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时候 那就是第一条,你把你家里电话号码赶快交出来,马上就跟他家里去电话,这都是公安局的安排。我们现在也不弄这个。现在呀,这个道、那个道很多,尤其是*轮功,他们有些人着急了,他会把和尚衣服穿上,对佛教很不利呀,要注意!要是有几个隐藏在我们里面,政府弄出来了,那就麻烦。你看着现在没有事,说有事就有事了!全靠太家,大家要护持常住,每个人都有责任,不是光这几个执事,常住以无事为兴盛.古代外道隐藏在佛教里面的好多啊,印度那个狮子尊者被皇帝杀了,那就是外道弄的,从古到今,这些外道总想钻佛教的空子,佛教出了事情,每一个人都要吃亏,就跟云门事件一样,那么多的人吃亏呀,有的死了!有的弄残废了!这都是出了事情,你在这个范围你就有责任哪,这叫同业别报,希望常住安稳,不出事情,大家好好修行。
说是一时一日一月一年,光阴易度,我们用功夫就在这一月一时一日一年之中,道场成就就是成就修行人,这个吃饭、穿衣、住房子,这个别人可以成就,你的功夫,你的见解自己去做。不晓得七月十五到了,七月十五是个期头,期头是有些事情要常住安排,修行人你只照顾你的功夫。我们天天要吃、要用啊,这都要有个规划,有些菩萨师父们,有的人种了好多菜,是不是要过过秤?有的人他自己休息的时候也去种菜给大家吃,跟着市场的价钱,常住给几个钱,因为他辛苦了嘛,以前是这么弄的。到后来,这有些出家人是想几个钱,有些出家人他不想,叫过秤他也不过秤,就拿到大寮里给大家吃了。出家的人要学佛学祖啊,佛菩萨往昔,都是常修供养,要行菩萨道,那就更高尚了。要真正的行菩萨道,满众生愿,那头目脑髓都要舍,何况这几斤菜?一个菩萨要内舍外舍,外舍就是金银财宝这一切,内舍就是制心一处,内舍、外舍、大舍、一切舍,这修行人不能光靠别人给唉,六波罗蜜开端就是舍,你自己种的几颗菜供养大家,这也是舍呀,了生死就是能舍呀!
我们是学佛的,要制心一处,你用的功夫,要时时刻刻现前,这妄想烦恼,人我是非都要把他舍掉。说是这样说呀,我们的习气毛病以后还是要放下,要时时刻刻的警觉自己,白天夜晚,时时刻刻在那里修行,在那里用功,它妄想烦恼、人我是非它不是少了吗?古代人在山中修行,用功用的落堂,什么是落堂?就是不断了,踏实了,我们现在一会儿有,一会儿又没有,这是间断,说要打成一片,赵州禅师三十年不杂用心,他就是功夫成片了,我们要学就学这些祖师啊。白天如是,夜晚如是,行住坐卧,二六时中,功夫都要时时刻刻现前,这是道场,道场就是这样,修行就是这么样搞,那就不管他人长长短短的,你只照顾你的功夫。虽然是你做点什么事情,你是身动了,你这心要制之一处,不被身动所约束,长期就是这个样,这不就是一个道人吗?到哪去找修行啊?修行不是找的,就是自己。
佛教他是有些制度,在家佛教徒也要有制度,没有制度不行,七月十五要讲好多制度,丛林七月十五,正月十五有好些事,这七月十五请的书记、班首,班首就是圣位,书记就是贤,这个道场就是出贤出圣!丛林下请的这个班首、书记是终身制,可是这样,你要是犯了根本大戒,还是要迁单。道场里边要有养老堂,要有如意寮,如意寮是怎么回事?禅堂里边的如意寮,禅堂里边的人或是身体不好、“在如意寮只能住三天,不能多住,那你要是身体严重就送到这个外寮的如意寮,实在这个病要严重的很哪,他另外还有个房子,要住到那儿,吃水吃饭常住还要派人照顾。丛林制,跟这个社会上都差不多,社会上干部到老了也退休了,庙里边有养老堂,或是一个院,或是几间房子,按常住制度,到七十岁,就送在养老堂,客堂里派一个师父给他们打饭打开水,有这个制度。这人哪,谁还不生点毛病啊?另外的还有些制度,当纲领,当行单,不是说当一辈子,老了也要到养老堂里去。这个班首的寮房,年纪大了,另外有一个房子,常住也要派一个人,那也叫香灯,给他们打饭打开水。我们这些出家人,都是别井离乡啊,在家老了还有子女后代啊,我们出家人孤身一人哪,你住在常住里,我们住在道场里要关心这个道场。大家去出坡,去做事,去种地,去砍柴火,你也要去搞一搞啊,不搞一搞也不好弄。互相之间同参道友别人有了病也得去看一下子,你不看一下,以后你生病了谁看呢?这都是因果。
有一个出家人,名叫海蓝,他就是性福和尚的徒弟,不管是老年人,是什么人有了病,他不去看,别人死了大家都去念阿弥陀佛他不去,这个我很知道,因为我在客堂多少年了,这些老师父有病,我招呼一下,或是派个人去招呼一下,他要是实在不行了,帮忙念佛,这海蓝他不去。后来他有病了,他要叫客堂喊人招呼他,他洗脸洗衣服都要用开水,你要招呼他呀,那可麻烦,他一天要用水洗这洗那的,总得二十瓶。后来我找了一个人,我说:海蓝有毛病了,你能不能去招呼招呼他?就是给他打个开水。这个人说:我招呼他!我只给他打两瓶开水,他要打十来瓶,叫我跑来跑去的,你跟他说,我一天只给他打两瓶开水,要不行我不招呼,你客堂一定要我招呼我就走!你看这弄的,送往生他不去,别人死了念阿弥陀佛他不去,人家有病他不招呼。我看云居山死那么多师父,就是他死的呀,顶苦了,我还没看过那个样死的,那也不晓得怎么搞的,他人揍没有死,还活着哩,他那身上就烂了,我跟大家说:这人己经不行了,大家帮帮忙,我看他还没有断气,他是那个样的,他是方丈的徒弟嘛,他平常有几个钱,都是买的好衣服啊,两双被窝,都是骆驼绒、丝绵,他这棉袄棉裤有几身,都是丝绵、骆驼绒,都是很考究的衣服,那天也很热,唉!他把这些衣服啊,都穿上,把他这个被窝都铺到底下,上面盖着,这么热他都那个样,我看他那意思啊,这东西都是我的,我要是死了啊,我都要穿走。过了两天,他真是断了气,那个房子里边那个气味呀,我招呼一些师父去安排一下,个把两个人也弄不出来,叫谁去谁不去,后来,我就勉勉强强的我进去了,他那里有个箱子,我把那个箱子拿出来了,还锁的挺紧,弄开了,有几件衣服,有四个海青,都是新的,客堂里收了几个沙弥,刚来出家,没有海青,我说:你们这四个人哪,弄点万金油把鼻子抹抹,弄个卫生口罩。把那个往生龛子抬到他门口,就不好抬了,他那个衣服啊,因为他身上己经烂了,没有断气他就烂了,后来我找了一个剪子,就把他那两床被窝给他拉下来了,弄到外头,赶快搁到佛印桥那个河里边泡泡,后来还是把他那衣服都给他拉下来了,我说:弄一个破被子,你们四个人在四个角兜着.往生龛子已经弄到门口了,我就招呼着弄出来,把往生龛子门开开,这个门朝上,把他一放就可以了。有一个人哪,现在还没死,叫寂祥,他是海灯法师的徒弟,平常那个人还可以,他在外边,他们四个人哪……
我在云居山那么多年,发生的那么多事情,我真算是相信因果呀!朗耀和尚做方丈,做到最后他给自己修了一座房子,就是斋堂旁边那个勤息楼,房子也做好了,一切都弄好了,就准备第二天住进去,头天晚上他开会回来出车祸摔死了,你看这是不是因果?常住的土地,任何人不能给自己盖房子,搭茅蓬,你犯了就不行!作为一个方丈,丛林不振,教纲不张,现生或遭恶报,临命终时,堕落三途。你不要说我还没事,你有事,你要背这个因果。
九旬结夏最后一天普茶:大家多坐一会儿,那么今天是七月十五九旬结夏安居,今天又叫佛欢喜日,佛在世啊,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这是九十天,这些诸大弟子,或在山林,或在树下,或在山崖石洞,入定了,这九十天不动,有的断了见思二惑,证了阿罗汉果,有的破无明见法身,证到菩萨,大家都到佛那里,说他们得到的实际,佛啊,很喜欢,这后来人就把这个日子叫佛欢喜日。后来佛教到我们国家来了,七月十五这一天啊,很隆重,得做很大的佛事,我们这儿就简单了,我们这是禅宗道场,不弄这花里花哨的。吃普茶很早了,在唐朝的时候,庙里就吃普茶,那就是赵州禅师,云门胡饼、赵州茶,金牛饭,德山棒,临济喝,这都是禅宗的。临济祖师呀,要有人亲近他求道,他先把你骂一餐!这德山,他得法在龙潭,你要问他佛法呀,他身边搁了一个棒,棒就是棍呀,不管你怎么样,他先把你打一餐!禅宗,不是打就是骂,到现在还是这样说。
这个七月十五吃普茶,遗留下来很多事情。这赵州禅师,有人到他那里去,那时候没有客堂,一到庙里就见方丈,把背夹子,高跷担子往那里一放,赵州禅师就问:你是新到的还是旧到的?从来没有到这来过,就是新到的,或是来过,就叫旧到的。说:我是旧到的。说:你吃茶去!他就开了悟。说:我是新到的。说:你吃茶去!也开了悟。他那庙里有个当家的,他有点放不下了,他说:和尚慈悲呀,我在你这儿住这么多年,你这里修庙我都操心呀,外面来的人,跟你一讲话,你说吃茶去,他怎么就开了悟?赵州禅师说:监院师,你吃茶去!这监院也开了悟。这古代的人,根机很利,闻到佛法一言半句,当下解脱。你看六祖这几个祖师,好多学者,一问一答就开了悟。你们大家也出家好多年了,这七月十五,九旬结夏,都是在那里用功修行“,不是这个、那个的、是修行的,不是东弄西弄的呀!他们有些地方,这夜晚,还要作好多的佛事,我们这是禅宗道场,不弄这个,越清净越好.常住也没有什么,吃这个普茶一年十次,吃普茶古代还是有些制度,班首师父跟方丈,他这个普茶他不拿,他不拿是不拿呀,你这库房里还要给他送那多麻烦哪。凡是这个普茶剩下来的,大家带不走的,都归当行堂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当行堂的,帮大家添饭添菜很辛苦.这个普茶留下来都由行堂跟大寮里他们来吃。那一年我在云门寺,老和尚没有讲这么明自,他说说他就回去了,他这个侍者把上面的普茶拿回去了。老和尚说,你这个小家伙不懂规矩,我这个普茶我不拿我是供养行堂的,行堂的给我添饭,你赶快送回去。
最要紧的事情,这九旬结夏,要有相当的功夫,要了生死啊,为什么今天佛欢喜呢?这些在山林树下修定的弟子,有的断了见、思二惑,证了阿罗汉果,有的破无明,见了法身,这是菩萨,都得到成就,今天佛很欢喜。你看我们弄的这个样,有几个断了见、思二惑?今大要是有些在家居士拿些供养,供养大众师父,那就是有贤圣僧,是这个样。
我们这些出家人都是离井别乡,社会上最穷的人,就是出家和尚,出家人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这寺庙是国家的。这出家的和尚哪能一天到晚劳动呢?那不能劳动!我们这出家人尽量的减少事务,这世间的这些事尽量减少,这叫无争,做什么呢?他是专门修行的,这个和尚啊,他不怎么接待四而八方来的人,他不怎么管,因为他只顾的修行嘛,他管也管不了,他也不喜欢管.那就是在家佛教徒.尽量的在家修行,居士嘛,居家而修,囚为你到寺庙里面来,你的习惯一切都跟和尚不一样,或是不招待一些也不怎么好,要是招待嘛,他也嫌打闲岔。你们这些居士,尽量的在家里修行,大家没有吃完的,就装一装,弄个小袋子装装,回去再吃。僧值师父在中问说一句:没有吃了的,大众师父把东西带回去!马上就回去了,敲锤引罄站起来,问个讯,都回去吧。
《体光老和尚 开示四十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