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乃是用鮮花所編,永遠新鮮,芬芳撲鼻,清淨無塵垢。等到命終時,花冠自然凋謝。2、衣服穢垢:天人所穿的衣服,非常清潔(只有叁铢重,二十四铢爲一兩),不需要洗濯。爲什麼?因爲天上清淨,沒有塵埃。等到命終時,衣服自然肮髒。3、兩腋汗出:因爲天上清涼,天人永不出汗,等到命終時,便從腋下流出汗水,其臭不可聞。4、體放臭味:天人的身上,總是放香氣,善多放大香氣,善少放小香氣,比人間的香水還要香若幹倍。等到命終時,卻放出奇臭的氣味,如同死屍一般,令其他天人不敢接近。5、不安于座:天人常坐禅,不動于座,衣食行一思而有,所謂“思衣衣至,思食食至。”衣服不大不小、不寬不窄,恰好合身。食物不多不少、不堿不淡,正合口味。想到何處旅行,一思而至。這是什麼道理?因爲天人有神足通,遂心所欲,不受任何的限製。可是到了命終的時候,就沒有定力,知道已經發生四種現象,心亂如麻,就坐立不安,忽坐忽立,便墮落于輪回中,去受生死,或墮地獄,或轉爲人,沒有一定,而是照業力所決定。
你們不要認爲生到天上,就有保險,不修行坐禅,照樣要墮落叁惡道中。就是釋提桓因(基督教稱爲上帝,道教稱爲玉皇大帝,天主教稱爲天主)也不能例外,照樣去投生。
今天講個公案。忉利天的天主,有一天發現自己有五衰現象,愁眉不展,心急如焚,忽然想起釋迦牟尼佛,可能有解救的辦法。于是來到佛所,說明來意。佛對他說:“所造的定業,無法更改。你要皈依叁寶,再去投生,消了業障,再回到天宮作天主。”天主遂到人間投驢胎。母驢懷胎之後,有意將主人的瓷器踢碎,主人大怒,用棒打驢,因而墮胎。天主回到天宮,又作天主。從此以後,笃信佛法,成爲佛教護法神。
這位法師又能聽龍聲,龍在往昔修行時,乘急戒緩的緣故,所以有神通,但爲畜生。這位法師聽到人的聲音,便知前因後果,或者過去是龍身,現在是人身。也許現在是人身,未來是龍身。一聽聲音,便能曉得前因後果。
夜叉聲:夜叉譯爲捷疾鬼,這種鬼有叁種:一爲地行夜叉,不會飛行,但是行走很快。二爲空行夜叉,會飛。叁爲天行夜叉,也會飛。他們常給人添麻煩,皈依佛法之後,反而成爲護法神,保護修道人的安全。
乾闼婆聲:譯爲嗅香神,他們不吃葷而吃素,歡喜嗅香氣。帝釋天有大法會時,燃起牛頭栴檀香,他們嗅香而至妙法堂。演奏音樂,表演歌舞,令諸天衆,皆大歡喜。
阿修羅聲:譯爲無端正。男修羅的相貌,奇醜無比,五官不端正,故名無端正。可是女人非常美麗,所以釋提恒因(天主)的太太,就是阿修羅王的女兒。由此可證,阿修羅的女人,非常標致,否則,釋提桓因絕對不會娶修羅女做太太。他們有天褔而無天德,性情好鬥。這位法師,一聽聲音,便知叁世的果報。
迦樓羅聲:譯爲金翅鳥。因爲它的翅膀是金色,閃閃發光,它專吃龍。一般飛禽專吃蟲類,大鵬金翅鳥是大鳥,龍是大蟲,所以金翅鳥專吃龍。它在空中巡視大海中應死的龍,發現龍時,用翅膀(展開有叁百由旬)煽海水,成爲兩半,應死的龍,嚇得發抖,遂失去神通,露出體形,等著被吞。可是大鵬金翅鳥將要死時,就沒有威力,龍也不怕它,反而吐出毒氣,將它毒走。金翅鳥無可奈何,飛返金剛山,被火所焚而死,留下焚不壞的心,成爲如意珠。
龍王眼見自己的種族被金翅鳥所吞,快要到絕種的時候,來到佛所,乞佛慈悲,解救危機。佛送龍王一件袈裟,對它說:“將此袈裟拆成一縷一縷,每龍的角上挂一縷,這樣金翅鳥就不能搏龍而食了。”龍王回到龍宮,按照佛所指示,每條龍有了護身的法寶。從此大鵬金翅鳥再也找不到龍爲食物,餓得難忍,也來佛所,對佛說:“世尊!您對龍慈悲,對我不慈悲,我沒有龍可食,那麼,我吃什麼?”佛對它說:“你要曉得因果報應,你今生吃龍,龍來生吃你,互相吞食,無有了期。在佛法中要戒殺生,你從今以後,不要吃肉,要吃齋食。”金翅鳥問:“我吃什麼齋食呢?請世尊指示!”佛說:“自今天開始,叫我弟子在午齋時,送一份米飯給你,足夠你吃飽的,不要擔心!”所以一直到現在,在午齋時,送出七粒米,一粒米變成七粒米,七拉米變成四十九粒米,變化爲無量米,足夠金翅鳥所食。有天眼通的人,可以看見大鵬金翅鳥飛來取食。
緊那羅聲:譯爲疑神,因爲他頭上有一角,令人懷疑,故爲疑神。他是帝釋天的樂神,演奏莊嚴的法曲,令聞者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摩侯羅伽聲:譯爲蟒神,又爲大腹行。它在未皈依佛前,專放毒氣,傷害人畜,作爲食物。皈依佛之後,改邪歸正,成爲護法神。
以上是天龍八部,它們各有所因,各有所果。這樣種種的聲音,解說妙法蓮華經這位法師,悉知悉見,皆能明了。
火的聲音、水的聲音、風的聲音,這位法師一聽,便知叁世的因果。或者在過去發生什麼災難?或者在現在將要發生什麼災難?或者在未來會發生什麼災難?一清二楚的知道。爲什麼?因爲受持妙法蓮華經所得的功德,所加持才有這種神通力。
地獄的聲音、畜生的聲音、餓鬼的聲音,這位法師,一聽到這個人的聲音,便知前生是什麼?或者來生是什麼?都能預知,絲毫不會錯的。
我們在吃飯前要念:“佛製比丘,食存五觀,散心雄話,信施難消。”凡受食時,當作此觀。何謂五觀?就是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叁、防心離過,貪等爲宗。四、正事良藥,爲療形枯。五、爲成道業,應受此食。有這五種觀想,所吃的食物,一定消化。如果沒有這五種觀想,一定不會消化,所謂“叁心不了水難消,五觀若明金易化”,若是叁心不了,就是喝施主一杯清水,你也消化不了。這五種觀想若是明白了,就是一餐吃了值一斤金子的飲食,也會消受得了的。所以出家人在吃午飯時,一定要念供養咒。
古德說:“施主一粒米,重如須彌山,吃下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各位看一看!吃了飯不修行,罪過多大!將來要變牛變馬來還債,多麼可怕呀!各位!要認識清楚這種果報,不可依佛穿衣、賴佛吃飯,將來的罪過不堪設想。
比丘聲。比丘尼聲。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
比丘聲:比丘譯爲乞士,外乞食以養色身,內乞法以資慧命。中國人稱比丘爲和尚,和尚的生活,行人所不能行的事,忍人所不能忍的事,修忍辱波羅蜜,絕對不發脾氣,過著清心寡欲、淡泊明志的樸素生活,與世無爭,對人無求。爲什麼?因爲求解脫,得自在,所以不貪財、不結婚、不求名、不食肉、不多睡,沒有五欲之戀,專心修道,容易有成就。所以說出家乃是大丈夫所爲之事,非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
比丘尼聲:女人出家修行者,稱爲尼師。目的如前因。阿難尊者向佛懇求,准許女人出家修道,但是需守八敬法。這位法師一聽他(她)們的聲音,便知叁世的因果。或者在過去是出家人?或者現在要做出家人?或者在來生要做出家人?詳細而明了。
聲聞聲:他們是聆聽佛說四谛(苦、集、滅、道)法而悟道,故爲聲聞。可是他們自度不度他、自覺不覺他、自利不利他,故爲自了漢。小乘的思想,就是不管閑事,所謂“摩诃薩不管他,彌陀佛各顧各”,這是小乘人的作風。
辟支佛聲:也就是緣覺,觀察十二因緣而覺悟,故爲緣覺。在佛出世時爲緣覺,在佛未出世時爲獨覺。他們在深山穹谷中,研究萬物生滅之理,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覺悟一切無常,無師而證得真理——了生脫死。
菩薩聲:他們是修六度萬行,而行菩薩道,廣濟衆生,有犧牲的精神,爲拯救衆生離苦得樂,乃倒駕慈航,從常寂光淨土來到娑婆世界,普度衆生,並且發大願,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又說:“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又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種精神多麼偉大呀!我們出家人,要向地藏王菩薩學習,要有慈悲心。在佛教中有兩句話:“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要向這條大道邁進,遇到挫折也不回頭,直達目的地——無衆生可度爲止。大乘的思想,爲人不爲己,所謂“舍己救人”。有這種行爲,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否則,慈悲成爲口頭禅,說到做不到,等于空談,違背出家人的責任和義務。
佛聲:佛是覺悟的人,因爲叁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的緣故,所以得到叁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的莊嚴身。佛已經叁覺圓滿、萬德具備,受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所尊敬,故稱爲世尊。
出家修道人,要福慧雙修,不可偏差。如果專修一邊,功德不會圓滿,所謂“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怎樣修福?多作功德,救濟苦難的人。怎樣修慧?講經說法,印經流通。
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一聽到這種聲音,便知叁世的因果。或是聲聞耳,或是辟支佛聲,或是菩薩聲,或是佛聲,這四聖的聲音,完全知道,而且分析很清楚,絕對無訛。
以要言之。叁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
總而言之,在叁千大千世界以內和以外,所有一切的聲音,這位法師,雖然沒有獲得天耳通,可是以父母所生清淨平常之耳,皆能完全聽知。這樣分別種種的音聲,而不會破壞耳根。爲什麼?因爲不被聲塵所轉,所以不壞耳根。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悲心切切,願意將長行的義理,用偈頌再重新宣說一遍。
父母所生耳 清淨無濁穢 以此常耳聞 叁千世界聲
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以父母所生的肉耳,非常清淨,沒有汙濁穢垢。用這個平常耳能聽叁千大千世界內外一切的聲音,清清楚楚。
象馬車牛聲 鍾鈴螺鼓聲 琴瑟箜篌聲 箫笛之音聲
或者是象聲,或者是馬聲,或者是車聲,或者是牛聲。所有的鍾聲、鈴聲、螺聲、鼓聲,…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