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請出來說看。說得分明。許汝通前九帶。圓明道眼。若見不親切。說不相應。惟依吾語而爲已解。則名謗法。大衆到此如何。衆無語。師叱之去。
金山昙穎達觀禅師
師首谒太陽玄禅師。遂問洞山特設偏正君臣意明何事。陽曰。父母未生時事。師曰。如何體會。陽曰。夜半正明。天曉不露。師罔然。遂谒谷隱。舉前話。隱曰。太陽不道不是。只是口門窄。滿口說未盡。老僧即不然。師問如何是父母未生時事。隱曰。糞墼子。師曰。如何是夜半正明天曉不露。隱曰。牡丹花下睡貓兒。師愈疑駭。一日普請。隱問今日運薪耶。師曰然。隱曰。雲門問僧人搬柴。柴搬人。如何會。師無對。隱曰。此事如人學書。點畫可效者工。否者拙。蓋未能忘法耳。當筆忘手。手忘心。乃可也。師于默契。良久曰。如石頭雲。執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隱曰。汝以爲藥語。爲病語。師曰。是藥語。隱呵曰。汝以病爲藥。又安可哉。師曰。事如函得蓋。理如箭直鋒。妙甯有加者。而猶以爲病。實未喻旨。隱曰。妙至是。亦只名理事。祖師意旨。智識所不能到。矧事理能盡乎。故世尊雲。理障礙正見知。事障續諸生死。師恍如夢覺。曰如何受用。隱曰。語不離窠臼。安能出蓋纏。師歎曰。才涉唇吻。便落意思。盡是死門。終非活路。住後示衆曰。才涉唇吻。便落意思。盡是死門。俱非活路。直饒透脫。猶在沈淪。莫教孤負平生。虛度此世。要得不孤負平生麼。拈拄杖卓一下曰。須是莫被拄杖謾始得。看看。拄杖子穿過你諸人髑髅。勃跳入你鼻孔裏去也。又卓一下。
過京師。寓止驸馬都尉李端願之園。李公問曰。地獄畢竟是有是無。師曰。諸佛向無中說有。眼見空花。太尉就有裏尋無。手抯水月。堪笑眼前見牢獄不避。心外見天堂欲生。殊不知欣怖在心。善惡成境。太尉但了自心。自然無惑。李曰。心如何了。師曰。善惡都莫思量。李曰。不思量後。心歸何所。師曰。且請太尉歸宅。
上堂。山僧平生意好相撲。只是無人搭對。今日且共首座搭對。卷起袈裟下座索首座相撲。座才出。師曰。平地上吃交。便歸方丈。
光慶遇安禅師
上堂。欲識曹溪旨。雲飛前面山。分明真實個。不用別追攀。僧問。古德有言。井底紅塵生。山頭波浪起。未審此意如何。師曰若到諸方但恁麼問。曰和尚意旨如何。師曰適來向汝道甚麼。
景清居素禅師
僧問即此見聞非見聞。爲甚麼法身有叁種病。二種光。師曰。填凹就缺。
驸馬李遵勖居士
公谒谷隱。問出家事。隱以崔趙公問徑山公案答之。公于言下大悟。作偈曰。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趨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公一日與堅上座送別。公問近離上黨。得屆中都。方接麈談。遽回虎錫。指雲屏之翠峤。訪雪嶺之清流。未審此處彼處。的的事作麼生。座曰。利劍拂開天地靜。霜刀才舉鬥牛寒。公曰。恰值今日耳聩。座曰。一箭落雙雕。公曰。上座爲甚麼著草鞋睡。座以衣袖一拂。公低頭曰。今日可謂降伏也。座曰。普化出僧堂。
華嚴道隆禅師
師初參石門徹和尚。問曰。古者道但得隨處安閑。自然合他古轍。雖有此語。疑心未歇時如何。石門曰。知有乃可隨處安閑。如人在州縣住。或聞或見。千奇百怪。他總將作尋常。不知有而安閑。如人在村落住。有少聲色。則驚怪傳說。師于言下有省。
文公楊億大年居士
公問廣慧曰。承和尚有言。一切罪業。皆因財寶所生。勸人疏于財利。況南閻浮提衆生以財爲命。邦國以財聚人。教中有財法二施。何得勸人疏財乎。慧曰。幡竿尖上鐵籠頭。公曰。海壇馬子似驢大。慧曰。楚雞不是丹山鳳。公曰。佛滅二千歲。比丘少慚愧。
投子義青禅師
師谒見圓通秀禅師。無所參問。惟嗜睡而巳。執事白通。通即曳杖入堂。見師正睡。乃擊床呵曰。我這裏無閑飯與上座吃了打眠。師曰。和尚教某何爲。通曰。何不參禅去。師曰。美食不中飽人吃。通曰。爭奈大有人不肯上座。師曰。待肯堪作甚麼。通曰。上座曾見甚麼人來。師曰。浮山。通曰。怪得恁麼頑賴。遂握手相笑歸方丈。
興陽清剖禅師
師在太陽作園頭。種瓜次。陽問甜瓜何時得熟。師曰。即今熟爛了也。曰揀甜底摘來。師曰。與甚麼人吃。曰不入園者。師曰。未審不入園者還吃也無。曰汝還識伊麼。師曰。雖然不識。不得不與。陽笑而去。
僧問娑竭出海乾坤震。觌面相逢事若何。師曰。金翅鳥王當宇宙。個中誰是出頭人。曰忽遇出頭時又作麼生。師曰。似鹘捉鸠君不信髑髅前驗始知真。曰恁麼則叉手當胸。退身叁步也。師曰。須彌座下烏龜子。莫待重遭點額回。
羅浮山顯如禅師
師初到太陽。陽問汝是甚處人。曰益州。陽曰。此去幾裏。曰五千裏。陽曰。你與麼來。還曾踏著麼。曰不曾踏著。陽曰。汝解騰空那。曰不解騰空。陽曰。爭得到這裏。曰步步不迷方。通身無辨處。陽曰。汝得超方叁昧耶。曰聖心不可得。叁昧豈彰名。陽曰。如是如是。
修撰曾會居士
公幼與明覺同舍。乃冠異塗。天禧間。公守池州。一日會于景德寺。公遂以中庸大學參以楞嚴。符宗門語句。質明覺。覺曰。這個尚不與教乘合。況中庸大學耶。學士要徑節理會此事。乃彈指一下曰。但恁麼薦取。公于言下領旨。
雲居曉舜禅師
師參洞山。一日如武昌行乞。首谒劉居士。士曰。老漢有一問。若相契。即請開疏。若不相契。即請還山。遂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曰。黑似漆。磨後如何。師曰。照天照地。士長揖曰。且請上人還山。師[忏-千+麼][忏-千+羅]而歸。洞山問其故。師述前語。山曰。汝問我。師理前問。山曰。此去漢陽不遠。師進後語。山曰。黃鶴樓前鹦鹉洲。師于言下大悟。
師嘗譏天衣說葛藤禅。一日聞懷遷化。于法堂上合掌雲。且喜葛藤樁子倒了也。秀圓通時在會中作維那。每見诃罵不巳。乃謂同列曰。我須與這老漢理會一上。及夜參。又如前诃罵。秀出衆厲聲曰。豈不見圓覺經中道。師遽曰。久立大衆伏惟珍重。便歸方丈。秀曰。這老漢通身是眼。罵得懷和尚也。
翠岩真點胸常罵師說無事禅。石霜永和尚令人傳語雲。舜在洞山悟古鏡因緣。豈是說無事禅。你罵他。自失卻一只眼。師聞之作頌曰。雲居不會禅。洗腳上床眠。冬瓜直儱侗。瓠子曲彎彎。永和尚亦作頌曰。石霜不會禅。洗腳上床眠。枕子撲落地。打破常住磚。
上堂。諸方有弄蛇頭。撥虎尾。跳大海。劍刃裏藏身。雲居這裏寒天熱水洗腳。夜間脫襪打睡。早朝旋打行纏。風吹籬倒。喚人夫劈蔑縛起。
師問秀圓通曰。你見懷和尚有何言句。秀舉懷投機頌。師曰。不好。別有甚言句。秀曰。一日有長老來參。懷舉拂子雲。會麼。雲不會。懷雲。耳朵兩片皮。牙齒一具骨。師歎曰真善知識。
佛日契嵩禅師
師得法于洞山。師夜則頂戴觀世音菩薩像。而誦其號必滿十萬乃寢。自是世間經書章句。不學而能。作原教論十萬余言。以抗宗韓排佛之說。讀者畏服。後居永安蘭若。著禅門定祖圖。傳法正宗記。輔教編。上進。仁宗嘉賞。令編次入藏。賜號明教。
太守許式
公得法于洞山。一日與泐潭澄上藍溥坐次。潭問聞郎中道。夜坐連雲石。春栽帶雨松。當時答洞山甚麼話。公曰。今日放衙早。潭曰。聞答泗州大聖揚州出現語是否。公曰。別點茶來。潭曰。名不虛傳。公曰。和尚早晚回山。潭曰。今日被上藍觑破。藍便喝。潭曰。須你始得。公曰。不奈船何。打破戽鬥。
公入上藍僧堂。問首座年多少。曰六十八。公曰。僧臘多少。曰四十七夏。公曰。聖僧得幾夏。曰與虛空齊受戒。公拍板頭曰。下官吃飯。不似首座吃鹽多。
玉泉承皓禅師
無盡居士張公。奉使京西南路。就谒之。問曰。師得法何人。師曰。複州北塔廣和尚。公曰。與伊相契。可得聞乎。師曰。只爲伊不肯與人說破。公善其言。
僧入室次。狗子在室中。師叱一聲。狗子便出去。師曰。狗卻會。你卻不會。
一日衆集。師問曰。作什麼。曰入室。師曰。待我抽解來。及上廁來。見僧不去。以拄杖趕散。
示寂。門人圍繞。師笑曰。吾年八十一。老死舁屍出。兒郎齊著力。一年叁百六十日。言畢而逝。
育王懷琏大覺禅師
師持律嚴甚。仁廟嘗賜以龍腦缽盂。師對使者焚之。曰吾法以壞色衣。以瓦缽食。此缽非法。仁廟益嘉歎師自京師乞還山。時英宗賜手诏。有經過庵院。任性住持語。師藏之不以示人。東坡爲師撰宸奎閣記。欲一見之。師終不出。示寂後。始得之笥中。示寂之時。年八十二。
法昌倚遇禅師
師谒北禅。禅問近離甚處。師曰。福嚴。禅曰。思大鼻孔長多少。師曰。與和尚當時見底一般。禅曰。汝道我見時長多少。師曰。和尚大似不曾到福嚴。禅曰。學語之流。又問來時馬大師安樂否。師曰。安樂。禅曰。向汝道甚麼。師曰。教和尚莫亂統。禅曰。念汝新到。不能打得你。師曰。某甲亦放和尚過。茶罷。禅問鄉裏甚處。師曰。漳州。禅曰。叁平在彼作甚麼。師曰。說禅說道。禅曰。年多少。師曰。與露柱齊年。禅曰。有露柱且從。無露柱年多少。師曰。無露柱一年也不少。禅曰。夜半放烏雞。
師事北禅最久。慈明過北禅。師侍立。禅曰。汾陽獅子。可煞威獰。明曰。不道來者咬殺。禅曰。審如此。汾陽門下道絕人荒耶。明舉拂子曰。這個因甚到今日。禅未及對。師從旁曰。養子不及父。家門一世衰。禅呵曰。汝具甚眼目。乃敢爾。師曰。若是咬人獅子。終不與麼。明將去。至龍牙像前指問師雲。誰像。師曰。龍牙像。明曰。既是龍牙像。爲甚在北禅。師曰。兩彩一賽。明曰。像在此。龍牙在甚處。師擬對。明掌之曰。莫道不能咬人。師曰。乞兒見小利。明呵逐之。
遊廬山寓圓通。時大覺琏公方赴诏。辭衆曰。此事分明須薦取。莫教累劫受輪迥。師問曰。如何是此事。曰薦取。師曰。頭上是天。腳下是地。薦個甚麼…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