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之山南府青锉山。住庵經十載。忽憶悟本遺言。乃曰。當利群蒙。豈拘于小節哉。遂至隨州。緣會衆請。住土門小青林蘭若。故號青林。嘗曰。汝等諸人。直須離心意識參。出凡聖路學。方可保任。若不如是。非吾子息。僧問。學人徑往時如何。這僧大悲閣下要去中都。更誇知處直捷要路。殊不知。直下便是早太迂回也。林以死蛇當大路拒之。這僧不顧危亡道。當頭者如何。已著毒了也。有底道。何不棒喝行令。林又何曾放過。道。喪子命根。這僧稍覺痛癢。待覓出身之路道。不當頭者如何。林雲。亦無回避處。只這青林也免不得。這僧筋舒力盡道。正恁麼時。左右無可奈何。如何即是。林曰。卻失也。活人手段。于斯乃見能遣能呼。有擒有縱分。付爾身上取摘不下。與爾拈卻便有下落。僧雲。未審向甚麼處去也。林雲。草深無覓處。不道無。只是不可見。這僧也怪。道和尚也堤防始得。青林將一條死蛇。招撥這僧。末後卻著腰纏腳。遂拊掌一下雲。一等是個毒氣。萬松道。熏天炙地。無盡燈雲。青林樞機急峻。非獨一時之光。亦曠世爲標式耳。萬松道。惱亂春風卒未休。更看。天童吹花擺柳。頌雲。
叁老暗轉柁(夜壑藏舟)。孤舟夜回頭(澄源著桌)。蘆花兩岸雪(自他玄契)。煙水一江秋(上下冥通)。風力扶帆行不桌(隨流得妙)。笛聲喚月下滄洲(任運落前溪)。
師雲。丹霞淳禅師頌。長江澄徹印蟾華。滿目清光未是家。借問漁舟何處去。夜深依舊宿蘆花。二老同頌澄源湛水尚桌孤舟。丹霞用雪窦頌玄沙和尚雲。本是釣魚舡上客。偶除須發著袈裟。祖佛位中留不住。夜來依舊宿蘆花。萬松道。將謂別有。古今詩話雲。川峽呼梢翁篙手。爲長年叁老。杜詩雲。蜀鹽吳麻自古通。萬斛之舟行若風。長年叁老長歌裏。白晝攤錢高浪中。此事如人行舡相似。不著兩岸。不住中流。丹霞夜宿蘆花。天童信風橫管。且道。轉柁回舟時作麼生。夜深不向蘆灣宿。迥出中間與兩頭。
第六十則 鐵磨牸牛
示衆雲。鼻孔昂藏。各具丈夫相。腳跟牢實。肯學老婆禅。透得無巴鼻機關。始見正作家手段。且道。誰是其人。
【舉】劉鐵磨到沩山(相見已了)。山雲。老牸牛汝來也(撩蜂剔蠍)。磨雲。來日臺山大會齋。和尚還去麼(氣毒煙火然)。山放身臥(半路抽身)。磨便出去(一撥便轉)。
師雲。沩山自稱水牯牛。以鐵磨爲牸牛。安名賞號作家相見也。他雖是尼。久參沩山。去山十裏卓庵。一日參子湖。湖問。莫是劉鐵磨否。磨雲。不敢。湖雲。左轉右轉。磨雲。和尚莫顛倒。湖便打。看他與沩山。放則雙放。收便雙收。佛果謂之隔身句。意通而語隔。要知意句俱到麼。更看天童脫體頌出。頌雲。
百戰功成老太平(安家樂業)。優柔誰肯苦爭衡(饒人不是癡)。玉鞭金馬閑終日(雖有如無)。明月清風富一生(受用不盡)。
師雲。小僧多說佛。老將不論兵。山前麥未辨青黃。廬陵米不知價利。更論佛法誰曾夢見。東漢陳蕃傳曰。蕃能樹立風聲。抗論昏俗。而驅馳險隘之中。與刑人腐夫爭衡。二人相見不樹立風聲。不驅馳險隘。優遊平易。老成圓熟。天童賞贊不盡何也。得處自然忘計較。用時全不費工夫。
第六十一則 幹峰一畫
示衆雲。曲說易會。一手分付。直說難會。十字打開。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不信試舉。看。
【舉】僧問幹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未審。路頭在甚麼處(快馬不如鈍坑)。峰以拄杖一畫雲。在這裏(且信一半)。僧舉。問雲門(疑則別參)。門雲。扇子勃跳上叁十叁天。築著帝釋鼻孔(乞漢語)。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會麼會麼(恁麼解說更難理會)。
師雲。越州幹峰禅師。僧問。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未審路頭在甚麼處。此問本出楞嚴經第五。此阿毗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未審路頭門戶在甚麼處。若依經解此義。如來自說。與圓通張本。第六卷中。文殊方揀圓通也。若衲僧分上。天童曾道。十方無壁落。從本來元沒遮欄。四面亦無門。只這裏便是入處。所以幹峰一畫雲。在這裏。不知者往往喚。作幹峰與這僧指路。不然道。與這僧畫斷更不他遊。決不是這個道理。爾不見。雲門注解得。八米九糠。黃龍南雲。幹峰一期指路。曲爲初機。雲門乃通其變。故使後人不倦。萬松道。曹溪波浪如相似。無限平人被陸沈。雲門久在幹峰曹山疏山。這僧謂必知幹峰用處。故求請益。若卻用幹峰針線。乃系驢橛也。忽然拈出睦州秦時[車+度]辂鑽。只得盞子落地。楪子成七片。這僧不會幹峰意。雲門別與一條活路。大似潑油救火。鼓扇消冰。竹庵早曾點破。頌雲。幹峰不用指陳。雲門休打骨董。自然東海鯉魚。築著帝釋鼻孔。竹庵更比雲門。忒曬慈悲。人越難會。不如天童于冷眼不防卻較些子。頌曰。
入手還將死馬醫(下霹雳手用狼虎藥)。返魂香欲起君危(揭棺救死別有神方)。一期拶出通身汗(藥不瞑眩厥疾弗瘳)。方信侬家不惜眉(和頂□沒卻)。
師雲。幹峰死馬醫。醫不可。這僧已是喪身失命底人。雲門收得返魂香。能令已死者再蘇。拾遺傳。漢延和元年。西胡月氏(音之)國。遣使獻香四兩。大如雀卵。色如桑椹。至始元年。京城大疫。死者太半。帝取香焚之。其死未叁日皆活。香氣叁月不歇。香出聚窟洲人鳥山。樹如楓。香聞數裏。名返魂樹。伐根玉釜煮汁黑粘。一名驚精魂。二名返生。叁名振檀。四名卻死。天童小參雲。十分收得返魂香。一等來撾塗毒鼓。雲門一落索。天童道。是返魂香。諸方變爲塗毒鼓。直教轉身吐氣不得。把斷咽喉。塞卻鼻孔。也百體汗流一場。志公雲。忽悟本性元空。恰似熱病得汗。雖然萬松眉毛有幾莖。
第六十二則 米胡悟否
示衆雲。達磨第一義谛。梁武頭迷。淨名不二法門。文殊口過。還有入作分也無。
【舉】米胡令僧問仰山。今時人還假悟否(還曾迷麼)。山雲。悟即不無。爭奈落第二頭何(如何免得)。僧回舉似米胡(是第幾)。胡深肯之(肯即不無爭免第二)。
師雲。京兆米禅師。一曰米七師。一曰米胡。俗舍第七美髯。因有二名。八方珠玉。嗣雪峰。今據仰山同參。嗣沩山。這僧正問。自古上賢還達真正理麼。胡曰。達。僧雲。只如真正理作麼生達。此與假悟底時節不殊。胡雲。當時霍光賣假銀城。與單于契書。是甚麼人做。佛果稱胡。爲大善知識。名不虛傳。僧曰。某直得杜口無言。胡曰。平地教人作保。只如米胡道達。仰山道。悟即不無爭奈落第二頭何。若不假悟。又道唯人自肯乃方親。勝默和尚常謂。投子拈古。內秀俏措無賽。嘗拈此話雲。然仰山恁麼道即得。還免得自己落麼。若免得。更有一人。大不肯在。若免不得。亦落第二頭。米胡雖然肯他。自己還有出身之路也無。諸人試點檢看。若點檢得出。兩人瓦解冰消。若點檢不得。且莫造次。頌雲。碧岫峰頭借問人。指山窮處未安身。雖然免得重陽令。爭似靈苗不犯春。萬松道。不得春風花不開。及至花開又吹落。忠國師問紫璘供奉。佛是何義。璘曰。是覺義。國師曰。佛曾迷否。璘曰。不曾迷。國師曰。用覺作麼。璘無對。此亦本無迷悟之意也。常愛雪窦道。本無迷悟。數如麻。獨許靈雲是作家。悟即落第二頭不悟又唯人自肯。如何即是。天童自有方便。頌雲。
第二頭分悟破迷(普州人送賊)。快須撒手舍筌[四/弟](放下著)功兮未盡成骈拇(終是分外)。智也難知覺噬臍(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西)。兔老冰盤秋露泣(戀著即不堪)。鳥寒玉樹曉風淒(坐著即不可)持來大仰辨直假(一點難謾)。痕玷全無貴白圭(切忌觸破)。
師雲。第二頭分悟破迷。明來暗謝。智起惑亡。皆是途中事。周易略例。[四/弟]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四/弟]。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然則言者象之[四/弟]也。象者意之筌也。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若向第二頭。道少他悟。達一回不得。爭奈道。設有妙悟亦須吐卻。快須撒手到家更無一物。始忘[四/弟]舍筌。功夫智識。盡屬第二頭。及盡功夫。不可智知。始得少分相應。莊子外篇骈拇第八雲。骈于足者。連無用之肉。枝于手者。樹無用之指。注骈拇足大指。連第二指也。枝指六指也。功若不盡。如骈拇連無用之肉也。春秋。楚文王伐申過鄧。鄧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骓甥聃甥養甥。請殺楚子。鄧侯弗許。叁甥曰。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後君噬臍。注雲不及也。智不到處。智不能知。兔老圓月也。丹霞淳和尚道。水澄月滿道人愁。冰盤秋露泣。戀著即不堪也。大荒經。昆侖丘上。有琅玕玉樹。結子如珠而小也。玄中銘。靈木迢然鳳無依倚。與鶴不停機。皆不許守戀坐著也。鳥寒而淒。不欲落他根株枝葉也。詩抑篇。白圭之玷尚可磨也。玉內病曰瑕。體破也。外病曰玷。色汙也。此頌。仰山貴白圭無玷。不落第二頭。如何是第一頭。大悟後方知不是。
第六十叁則 趙州問死
示衆雲。叁聖雪峰。春蘭秋菊。趙州投子。卞璧燕金。無星秤上兩頭平。沒底舡中。一處渡。二人相見時如何。
【舉】趙州問投子。大死底人卻活時如何。(探竿在手)。子雲。不許夜行投明須到(影草隨身)。
師雲。舒州投子山大同禅師。初谒翠微無學禅師。適遇堂上經行次。而便前進接禮問。西來密意師。如何示人。微駐步顧視之。子曰。乞師指示。微曰。更要第二杓惡水那。子忽省契。拜謝而退。微曰。子無墮卻。子曰。時至根苗自生。他日偶問。如何是佛理。微曰。佛則不理。子曰。莫落空否。微曰。真空不空。因示纖頌曰。佛理何曾理。真空又不空。大同居寂住。敷演我師宗。子還本鄉桐城投子山。趙州始于桐城相見。州曰。莫是投子庵主麼。子曰。茶監錢施我一文。州先上山。子攜油瓶後至。州曰。久響投子。到來只見賣油翁。子曰。爾只見賣油翁。且不識投子。州曰。如何是投子。子提起油瓶曰…
《015 從容庵錄(萬松老人 評唱 天童覺和尚 頌古)》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