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此周孝王之世。窅然入其山席草而坐。自念。今我被糞掃服。持佛僧伽梨。必經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歲。至于彌勒出世。終不致壞。乃語山曰若阿阇世王與阿難偕來。汝當爲開去已複合。于是寂然乃入滅盡定。是時大地爲之動。而阿阇世王亦夢。其殿梁忽折。及覺而司門者果以尊者之語奏。王聞泣下。爲之歎息。即詣竹林精舍。拜阿難命之同往逮至雞足。而其山果辟。尊者定體而俨在其間。王且哀且禮。命香薪欲爲焚之。阿難謂王曰。未可燔也。此大迦葉方以禅定持身。而俟彌勒下生。授佛僧伽梨乃般涅槃。王聞此而敬之益勤。及王與阿難引去。而其山合如故。
天竺第二祖阿難尊者傳
阿難尊者。王舍城人也。姓刹帝利。斛飯王子。而釋迦如來之從弟也。始名阿難陀。此雲慶喜。亦雲歡喜。蓋當如來成道之夕。而尊者乃生。王之家大慶且喜。以故名之。然有奇相而聰明睿智。不比凡者。少時聞如來出世。乃用世幻自感。以如來初從釋氏而出家成大聖道因往求爲其弟子。如來許爲之說法。遂成須陀洹果。方如來欲人參侍。而尊者獨爲大衆所推其智慧善巧。而知時所宜。頗合聖意。然其往世。于佛有大功德。故所聞法皆能記之。若水傳器而無有失者。故如來嘗稱其總持第一。及如來垂般涅槃。而尊者方在娑羅林外。爲魔所亂。如來即敕文殊師利。將咒往解。尊者因與文殊偕還。而禮觐如來。如來化已。大迦葉會諸羅漢于畢缽羅岩。結集法藏。獨以尊者大智多聞而常侍如來其聞法最詳。乃白衆請之。以集修多羅阿毗昙達磨藏。尊者領命。遂說偈曰。
比丘諸眷屬 離佛不莊嚴
猶如虛空中 衆星之無月
尋作禮大衆。乃升法座而曰。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說某經教。乃至天人等信受奉行。是時大迦葉複問衆曰。阿難所言其錯謬乎。皆曰。無異世尊之所說者也。乃大迦葉將入定于雞足山。乃以如來所授正法眼付之。尊者使其傳之勿絕。自是以法遊化諸方。一日尊者至一竹林之間。初聞比丘有誤誦偈曰。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尊者因之歎息曰。如來乃世正法之眼何速寂滅。使此群生失所依止。而迷謬聖教。乃語其人曰。是非佛意。不可依之。汝應聽我演正偈雲。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是比丘乃以聞其師。師反謂阿難衰老。其言謬妄。豈宜信乎。汝可如前誦之。尊者他日複聞誦其前偈。問其何以然。而不從所教。是比丘者遂說其師之意。尊者以其不重自語。而益感之。因入叁昧。欲求尊聖爲之證者。然終不能得。于是念之。佛與衆聖皆已涅槃。必何從而明之。當是時也地爲之動。少頃光明遽發。俄然有一聖宿大士示現。爲其說偈。而證之曰。
彼者諷念偈 實非諸佛語
今遇歡喜尊 而可依了之
彼師弟子視大士神奇。乃禀其言。即誦尊者所說。遂以之得第二果。尊者既得見證。而益自警。謂身危脆猶若聚沫。況其衰老何堪久乎。欲趣泥洹。複以阿阇世王嘗慨不見如來迦葉二尊聖所般涅槃。因約阿難。若當寂滅。願示其期。而尊者故往告之。及王之門。而阍者詞之。以王方寢。不敢以聞。然王于其夢。適見一蓋七寶飾之。千萬億衆繞而瞻之。俄有風雨暴至。遂吹折其柄。寶皆委地。王驚。及寤會阍者以阿難事奏。王聞之遂失聲號恸。哀感天地即詣毗舍離城。方見尊者坐恒河中流。王遽禮之。而說偈曰。
稽首叁界尊 棄我而至此
暫憑悲願力 且莫般涅槃
是時毗舍離王亦在河側。複說偈曰。
尊者一何速 而歸寂滅場
願住須臾間 而受于供養
尊者見二國王皆來勸請。亦說偈曰。
二王善嚴住 勿爲苦悲戀
涅槃當我淨 而無諸有故
尊者于是乃自念曰。我若偏住一國而滅度之。諸國必诤。非其當也。此應以平等而度諸有情。遂即恒河之中流而欲涅槃。其時大地六種皆震。先有五百仙人棲于雪山。及是相與乘空而來禮尊者足曰。今我等定于長老當證佛法。願乘見度。尊者默而許之。即變殑伽河悉爲金地。遂爲之說大法要。尊者又念。先時。所度弟子。宜當來集。須臾五百羅漢。自空而下。爲其出家受戒仙者尋皆得四果。然其仙衆之中有二羅漢。一曰商那和修。一曰末田底迦(亦雲未田地)尊者知其皆大法器。而命之曰。昔如來以正法眼付大迦葉。迦葉入定。而付于我。我今將滅。用傳汝等。汝受吾教。當聽偈言。
本來付有法 付了言無法
各各須自悟 悟了無無法
複謂商那和修曰。汝善行化。而護持正法無令斷絕。謂末田底迦曰。昔佛記雲。滅度五百歲中。當汝于罽賓國敷宣大法。後宜往之。以興教化。已而尊者超身虛空作一十八變。入風輪奮迅叁昧。乃分身四分。一惠忉利天。一惠娑竭羅龍宮。一惠阿阇世王。一惠毗舍離王。得者各建寶塔而供養之。是時當此周夷王之世也。
天竺第叁祖商那和修尊者傳
商那和修尊者。摩突羅國人也。亦曰舍那婆斯。姓毗舍多。其父號林勝。母號嬌奢耶。處胎凡六載始生。而身自有衣。隨體而長。梵曰商諾迦猶。此曰自然服者。始西域有瑞草。常産于勝地。遇得道聖人出世。其草則化爲九枝以應之。及尊者之生而化草果然。初事雪山仙者。會其仙師從阿難求度。而尊者皆預其出家。尋成道爲阿羅漢。至是其胎衣遂變爲九條法服。先是如來行化嘗至摩突羅國。見一茂林顧謂阿難曰。此林其地名優留茶。吾滅度後近百年。當有比丘商那和修。于此說法度人。阿難滅後。而尊者以其法遊化至是。欲圖居之。會有二火龍。偕占其地。遂暴作風雨以張其威。尊者乃入慈叁昧以降之。因謂龍曰。佛昔記此。當爲伽藍。汝宜見舍。龍以佛記故喜舍之。尊者遂以立精舍。而說法廣度人天。果符佛語。久之尊者念欲付法。因入叁昧觀佛所記聖士爲其後者必在何國。出定乃以神通獨之吒利國。訪其長者首陀善意之舍。善意相見禮已。乃問其所以來。尊者曰。我生子然故來命侶。善意曰。我嗜世樂不暇相從。俟有子當以奉法。尊者即稱善去之。其後善意果有子。一曰優波吉羅。二曰優波焰摩及育。其叁者曰優波[毛@匊]多尊者。知必法器。複詣善意而謂之曰。此第叁子者優波[毛@匊]多。適合佛記。當襲我傳法。汝宜舍之。善意以佛記故不敢見拒。于是[毛@匊]多即從其出家。尊者因問之曰。汝年幾耶。曰我年十七。又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毛@匊]多乃曰。師發已白。爲發白耶。而心白耶尊者曰。我但發白。非心白也。[毛@匊]多因曰。我年十七。性非十七耳。尊者益器異之。及其得戒成道。乃命之曰。昔如來以大法眼付囑大迦葉。迦葉入定而付我大師慶喜。以至于我。我今以授于汝。汝善傳之。勿使其絕。聽吾偈曰。
非法亦非心 無心亦無法
說是心法時 是法非心法
已而尊者往隱于罽賓之象白山。欲以禅寂。自居未幾。會于定中乃見[毛@匊]多五百弟子慢而不恭。遂往正之。既至會[毛@匊]多不在。即坐其座。[毛@匊]多之徒不測其何人。皆憤然不伏。遂馳報[毛@匊]多。[毛@匊]多還見其師遽禮之。而其徒慢意尚爾。尊者乃以右手上指。即有香乳自空而注。遂問[毛@匊]多曰。汝識之乎。曰不測。[毛@匊]多即入叁昧觀之。亦不能曉。乃請之曰。是瑞事果何叁昧耶。尊者曰。是謂龍奮迅叁昧。如是五百叁昧而汝皆未之知。複謂[毛@匊]多曰。如來叁昧辟支不識。辟支叁昧羅漢不識。吾師阿難叁昧而我不識。今我叁昧汝豈識乎。是叁昧者。心不生滅。住大慈力。遞相恭敬。其至此者乃可識之。而[毛@匊]多弟子既見其神奇。皆伏而悔謝。和修複爲說偈。而教之曰。
通達非彼此 至聖無長短
汝除輕慢意 疾得阿羅漢
[毛@匊]多諸徒。以是皆得證四果。尊者尋超身虛空。作一十八變。以叁昧火而自焚。是時也當此周宣王之世也。[毛@匊]多乃以其舍利。建寶塔于迦羅山勝處。與人天共其供養。
天竺第四祖優波[毛@匊]多尊者傳
優波[毛@匊]多尊者。吒利國人也。亦曰優波崛多。亦曰邬波[毛@匊]多。姓首陀氏。父曰善意。年始十七。會尊者商那和修。至其舍化導。因從之出家。至二十乃證道成阿羅漢。遂廣遊化。初至摩突羅國說法。其衆翕然大集。而所聞者皆得證道。方尊者說法之時。諸天雨華地祇皆現。雖魔宮亦爲之動。而波旬憂之。遂來作難。以其魔力屢化花與玉女。欲亂其聽法者。尊者即入叁昧。察其所以。魔乘其在定。持璎珞辄縻其頸。尊者定起。知魔所爲。乃取人狗蛇叁者之屍化爲花鬘。命波旬以軟語慰之曰。汝與我璎珞甚爲珍惠。吾有花鬘以相奉酬。魔大喜。乃引頸受之。即複爲叁者。腐屍臭穢。魔甚惡之詞于尊者曰。何用屍而相加乎。尊者曰。汝以非法之物。欲亂我道衆。吾以是物應汝之意。又何厭乎。魔于是盡自神力而不能去之。即升六欲天告諸天主。又詣梵王求其解免。天各謂曰。彼十力弟子所作神變。豈我天屬而能去之。波旬曰。其將柰何。梵王曰。汝可歸心尊者。必得除之。乃爲說偈。教其回向曰。
若因地倒還因地起。離地求起終無其理。波旬禀其言。下天複趨于尊者。禮悔懇至。尊者曰。先聖命我降汝。雖然汝以是遷善乃得事佛。不墮惡趣。魔聞喜之曰。尊者蓋爲我致大饒益。願爲去此腐屍。曰汝于正法不娆害否。波旬曰。伏而奉教。不敢爾也。尊者即爲釋之。因謂波旬曰。汝嘗睹如來。今可試現示我瞻之。魔曰。現固不憚。願尊者不必致禮。即入林間化爲如來。而奇相俨如。與其侍從自林而出。尊者一見。其心忻然。若真睹大聖。不覺體自投地。乃即禮之。魔不勝其禮。戰掉自失。及尊者拜起。不複見適尊儀。波旬自禮足尊者。而說偈曰。
稽首叁昧尊 十力大慈足
我今願回向 勿令有劣弱
後之四日。波旬大領天衆複來作禮。贊歎而去。然尊者化導。而後聖因其所證者最多。初每度一人則以一籌置于石室。其室縱十八肘廣十二肘。而籌盈之。昔如來嘗…
《008 傳法正宗記(宋 契嵩 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