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六▪P15

  ..續本文上一頁誠的信徒。

  當時,有位女學生(非佛教徒),在夢中遇見穿金铠甲的人,告訴她說:“你到上海居士林去聽大勢至菩薩講彌陀經。”她清清楚楚的記住。第二天早晨看報紙,見有居士林恭請印光老法師講彌陀經的消息。她爲了好奇心而到居士林求見印老。一見老法師,自動頂禮,便對老法師說:“我不是佛教徒,因爲昨天半夜之時,在夢中有人教我來居士林聽大勢至菩薩講彌陀經。請問老法師!莫非您就是大勢至菩薩嗎?”這時,老法師舉手示意:“這件事,你知我知,不可教他人知。”這位女學生即時皈依叁寶。始終將這件事保守秘密,沒有對任何人透露。叁年後,老法師在靈岩山圓寂時,這位女學生才當衆宣布此種境界。

  這時,大家才曉得印光老法師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乘願再來的菩薩。後來尊爲蓮宗第十叁代祖師。老法師皈依弟子雖然滿天下,但沒有傳法的弟子,爲什麼?因老法師誓言,不建廟、不收出家弟子。

  爾時一切衆生喜見菩薩。複自念言。我雖作是供養。心猶未足。我今當更供養舍利。便語諸菩薩大弟子。及天龍夜叉等。一切大衆。汝等當一心念。我今供養日月淨明德佛舍利。

  在這時候,這位菩薩又這樣地念言:“我在前生雖然焚身供養佛,猶覺得不具足真誠之心。我現在要更進一步來供養佛的舍利。”便對著諸菩薩大弟子,以及天龍八部一切大衆說:“你們大衆應當專一其心念,我現在要供養日月淨明德佛的舍利。”

  作是語已。即于八萬四千塔前。然百福莊嚴臂。七萬二千歲。而以供養。令無數求聲聞衆。無量阿僧祇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皆使得住現一切色身叁昧。

  一切衆生喜見菩薩說完這話之後,即刻在八萬四千寶塔之前,燃燒他自己的百福莊嚴胳臂。經過了七萬二千歲之久的時間,作爲供養。

  有人問:“奇怪!這位菩薩前生焚身供養,經過一千二百歲的時間。爲什麼這次焚臂,要經過七萬二千歲?我不懂其中的道理,請法師慈悲開示。”告訴你!這位菩薩在前生是用色身來供佛,這次是用化身來供佛,愛燒多久都可以的,沒有時間的限製。你明白了吧!

  這位菩薩爲什麼又燃燒胳臂來供佛舍利?因爲要感化沒有真誠心的衆生,發起真誠心來供養佛舍利。爲要令無量求聲聞大衆,以及無量阿僧祇的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因此燃臂來影響衆生,發菩提心,皆使一切衆生住在一切色身叁昧的境界。

  爾時諸菩薩。天人。阿修羅等。見其無臂。憂惱悲哀。而作是言。此一切衆生喜見菩薩。是我等師。教化我者。而今燒臂。身不具足。

  在這個時候,諸大菩薩,天上的人,人間的人,以及阿修羅、鬼神衆等。一見這位菩薩沒有了兩臂,大家都憂惱和悲哀起來。異口同聲地說:“一切衆生喜見菩薩是我們大衆的師父,教化我們,令我們明白佛法,令我們修持佛法。可是他發願焚臂供佛,現在身相不具足了。”

  于時一切衆生喜見菩薩。于大衆中。立此誓言。我舍兩臂。必當得佛金色之身。若實不虛。令我兩臂還複如故。作是誓已。自然還複。由斯菩薩福德智慧淳厚所致。

  在這個時候,一切衆生喜見菩薩在大衆之中,立下這樣的誓言:“我燃燒兩臂供佛,將來必定能得佛的紫磨金色身。假如這是真實不虛的話,令我所燒的兩臀,即刻恢複原狀,再生出兩只胳臂。”發了這種願之後,自然而然再生出完整如初的兩臂,沒有兩樣。這是什麼緣故?因爲這位菩薩,他的福德大,智慧也大。他既敦厚,又誠實,所以才有這種不可思議感應的境界。

  當爾之時。叁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寶華。一切人天。得未曾有。

  在這個時候,叁千大千世界普遍有六種震動。天雨寶華,缤紛而降。一切人天,認爲希有。有生以來,未曾見過這種的境界。

  佛告宿王華菩薩。于汝意雲何。一切衆生喜見菩薩。豈異人乎。今藥王菩薩是也。其所舍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數。

  釋迦牟尼佛告訴宿王華菩薩說:“你感覺這種苦行怎樣呢?你知道這位菩薩是誰?他就是現在的藥王菩薩。他舍身于佛,布施于衆生,已有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那樣多,這個數量也不能說窮盡。不過,我現在只是說他焚身和燃臂供養于佛而已。”

  宿王華。若有發心欲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養佛塔。勝以國城妻子。及叁千大千國土。山林河池。諸珍寶物而供養者。

  釋迦牟尼佛又叫二聲:“宿王華!假使有衆生想發心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或者發心燒一個手指,或者發心燃一個足趾,來供養佛,來供養塔(供佛像爲寺,供舍利爲塔)。這種供養的功德,勝過布施國城妻子的功德,也勝過用叁千大千世界國土中的山林、河池,以及諸寶珍珠之物,來供養佛的功德。”

  若複有人。以七寶滿叁千大千世界。供養于佛。及大菩薩。辟支佛。阿羅漢。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華經。乃至一四句愒。其福最多。

  佛又說:“假使有人,用七寶布滿叁千大千世界那樣多,來供養諸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如是供養四聖的功德,不如受持妙法蓮華經之中,一首四句偈頌,所獲得功德百分之一。淺言之,無論如何供養四聖,不如受持法華經、讀誦法華經、解說法華經、書寫法華經的功德爲殊勝。”

  宿王華。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諸水之中。海爲第一。此法華經亦複如是。于諸如來所說經中最爲深大。

  佛又說:“宿王華菩薩!譬如一切的川流江河等,諸水之中,大海最爲第一。這部妙法蓮華經,也是這樣的情形。在十方叁世諸佛所說的經典之中,它是最妙最深最大的經典。”

  又如土山。黑山。小鐵圍山。大鐵圍山。及十寶山。衆山之中。須彌山爲第一。此法華經亦複如是。于諸經中。最爲其上。

  又好像土山、黑山、小鐵圍山、大鐵圍山,以及十寶山等。在這些衆山之中,須彌山最爲第一。這部妙法蓮華經,也是這樣的情形。它在一切經典之中,最爲上乘,沒有比這部經再高上的。這部經是成佛的經典,只要依法修持,便有成佛的希望。

  又如衆星之中。月天子最爲第一。此法華經亦複如是。于千萬億種諸經法中。最爲照明。

  又好像在群星之中,月亮的光明,最爲第一。這部妙法蓮華經,也是這樣的情形。在千萬億種的經典之中,它是最爲光明,而能遍照。

  又如日天子能除諸闇。此經亦複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闇。

  又好像太陽,它能照破一切黑暗。法華經也是這樣,它能破除一切不善的黑暗。換言之,受持法華經,能獲得大智慧,以此光明能破除無明之黑暗。

  又如諸小王中。轉輪聖王最爲第一。此經亦複如是。于衆經中。最爲其尊。

  又好像在諸小王之中,轉輪聖王的地位,最爲第一,無人可比擬。法華經也是這樣,在一切經典之中,它是最尊貴的經典。

  又如帝釋。于叁十叁天中王。此經亦複如是。諸經中王。

  又好像帝釋天,他是叁十叁天的天王,管轄叁十二諸天,法華經也是這樣。在一切經典之中,它是經中之王。

  又如大梵天王。一切衆生之父。此經亦複如是。一切賢聖學無學。及發菩薩心者之父。

  又好像大梵天王,他是一切衆生的父親。爲何稱爲一切衆生之父呢?因爲世界(地球)有成住壞空四個中劫(每個中劫有二十個小劫)。到了空劫的時候,初禅天的天衆,自然到二禅天避難。到了成劫成立時,在第二禅天避難的天衆,又回到初禅天。最先回來的人,就是大梵天王。因爲後來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大梵天王對大衆宣布:“我就是你們的父親。你們要尊敬我,要聽我的命令,受我的指揮,不可違背我的旨意。”

  在印度的婆羅門,認爲他們的祖先是從大梵天口中所生,所以有神聖不可侵犯的優越感,應享受特權,以爲是天經地義的事。因此,造成印度階級不平等的現象,迄今仍然如此,令奴隸永遠不能得到平等待遇。

  妙法蓮華經也是這樣,而是一切賢聖、有學位(初二叁果羅漢)、無學位(四果羅漢),以及發菩薩心行菩薩道的父親。

  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須陀洹。斯陀舍。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爲第一。此經亦複如是。一切如來所說。若菩薩所說。若聲聞所說。諸經法中。最爲第一。

  又好像在一切凡夫之中,須陀洹(初果羅漢)、斯陀含(二果羅漢)、阿那含(叁果羅漢)、阿羅漢(四果羅漢)、辟支佛(無佛出世爲獨覺,有佛出世爲緣覺),最爲第一。法華經也是這樣。諸佛所說的經典,菩薩所說的經典,聲聞所說的經典,在諸經法之中,當然是妙法蓮華經,最爲第一。

  有能受持是經典者。亦複如是。于一切衆生中。亦爲第一。

  假使有人能受持妙法蓮華經典,也是這樣。在一切衆生之中,最爲第一。這部經典是人人必修的法門,誰能虔誠的修持,誰就是第一。修行沒有捷徑可尋,要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去行。所謂“躬行實踐”,不可投機取巧,盡找便宜。要曉得天下的事,沒有不勞而獲的。古人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用一天的功,便更加接近佛境一裏之路。

  一切聲聞辟支佛中。菩薩爲第一。此經亦複如是。于一切諸經法中。最爲第一。

  在一切聲聞和辟支佛之中,菩薩爲第一。法華經也是這樣,在一切諸經法之中,最爲第一,故稱爲經中之王。

  如佛爲諸法王。此經亦複如是。諸經中王。

  又好像佛爲一切諸法之王,妙法蓮華經爲一切諸經之王。釋迦牟尼佛舉出這些譬喻,來說明法華經的重要性。令受持法華經的人,知道法華經的功德宏大,無與倫比。

  宿王華。此經能救一切衆生者。此經能令一切衆生。離諸苦惱。此經能大饒益一切衆生。充滿其願。

  佛又叫一聲:“宿王華菩薩!這部妙法蓮華經的用途很廣大,能救護一切衆生離開煩惱,能令一切衆生離苦得樂,又能饒益一切衆生充滿其願。換言之,凡是受持法華經的人,無論求什麼,皆能滿願。”但是要正願,而非邪願,這一點要弄清楚。以下舉出十二種的利益。

  如清涼池。能滿一切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