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9 古尊宿語錄▪P141

  ..續本文上一頁日。召對便殿。引見致恭。即日孟冬薄塞。恭惟皇帝陛下。聖躬萬福。臣前冬涬奉清光。繼蒙頒賜禅號。仰荷聖恩。賜坐。師就坐。

  上曰。朕近看華嚴經。至善財入法界品。思見善知識。如卿在前。

  師雲。陛下今日召臣僧。陛下是主。臣僧是伴。主伴交參機感相投。便是入華嚴法界。所以道。無邊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于當念。此乃不出陛下一念。上曰是。朕得暇常于損齌靜坐。但日用事繁不能純一。

  師雲。陛下但正心術。自然如明鏡當臺。物來斯照。

  上曰。朕每見臣僚上殿。開口便知他肺腑。可與者即與。不可即不與。

  師雲。世間事不出一個公字。

  上曰。是如此。朕每看方冊。自古帝王無悟道者。

  師雲。古今唯陛下一人。更須退步體究方得純一。覺得省力處。便是得力處。

  上曰。秀才家多不信佛法。

  師雲。佛者覺也。須是當人見性成佛。昔有一官人。著無佛論呈仰山。接得便問雲。公所述論。意謂本來有佛故論。謂本來無佛故論。官人無對。山又雲。若本來有。公爭得雲無。若本來無。今製此論。豈不成有。官人又無對。

  上曰。好一拶。

  師雲。叁教聖人設教。只要整頓今人腳手。且如孔子道二叁子以我爲隱乎吾無隱乎爾。此乃八字打開。自是時人不會。

  上曰。孔子好。孟子辨不及孔子。

  師雲。陛下聖明見得甚親切。昔德山和尚道。凡有文字語言。盡是依草附木竹石精靈。所以老僧從頭棒將出去。待有獨脫底出來。共伊商量。陛下須是獨脫始得。

  上曰。朕未嘗放舍此事。

  師雲。此事無有窮盡。譬如入海轉深。上曰是。宗門緊要因緣。更舉一二。

  師雲。昔興化和尚。一日見同參來。才上法堂。化便喝。僧亦喝。行叁兩步。化又喝。僧亦喝。須臾近前。化拈棒。僧又喝。化雲。你看這漢猶作主在。僧擬。化便打。直打下法堂。卻歸方丈。侍僧問雲。適來僧有甚言句。觸忤和尚。化雲。是他適來也有權也有實。也有照也有用。我將手向伊面前橫兩遭。卻去不得。似這般漢。不打更待何時。

  上曰。如此作家。

  師雲。只如興化道我將手向伊面前橫兩遭處。這此子須是著眼向上看得透始得。此是臨濟骨髓。

  上曰。山中想多有衲子理會得者。

  師雲。做工夫者極多。亦有受得鉗錘者。

  上曰。聞說住持得甚好。

  師雲。上感聖恩。乃辭下殿。師淳熙七年四月二十九日。進劄乞歸老明州阿育王山廣利禅寺。奉聖旨依准。至五月叁十日。召對便殿賜坐。

  上曰。禅師何遽思山林而去朕耶。

  師雲。臣本是山林人。今複山林去。理當然也。既此心契合。雖千裏對面。又安能逃于至化也。昔南泉和尚道。山僧自小牧得一頭水牯牛。擬向溪東放。不免食他國王水草。擬向溪西放。亦不免食他國王水草。臣今雖歸林下。實不出陛下所統。上曰然。但不得時複論道。

  師雲。道不可說時有。不說時無。且諸天天鼓。常演苦空。彌陀國上水鳥樹林。皆悉念佛念法。傥正念現前。喧寂不間。則彈絲吹竹。皆譚實相也。

  上曰。造次必于是。

  師雲。直須如此。

  上曰。朕今心意釋然。常自怡說。且如尋常所做工夫。並所作偈頌語言。透徹已否。

  師雲。陛下乘夙願力下生。以夙熏種智純熟。聞舉便知落處。既知落處。自然身心喜悅。此乃初心入道境界。暫得如是。實未曾啐地折嚗地斷百了千當。如臣所見。陛下所得正住歡喜地耳。

  上曰。何謂歡喜地。

  師雲。菩薩進修有十地。歡喜乃初地。故經雲。若有菩薩。深種善根。善修諸行。善集助道。乃至立廣大智。生廣大解。慈悲現前。又雲。菩薩始發如是心。即得超凡夫地入菩薩位。生如來家。乃至決定當得無上菩提。住如是法。名住歡喜地。菩薩住此地。成就多歡喜。今陛下心意釋然。常自怡悅。正合此耳。

  上曰。余九地可盡說。

  師雲。辭繁恐浼聖聽。容別具奏聞。

  上曰。古來悟得性燥者誰。

  師雲。臨濟水潦德山岩頭諸大老。皆悟得性燥。上曰說看。

  師雲。臨濟因緣向來已曾舉了。如水潦參江西馬大師。當胸踏倒。忽然大悟。起來撫掌大笑雲。百千叁昧無量妙義。盡向一毫頭上識得根源去。已後示衆每雲。自從一吃馬師踏。直至如今笑不休。又呵呵大笑。

  上曰。悟後直得如此快活。

  師雲。這個便是啐地折嚗地斷底樣子。

  上曰。德山岩頭如何。

  師雲。德山參龍潭。因侍立至夜深。潭雲。子且下去。山便珍重揭簾而出。卻回雲。外面昏黑。龍潭乃點紙燭度與德山。山擬接。潭即吹滅。山便禮拜。潭雲。子見個什麼道理。山雲。某甲從今日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後來保甯勇和尚頌雲。一條瀑布岩前落。半夜金烏掌上明。大開口來張意氣。與誰天下共橫行。又岩頭參德山。才跨門便問。是凡是聖。德山便喝。岩頭便禮拜。洞山聞得乃雲。若不是[大/歲]公。也大難承當。岩頭雲。洞山老漢不識好惡。我當時一手擡一手搦。

  上曰。祖師也是性燥。俗人中還有如此者麼。師雲有。如本朝李附馬。問石門聰和尚雲。弟子欲學禅得否。門雲。此是大丈夫事。非將相之所能爲。李于是契悟。乃述頌雲。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趣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上曰。俗人能如此也難得。

  師雲。此事無僧無俗。上至佛祖下及蠕動。皆悉具足。故古人有言。悟則事同一家。不悟則萬別千差。

  上曰。至言。朕須到此田地方已。

  師雲。佛法至妙無有窮已。如有窮已則成住著。才成住著便有窠臼。如僧問石霜。撥塵見佛時如何。霜雲。直須揮劍。若不揮劍。漁父棲巢。望陛下卓起脊梁。以金剛王寶劍。揮除見剌。自然一著高一著。一步闊一步。佛祖亦奈何不得也。

  上曰。當如禅師之言。今辭朕去。後幾時複來。

  師雲。臣既歸林下。不敢妄動。

  上曰。每遇朕生辰。可來一次。

  師雲。謹領聖旨。乃辭下殿。上賜禦製雲。禅師所陳菩薩十地。乃是修行漸次。從凡入聖夫複何疑。方知腳踏實處。十二時中曾無間斷。以至圓熟。雜染純淨俱成障礙。任作止滅。脫此禅病。當如禅師之言。常揮劍刃卓起脊梁。發心精進猶恐退墮。每思到此。兢兢業業未嘗敢忽。今俗人乃有以禅爲虛空。以語爲戲論。其不知道也。如此事至大。豈在筆下可窮也。聊敘所得耳。師淳熙九年十月十一日。恭奉聖旨。召對便殿。起居並進香畢。

  師雲。臣恭別聖顔叁載。荷陛下恩覆隆厚。臣與徒衆日夕焚誦。仰報萬一。

  上曰。聞安衆行道不易。

  師雲。上感聖恩。良久賜坐。

  上曰。久思與禅師說話。

  師雲。陛下聖明天縱。道德日新。大圓鏡中。初無間隔。

  上曰。做工夫如何得徹。

  師雲。做工夫是有心。打徹是無心。陛下但于日用應緣處。常常提撕。

  上曰。朕于日用應緣。甚覺得力。

  師雲。只這得力。便是受用處。陛下地位中人。乘願力而來。示現帝王身。但正心術。于富貴聲色中。使得富貴聲色。乃見力量。正如趙州道。時人被十二時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時辰底道理。七月間蒙賜問。以物見則惑。以目見則著。臣嘗對雲。見見之時見非是見。此語乃體聖意而對。上曰善。師有語雲。心不負人。面無慚色。

  上曰。好個心不負人面無慚色。如向來所答圓覺經中四病語。亦惬朕意。且如經中道。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于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無了知不辯真實。大意如何。

  師雲。這個境界。須是親證自然世出世間打成一片。昔妙喜因讀至此。嘗有頌。上曰舉看。

  師雲。荷葉團團團似鏡。菱角尖尖尖似錐。風吹柳絮毛毬走。雨打梨花蛱蝶飛。

  上曰。好頌。別有甚因緣。更舉一二。

  師雲。昔興化大覺會下每雲。我在南方二十年。腳尖頭未嘗踢著個會佛法底。覺雲。你據什麼道理。化便喝。覺便打。化又喝。覺又打。至明日大覺在法堂上。見興化乃雲。我直下疑你昨日兩喝。化便喝。覺便打。化又喝。覺又打。化雲。我在叁聖處。學得賓主句。總被師兄折倒了也。覺雲。這漢來這裏納敗阙。脫下衲衣痛打一頓。化于是大悟。

  上曰。古人相見直是痛快。

  師雲。臨濟不作用當如此。

  上曰。見禅師舉此。胸次豁然。

  師雲。又如俱胝住庵時。有一尼戴笠子繞禅床一幣雲。道得即放下笠子。胝無對。尼拂袖便打。胝雲。何不且住。尼雲。道得即住。胝又無對。尼去後自歎雲。我雖是丈夫漢。無丈夫志氣。擬棄庵往諸方參學。其夜山神告曰。不須下山。將有肉身大士來爲和尚說法也。果旬日天龍舉起一指示之。胝下大悟。後凡有問。只舉一指。有一童子。每見人問事。也舉指祗對。有人謂胝曰。和尚。這童子也會佛法。凡有所問。也舉一指。胝聞得。一日潛袖刀子喚童子。問雲。聞你也會佛法是否。童子雲是。胝雲。如何是佛。童子舉起一指頭。被胝一刀斫斷。童子叫喚走出。胝遂喚童子。子回首。胝雲。如何是佛。童子將手起。不見指頭。忽然大悟。

  上曰。俱胝爲人如此切。

  師雲。俱胝自謂。我得天龍一指頭禅。一生受用不盡。

  上曰。正如彈琴。初拘指法已後。弦指俱忘。自然得妙。

  師雲。又如惠超問法眼。如何是佛。眼雲。汝是惠超。法眼與麼答。聖意以謂如何。

  上曰。昨夜叁更月正明。

  師雲。陛下多了這一句。

  上曰。曾有人頌麼。師雲有。雪窦頌雲。江國春風吹不起。鹧鸪啼在深山裏。叁級浪高魚化龍。癡人猶戽夜塘水。又白雲頌雲。一文大光錢。買得個油粢。吃放肚裏了。當下便不饑。

  上曰。古人製頌。大能顯理。

  師雲。昔保甯嘗作清淨行者不入涅槃破戒比丘不入地獄頌雲。平生疏散無拘檢。酒肆茶坊任意遊。漢地不收秦不管。又騎驢子下揚州。

  上曰。可謂雲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師雲。陛下此語暗合孫吳。昔佛果與妙喜俱愛前頌。佛果雲。我二人各說一頌。要勝過他底時。有小兒子。于窗外念。壁上安燈盞。堂前置酒臺。悶來吃叁盞。何處得愁來。妙…

《009 古尊宿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