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單是這個愛就有這麼多的苦,唉!我就不愛了,以後我就憎!”憎即是不愛,有一種討厭、怨恨仇視的心,對任何事物也都不愛了,這又用錯了。那麼,說愛是有苦,不愛呢?也一樣有苦,就有個“怨憎會苦”。在某個場合裏你都覺得很討厭,很憎惡其他人,和任何人也沒緣,感到人人都不好,所以誰我都不歡喜。你不愛人,也不愛狗,更不愛貓,什麼都不順眼,見到什麼就發脾氣。于是搬家到另外一個地方,誰知到另外的地方後,又遇上一切人和物,比原來的環境更不好、更壞!你越不願意見的事情,偏要見到越討厭的事情,這事情就來了。啊!很奇怪很奇怪的!你怕見貓,一天到晚都有貓跑來你這兒,打它也不走。討厭狗!方才那是個愛,這回是個討厭,你越討厭它,它偏偏要親近你。你討厭女人,哈!這女人一天到晚找上門來追求你。你很不快樂又要搬家,到別的地方又有同樣這般人與環境,比原先的更厲害!總沒有安甯快樂的日子。你說這苦不苦?
這苦是從什麼地方來呢?根本是從你自性上招來的,因你自性缺乏定力。你在這個地方和左右鄰居都不和氣,搬到另外一個地方也不和氣,這不是人家對你不好,而是你自己對人不好。因爲自己覺得與任何人都沒有緣,所以別人對你也沒有緣。那麼覺得好也是苦,覺得不好還是苦,該怎麼辦呢?就要合乎中道,總之對任何事情都不要太過,太過了等于不及。這怨憎會苦就是這樣奇怪!你越不願意的事情就越遇上這事情;不願意看到喝酒的人,酒鬼一天到晚在你旁邊。不願意抽煙的人,煙鬼跑到你家來。不高興賭錢,賭鬼天天來找你。爲什麼呢?就因爲你有個怨憎,所以聚會到一起就苦了。怨憎會苦和愛別離苦都是因爲自己不明白真正的中道,偏激到一邊去,落到一邊才有苦,若能保持中道那就不會苦了。
相信沒有人會討厭憎恨“錢”的,可是這個“錢”,你越不憎,越愛它,它越不來。這愛它不來的怪事就是“求不得苦”。
方才說愛也苦,憎也苦,那麼在這個愛裏就有所求,有所求往往是求不得。有的人一生來就想求發財,可是兢兢業業,辛辛苦苦,從有生命以來就想要發財,等到死的時候也沒有發財,還是做個窮鬼,這是求不得苦。有人覺得做官很不錯,于是想盡法子求做官,可是求了一生,結果也沒做到,這也是求不得苦。有的一生就求名,但一生也沒求到。有的沒有孩子,就想生個聰明的兒子、漂亮的女兒,但求來求去也求不得,這也是求不得苦。在一生之中不是求這樣,就是求那樣,但是那一樣也沒有求到。有些讀書人就想求個博士,可是因爲在往昔沒有栽培讀書的善根,讀到老了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讀了一輩子的書,這博士學位也沒有得到。在中國有位梁灏,讀到八十二歲才中狀元,可是得到狀元不久就死了,雖求到了,可是,還沒享受就死了,這也是苦。求東不得東,求西不得西,總而言之,你所貪求的東西,得不到手裏,這都是苦。
又有五陰熾盛苦,什麼叫五陰?即色、受、想,行、識。在心經上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若能把它都看空了,也就沒有苦。這五種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是非常的熾盛強烈,是最苦的,可是人人對這五陰都離不了。前面所說的七種苦屬于垢苦,這個色、受、想,行、識是在自性內裏所具有的,時刻都和你在一起,想離也離不開,這叫五陰熾盛苦。
真觀清淨觀 廣大智慧觀 悲觀及慈觀 常願常瞻仰
“真觀清淨觀”:什麼叫“真觀”?即是真空觀。真空,就是無人無我無衆生無壽者相這叫真空觀。雖然是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但也沒有離開人相我相衆生相壽者相。所謂“無相”並非要離開了我、人、衆生、壽者才沒有相,就在這個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上而沒有了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叫在相離相。也就是以前我所講的:“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明明有形有色,爲什麼內裏沒有呢?就因爲沒有執著。這個空觀也就好像大圓鏡智一樣。在大圓鏡智裏雖然有物則現,有相則應,有什麼境界就現什麼境界,可是它不留痕迹。觀音菩薩的真空觀也就是這樣子。
清淨觀:清淨是對染汙而言。何謂染汙?有所執著就是染汙,有所愛著也是染汙,有所貪著也是染汙。清淨的力量是沒有一切的貪、嗔、癡,若有貪嗔癡就是不清淨。譬如拿布施來講,一般人布施,常犯這種思想:“這人他和我有點關系,他是我的親戚朋友,或者是我的鄰居。我要布施給他,幫助他。”多數先布施給和你比較接近、有關系的人,後才布施給遠方的人。這已經有了親疏遠近的分別心,有所著相的心,則不能作無相的平等施,這也就叫不清淨觀。
觀世音菩薩的法施,他是不分人我,不分親疏,不分遠近,只爲布施而布施。布施分爲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又有內財施與外財施。外財:是身外的,內財即身內的。菩薩在行菩薩道時就有財施,這財施向外施舍國城妻子,把自己所有的國家城池都布施給人,把自己的太太子女也都布施于衆生,你看這才是真施真舍!乃至于一切一切的田産、屋舍、財業,都布施給慈善機構,或布施給有道德的人,這叫外財的布施。內財施:是把自己的身、心、性命、頭、目、腦、髓以及四肢百骸統統布施。在心中常想:“若能以這身體來救世上一切衆生的話,我就把這身體布施出來,貢獻給世界。乃至于把我的心也布施于人,生命也布施給人。假如有人需要我這頭,就把頭斬下來送給他。”
好像舍利弗行菩薩道時,有人向他要一只眼睛,舍利弗就把眼睛挖下來布施給他,殊不知那人說:“你弄錯了!我要的不是這只,是那只眼。”于是舍利弗就退菩提心了。他心想:“唉!這菩薩道真難行!”他只舍了一半的內財,另一半就舍不得了。但菩薩是這樣想:“若能以我的腦及骨髓做成藥品來救人,我也願布施出來。”這叫內財施。凡屬于你自體的財産、智慧、精神,這都叫內財。
還有法施,就是說法教化衆生。這種布施是最大的布施,所謂“諸布施中,法布施最”。法布施是最要緊的。所以我們現在這個佛教講堂,雖講堂不大,但是法力可不小。星期四由果地來講,星期五果普講,星期六就由果全講,星期日就開始講普門品。這個佛教講堂就是天天如此忙忙碌碌,爲法忘軀。爲了佛法,把身心性命都忘了,把自己的健康也不顧了。每一個人白天都要做工,我這法師也同樣做工,所有一切的工作我都做。這幾天身上的骨頭都痛了。昨天晚上我也懶惰一點,沒有來,就因做工做得太辛苦。可是我這個作法師的辛苦,懶惰一點不要緊,因爲我已學習這麼多年了,故我懶惰一點還情有可原。可是你們做學生的就不能懶惰,無論那一個人講經都應該來聽的。來聽法就是護持道場的表現。大家到這兒多一點時間,講法這股氣就很盛;若人人都不來聽,就不盛了。故想擁護佛教講堂,就是來聽講,不必拿出很多錢,已是擁護道場的好護法。
你們有的是護教使、布教士、宣教師。宣教師就講經說法,布教士就要到各處去做廣大的宣布。護教使就是盡心擁護道場,令道場一天比一天發展,一天比一天發揚光大。護持道場就是護持佛教,護持佛教也就是護持佛法僧叁寶。這是你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西方人對于佛法,過去可以說是小孩似的見解,根本就不懂佛法,好像有些在美國自稱長老、法師者,現在你們都知道了!一問他們佛教是什麼?他連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是佛教?你們現在已聽了叁個月的楞嚴經,可以說對佛教的認識已懂得不少了。現在講這法布施就是把你們所知道的佛法,要介紹給一切衆生,要向每一個人去宣傳。爲宣揚佛法,可以把飯忘了吃也不覺得餓,不睡覺也不覺得困。我知道我過去爲宣揚佛法就有這樣的情形。某人想要學佛法,我就是不吃飯、不睡覺也爲他講。爲他解說明白了,才把我的責任盡了。我希望你們各位也照我這個樣子,作爲我的化身去弘揚佛法,做法的布施。法布施比你舍多少錢出來更有價值。你們現在積極學習佛法,有好幾個人都要出家,這真是很稀有的事情,在美國可以說是打破記錄。這麼多人要出家,要做和尚、做比丘尼,這真不可思議。你們現在把基礎及規矩立下來,對美國佛教的前途,每個人都要負起責任,要這樣想:“我有這一口氣,這佛教就是我的責任!”若旁人說他也要負一點責任,那可以的;並不是說我負責任,你就不可以負責任。所以說佛教的責任是人人有份的。不要推托,你們應該站起來,以弘揚佛法爲己任,這是做法施的基本條件。
另外還有無畏施,所謂無畏就好像觀音菩薩救七難、解叁毒、應二求,都是無畏施之一。這無畏施即是在人有驚慌恐怖,將舍性命的時候,而你能現無畏身,行無畏行來安慰他。什麼叫現無畏身呢?譬如有個人在火難中,快要被燒死了,因被煙霧薰得不知東西南北,已經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可以走出火堆。你在這時候能奮不顧身,躍身到火裏去把這人拖出來,這可不是容易做到的。這就叫舍身命而救護衆生,也即是無畏施。或者有人掉到海裏,眼看要淹死,你看見了也不計較自己的性命,毅然決意到海裏去把這人拖上岸。不止水火,乃至于刀、兵、炮火之中,有人被炮或槍傷了,在兩軍陣前生命千鈞一發的時間,危在眉間,你也能奮不顧身,不管自己生命的存亡,到那最危險的地方把這人救出來,這都叫無畏施。
還有,若人遇著官匪等其他種種危險,也是生命朝不保夕的時侯,或者已奄奄一息了,你能用種種的善巧方便把此人救脫出危,這也是無畏施。總而言之,就是人在恐懼時,困苦厄難的境界裏,你能夠用你的慈悲心、勇敢心,發揮大無畏精神,什麼也不怕的精神,去救護一切衆生。就好像持地菩薩,他雖然並不是直接修這無畏施,而是間接的修。怎樣修呢?他知道凡人過河時,必須要有橋,沒有橋也就過不了河,若過的話就有生命…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