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召曰。古侍者。師回首。石霜曰。擬著即差。是著即乖。不擬不是。亦莫作個會。苟非知有。莫能知之。好去好去。師應喏喏。後僧問。和尚當時辭石霜。石霜恁麼道意作麼生。師曰。只教我不著是非。
叁聖院慧然禅師
上堂。我逢人即出。出則不爲人。便下座。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臭肉來蠅。
灌溪志閑禅師
師住末山後。上堂曰。我在臨濟爺爺處。得半杓。末山娘娘處。得半杓。共成一杓吃了。直至如今飽不饑。
僧問。久向灌溪。到來只見漚麻池。師曰。汝只見漚麻池。且不見灌溪。曰如何是灌溪。師曰。劈箭急。
九峰道虔禅師
僧問。無間中人。行甚麼行。師曰。畜生行。曰畜生複行甚麼行。師曰。無間行。曰此猶是長生路上人。師曰。汝須知有不共命者。曰不共甚麼命。師曰。長生氣不常師乃曰。諸兄弟。還識得命麼。欲知命。流泉是命。湛寂是身。千波競湧。是文殊境界。一亘晴空。是普賢床榻。其次借一句子。是指月話月。且如諸方先德。未建許多名目。指陳巳前。諸兄弟約甚麼體格商量。到這裏。不假叁寸。試話會看。不假耳。試采聽看。不假眼。試辨白看。所以道。聲前抛不出。旬後不藏形。盡乾坤大地。都來是汝當人個體。向甚麼處安眼耳鼻舌。莫但向意根下。圖度作解。盡未來際。亦未有休歇分。所以洞山道。擬將心意學玄宗。大似西行卻向東。珍重。
臺州湧泉景欣禅師
上堂。我四十九年在這裏。尚自有時走作。汝等諸人莫開大口。見解人多。行解人萬中無一個。見解言語。總要知通。若識不盡。敢道輪回去在。爲何如此。蓋爲識漏未盡。汝但盡卻今時。始得成立。亦喚作立中功。轉功就他去。亦喚作就中功。親他去。我所以道。親人不得度。渠不度親人。恁麼譬喻。尚不會薦取。渾囵底但管取性。亂動舌頭。不見洞山道。相續也大難。
洛浦元安禅師
師到夾山。不禮拜。乃當面叉手而立。山曰。雞棲鳳巢。非其同類。出去。師曰。自遠趨風。請師一接。山曰。目前無阇黎。此間無老僧。師便喝。山曰。住住。且莫草草惚惚。雲月是同。溪山各異。截斷天下人舌頭。即不無阇黎。爭教無舌人解語。師伫思。山便打。因茲服膺。
一日問山。佛魔不到處。如何體會。山曰。燭明千裏像。闇室老僧迷。又問朝陽巳升。夜月不現時如何。山曰。龍銜海珠。遊魚不顧。師于言下大悟。山將示滅。垂語曰。石頭一枝。看看即滅矣。師曰不然。山曰。何也。師曰。他家自有青山在。山曰。苟如是。即吾宗不墜矣。
上堂。師雲末後一句。始到牢關。鎖斷要津。不通凡聖。尋常向諸人道。任從天下樂欣欣。我獨不肯。欲知上流之士。不將佛祖言教。貼在額頭上。如龜負圖。自取喪身之兆。鳳萦金網。趨霄漢以何期。直須旨外明宗。莫向言中取則。是以石人機似汝。也解唱巴歌。汝若似石人。雪曲也應和。指南一路。智者知疏。
問僧近離甚處。曰荊南。師曰。有一人與麼去。還逢麼。曰不逢。師曰。爲甚不逢。曰若逢即頭粉碎。師曰。阇黎叁寸甚密。雲門于江西見其僧。乃問還有此語否。曰是。門曰。洛浦倒退叁千裏。
岩頭全豁禅師
示衆。但明取綱宗。本無實法。不見道。無實無虛。若向事上觑即疾。若向意根下尋。卒摸索不著。又曰。此是向上人活計。只露目前些子。如同電拂。如擊石火。截斷兩頭。靈然自在。若道向上有法有事。真碗鳴聲。塗糊汝。系罩汝。古人喚作系驢橛。若將實法與人。土亦消不得。
示衆雲。夫大統綱宗中事。須識句。若不識句。難作個話會。甚麼是句。百不思時。喚作正句。亦雲居頂。亦雲得住。亦雲曆曆。亦雲惺惺。亦雲的的。亦雲佛未生時。亦雲得地。亦雲與麼時。將與麼時。等破一切是非。才與麼。便不與麼。便轉辘辘地。不見古人道。沈昏不好。須轉得始得。觸著便轉。是句亦鏟。非句亦鏟。自然轉辘辘。自然目前露裸裸地。飽齁齁地。不解卻。不解咬。瞥起微情。早落地上。若也未得與麼蕩蕩地。喚作依句修行。有則便須等破。與麼時一物不存。信知從來學得一切言句。隘在胸中。有甚麼用處。不見道。辟觀辟句。外不放入。內不放出。截斷兩頭。自然光烯烯地。不與一物作對。便是無诤叁昧。兄弟。若欲得易會。但向根本明取。不見道。無依無欲。便是能仁。古人道。置毒藥安乳中。乃至醍醐。亦能殺人。這個不是汝習學得底。這個不是汝去住底。不是汝色裏底。莫錯認門頭戶口。賺汝臘月叁十日。赤哄哄地無益。信知古風大好。不見道。有即是無。無即是有。與麼送出來時便知深淺。這個是古格。于中有一般漢。信彩吐出來。有甚麼碑記。但知喚作禅道。但知喚作一句子。軟嫩嫩地。真是無孔鐵椎。聚得一萬個。有甚麼用處。若是有筋骨底。不用多。諸處行腳。也須帶眼始得。莫被人謾。不見道。依法生解。猶落魔界。夫唱教。須一一從自已胸襟中吐得出來。與人爲榜樣。今時還有與麼漢麼。莫終日哄地。亦無了期。欲得易會。但知于聲色前。不被萬境惑亂。自然露裸裸地。自然無事。送向聲色中。蕩蕩地。恰似一團火焰相似。觸著便燒。更有甚麼事。不見道。非是塵不侵。自是我無心。時熱珍重。
雪峰義存禅師
僧問西山和尚。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山舉拂子示之。其僧不肯。後參師。師問甚處來。雲浙中來。師曰。今夏在甚處。曰蘇州西山。師曰。和尚安否。曰來時萬福。師曰。何不在彼從容。曰佛法不明。師曰。有甚麼事。僧舉前話。師曰。汝作麼生不肯他。曰是境。師曰。汝見蘇州人家男女否。曰見。師曰。汝見路上林木否。曰見。師曰。凡睹人家男女。大地林沼總是境。汝肯他否。曰肯。師曰。只如拈拂子。汝作麼生不肯。僧乃禮拜曰。學人取次發言。乞和尚慈悲。師曰。盡乾坤是個眼。汝向甚麼處蹲坐。僧無對。
叁聖問透網金鱗。以何爲食。師曰。待汝出網來向汝道。聖曰。一千五百人善知識。話頭也不識。師曰。老僧住持事繁。
師問僧甚處來。曰沩山來。師曰。沩山有何言句。曰某甲曾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沩山據座。師曰。汝肯他否。曰某甲不肯他。師曰。沩山古佛。汝可速去忏悔。
問僧甚麼處去。曰識得即知去處。師曰。你是了事人。亂走作麼。曰和尚莫塗汙人好。師曰。我即不塗汙你。古人吹布毛作麼生。與我說來看。曰殘羹馊飯。巳有人吃了。師休去。
玄沙問師曰。某甲如今大用去。和尚作麼生。師將叁個木毬。一時抛出。沙作斫牌勢。師曰。你親在靈山。方得如此。沙曰。也是自家事。
普請次。路逢一猕猴。師曰。人人有一面古鏡。這個猕猴亦有一面古鏡。叁聖曰。曠劫無名。何以彰爲古鏡。師曰。瑕生也。聖曰。這老漢著甚麼死急。話頭也不識。師曰。老僧住持事繁。
問。古澗寒泉時如何。師曰。瞪目不見底。曰飲者如何。師曰。不從口入。僧舉似趙州。州曰。不從口入。不可從鼻孔裏入。僧卻問古澗寒泉時如何。州曰。苦。曰飲者如何。州曰。死。師聞得。乃曰。趙州古佛。遙望作禮。自此不答話。
師一日在僧堂內燒火。閉卻前後門。乃叫曰。救火救火。玄沙將一片柴從窗棂中抛入。師便開門。
上堂。南山有一條鼈鼻蛇。汝等諸人。切須好看。長慶出曰。今日堂中。大有人喪身失命。雲門以拄杖撺向師前作怕勢。有僧舉似玄沙。沙曰。須是棱兄始得。雖然如是。我即不然。曰和尚作麼生。沙曰。用南山作麼。
閩王問曰。擬欲蓋一所佛殿去時如何。師曰。大王何不蓋取一所空王殿。曰請師樣子。師展兩手。
上堂。盡大地撮來如粟米粒大。抛向面前。漆桶不會。打鼓普請看。
上堂。此事如一片田地相似。一任諸人耕種。無有不承此恩力者。玄沙曰。且作麼生是這田地。師曰看。玄沙曰。是即是。某甲不與麼。師曰。你作麼生。玄沙曰。只是人人底。
上堂。舉拂子曰。這個爲中下。僧問上上人來如何。師舉拂子。僧曰。這個爲中下。師便打。
上堂。諸上座。望州亭與汝相見了也。烏石嶺與汝相見了也。僧堂前與汝相見了也。
曹山本寂禅師
僧問。沙門豈不是具大慈悲底人。師曰。是。曰若遇六賊來時卻如何。師曰。亦須具大慈悲。曰如何具大慈悲。師曰。一劍揮盡。曰盡後如何。師曰。始得和同。
問。眉與目還相識也無。師曰。不相識。曰爲甚麼不相識。師曰。爲同在一處。曰恁麼則不分去也。師曰。眉且不是目。曰如何是目。師曰。端的去。曰如何是眉。師曰。曹山卻疑。曰和尚爲甚麼卻疑。師曰。若不疑。即端的去也。
雲門問如何是沙門行。師曰。吃常住苗稼者是。曰便恁麼去時如何。師曰。你還畜得麼。曰畜得。師曰。你作麼生畜。曰著衣吃飯。有甚麼難。師曰。何不道披毛戴角。門禮拜。
師問德上座。菩薩在定。聞香象渡河。出甚麼經。曰出涅槃經。師曰。定前聞。定後聞。曰和尚流也。師曰。道也太煞道。只道得一半。曰和尚如何。師曰。灘下接取。
師問僧作甚麼。曰掃地。師曰。佛前掃。佛後掃。曰前後一時掃。師曰。與曹山過靸鞋來。
僧問親何道伴。即得常聞于未聞。師曰。同共一被蓋。曰此猶是得聞。如何是常聞于未聞。師曰。不同于木石。曰何者在先。何者在後。師曰。不見道常聞于未聞。
僧問一牛飲水。五馬不嘶時如何。師曰。曹山解忌口。
紙衣道者來參。師問莫是紙衣道者否。者曰。不敢。師曰。如何是紙衣下事。者曰。一裘才挂體。萬法悉皆如。師曰。如何是紙衣下用。者近前應諾。便立脫。師曰。汝只解與麼去。何不解恁麼來。者忽開眼問曰。一靈真性。不假胞胎時如何。師曰。未是妙。者曰。如何是妙。師曰。不借借。者珍重便化。師示頌曰。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念異便于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爲鄰。情分萬法沈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師問強上座曰。佛真法身。猶若虛空。…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