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P53

  ..續本文上一頁妄談否。師曰。人傳使君讀萬卷書籍。還是否。曰然。師曰。摩頂至踵如椰子大。萬卷書向何處著。李俯首。李異日又問。一大藏教。明得個甚麼邊事。師舉拳示之。曰還會麼。曰不會。師曰。這個措大。拳頭也不識。曰請師指示。師曰。遇人則塗中授與。不遇即世谛流布。

  大梅法常禅師

  初參大寂。問如何是佛。寂曰。即心是佛。師即大悟。遂之四明梅子真舊隱。縛茆燕處。寂聞師住山。乃令僧問。和尚見馬大師得個甚麼便住此山。師曰。大師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這裏住。僧曰。大師近日佛法又別。師曰。作麼生。曰又道非心非佛。師曰。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似寂。寂曰。梅子熟也。

  龐居士欲驗師。特相訪。才見便問久向大梅。未審梅子熟也未。師曰熟也。你向甚麼處下口。士曰。百雜碎。師伸手曰。還我核子來。士無語。

  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蒲花柳絮。竹針麻線。

  夾山與定山同行言話次。定山曰。生死中無佛即無生死。夾山曰。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互相不肯。同上山見師。夾山便舉問。未審二人見處。那個較親。師曰。一親一疏。夾山複問那個親。師曰。且去明日來。夾山明日再上問。師曰。親者不問。問者不親。

  大梅山旁有石庫。相傳神仙置藥之所。一夕師夢神人告之曰。君非凡夫。石庫中有聖書。受之者爲地下主。不然亦爲帝王。師于夢中答曰。昔僧稠不顧仙經。其卷自亡。吾以涅槃爲樂。厥壽何啻與天偕老耶。神曰。此地靈府。俗人居此。立致變怪。師曰。吾寓迹梅尉之鄉耳。非久據也。

  忽一日謂其徒曰。來莫可抑。往莫可追。從容間聞鼯鼠聲。乃曰。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諸人善自護持。吾今逝矣。言訖示滅。

  魯祖寶雲禅師

  師尋常見僧來便面壁。南泉聞乃雲。我尋常向僧道。佛未出世時會取。尚不得一個半個。他習麼驢年去。

  師因僧問如何是不言言。師曰。汝口在甚麼處。曰無口。師曰。將甚麼吃飯。僧無對。

  泐潭常興和尚

  南泉至。見師面壁。泉乃拊師背。師問汝是阿誰。曰普願。師曰如何。日也尋常。師曰。汝何多事。

  泐潭法會禅師

  師問馬祖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祖曰。低聲。近前來向汝道。師便近前。祖打一掴曰。六耳不同謀。且去。來日來。師至來日獨入法堂曰。請和尚道。祖曰。且去。待老漢上堂出來問。與汝證明。師忽有省。遂曰。謝大衆證明。乃繞法堂一匝便去。

  五泄山靈默禅師

  師初谒馬祖。次谒石頭。便問一言相契即住。不契即去。石頭據坐。師便行。頭隨後召曰阇黎。師回道。頭曰。從生至死。只是這個。回頭轉腦作麼。師言下大悟。乃拗折拄杖而棲止焉。

  幽州寶積禅師

  師因于市肆行。見一客人買豬肉。語屠家曰。精底割一斤來。屠家放下刀叉手曰。長史。那個不是精底。師于此有省。

  僧問如何是道。師便咄。僧曰。學人未曉。師曰去。

  上堂。心若無事。萬法不生。意絕玄機。纖塵何立。道本無體。因體而立名。道本無名。因名而得號。若言即心即佛。今時未入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猶是指蹤極則。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

  麻谷寶徹禅師

  師侍馬祖行次。問如何是大涅槃。祖曰急。師曰。急個甚麼。祖曰。看水。

  師同南泉歸宗谒徑山。路逢一婆。乃問徑山路向甚處去。婆曰。蓦直去。師曰。前頭水深過得否。婆曰。不濕腳。師又問上岸稻得與麼好。下岸稻得與麼怯。婆曰。總被螃蟹吃卻也。師曰。禾好香。婆曰。沒氣息。師又問婆在甚處住。婆曰。只在這裏。叁人至店。婆煎茶一瓶攜盞叁只。至謂曰。和尚有神通者即吃茶。叁人相顧間。婆曰。看老朽自逞神通去也。于是拈盞傾茶便行。

  東寺如會禅師

  仰山參。師問汝是甚處人。仰曰。廣南人。師曰。我聞廣南有鎮海明珠是否。仰曰是。師曰。此珠如何。仰曰。黑月即隱。白月即現。師曰。還將得來也無。仰曰。將得來。師曰。何不呈似老僧。仰叉手近前曰。昨到沩山。亦被索此珠。直得無言可對。無理可伸。師曰。真獅子兒。善能哮吼。仰禮拜了。卻入客位。具威儀再上人事。師才見乃曰。巳相見了也。仰曰。恁麼相見。莫不當否。師歸方丈閉卻門。仰歸舉似沩山。沩曰。寂子是甚麼心行。仰曰。若不恁麼。爭識得他。

  相國崔公群出爲湖南觀察使。見師問曰。師以何得。師曰見性得。師方病眼。公譏曰。既雲見性。其奈眼何。師曰。見性非眼。眼病何害。公稽首謝之。

  公見鳥雀于佛頭上放糞。乃問鳥雀還有佛性也無。師曰有。公曰。爲甚麼向佛頭上放糞。師曰是。伊爲甚麼不向鹞子頭上放。

  西堂智藏禅師

  師與百丈南泉同入大寂之室。李尚書嘗問僧。馬大師有甚麼言教。僧曰。大師或說即心即佛。或說非心非佛。李曰。總過這邊。李卻問師。馬大師有甚麼言教。師呼李翺。李應諾。師曰。鼓角動也。

  僧問有問有答。賓主曆然。無問無答時如何。師曰。怕爛卻那。

  有一俗士問。有天堂地獄否。師曰有。曰有佛法僧寶否。師曰有。更有多問。盡答言有。曰和尚恁麼道。莫錯否。師曰。汝曾見尊宿來耶。曰某甲曾參徑山和尚來。師曰。徑山向汝作麼生道。曰他道一切總無。師曰。汝有妻否。曰有。師曰。徑山和尚有妻否。曰無。師曰。徑山和尚道無即得。俗士禮謝而去。

  大珠慧海禅師

  道光座主問曰。禅師用何心修道。師曰。老僧無心可用。無道可修。曰既無心可用無道可修。雲何每日聚衆。勸人學禅修道。師曰。老僧尚無卓錐之地。甚麼處聚衆來。老僧尚無舌。何曾勸人來。曰禅師對面妄語。師曰。老僧尚無舌勸人。焉解妄語。曰某甲卻不會禅師語論也。師曰。老僧自亦不會。

  維摩座主問。經雲諸菩薩各入不二法門。維摩默然是究竟否。師曰。未是究竟。聖意若盡。第叁卷更說何事。座主良久曰。請禅師爲說未究竟之意。師曰。如經第一卷是引衆。呵十大弟子住心。第二諸菩薩各說入不二法門。以言顯于無言。文殊以無言顯于無言。維摩不以言不以無言。故默然。收前言語故。第叁卷從默然起說。又顯神通作用。座主會麼。曰奇怪如是。師曰。亦未如是。曰何故未是。師曰。且破人執情。作如此說。若據經意。只說色心空寂。令見本性。教舍僞行入真行。莫向言語紙墨上討意度。但會淨名兩字便得。淨者本體也。名者迹用也。從本體起迹用。從迹用歸本體。體用不二。本迹非殊。所以古人道本迹雖殊。不思議一也。一亦非一。若識淨名兩字假號。更說甚麼究竟與不究竟。無前無後。非本非末。非淨非名。只示衆生本性不思議解脫。若不見性人。終身不見此理。

  華嚴座主問。禅師信無情是佛否。師曰。不信。若無情是佛者。活人應不如死人。死驢死狗。亦應勝于活人。經雲。佛身者。即法身也。從戒定慧生。從叁明六通生。從一切善法生。若說無情是佛。大德如今便死。應作佛去。曰如何得作佛。師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曰衆生入地獄。佛性入否。師曰。如今正作惡時。更有善否。曰無。師曰。衆生入地獄。佛性亦如是。

  叁藏法師問。真如有變易否。師曰。有變易。藏曰。禅師錯也。師卻問叁藏有真如否。曰有。師曰。若無變易。決定是凡僧也。豈不聞善知識者。能回叁毒爲叁聚淨戒。回六識爲六神通。回煩惱作菩提。回無明爲大智。真如若無變易。叁藏真是自然外道也。藏曰。若爾者。真如即有變易也。師曰。若執真如有變易。亦是外道。曰禅師適來說真如有變易。如今又道不變易。如何即是的當。師曰。若了了見性者。如摩尼珠現色。說變亦得。說不變亦得。若不見性人。聞說真如變易。便作變易解會。說不變易。便作不變易解會。藏曰。固知南宗實不可測。

  問叁教同異。師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機者執之即異。總從一性上起用。機見差別成叁。迷悟由人。不在教之同異也。

  源律師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饑來吃飯。困來即眠。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律師杜口。

  杉山智堅禅師

  師初與歸宗南泉行腳時。路達一虎。各從虎邊過了。泉問歸宗。適來見虎似個甚麼。宗曰。似個貓兒。宗卻問師。師曰。似個狗子。又問南泉。泉曰。我見是個大蟲。

  師吃飯次。南泉收生飯。乃曰生呢。師曰無生。泉曰。無生猶是末。泉行數步。師召曰長老。泉回頭曰作麼。師曰。莫道是末。

  普請擇蕨次。南泉拈起一莖曰。這個大好供養。師曰。非但這個。百味珍羞。他亦不顧。泉曰。雖然如是。個個須嘗過始得。

  石鞏慧藏禅師

  師本以弋獵爲務。惡見沙門。因逐鹿從馬祖庵前過。祖乃逆之。師遂問還見鹿過否。祖曰。汝是何人。曰獵者。祖曰。汝解射否。曰解射。祖曰。汝一箭射幾個。曰一箭射一個。祖曰。汝不解射。曰和尚解射否。祖曰。解射。曰一箭射幾個。祖曰。一箭射一群。曰彼此生命。何用射他一群。祖曰。汝既知如是。何不自射。曰若教某甲自射。直是無下手處。祖曰。這漢曠劫無明煩惱。今日頓息。師擲下弓。投祖出家。

  一日在廚作務次。祖問作甚麼。曰牧牛。祖曰。作麼生牧。曰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將回。祖曰。子真牧牛。師便休。師住後常以弓箭接機。

  南源道明禅師

  洞山參。方上法堂。師曰。巳相見了也。山便去。明日卻上問曰。昨日巳蒙和尚慈悲。不知甚麼處是與某甲巳相見處。師雲。心心無間斷。流入于性海。山曰。幾合放過。

  中邑洪恩禅師

  仰山問如何得見佛性義。師曰。我與汝說個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內有一猕猴。外有猕猴從東邊喚猩猩。猩猩即應。如是六窗。俱喚俱應。仰山禮謝起曰。適蒙和尚譬喻。無不了知。更有一事。只如內猕猴睡著。外猕猴欲與相見又且如何。師下繩床…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