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15 從容庵錄(萬松老人 評唱 天童覺和尚 頌古)▪P18

  ..續本文上一頁好參詳。岩頭密啓其意。爾且道。道甚麼。德山又休去。可謂。相逢不拈出。舉意便知有。山至來日上堂。果與尋常不同。也是將錯就錯。頭下至僧堂前。拊掌大笑曰。且喜老漢會末後句。他後天下人不奈伊何。切忌。蓋覆將來雖然如是。也只得叁年。德山果叁年遷逝。天覺頌。鍾鼓聲沈捧缽回。岩頭一拶語如雷。果然只得叁年活。莫是遭他授記來。萬松道。知爾被底穿。曾共同床臥。明招代德山雲。咄咄。沒處去。沒處去。萬松道。鼻孔在他人手裏。雪窦雲。曾聞說個獨眼龍。元來只具一只眼。殊不知。德山是個無齒大蟲。若不是岩頭識破。爭得明日與作日不同。諸人要會末後句麼。只許老胡知不許老胡會。半遮半掩漏逗。也不知。大沩哲雲。岩頭大似高山石裂。直得百裏走獸潛蹤。若非德山度量深明。爭得昨日與今日不同。萬松道。無齒大蟲。爪距尚在。魯祖凡見僧來便面壁。南泉聞雲。我尋常向他道。空劫已前承當。佛未出世時會取。尚不得個半個。他恁麼。驢年去。若識得南泉。便見岩頭。更與天童把臂共行。頌雲。

  末後句會也無(這裏不得會不會打折腰)。德山父子太含胡。(外明不知裏暗)。座中亦有江南客(勿謂秦無人)。莫向人前唱鹧鸪(休得也)。

  師雲。末後句如此。難明峻硬若德山。穎俊如岩頭。至今分雪不出。不見道。出身猶可易。脫體道應難。鄭谷詩。花月樓臺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壺。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鹧鸪。天童用後兩句。不勞再舉底意也。舉著後如何。師下座便歸方丈。

  第五十六則  密師白兔

  示衆雲。甯可永劫沈淪。不求諸聖解脫。提婆達多。無間獄中受叁禅樂。郁頭藍弗。有頂天上墮飛狸身。且道。利害在甚麼處。

  【舉】密師伯與洞山行次。見白兔子面前走過。密雲。俊哉(爭奈荒草裏走)。山雲。作麼生(怪你遲也)。密雲。如白衣拜相(自地升空易)。山雲。老老大大作這個語話(幾乎放過)。密雲。爾又作麼生(人無害虎心虎無傷人意)。山雲。積代簪纓。暫時落薄(從空放下難)。

  師舉。洞山與潭州神山僧密禅師過水。山問。過水事作麼生。密雲。不濕腳。山曰。老老大大作這個語話。密曰。汝又作麼生。山雲。腳不濕。教中有性修二門。洞上名借功明位。大抵因修而悟。從凡入聖。白衣庶民直拜冢宰。若先悟後修。從聖入凡。積代簪纓本來尊貴。雖飄零萬狀。骨骼猶存。所以道。貧子喻中明此道。獻珠偈裏顯張羅。汝等諸人。要見二尊宿見處麼。看取天童一狀領過。頌雲。

  抗力霜雪(貧則獨善一身)。平步雲霄(達則兼濟天下)。下惠出國(苦瓠連根苦)。相如過橋(甜瓜徹蒂甜)。蕭曹謀略能成漢(葵花向日)。巢許身心欲避堯(柳絮隨風)。寵辱若驚深自信(悟須實悟參須實參)。真情參迹混漁樵(未免靈龜曳尾)。

  師雲。蓬蒿貪雨露。松柏耐風霜。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此隨緣不變之旨。簪纓落薄之談。有力大人堪任此事也。平步雲霄。一超直入如來地。已是太遲也。殊不知。積代簪纓本來富貴。論語柳下惠爲士師。叁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安往而不叁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也。司馬相如字犬子。少喪父母。九歲與人牧豬。聞蔺相如爲卿相。改名相如。棄豬就學。豬主杖之。先生問知賢。留門外草庵。十年無書與讀。遣去。過升仙橋。題柱曰。若不乘驷馬車。不過此橋。後造得子虛賦。將軍楊得意。夜宿殿中。誦此賦。帝曰。朕恨不與此人同時。將軍奏曰。見在蜀地。帝命往召。同乘驷馬車過橋。封侍中。蕭何曹參。成漢高祖帝業。巢父許由。避堯洗耳飲牛。老子雲。寵辱若驚。得之若驚。失之若驚。以上四雙八事。皆一句密老。一句洞山。妙哉圭峰舉喻。譬如皇族淪落微賤。習以性成。後遇薦拔。雖複本位。叁端六藝。要重更改習學力用方全。雖然天童分上猶落階級。不見道。寵辱若驚深自信。真情參迹混漁樵。

  第五十七則  嚴陽一物

  示衆雲。弄影勞形。不識形爲影本。揚聲止響。不知聲是響根。若非騎牛覓牛。便是以楔去楔。如何免得此過。

  【舉】嚴陽尊者問趙州。一物不將來時如何(猶是分外)。州雲。放下著(貼體衣衫會須脫卻)。嚴雲。一物不將來。放下個甚麼(人不知已過牛不知力大)。州雲。恁麼則擔取去(喚不回頭爭奈何)。

  洪州武甯縣新興嚴陽尊者。初參趙州。問一物不將來時如何。此與僧問報慈。情生智隔。相變體殊。情未生時如何。慈雲隔。暮故底。道情也未生隔個甚麼。此與一物不將來放下個甚麼。孟八郎漢大同。州雲放不下則擔取去者。言下大悟。佛果法語舉。黃龍頌雲。一物不將來。兩肩擔不起(果雲。明眼人難謾)。言下忽知非(退步墮深坑)。心中無限喜(如貧得寶)。毒惡既忘懷(無始宿業盡時清淨)。蛇虎爲知己(異類等解)。寥寥千百年。清風猶未已(誰不景仰)。師所居常一蛇一虎手中與食。故如得果人。尊者稱之。趙州古佛與尊者。不測聖凡底人。出一言發一問。千古之下。與人爲龜鏡。天童見近日師僧粗心轉盛。所以打草驚蛇。頌雲。

  不防細行輸先手(黑白未分前猶是正中偏)。自覺心粗愧撞頭(虎口裏下子)。局破腰間斧柯爛(且道如今甚麼時節)。洗清凡骨共仙遊(頭輕眼明)。

  師雲。王介甫老。持棋隱語雲。彼亦不敢先。此亦不敢先。唯其不敢先。是以無所爭。唯其無所爭。是故入于不死不生。棋乃爭先法。贏則贏個先手。輸則輸個頭撞。趙州于爾未下子以前。早先見數著。嚴陽只管橫飛直逴。剩占幾路。不知斧柯已爛也。王氏神仙傳。晉隆安時。信安縣王質。采薪至眩室坡。見石室四童子奕棋。與質物。如棗子。含之不饑。棋終斧柯爛于腰間。衣袂隨風。抵暮還家。已數十年矣。趙州放下著。擔取去兩轉語。抽筋拔髓。換骨洗腸。便與趙州。把手共行。步虛輕舉也。有底道。清閑真道本。無事小神仙。雖然莫將無事爲無事。往往事從無事生。

  第五十八則  剛經輕賤

  示衆雲。依經解義。叁世佛冤。離經一字。返同魔說。因不收。果不入。底人。還受業報也無。

  【舉】金剛經雲。若爲人輕賤(我作糞中蟲)。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老僧最先入)。以今世人輕賤故(叢林驢騾蹴踏龍象)。先世罪業則爲消滅(甚麼處去也)。

  師雲。見聞爲種。八難超十地之階。解行在躬。一生圓曠劫之果。圭峰科此經。爲轉罪成佛。此菩提煩惱。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梁昭明太子。科判此經。爲能淨業障分。傅大士頌。先身有報障。今日受持經。暫被人輕賤。轉重複還輕。此正是依經解義也。後面四句便有衲僧氣息。道。若了依他起。能除遍計情。常依般若觀。何慮不圓成。前四句功德力。後四句觀行力。六祖口訣雲。佛言。持經之人。合得一切人恭敬供養。爲多生有重業障故。今生雖持此經。常被人輕賤。不得敬養。自以持經故。不起我人等相。不問冤親。常行恭敬。有犯不校。常修般若波羅蜜。曆劫重罪悉皆消滅。又約理而言。先世即是前念妄心。今世即是後念覺心。以後念覺心。輕賤前念妄心。妄不能住。故雲先世罪業即爲消滅。妄念既滅罪業不成。即得菩提。此理事二解皆約觀行也。僧問雲居。承教有言。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爲消滅。此意如何。居雲。動則應墮惡道。靜則爲人輕賤。崇壽稠雲。心外有法。應墮惡道。守住自己。爲人輕賤。萬松道。兩個老漢俗氣也不除。且道。天童分上又作麼生。頌雲。

  綴綴功過(唯除頓覺人)。膠膠因果(並法不隨順)。鏡外狂奔演若多(腳下煙生)。杖頭擊著破竈墮(百雜碎)竈墮破(靈從何生聖從何至)來相賀(伏惟墮[忏-千+羅])。卻道。從前辜負我(何不早道)。

  師雲。功即持經。過即先業。既立妄因。必招妄果。楞嚴雲。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于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嗔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爲魑魅。無狀狂走。于意雲何。此人何因無故狂走。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此迷真執妄也。般若觀照真也。功過因果妄也。真智現前。妄業消滅。阿耨菩提皎然本具。此正教意。衲僧分上如何。嵩嶽破竈墮和尚。山塢有廟。殿安一竈。烹宰祭祀不辍。墮領侍者入廟。以杖敲竈叁下咄雲。此竈泥瓦合成。聖從何來靈從何起。恁麼烹宰物命。又打叁下。竈乃傾墮破落。安國師號爲破竈墮。須臾有一人。青衣峨冠設拜雲。我本廟神久受業報。今日蒙師說無生法。脫此處生在天中。特來致謝。師曰。是汝本有。非吾強言。神再拜而沒。土瓦合成。聖從何來。無我人相。般若智也。以真智爲妄業。從來辜負。今日相賀。烹宰物命極多全無福利。禅老敲叁拄杖便得生天。咄。鬼怕惡人難展掌。賊憑贓物易承頭。

  第五十九則  青林死蛇

  示衆雲。去即留住。住即遣去。不去不住。渠無國土。何處逢渠。在在處處。且道。是甚麼物。得恁麼奇特。

  【舉】僧問青林。學人徑往時如何(舉步即迂回)。林雲。死蛇當大路。勸子莫當頭(慣曾著毒)。僧雲。當頭時如何(許爾大膽)。林雲。喪子命根(果然)。僧雲。不當頭時如何(怎只由爾)。林雲。亦無回避處(築著磕著)。僧雲。正恁麼時如何(且莫著忙)。林雲。卻失也(雖是死蛇解弄也活)。僧雲。未審向甚麼處去也(不信搜懷)。林雲。草深無覓處(頭上漫漫腳下漫漫)。僧雲。和尚也須堤防始得(回來也)。林拊掌雲。一等是個毒氣(將謂侯白更有侯黑)。

  筠州洞山第叁世。師虔禅師。初從夾山來參悟本。本問。近離何處。林雲。武陵。本曰。武陵法道何似此間。林雲。胡地冬抽筍。本曰。別甑炊香飯。供養于此人。師乃出去。本曰。此子向後走殺天下人去在。林在洞山栽松。有劉翁者。從師求頌。師示之曰。尖尖叁尺余。郁郁覆荒草。不知何代人。得見此老松。翁呈悟本。本曰。賀翁之喜。此人第叁世洞山也。林辭悟本。…

《015 從容庵錄(萬松老人 評唱 天童覺和尚 頌古)》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