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被火燒。你一念心疑。被地礙。你一念心喜。被風飄。若能如是辨得。不被境轉。處處用境。東湧西沒。南湧北沒。中湧邊沒。邊湧中沒。履水如地。履地如水。緣何如此。爲達四大如夢如幻故。道流。你只今聽法者。不是你四大。能用你四大。若如是見得。便乃去住自由。約山僧見處。沒嫌底法。你若憎凡愛聖。被聖凡境縛。有一般學人。向五臺山求文殊現。早錯了也。五臺山無文殊。你欲識文殊麼。只你目前用處。始終不異。處處不礙。此個是活文殊。你一念心無差別光。處處總是普賢。你一念心能自在。隨處解脫。此是觀音叁昧法。互爲主伴。顯即一時顯。隱即一時隱。一即叁。叁即一。如是解得。方始好看教。
夾山善會禅師
師初在沩山作典座。沩問。今日吃甚菜。師曰。二年同一春。沩曰。好好修事著。師曰。龍宿鳳巢。
僧問從上立祖意教意。和尚爲甚麼卻言無。師曰。叁年不吃飯。目前無饑人。曰既是無饑人。某甲爲甚麼。不悟。師曰。只爲悟。迷卻阇黎。複示偈曰。明明無悟法悟法卻迷人。長舒兩腳睡。無僞亦無真。
問。古人布發掩泥。當爲何事。師曰。九烏射盡。一翳猶存。一箭墮地。天下黯黑。
僧問如何是夾山境。師曰。猿抱子歸青嶂裏。鳥銜花落碧岩前。
上堂。金烏玉兔。交互爭輝。坐卻日頭。天下黑暗。上唇與下唇。從來不相識。明明向君道。莫令眼顧著。何也。日月未足爲明。天地未足爲大。空中不運斤。巧匠不遺蹤。見性不留佛。悟道不存師。尋常老僧道。目睹瞿昙。猶如黃葉。一大藏教。是老僧坐具。祖師玄旨。是破草鞋。甯可赤腳。不著最好。
上堂。不知天曉。悟不由師。龍門躍鱗。不墮漁人之手。但意不寄私緣。舌不親玄旨。正好知音。此名俱生話。若向玄旨疑去。賺殺阇黎。困魚止泺。鈍鳥棲蘆。雲水非阇黎。阇黎非雲水。老僧于雲水而得自在。阇黎又作麼生。
上堂。明不越戶。穴不棲巢。目不顧他位裏。腳不踏他位裏。六戶不掩。四衢無蹤。學不亭午。意不立玄。千劫眼不借舌頭底。萬劫舌頭不顧眼中明。峻機不假鋒铓事。到這裏。有甚麼事。阇黎。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上堂。有祖以來。時人錯會。相承至今。以佛祖言句爲人師範。若或如此。卻成狂人無智人去。他只指示汝。無法本是道。道無一法。無佛可成。無道可得。無法可取。無法可舍。所以老僧道。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他不是目前法。若向佛祖邊學。此人未具眼在。何故。皆屬所依。不得自在。本只爲生死茫茫。識性無自由分。千裏萬裏求善知識。須具正眼。求脫虛謬之見。定取目前生死。爲複實有。爲複實無。若有人定得。許汝出頭。上根之人。言下明道。中下根器。波波浪走。何不向生死中定當取。何處便疑佛疑祖。替汝生死。有智人笑汝。汝若不會。更聽一頌。勞持生死法。惟向佛邊求。目前迷正理。撥火覓浮漚。
投子大同禅師
一日趙州和尚。至桐城縣。師亦出山。途中相遇。乃逆而問曰。莫是投子山主麼。師曰。茶鹽錢布施我。州先歸庵中坐。師後攜一瓶油歸。州曰。久向投子。及乎到來。只見個賣油翁。師曰。汝只識賣油翁。且不識投子。州曰。如何是投子。師提起油瓶曰。油油。茶次師自過胡餅與州。州不管。師令侍者過胡餅。州禮侍者叁拜。州問大死底人卻活時如何。師曰。不許夜行。投明須到。州曰。我早候白。伊更候黑。
雪峰到。師指庵前一片石。謂雪峰曰。叁世諸佛總在裏許。峰曰。須知有不在裏許者。師曰。不快漆桶。師與雪峰遊龍眠。不兩路。峰問那個是龍眠路。師以杖指之。峰曰。東去西去。師曰。不快漆桶。問一槌便就時如何。師曰。不是性燥漢。曰不假槌時如何。師曰。不快漆桶。峰問此間還有人參也無。師將钁頭抛向峰面前。峰曰。恁麼則當處掘去也。師曰。不快漆桶。峰辭。師送出門。召曰道者。峰回首應諾。師曰。塗中善爲。
僧問趙州。初生孩子還具六識也無。州雲。急水上打毬子。後僧問師。急水上打毬子意旨如何。師曰。念念不停留。
師因僧問如何是十身調禦。師下禅床立。又問凡聖相去多少。師亦下禅床立。問。一等是水。爲甚麼海鹹河淡。師曰。天上星。地下木師在京赴一檀越齋。檀越將一盤草來。師拳兩手安頭上。檀越便將齋來。後有僧問。和尚在京投齋意旨如何。師曰。觀世音菩薩。
問。和尚自住此山有何境界。師曰。丫腳女子白頭絲。
問。一念不生時如何。師曰。堪作甚麼。僧無語。師又曰。透出龍門雲雨合。山川大地入無蹤。
清平安樂遵令禅師
初參翠微。便問如何是西來的的意。翠微曰。待無人即向汝說。師良久曰。無人也。請和尚說。翠微下禅床。引師入竹園。師又曰無人也。請和尚說。翠微指竹曰。這竿得恁麼長。那竿得恁麼短。師領謝。
僧問如何是大乘。師曰。井索。曰如何是小乘。師曰。錢貫。曰如何是有漏。師曰笊籬。曰如何是無漏。師曰木杓。
問。如何是清平家風。師曰。一鬥面作叁個蒸餅。
卷十五
禦選曆代禅師語錄前集下。
洞山良價悟本禅師
師參沩山。問曰。頃聞南陽忠國師。有無情說法話。某甲未究其微。沩曰。我這裏亦有。只是罕遇其人。師曰。某甲未明。乞師指示。沩豎起拂子曰。會麼。師曰。不會。請和尚說。沩曰。父母所生口。終不爲子說。此去澧陵攸縣。有雲岩道人。若能撥草瞻風。必爲子之所重。師遂辭沩山。徑造雲岩。便問無情說法。甚麼人得聞。岩曰。無情得聞。師曰。和尚聞否。岩曰。我若聞。汝即不聞吾說法也。師曰。某甲爲甚麼不聞。岩豎起拂子曰。還聞麼。師曰不聞。岩曰。我說法汝尚不聞。豈況無情說法乎。師曰。無情說法該何典教。岩曰。豈不見彌陀經雲。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師于此有省。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岩曰。價阇黎。承當個事。大須審細。師猶涉疑。後因過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曰。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
師作五位君臣頌曰。正中偏。叁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識。隱隱猶懹舊日嫌。偏中正。失曉老婆逢古鏡。分明觌面別無真。休更迷頭猶認影。正中來。無中有路隔塵埃。但能不觸當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兼中至。兩刃交鋒不須避。好手猶如火裏蓮。宛然自有沖天志。兼中到。不落有無誰敢和。人人盡欲出常流。折合還歸炭裏坐。
問。欲見和尚本來師。如何得見。師曰。年牙相似。即無阻矣。僧擬進語。師曰。不蹑前蹤。別請一問。僧無對。
問。蛇吞蝦蟆。救則是。不救則是。師曰。救則雙目不睹。不救則形影不彰。
僧問。師尋常教學人行鳥道。未審如何是鳥道。師曰。不逢一人。曰如何行。師曰。直須足下無私去。曰只如行鳥道。莫便是本來面目否。師曰。阇黎因甚顛倒。曰甚麼處是學人顛倒。師曰。若不顛倒。因甚麼卻認奴作郎。曰如何是本來面目。師曰。不行鳥道。
師曰。今時人學道。只認得驢前馬後底。將爲自已。佛法平沈。此之是也。賓中主尚未分。如何辨得主中主。僧問如何是主中主。師曰。阇黎自道取。曰某甲道得。即是賓中主。如何是主中主。師曰。恁麼道即易。相續也大難。遂示頌曰。嗟見今時學道流。千千萬萬認門頭。恰似入京朝聖主。只到潼關即便休。
僧問甚處來。曰遊山來。師曰。還到頂麼。曰到。師曰。頂上有人麼。曰無人。師曰。恁麼則不到頂也。曰若不到頂。爭知無人。師曰。何不且住。曰某甲不辭住。西天有人不肯。師曰。我從來疑著這漢。
僧問。如何是青山白雲父。師曰。不森森者是。曰如何是白雲青山兒。師曰。不辨東西者是。曰如何是白雲終日倚。師曰。去離不得。曰如何是青山總不知。師曰。不顧視者是。
師與雲居過水。師問水深多少。居曰不濕。師曰粗人。居卻問水深多少。師曰不幹。
師因曹山辭。遂囑曰。吾在雲岩先師處。親印寶鏡叁昧。事窮的要。今付于汝。詞曰。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護。銀碗盛雪。明月藏鹭。類之弗齊。混則知處。意不在言。來機亦赴。動成窠臼。差落顧伫。背觸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屬染汙。夜半正明。天曉不露。爲物作則。用拔諸苦。雖非有爲。不是無語。如臨寶鏡。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嬰兒。五相完具。不去不來。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無句。終不得物。語未正故。重離六爻。偏正回互。疊而爲叁。變盡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剛杵。正中妙挾。敲唱雙舉。通宗通塗。挾帶挾路。錯然則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屬迷悟。因緣時節。寂然昭著。細入無間。大絕方所。毫忽之差。不應律呂。外寂中搖。系駒伏鼠。先聖悲之。爲法檀度。要合古轍。請觀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觀樹。如虎之缺。如馬之馵。以有下劣。寶幾珍禦。以有驚異。狸奴白牯。木人方歌。石女起舞。非情識到。甯容思慮。臣奉于君。子順于父。不順非孝。不奉非輔。潛行密用。如愚若魯。但能相續。名主中主。
師又曰。末法時代。人多幹慧。若要辨驗真僞。有叁種滲漏。一曰見滲漏。機不離位。墮在毒海。二曰情滲漏。滯在向背。見處偏枯。叁曰語滲漏。究妙失宗。機昧終始。濁智流轉。于此叁種。子宜知之。
偈曰。道無心合人。人無心合道。欲識個中意。一老一不老。
仰山南塔光湧禅師
師依仰山剃度。北遊谒臨濟。複歸侍山。山曰。汝來作甚麼。師曰。禮觐和尚。山曰。還見和尚麼。師曰見。山曰。和尚何以驢。師曰。某甲見和尚亦不似佛。山曰。若不似佛。似個甚麼。師曰。若有所似。與驢何別。山大驚曰。凡聖兩忘。情盡體露。吾以此驗人二十年。無決了者。子保任之。山每指謂人曰。此子肉身佛也。
福州雙峰古禅師
師因辭石霜。石霜將拂子送出門首…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