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15 從容庵錄(萬松老人 評唱 天童覺和尚 頌古)▪P17

  ..續本文上一頁涵有余也。晉元帝永昌元年。王敦鎮武昌。舉兵犯阙。刀協勸帝。盡誅王氏。王導帥群從。詣臺待罪。周顗將入朝。導呼之曰。伯仁以百口累汝。顗不顧。及入極論導忠誠。申救甚至。及出導尚在門。又呼之不應。乃曰。今年殺賊奴。取金印如鬥大。系肘後。尋又上表。明導無罪。導不知甚恨之。敦兵既至。乃問導。周顗可得生否。導不應。敦乃殺顗。導後料中書。見顗救已表。流涕曰。幽冥之中負此良友。叢林又有肘後符。春秋後語。趙簡子告諸子曰。吾藏肘後寶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賞。諸子馳山上。求無所得。唯襄子母恤還曰。恤已得之符矣。他人皆不可分。簡子請奏之。母恤曰。從常山上下臨代可取也。簡子曰。母恤賢矣。立爲太子。雲岩示衆雲。有個人家兒子。問著無有道不得底。洞山出雲。他屋裏有多少書籍。岩雲。一字也無。洞山雲。得恁麼多知。岩雲。日夜不曾眠。洞山又雲。問一段事得也無。岩雲。道得即不道。肘後誰分印。深密自得之道。他人皆不可分也。家中不蓄書。得恁多知。生而知之上。學而知之次也。這驢觑井。井觑驢。還許分割領覽分也無。還許學解傳布也無。夾山雲。聞中生解。意下丹青。目下即美。久蘊成病。青山與白雲。從來不相到。機絲不挂梭頭事。文彩縱橫意自殊。嘉祥一路智者知疏。瑞草無根賢者不貴。天童末後全用夾山一聯。以明此話不落思惟。文彩自備。且道。具何叁昧。便得如斯。只個無巴鼻。諸般沒奈何。

  第五十叁則  黃檗[口+童]糟

  示衆雲。臨機不見佛。大悟不存師。定乾坤劍沒人情。擒虎兕機忘聖解。且道。是甚麼人作略。

  【舉】黃檗示衆雲。汝等諸人盡是[口+童]酒糟漢(黃檗門下)。與麼行腳何處有今日(今既不如昔後當不如今)。還知大唐國裏無禅師麼(眼高四海)。時有僧出雲。只如諸方匡徒領衆。又作麼生(黃檗兼身在)。檗雲。不道無禅。只是無師(且救得一半)。

  師雲。此話就簡。若全舉當曰。一日上堂雲。汝等諸人欲何所求。仍以棒趁之。衆不散。師乃曰。汝等諸人盡是[口+童]酒糟漢。唐時愛罵人。[口+童]酒糟漢。齊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釋椎鑿。上問。敢問公之所讀何言耶。公曰。聖人之典。曰聖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古人糟粕矣。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扁曰。臣也以臣事觀之。臣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于其間。臣不能喻臣之子。子亦不能受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者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矣。又雲。恁麼行腳取笑他人。但見八百一千人處便去。不可只圖熱鬧也。山僧行腳時。或遇草根下有個漢。便頂上一錐看他。若知痛癢。可以布袋盛米供養。可中總似汝等如此容易。何處更有今日事也。汝等既稱行腳。亦須著些精神好。還知道大唐國裏無禅師麼。黃檗以來。岩頭羅山愛行此令。近代佛日。北來慶壽顗公。至死無可意者。甯絕嗣無人。香山俊和尚叔祖兒孫。亦行此令。不知者喚作點胸。可中要個不憤底出來承頭。果有一僧出雲。諸方尊宿盡聚衆開化。爲甚道無禅師。檗曰。不道無禅。只是無師。沩山問仰山雲。作麼生。仰雲。鵝王擇乳。素非鴨類。沩雲。此實難辨。五祖戒出僧語。謝和尚說得道理好。萬松道。生言孰語冷唇淡舌。石門聰雲。黃檗垂示不妨奇特。才被布衲挨拶。失卻一只眼。萬松道。換了那僧兩只眼。承天宗雲。五祖戒眼照四天下。萬松道。也只是一只眼。要見黃檗。猶未可。萬松道。果然。若要扶豎正法眼藏。須是黃檗宗師。萬松道。錦上更添花。翠岩真雲。諸方商搉便道。黃檗坐卻這僧。萬松道。不知扶起這僧。又道。黃檗被這僧上來。直得分析不下。萬松道。缁素轉分明。何謂也。翠岩辄生擬議。霧豹澤毛。未嘗下食。庭禽養勇。終待驚人。萬松道。後五日看。檗又雲。阇梨不見。馬大師下有八十余人。坐道場個個阿辘辘地。得大師正眼者。止叁兩人。唯歸宗最較些子。夫出家須知從上來事分。且如四祖下。牛頭融大師橫說豎說。猶未知向上關[木+戾]子。有此眼腦。方辨得邪正宗黨。略舉至此。要見此話始末。其後尚有百十余言。此是最初。出世示人之語。故諸方盛行。雪窦頌。佛果評唱。最詳。尚阙本錄上堂正意。天童頌出。極盡善盡美。頌雲。

  岐分絲染太勞勞(知事少時煩惱少)。葉綴花聯敗祖曹(議人多處是非多)。妙握司南造化柄(一朝權在手)。水雲器具在甄陶(看取令行時)。屏割繁碎(大象不遊兔徑)。剪除氄毛(大悟不拘小節)星衡藻鑒(纖毫不昧)。玉尺金刀(度量深明)。黃檗老察秋毫(謾他一星不得)。坐斷春風不放高(預備不虞)。

  師雲。列子說符篇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子追之。楊子曰。一羊何追者之衆。鄰人曰。多岐路。既返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岐路之中又有岐焉。墨子梁惠王時。有道之人。出行見素絲染從余色。悲之曰。人湛然同于聖體。爲居惡俗。染之成累。岐分絲染太唠唠。敕交切鬧唠唠也。或作勞亦可。葉綴花聯者。達磨初祖頌雲。吾本來此土。說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一花五葉。便是岐分絲染也。若大唐國裏無禅師。達摩也無出頭分。宗鏡錄司南之車。本示迷者。照膽之鏡。爲鑒邪人。古今注。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蚩尤作大霧。迷于四方。帝在車以指指南而示。士卒擒蚩尤而斬之。遂號指南車。甄陶。陳留風俗記。舜陶甄河濱。其後爲氏。今姓甄。音真也。此玄爐陶乎群象。智海總乎萬流也。屏割繁碎。剪除氄毛。去岐分之差路。剪綴葉之旁枝。鬥爲衡星。以運平四時也。藻鑒文明之鑒也。秤所以定輕重。鑒可以辨妍媸。玉尺。拾遺記。禹遊龍門。八神探玉簡。以授之。長尺二寸可以度量天地。金刀。古有金錯刀錢金刃書。此頌黃檗品第諸方。秤尺在手。更兼聰聞蟻鬥明察秋毫。防微杜漸。坐斷春風不放高也。大聖安彜和尚竹筍詩。便好臨根下斤斧。免教節外更生枝。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叁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四

  侍者離知錄

  後學性一校

  生生道人梓

  第五十四則  雲岩大悲

  示衆雲。八面棂栊。十方通暢。一切處放光動地。一切時妙用神通。且道。如何發現。

  【舉】雲岩問道吾。大悲菩薩用許多手眼作麼(爾恁麼問圖個甚麼)。吾雲。如人夜間背手摸枕子(一上神通不同小小)。岩雲。我會也(且莫詐明頭)。吾雲。汝作麼生會(果然放不過)。岩雲。遍身是手眼(無空缺處)。吾雲。道即大曬道即得八成(某甲舌頭短)。岩雲。師兄作麼生(理長即就)。吾雲。通身是手眼(無隔礙處)。

  師雲。李翺問鵝湖。大悲用千手眼作麼。湖雲。今上用公作麼。昔有無目山人。貨蔔。雨過泥。途著鮮白鞋入市。人問。山人失明。如何泥不汙鞋。山人舉拄杖雲。拄杖頭上有眼。以山人爲證。夜間摸枕子。手上有眼。吃飯時舌上有眼。聽語識人耳中有眼。蘇子瞻與聾人說話。寫字而已。複笑雲。我與彼皆異人也。我以手爲口。彼以眼爲耳。佛說六根互用。信乎不疑。無盡居士潞州紫岩大悲殿記。舉大悲經楞嚴經。最爲詳細。嘗見一說。大悲昔爲妙善公主。乃天人爲宣律師說。然叁十二應。百億化身。亦隨見不同。各據其說也。天覺曰。千手者示引迷接物之多也。千眼者示放光照暗之廣也。苟無衆生無塵勞。則一指不存。而況千萬臂乎。一瞬不具。而況千萬目乎。遍身通身。何必不必。似有淺深。實無損益。雲居示衆曰。老僧二十年前住叁峰庵時。興化來曰。權借一問以爲影草時如何。老僧當時機思遲鈍道不得。爲伊致得個問頭。奇特不敢辜他。當時伊曰。想庵主答這話不得。不如禮拜了退。而今思量當時不消道個何必。萬松道。若教容易得。後有化主到興化處。化問。山中和尚住叁峰庵時。老僧曾問伊話只對不得。而今道得也未。化主舉前話了。化曰。雲居二十年只道得個何必。興化即不然。爭如道個不必。萬松道。鬥兔角之短長。叁聖雲。雲居二十年道得。猶較他興化半月程。萬松道。競空花之濃淡。僧問覺範。如諸老宿所示有同異否。範雲。佛令讷鈍比丘誦苕帚。一日大悟得大辯才。于此當見先德爲物之心。天童分上又作麼生。頌雲。

  一竅虛通(豎窮叁際)。八面棂栊(橫遍十方)。無象無私春入律(應時納祐)。不留不礙月行空(任運落前溪)。清淨寶目功德臂(顧前盻後拈東掇西)。遍身何似通身是(分疏不下)。現前手眼顯全機(賊髒已露)。大用縱橫何忌諱(無可不可)。

  師雲。天童道。由一竅虛通。便得八面棂栊也。且如柳塘花塢暖日和風。春在何處。作何形段。然能應物乘時不留不礙。如月當天任運而轉。知。通身遍身。背手摸枕底是甚麼人。傀儡棚中。必有抽牽線索者。楞嚴說八萬四千清淨寶目。八萬四千姥陀羅臂。八萬四千爍迦羅首。興化墮馬折臂頌雲。大悲菩薩有千手。大丈夫兒誰不有。且道。那個是通身底手眼。師以手擘眼雲。貓。

  第五十五則  雪峰飯頭

  示衆雲。冰寒于水。青出于藍。見過于師。方堪傳授。養子不及父。家門一世衰。且道。奪父之機者是甚麼人。

  【舉】雪峰在德山作飯頭(少不努力)。一日飯遲。德山托缽至法堂(老不歇心)。峰雲。這老漢鍾未鳴鼓未響。托缽向甚麼處去(教得孩兒會罵娘)。山便歸方丈(盡在不言中)。峰舉似岩頭(家返宅亂)。頭雲。大小德山不會末後句(父爲子隱直在其中)。山聞令侍者喚岩頭問。汝不肯老僧那(潑油救火)。岩遂啓其意(人間私語天聞若雷)。山乃休去(果然不會)。至明日升堂果與尋常不同(隨風倒柁)。岩撫掌笑雲。且喜老漢會末後句(家醜外揚)。他後天下人不奈伊何(鼻孔爲甚在我手裏)。

  師雲。雪峰低頭歸庵。德山便歸方丈。最…

《015 從容庵錄(萬松老人 評唱 天童覺和尚 頌古)》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