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
妙音菩薩品淺釋
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七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妙音菩薩他有微妙不可思議的聲音。爲什麼會有妙音呢?因爲他在往昔無量劫中,曾經用十萬伎樂供養雲雷音王佛。他說法的妙音,永遠存留在衆生的耳根。因爲衆生的耳根有妙音,就永遠不會忘記妙音菩薩所說的妙法。因此緣故,叫做妙音菩薩。
爾時釋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間白毫相光。遍照東方百八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說完藥王菩薩本事品之後,將要說妙音菩薩品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法華會中,從大人相之一的肉髻(在頭頂高出的肉團,狀如發髻)中,放出大光明,普照所有世界。又從兩眉之間,放出白毫相光(白毫伸出有一丈五尺之長,卷起如一粒鑽石,在兩眉之間,閃閃發光)。肉髻表示圓果。佛圓滿的覺果,已到極點。白毫表示圓因。中道的因也圓,果也圓。因果不二,即因即果;即果即因。這種肉髻光和白毫光,不僅照遍娑婆世界,而且照遍東方百八萬億那由他恒河沙數相等的諸佛世界。
過是數已。有世界名淨光莊嚴其國有佛。號淨華宿王智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爲無量無邊菩薩大衆。恭敬圍繞。而爲說法。
超過這, 個數目世界之後,有一世界,名叫做淨光莊嚴世界。在其國土之中,有一位佛,名號爲淨華宿王智佛。他的行因,清淨如蓮華。他是星宿中的王,他的智慧,好像月亮,能照萬物。
佛有別號,就是佛的本名;又有通號,就是十號。每一位佛具足。1、如來: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2、應供:應受人天之供養。3、正遍知:既能正知,又能遍知。知一切真俗二谛之理。4、明行足:叁明之行,唯佛具足。也就是修行和智慧皆圓滿。5、善逝:善能往逝于最好的地方。6、世間解:世間的諸法,唯佛能了解。7、無上士:佛是世間出世間最上的大士,無人可比。8、調禦丈夫:調伏駕禦叁界衆生的丈夫。9、天人師:天上的人、人間的人的一位導師。10、佛:覺行圓滿,萬德莊嚴。世尊:世出世之尊。具足十號,才稱爲世尊。
這位淨華宿王智佛,正有無量無邊菩薩大衆,恭恭敬敬在圍繞。這位佛爲他們說法。
釋迦牟尼佛白毫光明。遍照其國。
釋迦牟尼佛所放的白毫相光,普遍照耀東方淨光莊嚴國土。
爾時一切淨光莊嚴國中。有一菩薩。名曰妙音。久已植衆德本。供養親近無量百千萬億諸佛。而悉成就基深智慧。
在這個時候,一切淨光莊嚴的國土中,有一位菩薩,名叫妙音菩薩。所謂“東妙音,西觀音。”東方就是妙音菩薩;西方就是觀音菩薩。這位妙音菩薩,他在很久遠以前,就種植了很多的善根。又供養過無量億的諸佛,又親近過無量億的諸佛,所以成就甚深的智慧,而得到十六種叁昧。叁昧譯爲正定正受,也就是能離開邪亂的定力。其叁昧有無量,不過舉出十六種爲代表。
得妙幢相叁昧。法華叁昧。淨德叁昧。宿王戲叁昧。無緣叁昧。智印叁昧。解一切衆生語言叁昧。集一切功德叁昧。清淨叁昧。神通遊戲叁昧。慧炬叁昧。莊嚴王叁昧。淨光明叁昧。淨藏叁昧。不共叁昧。日旋叁昧。
1、妙幢相叁昧:深妙的正定,安住不動。如同寶幢,能威伏一切。再言之,就是實相。實相的本體,高過一切,但是無相。雖然無相,可是無所不相,所以叫做妙幢相叁昧。
2、法華叁昧:就是因果不二。因就是果;果就是因。因果同時,所以譬如蓮華。蓮華是華開蓮現,華謝蓮成。就是權實不二。權是權巧方便,實是真實不虛。爲實施權,爲實法才用方便權法。開權顯實,把權打開了,顯出實來。就是本迹不二。本是很久以前的事理,迹是現生的實。因爲因果不二,權實不二,本迹不二,所以叫做法華叁昧。
3、淨德叁昧:就是離叁惑。惑是迷惑。見到境界就迷糊了,見也無法見,思也無法思,對事理不明白。若能離哄一切垢,便得究竟的性德,所以叫做淨德叁昧。
何謂叁惑:就是(1)見思惑:見惑是對境起貪愛。境界來了,便生貪愛的心。思惑(又爲修惑)是迷理起分別。對于理論不明白,生出分別心,越分別越遠,越遠越分別。結果離根本智慧越來越遠。(2)塵沙惑:顧名思義,如塵如沙那樣多的惑。可是菩薩教化衆生,要有如塵如沙那樣多的法門,才能圓滿。必須在長劫中學習無量法門,才能破除此惑,得到道種智。(3)無明惑:見到境界,對事也迷了,對理也迷了,這就是無明惑。淺言之,就是不明白。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發脾氣?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顛倒?這就是無明。這叁惑不清淨,所以叫做垢。令叁惑垢離開,就證得清淨自性。
4、宿王戲叁昧:宿王就是星宿之王——月亮。用權巧方便的智慧來照衆生的機,不用實智來照理。權智好像月亮,應圓就圓,應虧就虧,這是很巧妙的,所以用巧妙的智慧來做這種事情。興之所至做戲,有演員,有觀衆;所以叫做宿王戲叁昧。
5、無緣叁昧:就是無緣大慈。無心緣念一切衆生,有應即惑,如水現月。無論有緣無緣皆普度之,不分親疏遠近,一視同仁,所以叫做無緣叁昧。
6、智印叁昧:就是真實的智慧,印一切法,即妄而真。換言之,在一念具足叁智。何謂叁智?就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一切智是聲聞的智慧,道種智是菩薩的智慧,一切種智是諸佛的智慧。這就是智印叁昧。
7、解一切衆生語言叁昧:就是了解一切衆生的語言。不但明白人類的語言,就是異類的衆生,如飛禽走獸的語言,甚至無情的草木金石,統統曉得,沒有語言的障礙,有這種語言叁昧,所以叫做一切衆生語言叁昧。
8、集一切功德叁昧:一切叁昧,能收入一叁昧。一叁昧,又能通達一切叁昧。經過無量劫的修行,萬德圓滿具足,積集一切功德的叁昧,所以叫做集一切功德叁昧。
9、清淨叁昧:就是清淨六根。六根清淨,便得到互用自在,遠離塵染,沒有惑垢,所以叫做清淨叁昧。
10、神通遊戲叁昧:以神通自在妙用的力,現出種種相,來教化衆生,遊戲人間。換言之,神通變化如同遊戲,如幻如化,普攝衆生,令衆生不要執著,所以叫做神通遊戲叁昧。
11、慧炬叁昧:慧是智慧,炬是火炬。智慧如同火炬般的光明,能除黑暗。淺言之,修道才能有智慧,智慧光明能照破愚癡的黑暗。我們爲什麼盡做些不合情理的顛倒事呢?就因爲愚癡嘛!所以要勤修戒定慧,才能息滅貪嗔癡。沒有叁毒之心,智慧自然現前。
12、莊嚴王叁昧:莊嚴自性,自性似王。自性本來具足美德,一切圓融無礙。隨便提出一種法,就能統領一切法。也就是以佛莊嚴而自莊嚴,所以叫做莊嚴王叁昧。
13、淨光明叁昧:就是叁智清淨,圓滿光明,能照一切法。也就是性淨光明,所以叫做淨光明叁昧。
14、淨藏叁昧:在一念中,得到清淨,善攝萬德。也就是淨心住于如來密性。也可以說如來藏性含藏一切法,所以叫做淨藏叁昧。
15、不共叁昧:就是不共叁乘,而共一乘。也就是如來大定,所以叫做不共叁昧。
16、日旋叁昧:清淨的智慧,如日旋轉,遍照叁千大千世界。也可以說用真實的智慧照理,而無所住。就是不住在照理的境界,這叫做日旋叁昧。
得如是等百千萬億恒河沙等諸大叁昧。
這位妙音菩薩,因爲在過丟無量劫中,曾經用十某種伎樂及八萬四千寶缽,供養雲雷音王如來,所以得到百千萬億恒河沙數相等的一切大叁昧。
釋迦牟尼佛光照其身。即白淨華宿王智佛言。世尊。我當往詣娑婆世界。禮拜親近供養釋迦牟尼佛。及見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藥王菩薩。勇施菩薩。宿王華菩薩。上行意菩薩。莊嚴王菩薩。藥上菩薩。
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法會中放出肉髻和白毫二光,照耀東方淨光世界中的妙音菩薩身上。妙音菩薩便對淨華宿王智佛說:“世尊!我現在應該去娑婆世界,禮拜、供養釋迦牟尼佛。我又想見文殊菩薩、藥王菩薩、勇施菩薩、宿王華菩薩、上行意菩薩、莊嚴王菩薩、藥上菩薩等等諸大菩薩。”
爾時淨華宿王智佛。告妙音菩薩。汝莫輕彼國。生下劣想。
在這個時候,淨華宿王智佛告訴妙音菩薩說:“你到娑婆世界去,不要輕視彼國的一切,更不可生下劣的心,不要有這種的思想。”修道人,切記不要有優越感,貢高我慢,目空一切,瞧不起任何人,這是錯誤觀念。修道要有慈悲喜舍的精神,一視同仁。
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高下不平。土石諸山。穢惡充滿。佛身卑小。諸菩薩衆。其形亦小。而汝身四萬二千由旬。我身六百八十萬由旬。汝身第一端正。百千萬福。光明殊妙。是故汝往。莫輕彼國。若佛菩薩及國土。生下劣想。
淨華宿王智佛又叫一聲:“善男子!那個娑婆世界的國土,有高低不平的大地,有土山,有石山,充滿了雜穢惡濁,很不清淨。那世界中的佛身,才有一丈六尺之高。一切菩薩的身形,更爲矮小。妙音!你的身高,有四萬二千由旬,我的身高有六百八十萬由旬。你的身相第一,既端正又莊嚴。有千百萬的福相,身放清淨光明,特別殊勝而妙好。是故,你到娑婆世界,不要輕慢彼國。對于佛身及菩薩身的矮小,國土的穢惡,不可生下劣想。”
妙音菩薩。白其佛言。世尊。我今詣娑婆世界。皆是如來之力。如來神通遊戲。如來功德智慧莊嚴。
妙音菩薩向淨華宿王智佛說:“世尊!我現在到娑婆世界去,都是憑佛的力量,佛的神通遊戲,佛的功德智慧,所莊嚴所成就,我才能到娑婆世界去,親近供養釋迦牟尼佛。我絕對不會輕慢彼國,不生下劣之想。”
菩薩有權教菩薩和實教菩薩之分別。權教菩薩的智慧淺陋,沒有實教菩薩智慧深,所以容易生輕慢的心。如果生輕慢想,便會墮落。所以淨華宿王智佛,再叁叮咛妙音菩薩,不可生輕慢心,就是和他同去的菩薩衆,也不可生下劣心。
于…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