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縱橫自在任收舒。
誰說
渠本自無生。何處窮渠滅。塵塵露其體。刹刹演其說。五蘊當下空。叁毒霎時歇。湛湛碧天清。浩劫一輪月。
遣懷
昨自神洲遊北溟。今從天竺到臺山。雖然行腳癡狂客。卻是乘空一地仙。
徹論
動靜原一體。是非無二心。不空亦不有。無古亦無今。
魔說
我佛道無生。我卻道有生。如來說不滅。我卻說有滅。若不如是說。不得大休歇。
說夢
甲子周流年複年。幾番滄海變桑田。翻雲覆雨渾閑事。誰解壺中別有天。
行腳
東西十萬裏。南北八千程。會得腳根下。移來一步行。
引鏡
你是我兮我是你。你我對面不相識。二人合眼細商量。一片青銅一飯器。
答起滅
起從何處起。滅向何處滅。如念亦如風。何處可把捉。起滅既若爾。生死亦如說。法界亦同然。空不空無別。但了取舍心。洞然自明白。任運兮如如。悠悠兮萬劫。
不是躲根
無相光中藏日月。驢胎馬腹作生涯。山河大地渾閑事。錦被蒙頭是處家。
心體
明者明其心。見者見其體。見性明心體。明心見性理。理體無回互。心性無比擬。曆曆與明明。如斯而巳矣。
指路
煙水雲山千萬疊。就中一路坦然平。世間多少探奇客。妄覓鵬程鳥道行。
對月談心
不是惺惺不是癡。個中滋味幾人知。試看秋夜搏空月。湛湛清光誰可移。
書齋述心
風花雪月天真佛。幾簟琴書迦葉身。不是懶于拈妙句。只緣無處覓詩心。
一物頌
身中有一物。時時身外安。或同鸾鶴清霄裏。或共蟲魚山水間。不動不定。無往無還。飛潛任其所以。出沒聽其如然。極樂界。自在天。彌勒後。威音前。不得號佛。強名曰仙。
西江月(乘片時之興率成一十六首書罷不覺擲筆大笑)。
其一
海底泥牛聲寂。挂樹石羊沒蹤。叁千破衲擁晴空。卻惹非人出夢。
耳觑鐵驢拽磨。目聽木馬嘶風。銅蛇鑽入石棱中。兔角龜毛厮共。
其二
大道非叁非一。凡夫說一說叁。終朝捏怪曰參禅。此句何嘗夢見。
此句卻非此句。此句不出一叁。高低普應霎時間。一月千潭遍現。
其叁
遍界如來妙體。萬象隱顯其中。乾坤物我本來同。莫作經文空誦。
會得千途一轍。不會六道縱橫。如如若若自從容。豈費绉毫功用。
其四
煙水雲山疊疊。浩浩萬裏前程。默移寸步自分明。大千須臾坐定。
從他寒來暑往。誰雲地濁天清。笑看日月任西東。一曲無聲叁弄。
其五
八風吹來不動。還同柳絮楊花。個中妙理實堪誇。不是脫空說話。
會得途中受用。不會屋裏波查。分明直截報君家。不必別探奇法。
其六
春夏秋冬四序。覆載高厚乾坤。就中一物太殷勤。處處皆有渠分。
視之卻又不見。聽之更複無音。欲識此物名和身。塞耳合睛相認。
其七
鼻舌身意眼耳。香味觸法色聲。但不對待便靈通。翻成六般神用。
凡情聖見無二。佛性即是無明。幻化空身妙體成。何止叁十二應。
其八
佛性戒珠心印。廓周沙界沒垠。塵塵刹刹滿圓身。拆合不離方寸。
識得無形妙體。如來寶藏奇珍。但棄生滅守常真。根塵自然脫盡。
其九
空空空兮色色。色色色兮空空。色空通塞本來同。隱顯測其定動。
動動動兮定定。定動豈假施功。榮枯得失聽天公。自在彌陀淨境。
其十
霧鎖長江浩瀚。雲封華嶽氤氲。霎時風卷霧雲分。山水依然遠近。
濁浪攪爲酥酪。大千變作黃金。不須蔔度妄勞心。雲霧從他爲暈。
其十一
一二叁四五六。六一二五四叁。芥納須彌自等閑。說甚顛倒互換。
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爾如然。石人鼻孔垂唇邊。誰道一條白練。
其十二
善惡種瓜種豆。收來亦屬空花。何如自種野人家。心田一粒無價。
此粒非空非有。大千隨處生芽。根深蒂固遍天涯。道子難描難畫。
其十叁
十方世界法體。名曰如來化身。不須斷妄莫求真。即在目前切近。
取之轉迷轉遠。舍之愈沈愈深。的實妙訣在無心。曆曆明明普印。
其十四
石火電光歲月。急忙下手猶遲。光陰荏苒幾多時。刹那疾如彈指。
心田離此即此。迷途百轍千岐。茫茫堪笑世人癡。大似河邊覓水。
其十五
至道本離言語。風雲月露成吟。信手拈出卻無心。聊寄閑情一哂。
多少詞壇詩社。刻畫爭欲驚人。平頭合掌各評論。總被文魔牽引。
其十六
西江月詞數首。堪笑不谙宮商。參差韻調欠铿锵。大似無聲演唱。
乘興豈知工拙。推敲不費思量。遊戲叁昧偶逢場。腔板原來一樣
教外別傳。不立語言文字。如何是叁寶。大地是佛。虛空是法。衆生是僧。如威音前彌勒後之說。世尊若不指出。我輩何以得聞。凡似此皆從緣所知。非自真見。但了目前虛空。自然會豎窮叁際。但了目前片地。自然會得棋遍十方叁寶一體。大道只在目前。不必向高遠奇妙會。實不用一句語言文字。如來參。
上谕附錄
佛祖之道。指悟自心爲本。是此說者。名爲正知正見。用之以利人接物。令人直遠心源。方得稱佛祖兒孫。所言外道魔道者。亦具有知見。因其妄認識神生死本。以爲極則。誤認佛性。謗毀戒行。所以謂之外道魔道。朕覽密雲悟。天隱修。語錄。其言句機用。單提向上。直指人心。乃契西來的意。得曹溪正脈者。及見密雲悟錄內。示其徒法藏辟妄語。其中所據法藏之言。駭其全迷本性。無知妄說。不但不知佛法宗旨。即其本師悟處。亦全未窺見。肆其臆誕。狂世惑人。此真外魔知見。所以其師。一辟再辟。而天隱修。亦有釋疑普說。以斥其謬。然當日魔心不歇。其所著述。不行即毀。如魔嗣弘忍。中其毒者。複有五宗救一書。一並流傳。冀魔說之不朽。造魔業于無窮。天下後世。具眼者少。不知其害。即有知而辟之者。有德無位。一人之言。無征不信。將使究竟禅宗者。懷疑而不知所歸。而傳染其說者。將謂禅宗在是。始而起邪信。繼而具邪見。起邪信則正信斷。具邪見則正見滅。必至處處有其魔種。人人承其魔說。自具之性宗不明。而言條之枝蔓肆出。今其魔子魔孫。至于不坐香。不結製。甚至于飲酒食肉。毀戒破律。唯以吟詩作文。媚悅士大夫。同于倡優伎倆。豈不汙濁祖庭。若不剪除。則諸佛法眼。衆生慧命。所關非細。朕爲天下主。精一執中。以行修齊治平之事。身居局外。並非開堂說法之人。于悟修何有又于藏忍何有。但既深悉禅宗之旨。洞知魔外之情。灼見現在魔業之大。預識將來魔患之深。實有不得不言。不忍不言者。夫禅宗者。教外別傳。可以無言。可以有言。古德雲。窮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虛。竭世樞機。若一滴投于巨海。如是言者。言言從本性中。自然流出。如叁藏十二部。千七百則公案。何一非從本性中。自然流出。從無一實法。系綴人天。今魔藏立一○相。爲千佛萬佛之祖。以袈裟縷縷。爲宗旨所系。有四法。有雙頭。有小法大法。有大法之大法。稱爲細宗密旨。有傳有授。而魔嗣弘忍。以僧伽難提。遇童子持鑒直前。爲從來有象可示。證其魔師。一○之象爲不悖。又以多子塔前。袈裟圍繞一事。作袈裟爲宗旨。所系之明證。又以臨濟。打克苻普化。鑿爲黃檗。叁頓棒之彖象。種種作爲實法。不勝枚舉。全從知解穿鑿。失卻自心。黃檗雲。今時人。只欲多知多解。翻成壅塞。唯知多與兒酥吃。消與不消。都總不知。叁乘學道人。皆是此樣。盡名食不消者。所以知解不消。皆爲毒藥。盡向生滅中取。真如之中。都無此事。夫食不消之人多。而魔藏父子。則是巳經飽毒者也。佛法不二。豈可執定叁四。而更有密傳叁四之宗旨。廣引從上古德。言句相似者。爲之注腳。轉以較勘不立言說。單提向上之正宗。仰面唾雲。反汙已面。趙州雲。老僧此間。即以本分事接人。若教老僧。隨伊根基接人。自有叁藏十二部接他了也。只說無是非分別相。早不本分。何況宛立個是非分別相。世尊四十九年所說。古錐千七百則公案。總是語言文字。若不識得這個。縱使字字句句。依樣葫蘆。即爲魔說。即爲謗佛。縱能記得。佛祖所說。叁藏十二部。千七百則公案。字字句句不差。正是光明海中。多著泥滓。況既落言诠。即同教相。既同教相。則叁藏十二部現在。又何必立教外別傳之旨。任伊橫說豎說。能出叁藏十二部之外乎。聖人多能。佛多神通。能非聖本。神通亦非佛宗。仲尼。何嘗知西方之梵語。如來。不能作震旦之唐言。能與神通。各有所窮。與這個有何交涉。何況文字一端。魔藏父子。辄以不識字譏密雲。意謂不如伊等學問。若要诠理論文。自有秀才們在。何用宗徒。識字不識字。與這個又有何交涉。博通經史。如剪彩以添樹上之生花。目不識丁。亦飯熟不借鄰家之水火。若魔藏父子。其大病根正在識丁。而不識這個。今使蒙古人來。便接蒙古。俄羅斯人來。便接俄羅斯。暹羅。蘇祿。琉球。日本人來。便接暹羅。蘇祿。琉球。日本。若必待伊識得文字。然後接得。則佛法不能蓋天蓋地矣。魔藏邪外知見。自以爲言言據古。字字禀經。豈知盡叁藏十二部。乃至十叁經。二十一史。諸子百家。盡世間四庫缥缃。所有文字。並與貫串配合。極其棱消縫泯。自道佛來。也開口不得。正是佛出世也救不得也。阿難叁十年爲侍者。只爲多聞智慧。被佛呵雲。汝千日學慧。不如一日學道。若不學道。滴水難消。況魔藏以邪外知見。唐突佛祖。向上邊事。尚安得有呵斥分。只瞞得有眼無珠之徒。明眼人前。魔形自露。趙州雲。如今知識。枝蔓上生枝蔓。都大是去聖遙遠。一代不如一代。只如南泉尋常道。須向異類中行。且作麼生會。如今黃口小兒。向十字街頭。說葛藤。博飯[口+童]。覓禮拜。聚叁五百衆。雲我是善知識。爾是學人。可知法藏父子之魔形。從數百年前。趙州早爲判定。更不必到眼始知也。悟…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