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传的妙法宝藏。净藏和净眼二菩萨,用这种方便善巧的力量,来度化他们的父亲——妙庄严王。令生信仰佛法的心,了解佛法的意。好乐佛法,研究佛法。
于是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俱。净德夫人。与后宫采女眷属俱。其王二子。与四万二千人俱。一时共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
妙庄严王和群臣,以及眷属等,一起来到佛所。净德夫人和后宫婇女,以及眷属等,一起来到佛所。净藏和净眼二子,与四万二千人,一起来到佛所。他们到了佛所之后,皆五体投地向云雷音宿王华智佛顶礼,然后向右绕三匝,表示恭敬,退站一面,静候佛教诲。
尔时彼佛为王说法。示教利喜。王大欢悦。
在这个时候,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为妙庄严王说法,指示教化,令他得到利益,令他生欢喜心。妙庄严王闻法之后,非常欢乐。
尔时妙庄严王及其夫人。解颈真珠璎珞。价直百千以散佛上。于虚空中。化成四柱宝台。台中有大宝床。敷百千万天衣。其上有佛结跏趺坐。放大光明。
在这个时候,妙庄严王和净德夫人,把他们颈上所戴的真珠璎珞,价值百千金。解下供养于佛,散于佛上。这些真珠,在虚空中,化成四柱宝台(表示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在宝台之中,有大宝床(七宝所造)。在宝床上敷百千万天衣,在其上有尊佛,结跏趺坐,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尔时妙庄严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严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
在这个时候,妙庄严王就这样的思念:佛身放光,世间希有。佛容端正,佛面庄严,又殊胜又妙好,成就第一微妙的色身。佛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这种庄严身,乃是从修行中得到的,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
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四众言。汝等见是妙庄严王。于我前合掌立不。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精劝修习助佛道法。当得作佛。号娑罗树王。国名大光。劫名大高王。
在这个时候,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诉四众说:“你们看见妙庄严王,他在我的面前,合掌站立吗?这个国王,在我法之中,作为比丘,精进勤恳修习佛法,助佛弘扬正道法,将来应当证得佛果。名号为娑罗树王佛,国名为大光,劫名为大高王劫。”
其娑罗树王佛。有无量菩萨众。及无量声闻。其国平正。功德如是。
这位娑罗树王佛,有无量菩萨弟子,有无量声闻弟子。大光国土,平坦规正,没有崎岖不平之处。所得的功德,就是这样的庄严。
其王即时以国付弟。与夫人二子。并诸眷属。于佛法中出家修道。
释迦牟尼佛说:“妙庄严王听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如是之说,即时放弃王位,将国家委付其弟治理。毅然决定,和净德夫人、净藏、净眼二子以及诸眷属等,在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处出家修道,受持妙法莲华经的法门。”
王出家已。于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过是已后。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今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
妙庄严王出家之后,在八万四千岁中,当勤精进,永不懈怠。勇猛精进修行妙法莲华经。过了这个时候之后,获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即时涌身升入虚空,高达有七棵多罗树(每棵多罗树有七八丈之高)。乃对佛说:“世尊!我的两个儿子,在过去已经大做佛事。因此之故,获得神通妙用。他们用神通的力量,转变了我的邪心,令我得安隐住在佛法之中。因为这种关系,所以我现在才能见到世尊。”
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
妙庄严王对佛说:“世尊!我这两个儿子,就是我的善知识。他们为发起我宿世的善根,为饶益我的缘故,才来生在我的家中。如果没有他们的劝化,我还是信受邪法。”
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勇子善女子。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这个时候,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诉妙庄严王说:“是这样!是这样!正如你所说一样。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因为种植善根的缘故,所以在生生世世之中,皆能遇到善知识。所遇到的善知识,皆能大做佛事,指示众生、教化众生、利益众生,令众生生欢喜心,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雷音宿王华智佛说:“大王!你应当知道善知识者,是大因缘。”何谓善知识?浅言之,教化众生,远离十恶之罪,修行十善之法。学佛法的人,要有择法眼,凡是大公无私,一切为众生,这就是善知识。如果自私,专为自己利益著想,这就是恶知识。要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认识清楚,才能不受其害,而能得其益。
善知识能教化引导众生,见佛闻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财童子就参了五十三位善知识,虚心求法,怎样发菩提心?怎样行菩萨道?最后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大王。汝见此二子不。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亲近恭敬。于诸佛所。受持法华经。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
“大王!你看见你的两个儿子吗?他们在过去曾经供养诸佛,有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那样之多。亲近诸佛、恭敬诸佛,在诸佛道场中,生生世世受持法华经。他们怜愍思念有邪知邪见的众生,令他们住在正知正见的佛法之中。”
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来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其眼长广。而绀青色。眉间毫相。白如珂月。齿白齐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频婆果。
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降下,来到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座前,乃对佛说:“世尊!如来是甚为希有。因为有一切功德和一切智慧的缘故,所以在如来顶上有肉髻相,放大光明,显照十方。如来的眼睛,既长又广,是绀青之色。如来的两眉之间,有白毫光相,洁白如坷月一样。如来的齿,又白又齐又密,常放大光明,如来的唇色,好像频婆果一般的鲜红润泽。”
尔时妙庄严王。赞叹佛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已。于如来前。一心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教戒所行。安隐快善。
在这个时候,妙庄严王赞叹佛有这样无量功德之后,在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座前,一心合掌,又向佛说:“世尊!从来没有见过如来妙色庄严身。如来所说的法,非常圆满,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的功德。教戒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令众生安隐,得到快乐。”
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憍慢嗔恚诸恶之心。说是语已。礼佛而出。
妙庄严王说:“我从今天开始,再不随顺自己的妄心去行事。不跟著自己的惑心去颠倒。从今以后,不生邪见的心,不生骄傲的心,不生我慢的心,不生嗔恚的心。总而言之,不生诸恶之心。”妙庄严王说完这话之后,五体投地顶礼佛,礼毕而出,退立一面,待佛开示。
佛告大众。于意云何。妙庄严王。岂异人乎。今华德菩萨是。其净德夫人。今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哀愍妙庄严王及诸眷属故。于彼中生。
释迦牟尼佛告诉在法华会中大众说:“在你们大众心中认为怎样?我所说那位妙庄严王,你们知道他是谁?就是现在华德菩萨是也。那位净德夫人,就是现在于佛前那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也。因为她哀愍庄严王和一切眷属的缘故,所以生在那个国家。作为王妃,感化妙庄严王改邪归正,深信佛法,受持妙法莲华经。”
其二子者。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是药王药上菩萨。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
净藏和净眼二王子,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就是现在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是也。这是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所成就这样诸大功德,真是不可思议。他们已经在无量百千万亿诸佛的道场,种诸善根,植众德本,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
若有人识是二菩萨名字者。一切世间诸天人民。亦应礼拜。
假如有人,能认识或能听到这两位菩萨的名字者,持之于心,永念不忘。那么,一切世间诸天的人,人间的人,都应该礼拜认识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释迦牟尼佛说妙庄严王本事品的时候,有八万四千人,得到法益,能远离尘劳,能脱离尘垢。在诸法之中,获得清净法眼。能观察世间一切法,是无常、苦、空、无我。晓知出世法,是常、乐、我、净。
妙法莲华经
普贤菩萨劝发品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七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普贤梵文为“三曼多跋陀罗”。三曼多译为普,跋陀罗译为贤。所谓“体性周遍为普,随缘成德为贤。”又译为遍吉。遍就是普;吉就是贤。虽然名词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样。普贤菩萨的地位,只差佛一点点。好像十四夜的月亮,比十五夜的月亮,只差一点没有圆明。
普贤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地位很高。他拥护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在华严法会为说法主。有普贤行愿品,发十大愿王,乃是菩萨必修之法门。
在法华法会上,普贤菩萨是最后向法会大众讲话。劝说大众发菩提心,受持妙法莲华经、读诵妙法莲华经、解说妙法莲华经、书写妙法莲华经。总而言之,令大众供养、礼拜、赞叹、印刷、流通妙法莲华经,定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普贤菩萨修行最精进,不但愿大,而且行也大。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劝大众发心拥护法华经,大众一定相信他所说的话,依法修行。这一品是法华经最后一品。故为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法华经已经讲了十四个月。今天(一九七一年三月五日)讲到二十八品,快要讲完。
接下来是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所…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