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去襄縣五裏。」曰:「向上事如何?」師曰:「往來不易。」問:「諸聖說不到處,請師舉唱。」師曰:「萬裏神光都一照,誰人敢並日輪齊,」問:「臨濟喝,德山棒,未審明甚麼邊事?」師曰:「汝試道看。」僧便唱。師曰:「瞎。」僧又喝,師曰:「這瞎漢只麼亂喝作麼?」僧禮拜,師便打。問:「和尚是大善知識,爲甚麼卻首山?」師曰:「不坐孤峰頂,常伴白雲閑。」問:「四衆圍繞,師說何法?」師曰:「打草蛇驚。」曰:「未審作麼生下手?」師曰:「適來幾合喪身失命。」問:「二龍爭珠,誰是得者?」師曰:「得者失。」曰:「不得者又如何?」師曰:「珠在甚麼處?」問:「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如何是此經?」師曰:「低聲!低聲!」曰:「如何受持?」師曰:「切不得汙染。」問:「世尊滅後,法付何人?」師曰:「好個問頭,無人答得。」曰:「如何是世尊不說說?」師曰:「任從滄海變,終不爲君通。」曰:「如何是迦葉不聞聞?」師曰:「聩人徒側耳。」問:「古人道,見色便見心,諸法無形,將何所見?」師曰:「一家有事百家忙。」曰:「學人不會,乞師再指。」師曰:「五日後看取。」問:「菩薩未成佛時如何?」師曰:「衆生。」曰:「成佛後如何?」師曰:「衆生,衆生。」問:「路逢達道人,不將語默對,未審將甚麼對?」師曰:「瞥爾叁千界。」曰:「與麼則目視不勞也。」師曰:「天恩未遇,後悔難追。」
上堂:「第一句薦得,堪與祖佛爲師。第二句薦得,堪與人天爲師。第叁句薦得,自救不了。」時有僧問:「如何是第一句?」師曰:「大用不揚眉,棒下須見血。」曰:「慈悲何在?」師曰:「送出叁門外。」問:「如何是第二句?」師曰:「不打恁麼驢漢。」曰:「將接何人?」師曰:「如斯爭奈何!」問:「如何是第叁句?」師曰:「解問無人答。」曰:「即今只對者是誰?」師曰:「莫使外人知。」曰:「和尚是第幾句薦得?」師曰:「月落叁更穿市過。」問:「維摩默然,文殊贊善,未審此意如何?」師曰:「當時聽衆必不如是。」曰:「既不如是,維摩默然,又且如何?」師曰:「知恩者少,負恩者多。」乃曰:「若論此事實,不挂一個元字腳。」便下座。問:「如何是古佛心?」師曰:「鎮州蘿蔔重叁斤。」問:「如何是玄中的?」師曰:「有言須道卻。」曰:「此意如何?」師曰:「無言鬼也嗔。」問「如何是衲僧眼?」師曰:「此問不當。」曰:「當後如何?」師曰:「堪作甚麼?」問:「如何得離衆緣去?」師曰:「千年一遇。」曰:「不離時如何?」師曰:「立在衆人前。」問:「如何是大安樂底人?」師曰:「不見有一法。」曰:「將何爲人?」師曰:「謝阇黎領話。」問:「如何是常在底人?」師曰:「亂走作麼?」問:「如何是首山?」師曰:「東山高,西山低。」曰:「如何是山中人?」師曰:「恰遇棒不在。」問:「如何是道?」師曰:「爐中有火無心撥,處處縱橫任意遊。」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坐看煙霞秀,不與白雲齊。」問:「一毫未發時如何?」師曰:「路逢穿耳客。」曰:「發後如何?」師曰:「不用更遲疑。」問:「無弦一曲,請師音韻。」師良久,曰:「還聞麼?」曰:「不聞。」師曰:「何不高聲問著。」問:「學人久處沈迷,請師一接。」師曰:「老僧無這閑工夫。」曰:「和尚豈無方便?」師曰:「要行即行,要坐即坐。」問:「如何是離凡聖底句?」師曰:「嵩山安和尚。」曰:「莫便是和尚極則處否?」師曰:「南嶽讓禅師。」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示。」師曰:「阇黎到此多少時也?」曰:「已經冬夏。」師曰:「莫錯舉似人。」問:「有一人蕩盡來時,師還接否?」師曰:「蕩盡即置,那一人是誰?」曰:「風高月冷。」師曰:「僧堂內幾人坐臥?」僧無對。師曰:「賺殺老僧!」問:「如何是梵音相?」師曰:「驢鳴狗吠。」乃曰:「要得親切,第一莫將問來問。還會麼?問在答處,答在問處。汝若將問來問,老僧在汝腳底。汝若擬議,即沒交涉。」時有僧出禮拜,師便打。僧便問:「挂錫幽岩時如何?」師曰:「錯。」僧曰:「錯。」師又打。問:「如何是佛?」師曰:「新婦騎驢何家牽?」曰:「未審此語甚麼句中收?」師曰:「叁玄收不得,四句豈能該!」曰:「此意如何?」師曰:「天長地久,日月齊明。」問:「曹溪一句,天下人聞。未審和尚一句,甚麼人得聞?」師曰:「不出叁門外。」曰:「爲甚麼不出叁門外?」師曰:「舉似天下人。」問:「如何是和尚不欺人底眼?」師曰:「看看冬到來。」曰:「究竟如何?」師曰:「即便春風至。」問:「遠聞和尚無絲可挂,及至到來,爲甚麼有山可守?」師曰:「道甚麼!」僧便喝,師亦喝。僧禮拜,師曰:「放汝叁十棒。」
次住廣教及寶應,叁處法席,海衆常臻。淳化叁年十二月四日午時,上堂說偈曰:「今年六十七,老病隨緣且遣日。今年記卻來年事,來年記著今朝日。」至四年,月日無爽前記。上堂辭衆,仍說偈曰:「白銀世界金色身,情與非情共一真。明暗盡時俱不照,日輪午後示全身。」言訖,安坐而逝。荼毗收舍利建塔。
廣慧真禅師
汝州廣慧真禅師,嘗在風穴作園頭。穴問曰:「會昌沙汰時,護法善神向甚麼處去?」師曰:「常在阛阓中,要且無人識。」穴曰「汝徹也。」師禮拜,出世。開堂日,僧問:「如何是廣慧境?」師曰:「小寺前,資慶後。」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鍁爬钁子。」
長興滿禅師
鳳翔府長興院滿禅師,僧問:「如何是古佛道場?」師曰:「行便踏著。」曰:「踏著後如何?」師曰:「冰消瓦解。」曰:「爲甚如此?」師曰:「城內君子,郭外小兒。」問:「大用現前時如何?」師曰:「鬧市裏輥。
潭州靈泉和尚
潭州靈泉院和尚,僧問:「如何是和尚活計?」師曰:「一物也無。」曰:「未審日用何物?」師便喝。僧禮拜,師便打。問:「先師道:『金沙灘上馬郎婦。』意旨如何?」師曰:「上東門外人無數。」曰:「便恁麼會時如何?」師曰:「天津橋上往來多。」
南嶽下九世
首山念禅師法嗣
汾陽善昭禅師
汾州太子院善昭禅師,太原俞氏子。剃發受具,杖策遊方。所至少留,隨機叩發,曆參知識七十一員。後到首山,問:「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山曰:「龍袖拂開全體現。」曰:「師意如何?」山曰:「象王行處絕狐蹤。」師于言下大悟,拜起而曰:「萬古碧潭空界月,再叁撈捷始應知。」有問者曰:「見何道理,便爾自肯?」師曰:「正是我放身命處。」後遊衡湘及襄沔間,每爲郡守以名刹力致。前後八請,堅臥不答。洎首山殁,西河道俗遣僧契聰迎請住持。師閉關高枕,聰排闼而入,讓之曰:「佛法大事,靖退小節。風穴懼應谶,憂宗旨墜滅,幸而有先師。先師已棄世,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今何時而欲安眠哉?」師矍起,握聰手曰:「非公不聞此語。趣辦嚴,吾行矣。」
住後上堂,謂衆曰:「汾陽門下有西河師子,當門踞坐。但有來者,即便咬殺。有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汾陽人?若見汾陽人者,堪與祖佛爲師。不見汾陽人,盡是立地死漢。如今還有人入得麼?快須入取,免得孤負平生。不是龍門客,切忌遭點額。那個是龍門客,一齊點下。」舉起拄杖曰:「速退!速退!珍重。」
上堂:「先聖雲,一句語須具叁玄門,一玄門須具叁要。阿那個是叁玄叁要底句?快會取好。各自思量,還得穩當也未?古德已前行腳,聞一個因緣未明,中間直下,飲食無味,睡臥不安,火急決擇,莫將爲小事。所以大覺老人,爲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想計他從上來行腳,不爲遊山玩水,看州府奢華,片衣口食,皆爲聖心未通。所以驅馳行腳,決擇深奧,傳唱敷揚。博問先知,親近高德。蓋爲續佛心燈,紹隆祖代。興崇聖種,接引後機。自利利他,不忘先迹。如今還有商量者麼?有即出來,大家商量。」僧問:「如何是接初機底句?」師曰:「汝是行腳。」僧曰:「如何是辨衲僧底句?」師曰:「西方日出外。」曰:「如何是正令行底句?」師曰:「千裏持來呈舊面。」曰:「如何是立乾坤底句?」師曰:「北俱盧洲長粳米,食者無貪亦無嗔。」乃曰:「將此四轉語驗天下衲僧,才見你出來,驗得了也。」問:「如何是學人著力處?」師曰:「嘉州打大像。」曰:「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曰:「陝府灌鐵牛。」曰:「如何是學人親切處?」師曰:「西河弄師子。」乃曰:「若人會得此叁句,已辨叁玄。更有叁要語在,切須薦取,不是等閑。與大衆頌出:叁玄叁要事難分,得意忘言道易親。一句明明該萬象,重陽九日菊花新。」
師爲並汾苦寒,乃罷夜參。有異比丘振錫而至,謂師曰:「會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說法?」言訖而去。師密記以偈曰:「胡僧金錫光,爲法到汾陽。六人成大器,勸請爲敷揚。」上堂:「凡一句語須具叁玄門,每一玄門須具叁要。有照有用,或先照後用,或先用後照,或照用同時,或照用不同時。先照後用。且要共你商量。先用後照,你也須是個人始得。照用同時,你作麼生當抵?照用不同時,你又作麼生湊泊?」僧問:「如何是大道之源?」師曰:「掘地覓天。」曰:「何得如此!」師曰:「不識幽玄。」問:「如何是賓中賓?」師曰:「合掌庵前問世尊。」曰:「如何是賓中主?」師曰:「對面無俦侶。」曰:「如何是主中賓?」師曰:「陣雲橫海上,拔劍攪龍門。」曰:「如何是主中主?」師曰:「叁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鍾。」
上堂:「汾陽有叁訣,衲僧難辨別。更擬問如何,拄杖蓦頭揳。」時有僧問:「如何是叁訣?」師便打,僧禮拜。師曰:「爲汝一時頌出:第一訣,接引無時節,巧語不能诠,雲綻青天月。第二訣,舒光辨賢哲,問答利生心,拔卻眼中楔。第叁訣,西國胡人說,濟水過新羅,北…
《011 五燈會元(宋 普濟 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