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015 从容庵录(万松老人 评唱 天童觉和尚 颂古)▪P18

  ..续本文上一页好参详。岩头密启其意。尔且道。道甚么。德山又休去。可谓。相逢不拈出。举意便知有。山至来日上堂。果与寻常不同。也是将错就错。头下至僧堂前。拊掌大笑曰。且喜老汉会末后句。他后天下人不奈伊何。切忌。盖覆将来虽然如是。也只得三年。德山果三年迁逝。天觉颂。钟鼓声沈捧钵回。岩头一拶语如雷。果然只得三年活。莫是遭他授记来。万松道。知尔被底穿。曾共同床卧。明招代德山云。咄咄。没处去。没处去。万松道。鼻孔在他人手里。雪窦云。曾闻说个独眼龙。元来只具一只眼。殊不知。德山是个无齿大虫。若不是岩头识破。争得明日与作日不同。诸人要会末后句么。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半遮半掩漏逗。也不知。大沩哲云。岩头大似高山石裂。直得百里走兽潜踪。若非德山度量深明。争得昨日与今日不同。万松道。无齿大虫。爪距尚在。鲁祖凡见僧来便面壁。南泉闻云。我寻常向他道。空劫已前承当。佛未出世时会取。尚不得个半个。他恁么。驴年去。若识得南泉。便见岩头。更与天童把臂共行。颂云。

  末后句会也无(这里不得会不会打折腰)。德山父子太含胡。(外明不知里暗)。座中亦有江南客(勿谓秦无人)。莫向人前唱鹧鸪(休得也)。

  师云。末后句如此。难明峻硬若德山。颖俊如岩头。至今分雪不出。不见道。出身犹可易。脱体道应难。郑谷诗。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天童用后两句。不劳再举底意也。举著后如何。师下座便归方丈。

  第五十六则  密师白兔

  示众云。宁可永劫沉沦。不求诸圣解脱。提婆达多。无间狱中受三禅乐。郁头蓝弗。有顶天上堕飞狸身。且道。利害在甚么处。

  【举】密师伯与洞山行次。见白兔子面前走过。密云。俊哉(争奈荒草里走)。山云。作么生(怪你迟也)。密云。如白衣拜相(自地升空易)。山云。老老大大作这个语话(几乎放过)。密云。尔又作么生(人无害虎心虎无伤人意)。山云。积代簪缨。暂时落薄(从空放下难)。

  师举。洞山与潭州神山僧密禅师过水。山问。过水事作么生。密云。不湿脚。山曰。老老大大作这个语话。密曰。汝又作么生。山云。脚不湿。教中有性修二门。洞上名借功明位。大抵因修而悟。从凡入圣。白衣庶民直拜冢宰。若先悟后修。从圣入凡。积代簪缨本来尊贵。虽飘零万状。骨骼犹存。所以道。贫子喻中明此道。献珠偈里显张罗。汝等诸人。要见二尊宿见处么。看取天童一状领过。颂云。

  抗力霜雪(贫则独善一身)。平步云霄(达则兼济天下)。下惠出国(苦瓠连根苦)。相如过桥(甜瓜彻蒂甜)。萧曹谋略能成汉(葵花向日)。巢许身心欲避尧(柳絮随风)。宠辱若惊深自信(悟须实悟参须实参)。真情参迹混渔樵(未免灵龟曳尾)。

  师云。蓬蒿贪雨露。松柏耐风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此随缘不变之旨。簪缨落薄之谈。有力大人堪任此事也。平步云霄。一超直入如来地。已是太迟也。殊不知。积代簪缨本来富贵。论语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也。司马相如字犬子。少丧父母。九岁与人牧猪。闻蔺相如为卿相。改名相如。弃猪就学。猪主杖之。先生问知贤。留门外草庵。十年无书与读。遣去。过升仙桥。题柱曰。若不乘驷马车。不过此桥。后造得子虚赋。将军杨得意。夜宿殿中。诵此赋。帝曰。朕恨不与此人同时。将军奏曰。见在蜀地。帝命往召。同乘驷马车过桥。封侍中。萧何曹参。成汉高祖帝业。巢父许由。避尧洗耳饮牛。老子云。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以上四双八事。皆一句密老。一句洞山。妙哉圭峰举喻。譬如皇族沦落微贱。习以性成。后遇荐拔。虽复本位。三端六艺。要重更改习学力用方全。虽然天童分上犹落阶级。不见道。宠辱若惊深自信。真情参迹混渔樵。

  第五十七则  严阳一物

  示众云。弄影劳形。不识形为影本。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若非骑牛觅牛。便是以楔去楔。如何免得此过。

  【举】严阳尊者问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如何(犹是分外)。州云。放下著(贴体衣衫会须脱却)。严云。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人不知已过牛不知力大)。州云。恁么则担取去(唤不回头争奈何)。

  洪州武宁县新兴严阳尊者。初参赵州。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此与僧问报慈。情生智隔。相变体殊。情未生时如何。慈云隔。暮故底。道情也未生隔个甚么。此与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孟八郎汉大同。州云放不下则担取去者。言下大悟。佛果法语举。黄龙颂云。一物不将来。两肩担不起(果云。明眼人难谩)。言下忽知非(退步堕深坑)。心中无限喜(如贫得宝)。毒恶既忘怀(无始宿业尽时清净)。蛇虎为知己(异类等解)。寥寥千百年。清风犹未已(谁不景仰)。师所居常一蛇一虎手中与食。故如得果人。尊者称之。赵州古佛与尊者。不测圣凡底人。出一言发一问。千古之下。与人为龟镜。天童见近日师僧粗心转盛。所以打草惊蛇。颂云。

  不防细行输先手(黑白未分前犹是正中偏)。自觉心粗愧撞头(虎口里下子)。局破腰间斧柯烂(且道如今甚么时节)。洗清凡骨共仙游(头轻眼明)。

  师云。王介甫老。持棋隐语云。彼亦不敢先。此亦不敢先。唯其不敢先。是以无所争。唯其无所争。是故入于不死不生。棋乃争先法。赢则赢个先手。输则输个头撞。赵州于尔未下子以前。早先见数著。严阳只管横飞直逴。剩占几路。不知斧柯已烂也。王氏神仙传。晋隆安时。信安县王质。采薪至眩室坡。见石室四童子奕棋。与质物。如枣子。含之不饥。棋终斧柯烂于腰间。衣袂随风。抵暮还家。已数十年矣。赵州放下著。担取去两转语。抽筋拔髓。换骨洗肠。便与赵州。把手共行。步虚轻举也。有底道。清闲真道本。无事小神仙。虽然莫将无事为无事。往往事从无事生。

  第五十八则  刚经轻贱

  示众云。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返同魔说。因不收。果不入。底人。还受业报也无。

  【举】金刚经云。若为人轻贱(我作粪中虫)。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老僧最先入)。以今世人轻贱故(丛林驴骡蹴踏龙象)。先世罪业则为消灭(甚么处去也)。

  师云。见闻为种。八难超十地之阶。解行在躬。一生圆旷劫之果。圭峰科此经。为转罪成佛。此菩提烦恼。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梁昭明太子。科判此经。为能净业障分。傅大士颂。先身有报障。今日受持经。暂被人轻贱。转重复还轻。此正是依经解义也。后面四句便有衲僧气息。道。若了依他起。能除遍计情。常依般若观。何虑不圆成。前四句功德力。后四句观行力。六祖口诀云。佛言。持经之人。合得一切人恭敬供养。为多生有重业障故。今生虽持此经。常被人轻贱。不得敬养。自以持经故。不起我人等相。不问冤亲。常行恭敬。有犯不校。常修般若波罗蜜。历劫重罪悉皆消灭。又约理而言。先世即是前念妄心。今世即是后念觉心。以后念觉心。轻贱前念妄心。妄不能住。故云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妄念既灭罪业不成。即得菩提。此理事二解皆约观行也。僧问云居。承教有言。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此意如何。居云。动则应堕恶道。静则为人轻贱。崇寿稠云。心外有法。应堕恶道。守住自己。为人轻贱。万松道。两个老汉俗气也不除。且道。天童分上又作么生。颂云。

  缀缀功过(唯除顿觉人)。胶胶因果(并法不随顺)。镜外狂奔演若多(脚下烟生)。杖头击著破灶堕(百杂碎)灶堕破(灵从何生圣从何至)来相贺(伏惟堕[忏-千+罗])。却道。从前辜负我(何不早道)。

  师云。功即持经。过即先业。既立妄因。必招妄果。楞严云。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此迷真执妄也。般若观照真也。功过因果妄也。真智现前。妄业消灭。阿耨菩提皎然本具。此正教意。衲僧分上如何。嵩岳破灶堕和尚。山坞有庙。殿安一灶。烹宰祭祀不辍。堕领侍者入庙。以杖敲灶三下咄云。此灶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恁么烹宰物命。又打三下。灶乃倾堕破落。安国师号为破灶堕。须臾有一人。青衣峨冠设拜云。我本庙神久受业报。今日蒙师说无生法。脱此处生在天中。特来致谢。师曰。是汝本有。非吾强言。神再拜而没。土瓦合成。圣从何来。无我人相。般若智也。以真智为妄业。从来辜负。今日相贺。烹宰物命极多全无福利。禅老敲三拄杖便得生天。咄。鬼怕恶人难展掌。贼凭赃物易承头。

  第五十九则  青林死蛇

  示众云。去即留住。住即遣去。不去不住。渠无国土。何处逢渠。在在处处。且道。是甚么物。得恁么奇特。

  【举】僧问青林。学人径往时如何(举步即迂回)。林云。死蛇当大路。劝子莫当头(惯曾著毒)。僧云。当头时如何(许尔大胆)。林云。丧子命根(果然)。僧云。不当头时如何(怎只由尔)。林云。亦无回避处(筑著磕著)。僧云。正恁么时如何(且莫著忙)。林云。却失也(虽是死蛇解弄也活)。僧云。未审向甚么处去也(不信搜怀)。林云。草深无觅处(头上漫漫脚下漫漫)。僧云。和尚也须堤防始得(回来也)。林拊掌云。一等是个毒气(将谓侯白更有侯黑)。

  筠州洞山第三世。师虔禅师。初从夹山来参悟本。本问。近离何处。林云。武陵。本曰。武陵法道何似此间。林云。胡地冬抽笋。本曰。别甑炊香饭。供养于此人。师乃出去。本曰。此子向后走杀天下人去在。林在洞山栽松。有刘翁者。从师求颂。师示之曰。尖尖三尺余。郁郁覆荒草。不知何代人。得见此老松。翁呈悟本。本曰。贺翁之喜。此人第三世洞山也。林辞悟本。…

《015 从容庵录(万松老人 评唱 天童觉和尚 颂古)》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