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月溪禅師問答錄▪P6

  ..續本文上一頁張人人有一個神我,神我如同一面鏡子,本來有光明的,因爲起了愛念,愛念比如灰塵,將鏡子的光明遮蓋了,愛念去了一點,鏡子的光明亮了一點,愛念去完了,鏡子光明完全發現。如我見解,若愛念從鏡起,又何必去除他?除了又來,無有了期,若愛念從外來,與鏡子了不相幹,這個道理是有輪回的,不徹底;鏡子比喻佛法的見聞覺知,起念比喻見聞覺知的染緣,去念比喻見聞覺知的淨緣,染緣淨緣去了是黑暗的無始無明,是否?

  答:是,不錯。

  問:理學家說無極是不動,一念靜是陰,一念動是陽,一陰一陽出生宇宙萬有,動念靜念息滅反歸無極本體。如我見解這個道理是自然的,一生二,二生叁,叁生四五多數,由多數反歸于一;無極如無始無明,是無知無覺不動的,一念靜喻見聞覺知的淨緣,一念動喻見聞覺知的染緣,由淨緣染緣生出很多思想,由很多思想反歸一念不動,是否?

  答:不錯。

  問:以上二問,婆羅門的神我、理學家的無極,照佛法來說,是無始無明而已,與講本來自性的話,天地之別矣。

  答:不錯。

  〖西安戴傳賢〗

  問:“伽”字音怎麼念?

  答:“伽”字照佛經中念,本來音“家”,照你所念(ga),哥阿切亦可,萬法惟心,只在誠心。如西藏有些喇嘛,俺(口旁)嘛呢叭咪[口+牛](音轟),他念:俺(口旁)嘛呢叭咪牛者,只在誠心便可。

  〖上海周光中〗

  問:東方世界名琉璃滿月世界,佛名藥師佛,是否?出何經?彼處是否淨土?彼佛接引衆生往生否?假如接引,我們這個世界有人發願往生否?

  答:世界名滿月,佛名藥師,是出于藥師經。彼處是報身淨土,彼佛接引此土衆生往生,此士衆生亦有發願往生者。

  〖濟南陳家真〗

  問:佛家說: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一切皆空,既然是夢幻,還要見什麼佛性?生什麼西方?生什麼東方?

  答:宇宙萬物是成住壞空,我們用一個房子來比,新蓋一個房子就是成,房子保存幾百年就是住,房子舊爛了就是壞,房子一倒就是空,如盤古以前,建設尚無,盤古以後,建設漸多,有成必有壞,是相對的;佛家說無成灰壞,是絕對的,就是指佛性,無生無滅無來無去,遍滿虛空,充塞宇宙;絕對是真的,相對是假的;見性之後,宇宙萬物通是自性中的東西,未見性者,因自性的問題,有願生西方修,有願生東方修。反言之,佛家說一切皆真的,如圓覺經說:“一切衆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衆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爲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複如是,是故幻滅,名爲不動。”

  〖北平拈花寺全朗〗

  問:悟後的人,在其本人是何等境界?如何處世?

  答:見性的人,自性之中,本無生死可了,無佛法可修,修與不修是兩頭話,但隨緣度日,有緣說法度衆生,無緣隨便,如古人,船子和尚撐船過生活,疏山和尚賣布過生活,有鬧市街前過生活,有處清淨境界,有處煩惱境界,有清閑自在,有終日奔忙,有天子叁诏不赴,有終日乞食,有坐脫立亡,有頭朝下腳朝上而死者,有坐監牢而死者,有被斬頭而死者,有終日受帝王供養,有穿荷葉衣服食松花,大約如是,種種境界皆可隨緣,自性心中兩不相幹,在他的心得,如圓覺經說:“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爲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衆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爲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于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無了知不辯真實。”他們的達人境界,如古人雲:“佛性戒珠心地印,霧露雲霞體上衣。”“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應。”“非但我今獨達了,河沙諸佛體皆同。”

  〖北平王理中〗

  問:釋迦佛、阿彌陀佛、藥師佛、過去的祖師及我們一切衆生的佛性,是一樣或是兩樣?

  答:是一樣,不是兩樣。

  問:見性是生前見,是死後見?漢明帝永平八年佛法過東土,到現今見佛性的人有多少?有沒有曆史可以考查?見性是否人人皆可作到?

  答:是生前見。從佛法入中華後見性人很多,其數不能悉記,在我由曆史考查,大約有一千余人,尚有見性而無史可考者很多。見性乃人人可作,但要明白修行用功的法子。見性的人曆史還有很多,因我沒有看見,中國地土太大,見聞難周。

  〖天津潘複〗

  問:末法世界,衆生下根居多,如我見解,佛法並無正法像法末法之等差,人無上根中根下根叁根之分別,如六祖說:“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其發心修行者即爲上根,不修者即下根,法無正像末叁時之等差,人何上中下叁根之端的?惟知近學之弗荒,不擬真功之自績,此語出中峰廣錄,見解錯否?

  答:不錯。

  〖漢口智清大師〗

  問:五重玄義、叁分、十門分科?

  答:此是講經所用的方式,五重玄義:一釋名、二辨體、叁明宗、四論用、五判教。叁分:一序分、二正宗分、叁流通分。十門:一教起因緣、二藏教所攝、叁義理分齊、四教所被機、五教體淺深、六宗趣通局、七部類品會、八傳譯感通、九總釋經題、十別解文義。

  問:閉關之說,出于何種經典?

  答:此問從前蓮池大師說過,經中並無閉關之說,元朝高峰禅師證道後,因年老山中蓋房養道,題名曰死關,意指年歲已老,只待有漏之身老死而已;後人于房內關鎖數年,名曰閉關,以訛傳訛,假若如高峰悟後養道的事,在未悟以前要參訪學道,親善知識,若于一房內關鎖,無有是處。

  〖福建榮增和尚〗

  問:參禅透叁關,是破本參、破重關、破末後關,禅宗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無階級無層次,爲什麼還有本參、重關、末後關叁個階級?

  答:禅宗本無階級,一悟便悟,不悟便不悟,本參重關末後關是僞造,後人說的,古無此說。叁關之說分兩種,出在祖師公案,黃龍叁關、高峰叁關,黃龍叁關: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的生緣在何處?正當問答交鋒,卻複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又問諸方參請宗師所得?卻複垂腳曰:我腳何似騾腳?名曰黃龍叁關;高峰叁關:語驗學者,大徹的人本脫生死,因什命根不斷?佛祖公案只是一個道理,因什有明有不明?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什不守毗尼?名曰高峰叁關;叁關之語是祖師接引學人用的機鋒轉語。

  〖天津靳雲鵬〗

  問:心法雙忘尚余塵,一念不生受後有,是什麼境界?

  答:心法雙忘只有一個黑黑暗暗、無知無覺的無始無明深坑,塵者,指此無始無明深坑;一念不起是見問覺知的淨緣,與染緣相對,受後有者即指此淨緣。要將無始無明打破方始見佛性。

  〖天津夏溥齊〗

  問:有人言“佛性有染,有染即衆生,離染即佛”,在我的見解,佛性是如如不動的,染是知覺作用,染與不染與佛性無幹,假如見性後,染即變爲佛性。

  答:不錯。

  〖蕪湖廣通大師〗

  問:參禅與念佛的分別?

  答:華嚴經中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迷昧不能證得。”故我佛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叁百余會,開示衆生,悟入佛之知見,令衆生明白本有之自性,我佛如來爲一大事因緣出世,一大事者,就是指令衆生明白本有之自性,經雲:“惟此一事實,余二則非真。”參禅者,親近善知識,明白路徑,假如無善知識,看祖師悟道的書籍,照著去修,就可以明白本有的自性。念佛者,在這個世界不求明白自性,到淨土再去修,然後明白自性。

  〖蘇州王治中〗

  問:五祖戒禅師身後爲蘇東坡,草堂清禅師身後爲曾魯公,看五祖、草堂語錄,並無其說,草堂、五祖皆大澈大悟之人,有語錄可查,既悟道之後,決定不受後有,我想彼二人或後人附會的話,因蘇東坡、曾魯公二人,是風流名士,如曾魯公降生時,夢中看見一個和尚來,醒中亦夢,況夢中之話?何足爲信,看見不看見,要其本人方知,如夢見五祖禅師來,醒了卻見是蘇東坡,此話亦是夢人說夢話,古人雲:處世如大夢,況夢中之夢?豈足以信耶?錯不錯?

  答:不錯。

  〖峨嵋山圓悟和尚〗

  問:如諸佛諸祖見性後,肉體壞了,去什麼地方?閱祖師的語錄,參禅人假如未悟,死了墮落不墮落?

  答:自見性後,自性遍滿虛空,無所不在,還有什麼去來?還有什麼地方?肉體壞了與自性兩不相幹。參禅未悟,依華嚴經古祖師語錄,參禅未悟,發願來生,早聞佛法,明心見性,普度衆生。

  〖五臺山通明法師〗

  問:中峰禅師是否修淨土?

  答:中峰禅師是參高峰禅師悟道,並未修淨土;能參禅者教參禅,願修淨土者教修淨土,其本人並未修淨土,語在中峰廣錄中。

  〖杭州智生和尚〗

  問:我心中不起念,不斷念,不執著念,亦不執著無念,不被萬緣所轉,一切無礙,這個境界如何?

  答:起念是見聞覺知的染緣,不起念是見聞覺知的淨緣;執著、不執著、無礙、能轉,是知覺的作用,與自性兩不相幹。

  問:既然與自性不相幹,上面所問的一切斷了,空空如也的沒有佛性了,如楞嚴經中,“阿難白佛言:世尊,我昔見佛與大目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轉*輪,常言覺知分別心性,既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之爲心,則我無著,名爲心否?佛告阿難:汝言覺知分別心性,俱無在者,世間虛空,水陸飛行,諸所物象,名爲一切,汝不著者,爲在爲無?無則同于龜毛兔角,雲何不著?有不著者,不可名無;無相即無,非無即相,相有則在,雲何無著?是故應知,一切無著名覺知心,無有是處。”是否與前問一樣?

  答:是一樣。

  〖北平李廣權〗

  問:金剛經雲:…

《月溪禅師問答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