了,人进不去,乾隆他看这个地脉呀,这个地方要不破坏呀,以后这云居山要出好多高僧,乾隆就在赵州关下边安一个什么东西,那虚老和尚知道,他到云居山的时候,他带着这些出家人就在赵州关那里挖,想把他挖出来,挖的很起劲,很深的沟,也没挖出来,那个夜合山夜晚合不起来了。那个普陀山前寺那里他安了一个御碑,那个御碑就是破坏前寺的风水,他后来不出人了,这很多的,尤其是江南这些大寺庙他都破坏了,佛法在这个社会上存在,一定得国王大臣拥护。

   佛菩萨对于后生安排,都是这一个意思,坚持三学呀!这个样子佛法不得灭呀!自己信教,自己修行,就得到自己的佛法。各宗的祖师都是提倡持戒,现在国家也想整顿,你这不持戒的出家人光穿上和尚衣服在这儿骗人不行,现在可能也不少。

   打站板,维那师父招呼两边坐,打抽解,打到东单你的位子在西单,你就西单去坐,不要从这个佛前边过,佛前过就是穿堂过,犯了堂规,从后面维摩龛子转过去。两边坐,就是打下站板坐一会儿,有些地方要吃茶,我们这里不吃茶,外面有开水,谁吃茶到外边吃一点,这叫二板,二板按说禅堂里还要倒茶,这是半枝香,下半枝香就是吃了茶了,催板再跑,这是下半枝香,跑的差不多时间到了,就打抽解,去小净,不小净的照位子坐,不能乱坐。打站板,打到东边坐东边,打到西边就坐西边、班首师父归位,是这样子。禅堂里这些事得知道,打二板是两边坐,要听招呼。

   世尊现八相成佛是成就我们呀,佛还有个什么八相不八相呢

   因为我们还没成佛,我们的染缘太重,这八相成佛就是要成就我们的净缘。佛在雪山修道苦行六年,佛还要苦行啊?那是成就,我们的染缘太重,这世尊哪,就要成就净缘,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这是成就啊,成就我们啊,我们得知道啊。佛说的这些忏悔,这都是成就。佛出世间,唯以一大事因缘,这是他啊,他成就我们啊!就为了我们染缘太重。为什么现在我们这么苦恼呢?你看我们长的这个苦恼样子,怪谁呢?就是我们的染缘太重了,净缘不能现前,总有染有爱,这诸佛菩萨的般若大智要自己成就啊,要把自己的染缘辗转消失,自己的净缘辗转的现前。再一个道场里上殿坐香这也是成就净缘,前边的祖师立这些制度,为什么立这些制度啊?他也是成就啊,你这些染缘太重,你用什么功都不中,你虽然也在禅堂坐香,也到大殿去上殿,也说修行,也说念佛,也说自己用功,始终来说你的染缘还是现前,你起心动念都是染。没有一切染,没有一切爱,这个就是修行,修行很简单,旁的还修啥呢?我们这个禅宗跟教下不一样,学教是知道的越多越好,名名堂堂的,紧分别这个名相,你自己没有弄的实际嘛,你光分别那个名相,那是妄想啊,你这个话头,佛一号能不能站住啊?行住坐卧在不在?吃饭穿衣在吧

  不被外境音声色相所约束,这就是修行。不要分别名名相相的,这长那短的,只要是把你用那个功夫,一时一刻也不要丢了,吃饭穿衣睡觉,你那个功夫都在,这就是成就,成就你出家的目的,出家的目的就是割爱辞亲,背井离乡,往前进就是识心达本,解无为法,这是出家。

  

   现在佛教里边,这名称都还在,这个事啊,大部分都没有了,这个禅堂名字还存在,这禅堂里一切事情不存在了,虚云老和尚说禅宗扫地了,禅宗里的这些事情啊,其他的宗都治不了,不管你是大台教,五教、净土、…

《体光老和尚 开示四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