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傳的妙法寶藏。淨藏和淨眼二菩薩,用這種方便善巧的力量,來度化他們的父親——妙莊嚴王。令生信仰佛法的心,了解佛法的意。好樂佛法,研究佛法。
于是妙莊嚴王。與群臣眷屬俱。淨德夫人。與後宮采女眷屬俱。其王二子。與四萬二千人俱。一時共詣佛所。到已。頭面禮足。繞佛叁匝。卻住一面。
妙莊嚴王和群臣,以及眷屬等,一起來到佛所。淨德夫人和後宮婇女,以及眷屬等,一起來到佛所。淨藏和淨眼二子,與四萬二千人,一起來到佛所。他們到了佛所之後,皆五體投地向雲雷音宿王華智佛頂禮,然後向右繞叁匝,表示恭敬,退站一面,靜候佛教誨。
爾時彼佛爲王說法。示教利喜。王大歡悅。
在這個時候,雲雷音宿王華智佛爲妙莊嚴王說法,指示教化,令他得到利益,令他生歡喜心。妙莊嚴王聞法之後,非常歡樂。
爾時妙莊嚴王及其夫人。解頸真珠璎珞。價直百千以散佛上。于虛空中。化成四柱寶臺。臺中有大寶床。敷百千萬天衣。其上有佛結跏趺坐。放大光明。
在這個時候,妙莊嚴王和淨德夫人,把他們頸上所戴的真珠璎珞,價值百千金。解下供養于佛,散于佛上。這些真珠,在虛空中,化成四柱寶臺(表示四宏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在寶臺之中,有大寶床(七寶所造)。在寶床上敷百千萬天衣,在其上有尊佛,結跏趺坐,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爾時妙莊嚴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嚴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
在這個時候,妙莊嚴王就這樣的思念:佛身放光,世間希有。佛容端正,佛面莊嚴,又殊勝又妙好,成就第一微妙的色身。佛有叁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這種莊嚴身,乃是從修行中得到的,所謂“叁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
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四衆言。汝等見是妙莊嚴王。于我前合掌立不。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精勸修習助佛道法。當得作佛。號娑羅樹王。國名大光。劫名大高王。
在這個時候,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訴四衆說:“你們看見妙莊嚴王,他在我的面前,合掌站立嗎?這個國王,在我法之中,作爲比丘,精進勤懇修習佛法,助佛弘揚正道法,將來應當證得佛果。名號爲娑羅樹王佛,國名爲大光,劫名爲大高王劫。”
其娑羅樹王佛。有無量菩薩衆。及無量聲聞。其國平正。功德如是。
這位娑羅樹王佛,有無量菩薩弟子,有無量聲聞弟子。大光國土,平坦規正,沒有崎岖不平之處。所得的功德,就是這樣的莊嚴。
其王即時以國付弟。與夫人二子。並諸眷屬。于佛法中出家修道。
釋迦牟尼佛說:“妙莊嚴王聽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如是之說,即時放棄王位,將國家委付其弟治理。毅然決定,和淨德夫人、淨藏、淨眼二子以及諸眷屬等,在雲雷音宿王華智佛處出家修道,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門。”
王出家已。于八萬四千歲。常勤精進。修行妙法華經。過是已後。得一切淨功德莊嚴叁昧。即升虛空。高七多羅樹。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變化。轉我邪心。今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見世尊。
妙莊嚴王出家之後,在八萬四千歲中,當勤精進,永不懈怠。勇猛精進修行妙法蓮華經。過了這個時候之後,獲得一切淨功德莊嚴叁昧。即時湧身升入虛空,高達有七棵多羅樹(每棵多羅樹有七八丈之高)。乃對佛說:“世尊!我的兩個兒子,在過去已經大做佛事。因此之故,獲得神通妙用。他們用神通的力量,轉變了我的邪心,令我得安隱住在佛法之中。因爲這種關系,所以我現在才能見到世尊。”
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識。爲欲發起宿世善根饒益我故。來生我家。
妙莊嚴王對佛說:“世尊!我這兩個兒子,就是我的善知識。他們爲發起我宿世的善根,爲饒益我的緣故,才來生在我的家中。如果沒有他們的勸化,我還是信受邪法。”
爾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妙莊嚴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勇子善女子。種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識。其善知識。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在這個時候,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訴妙莊嚴王說:“是這樣!是這樣!正如你所說一樣。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因爲種植善根的緣故,所以在生生世世之中,皆能遇到善知識。所遇到的善知識,皆能大做佛事,指示衆生、教化衆生、利益衆生,令衆生生歡喜心,令入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大王當知。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雲雷音宿王華智佛說:“大王!你應當知道善知識者,是大因緣。”何謂善知識?淺言之,教化衆生,遠離十惡之罪,修行十善之法。學佛法的人,要有擇法眼,凡是大公無私,一切爲衆生,這就是善知識。如果自私,專爲自己利益著想,這就是惡知識。要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認識清楚,才能不受其害,而能得其益。
善知識能教化引導衆生,見佛聞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善財童子就參了五十叁位善知識,虛心求法,怎樣發菩提心?怎樣行菩薩道?最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大王。汝見此二子不。此二子已曾供養六十五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諸佛。親近恭敬。于諸佛所。受持法華經。愍念邪見衆生。令住正見。
“大王!你看見你的兩個兒子嗎?他們在過去曾經供養諸佛,有六十五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數那樣之多。親近諸佛、恭敬諸佛,在諸佛道場中,生生世世受持法華經。他們憐愍思念有邪知邪見的衆生,令他們住在正知正見的佛法之中。”
妙莊嚴王即從虛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來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頂上肉髻。光明顯照。其眼長廣。而绀青色。眉間毫相。白如珂月。齒白齊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頻婆果。
妙莊嚴王,即從虛空中降下,來到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座前,乃對佛說:“世尊!如來是甚爲希有。因爲有一切功德和一切智慧的緣故,所以在如來頂上有肉髻相,放大光明,顯照十方。如來的眼睛,既長又廣,是绀青之色。如來的兩眉之間,有白毫光相,潔白如坷月一樣。如來的齒,又白又齊又密,常放大光明,如來的唇色,好像頻婆果一般的鮮紅潤澤。”
爾時妙莊嚴王。贊歎佛如是等無量百千萬億功德已。于如來前。一心合掌。複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來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微妙功德。教戒所行。安隱快善。
在這個時候,妙莊嚴王贊歎佛有這樣無量功德之後,在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座前,一心合掌,又向佛說:“世尊!從來沒有見過如來妙色莊嚴身。如來所說的法,非常圓滿,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微妙的功德。教戒衆生,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令衆生安隱,得到快樂。”
我從今日。不複自隨心行。不生邪見憍慢嗔恚諸惡之心。說是語已。禮佛而出。
妙莊嚴王說:“我從今天開始,再不隨順自己的妄心去行事。不跟著自己的惑心去顛倒。從今以後,不生邪見的心,不生驕傲的心,不生我慢的心,不生嗔恚的心。總而言之,不生諸惡之心。”妙莊嚴王說完這話之後,五體投地頂禮佛,禮畢而出,退立一面,待佛開示。
佛告大衆。于意雲何。妙莊嚴王。豈異人乎。今華德菩薩是。其淨德夫人。今佛前光照莊嚴相菩薩是。哀愍妙莊嚴王及諸眷屬故。于彼中生。
釋迦牟尼佛告訴在法華會中大衆說:“在你們大衆心中認爲怎樣?我所說那位妙莊嚴王,你們知道他是誰?就是現在華德菩薩是也。那位淨德夫人,就是現在于佛前那位光照莊嚴相菩薩是也。因爲她哀愍莊嚴王和一切眷屬的緣故,所以生在那個國家。作爲王妃,感化妙莊嚴王改邪歸正,深信佛法,受持妙法蓮華經。”
其二子者。今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是。是藥王藥上菩薩。成就如此諸大功德。已于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所。植衆德本。成就不可思議諸善功德。
淨藏和淨眼二王子,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就是現在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是也。這是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所成就這樣諸大功德,真是不可思議。他們已經在無量百千萬億諸佛的道場,種諸善根,植衆德本,成就不可思議諸善功德。
若有人識是二菩薩名字者。一切世間諸天人民。亦應禮拜。
假如有人,能認識或能聽到這兩位菩薩的名字者,持之于心,永念不忘。那麼,一切世間諸天的人,人間的人,都應該禮拜認識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佛說是妙莊嚴王本事品時。八萬四千人遠塵離垢。于諸法中。得法眼淨。
釋迦牟尼佛說妙莊嚴王本事品的時候,有八萬四千人,得到法益,能遠離塵勞,能脫離塵垢。在諸法之中,獲得清淨法眼。能觀察世間一切法,是無常、苦、空、無我。曉知出世法,是常、樂、我、淨。
妙法蓮華經
普賢菩薩勸發品淺釋
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七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普賢梵文爲“叁曼多跋陀羅”。叁曼多譯爲普,跋陀羅譯爲賢。所謂“體性周遍爲普,隨緣成德爲賢。”又譯爲遍吉。遍就是普;吉就是賢。雖然名詞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樣。普賢菩薩的地位,只差佛一點點。好像十四夜的月亮,比十五夜的月亮,只差一點沒有圓明。
普賢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地位很高。他擁護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在華嚴法會爲說法主。有普賢行願品,發十大願王,乃是菩薩必修之法門。
在法華法會上,普賢菩薩是最後向法會大衆講話。勸說大衆發菩提心,受持妙法蓮華經、讀誦妙法蓮華經、解說妙法蓮華經、書寫妙法蓮華經。總而言之,令大衆供養、禮拜、贊歎、印刷、流通妙法蓮華經,定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普賢菩薩修行最精進,不但願大,而且行也大。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勸大衆發心擁護法華經,大衆一定相信他所說的話,依法修行。這一品是法華經最後一品。故爲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法華經已經講了十四個月。今天(一九七一年叁月五日)講到二十八品,快要講完。
接下來是講大方廣佛華嚴經。所…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