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時候 那就是第一條,你把你家裏電話號碼趕快交出來,馬上就跟他家裏去電話,這都是公安局的安排。我們現在也不弄這個。現在呀,這個道、那個道很多,尤其是*輪功,他們有些人著急了,他會把和尚衣服穿上,對佛教很不利呀,要注意!要是有幾個隱藏在我們裏面,政府弄出來了,那就麻煩。你看著現在沒有事,說有事就有事了!全靠太家,大家要護持常住,每個人都有責任,不是光這幾個執事,常住以無事爲興盛.古代外道隱藏在佛教裏面的好多啊,印度那個獅子尊者被皇帝殺了,那就是外道弄的,從古到今,這些外道總想鑽佛教的空子,佛教出了事情,每一個人都要吃虧,就跟雲門事件一樣,那麼多的人吃虧呀,有的死了!有的弄殘廢了!這都是出了事情,你在這個範圍你就有責任哪,這叫同業別報,希望常住安穩,不出事情,大家好好修行。
說是一時一日一月一年,光陰易度,我們用功夫就在這一月一時一日一年之中,道場成就就是成就修行人,這個吃飯、穿衣、住房子,這個別人可以成就,你的功夫,你的見解自己去做。不曉得七月十五到了,七月十五是個期頭,期頭是有些事情要常住安排,修行人你只照顧你的功夫。我們天天要吃、要用啊,這都要有個規劃,有些菩薩師父們,有的人種了好多菜,是不是要過過秤?有的人他自己休息的時候也去種菜給大家吃,跟著市場的價錢,常住給幾個錢,因爲他辛苦了嘛,以前是這麼弄的。到後來,這有些出家人是想幾個錢,有些出家人他不想,叫過秤他也不過秤,就拿到大寮裏給大家吃了。出家的人要學佛學祖啊,佛菩薩往昔,都是常修供養,要行菩薩道,那就更高尚了。要真正的行菩薩道,滿衆生願,那頭目腦髓都要舍,何況這幾斤菜?一個菩薩要內舍外舍,外舍就是金銀財寶這一切,內舍就是製心一處,內舍、外舍、大舍、一切舍,這修行人不能光靠別人給唉,六波羅蜜開端就是舍,你自己種的幾顆菜供養大家,這也是舍呀,了生死就是能舍呀!
我們是學佛的,要製心一處,你用的功夫,要時時刻刻現前,這妄想煩惱,人我是非都要把他舍掉。說是這樣說呀,我們的習氣毛病以後還是要放下,要時時刻刻的警覺自己,白天夜晚,時時刻刻在那裏修行,在那裏用功,它妄想煩惱、人我是非它不是少了嗎?古代人在山中修行,用功用的落堂,什麼是落堂?就是不斷了,踏實了,我們現在一會兒有,一會兒又沒有,這是間斷,說要打成一片,趙州禅師叁十年不雜用心,他就是功夫成片了,我們要學就學這些祖師啊。白天如是,夜晚如是,行住坐臥,二六時中,功夫都要時時刻刻現前,這是道場,道場就是這樣,修行就是這麼樣搞,那就不管他人長長短短的,你只照顧你的功夫。雖然是你做點什麼事情,你是身動了,你這心要製之一處,不被身動所約束,長期就是這個樣,這不就是一個道人嗎?到哪去找修行啊?修行不是找的,就是自己。
佛教他是有些製度,在家佛教徒也要有製度,沒有製度不行,七月十五要講好多製度,叢林七月十五,正月十五有好些事,這七月十五請的書記、班首,班首就是聖位,書記就是賢,這個道場就是出賢出聖!叢林下請的這個班首、書記是終身製,可是這樣,你要是犯了根本大戒,還是要遷單。道場裏邊要有養老堂,要有如意寮,如意寮是怎麼回事?禅堂裏邊的如意寮,禅堂裏邊的人或是身體不好、“在如意寮只能住叁天,不能多住,那你要是身體嚴重就送到這個外寮的如意寮,實在這個病要嚴重的很哪,他另外還有個房子,要住到那兒,吃水吃飯常住還要派人照顧。叢林製,跟這個社會上都差不多,社會上幹部到老了也退休了,廟裏邊有養老堂,或是一個院,或是幾間房子,按常住製度,到七十歲,就送在養老堂,客堂裏派一個師父給他們打飯打開水,有這個製度。這人哪,誰還不生點毛病啊?另外的還有些製度,當綱領,當行單,不是說當一輩子,老了也要到養老堂裏去。這個班首的寮房,年紀大了,另外有一個房子,常住也要派一個人,那也叫香燈,給他們打飯打開水。我們這些出家人,都是別井離鄉啊,在家老了還有子女後代啊,我們出家人孤身一人哪,你住在常住裏,我們住在道場裏要關心這個道場。大家去出坡,去做事,去種地,去砍柴火,你也要去搞一搞啊,不搞一搞也不好弄。互相之間同參道友別人有了病也得去看一下子,你不看一下,以後你生病了誰看呢?這都是因果。
有一個出家人,名叫海藍,他就是性福和尚的徒弟,不管是老年人,是什麼人有了病,他不去看,別人死了大家都去念阿彌陀佛他不去,這個我很知道,因爲我在客堂多少年了,這些老師父有病,我招呼一下,或是派個人去招呼一下,他要是實在不行了,幫忙念佛,這海藍他不去。後來他有病了,他要叫客堂喊人招呼他,他洗臉洗衣服都要用開水,你要招呼他呀,那可麻煩,他一天要用水洗這洗那的,總得二十瓶。後來我找了一個人,我說:海藍有毛病了,你能不能去招呼招呼他?就是給他打個開水。這個人說:我招呼他!我只給他打兩瓶開水,他要打十來瓶,叫我跑來跑去的,你跟他說,我一天只給他打兩瓶開水,要不行我不招呼,你客堂一定要我招呼我就走!你看這弄的,送往生他不去,別人死了念阿彌陀佛他不去,人家有病他不招呼。我看雲居山死那麼多師父,就是他死的呀,頂苦了,我還沒看過那個樣死的,那也不曉得怎麼搞的,他人揍沒有死,還活著哩,他那身上就爛了,我跟大家說:這人己經不行了,大家幫幫忙,我看他還沒有斷氣,他是那個樣的,他是方丈的徒弟嘛,他平常有幾個錢,都是買的好衣服啊,兩雙被窩,都是駱駝絨、絲綿,他這棉襖棉褲有幾身,都是絲綿、駱駝絨,都是很考究的衣服,那天也很熱,唉!他把這些衣服啊,都穿上,把他這個被窩都鋪到底下,上面蓋著,這麼熱他都那個樣,我看他那意思啊,這東西都是我的,我要是死了啊,我都要穿走。過了兩天,他真是斷了氣,那個房子裏邊那個氣味呀,我招呼一些師父去安排一下,個把兩個人也弄不出來,叫誰去誰不去,後來,我就勉勉強強的我進去了,他那裏有個箱子,我把那個箱子拿出來了,還鎖的挺緊,弄開了,有幾件衣服,有四個海青,都是新的,客堂裏收了幾個沙彌,剛來出家,沒有海青,我說:你們這四個人哪,弄點萬金油把鼻子抹抹,弄個衛生口罩。把那個往生龛子擡到他門口,就不好擡了,他那個衣服啊,因爲他身上己經爛了,沒有斷氣他就爛了,後來我找了一個剪子,就把他那兩床被窩給他拉下來了,弄到外頭,趕快擱到佛印橋那個河裏邊泡泡,後來還是把他那衣服都給他拉下來了,我說:弄一個破被子,你們四個人在四個角兜著.往生龛子已經弄到門口了,我就招呼著弄出來,把往生龛子門開開,這個門朝上,把他一放就可以了。有一個人哪,現在還沒死,叫寂祥,他是海燈法師的徒弟,平常那個人還可以,他在外邊,他們四個人哪……
我在雲居山那麼多年,發生的那麼多事情,我真算是相信因果呀!朗耀和尚做方丈,做到最後他給自己修了一座房子,就是齋堂旁邊那個勤息樓,房子也做好了,一切都弄好了,就准備第二天住進去,頭天晚上他開會回來出車禍摔死了,你看這是不是因果?常住的土地,任何人不能給自己蓋房子,搭茅蓬,你犯了就不行!作爲一個方丈,叢林不振,教綱不張,現生或遭惡報,臨命終時,墮落叁途。你不要說我還沒事,你有事,你要背這個因果。
九旬結夏最後一天普茶:大家多坐一會兒,那麼今天是七月十五九旬結夏安居,今天又叫佛歡喜日,佛在世啊,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這是九十天,這些諸大弟子,或在山林,或在樹下,或在山崖石洞,入定了,這九十天不動,有的斷了見思二惑,證了阿羅漢果,有的破無明見法身,證到菩薩,大家都到佛那裏,說他們得到的實際,佛啊,很喜歡,這後來人就把這個日子叫佛歡喜日。後來佛教到我們國家來了,七月十五這一天啊,很隆重,得做很大的佛事,我們這兒就簡單了,我們這是禅宗道場,不弄這花裏花哨的。吃普茶很早了,在唐朝的時候,廟裏就吃普茶,那就是趙州禅師,雲門胡餅、趙州茶,金牛飯,德山棒,臨濟喝,這都是禅宗的。臨濟祖師呀,要有人親近他求道,他先把你罵一餐!這德山,他得法在龍潭,你要問他佛法呀,他身邊擱了一個棒,棒就是棍呀,不管你怎麼樣,他先把你打一餐!禅宗,不是打就是罵,到現在還是這樣說。
這個七月十五吃普茶,遺留下來很多事情。這趙州禅師,有人到他那裏去,那時候沒有客堂,一到廟裏就見方丈,把背夾子,高跷擔子往那裏一放,趙州禅師就問:你是新到的還是舊到的?從來沒有到這來過,就是新到的,或是來過,就叫舊到的。說:我是舊到的。說:你吃茶去!他就開了悟。說:我是新到的。說:你吃茶去!也開了悟。他那廟裏有個當家的,他有點放不下了,他說:和尚慈悲呀,我在你這兒住這麼多年,你這裏修廟我都操心呀,外面來的人,跟你一講話,你說吃茶去,他怎麼就開了悟?趙州禅師說:監院師,你吃茶去!這監院也開了悟。這古代的人,根機很利,聞到佛法一言半句,當下解脫。你看六祖這幾個祖師,好多學者,一問一答就開了悟。你們大家也出家好多年了,這七月十五,九旬結夏,都是在那裏用功修行“,不是這個、那個的、是修行的,不是東弄西弄的呀!他們有些地方,這夜晚,還要作好多的佛事,我們這是禅宗道場,不弄這個,越清淨越好.常住也沒有什麼,吃這個普茶一年十次,吃普茶古代還是有些製度,班首師父跟方丈,他這個普茶他不拿,他不拿是不拿呀,你這庫房裏還要給他送那多麻煩哪。凡是這個普茶剩下來的,大家帶不走的,都歸當行堂的,爲什麼呢?因爲這個當行堂的,幫大家添飯添菜很辛苦.這個普茶留下來都由行堂跟大寮裏他們來吃。那一年我在雲門寺,老和尚沒有講這麼明自,他說說他就回去了,他這個侍者把上面的普茶拿回去了。老和尚說,你這個小家夥不懂規矩,我這個普茶我不拿我是供養行堂的,行堂的給我添飯,你趕快送回去。
最要緊的事情,這九旬結夏,要有相當的功夫,要了生死啊,爲什麼今天佛歡喜呢?這些在山林樹下修定的弟子,有的斷了見、思二惑,證了阿羅漢果,有的破無明,見了法身,這是菩薩,都得到成就,今天佛很歡喜。你看我們弄的這個樣,有幾個斷了見、思二惑?今大要是有些在家居士拿些供養,供養大衆師父,那就是有賢聖僧,是這個樣。
我們這些出家人都是離井別鄉,社會上最窮的人,就是出家和尚,出家人上無片瓦.下無寸土,這寺廟是國家的。這出家的和尚哪能一天到晚勞動呢?那不能勞動!我們這出家人盡量的減少事務,這世間的這些事盡量減少,這叫無爭,做什麼呢?他是專門修行的,這個和尚啊,他不怎麼接待四而八方來的人,他不怎麼管,因爲他只顧的修行嘛,他管也管不了,他也不喜歡管.那就是在家佛教徒.盡量的在家修行,居士嘛,居家而修,囚爲你到寺廟裏面來,你的習慣一切都跟和尚不一樣,或是不招待一些也不怎麼好,要是招待嘛,他也嫌打閑岔。你們這些居士,盡量的在家裏修行,大家沒有吃完的,就裝一裝,弄個小袋子裝裝,回去再吃。僧值師父在中問說一句:沒有吃了的,大衆師父把東西帶回去!馬上就回去了,敲錘引罄站起來,問個訊,都回去吧。
《體光老和尚 開示四十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