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五▪P6

  ..續本文上一頁在何地何時,皆以神通力及智慧力接引此不問不信不解之人,令彼等住于妙法之中。文殊師利!此菩薩摩诃薩,在佛滅度後,成就第四種安樂行。當彼說如是法時,無有過失。常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羅門及居士等所供養恭敬,並尊重贊歎。虛空諸天都爲聽法故,也常隨侍奉這位菩薩。若在聚落鄉村、城邑,或在空閑林中,有人欲來咨難請問,諸天護法善神爲法而保護菩薩。此菩薩以大乘妙義,答覆來問難者,令一切聽法者皆得歡喜。何以故?此經乃過去、未來、現在叁世一切諸佛之所擁護,所以一切困難都會消除。

  文殊師利。是法華經于無量國中。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受持讀誦。文殊師利。譬如強力轉輪聖王。欲以威勢降伏諸國。而諸小王不順其命。時轉輪王起種種兵而往討伐。王見兵衆戰有功者。即大歡喜。隨功賞賜。或與田宅聚落城邑。或與衣服嚴身之具。或與種種珍窦。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象馬車乘。奴婢人民。

  文殊師利菩薩!很多人于無量劫中連此妙法蓮華經之經名也不得聞。現在有日蓮派(日本),只誦持“南無妙法蓮華經”,可是這並非正法,而是外道,不知經文。何況得見受持讀誦此經的入,更爲希有。

  文殊師利菩薩!譬如強力轉輪聖王,欲以威德勢力降服諸國,而諸小王不順從其命令,此時轉輪聖王便起種種兵以征伐之。轉輪聖王見兵衆作戰有功者,生大歡喜,隨其功勞給予賞賜。或以田地、舍宅、聚落城邑或予衣服、嚴身之具,或給予種種珍寶、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象、馬、車乘、奴婢及人民等,以作賞賜。

  卍 卍 卍

  這星期天本講堂舉行盂蘭法會,盂蘭是梵語,中譯爲“解倒懸”,意謂使受倒懸之苦的人得到解脫。吾人無量劫以來的祖先及父母曾否立功,皆不得而知。有功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在這世界中得居高位,衣食豐溢。有過者,則會墮畜生、餓鬼、地獄。每年七月十五日乃摩诃目犍連尊者超度其母之紀念日。衆生亦可藉此日超度過去七世生中之父母。你們若是脾氣暴躁,就可能是過去生中之父母未能離苦得樂,使你焦躁不安常發脾氣,欲拖累你也墮地獄。此情況下你應爲祖先們做功德而超度。以往西方國家沒有道場讓你們做功德,如今有此法會,應把握良機,爲過去生之父母做功德以超度彼等離苦得樂。

  卍 卍 卍

  轉輪聖王賞賜有功之兵衆,或予田宅,“田”譬喻叁昧,即定。“宅”譬喻智慧。“聚落”譬喻初果及二果之果位。“城”譬喻叁果之果位。“邑”譬喻四果之果位。“衣服”譬喻忍辱。七寶——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譬喻七覺知善法,又名七菩提分。“象、馬、車乘”都是表示二乘。“奴婢”譬喻神通之功用。“人民”譬喻善法。

  唯髻中明珠不以與之。所以者何。獨王頂上有此一珠。若以與之。王諸眷屬必大驚怪。文殊師利。如來亦複如是。以禅定智慧力得法國土。王于叁界。而諸魔王不肯順伏。如來賢聖諸將與之共戰。其有功者心亦歡喜。于四衆中爲說諸經令其心悅。賜以禅定解脫無漏根力諸法之財。又複賜與涅槃之城上。言得滅度。引導其心。令皆歡喜。而不爲說是法華經。

  轉輪聖王髻中有一顆寶貴之明珠,但他並不會把明珠犒賞與有功的將軍。爲什麼呢?因爲唯有轉輪聖王髻中才應有此寶珠。若以寶珠贈予將軍和眷屬,他們必然大爲驚異。釋迦牟尼佛又稱一聲文殊師利!說:如來複如是,以不可思議之禅定叁昧智慧,得無上法的國土。于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叁界中作法王。唯諸魔王不肯順伏,如來遂令賢聖諸將與之作戰。其中作戰得勝立功者,心便生歡喜。佛亦歡喜爲四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和優婆夷,說一切經典,或說叁藏教,或說方等教,或說般若教,也就是藏、通、別、圓、頓、漸、秘密、不定八種教。爲大衆說一切諸經,令衆生歡喜,或賜以禅定解脫無漏根力,“根”即五根:信、進、念、定、慧。令五根增長叫做五力。

  “又複賜與涅槃之城”:“城”能防禦敵人,“涅槃之城”能抵禦魔王破壞涅槃。言得滅度,引導其心,令一切衆生皆歡喜。保留妙法蓮華經之妙法,此妙法正如轉輪聖王髻中之寶珠一般珍責,不會隨便爲人演說。

  文殊師利。如轉輪王。見諸兵衆有大功者。心甚歡喜。以此難信之珠。久在髻中不妄與人。而今與之。如來亦複如是。于叁界中爲大法王。以法教化一切衆生。見賢聖軍與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共戰。有大功勳。滅叁毒。出叁界。破魔網。爾時如來亦大歡喜。此法華經。能令衆生至一切智。一切世間多怨難信。先所未說。而今說之。

  釋迦牟尼佛再稱一聲文殊師利(妙吉祥)!如轉輪聖王一般,見軍隊中衆兵立大功者,心尤其歡喜。遂以此難信寶珠,久藏于發髻中不隨便送給他人,如今亦以之賜與。如來亦複如是,于叁界中爲大法王,以無上妙法教化一切衆生。“見賢聖軍”:見初果、二果、叁果、四果阿羅漢,或二乘緣覺等賢聖軍,與“五陰魔”——色、受、想、行、識。每人均與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共同作戰,戰勝此等魔,滅除貪、嗔、癡叁毒。超出欲界、色界、無色界,破魔王羅網。此時,如來見修二乘或大乘者有所成就,大爲歡喜。此妙法蓮華經,能令衆生到達一切智之地。一切世人多抱怨此經難信。如來以往四十多年從未說此妙法,如今方爲大衆說這種無上甚深微妙法。

  文殊師利。此法華經。是諸如來第一之說。于諸說中最爲甚深。末後賜與。如彼強力之王久護明珠。今乃與之。文殊師利。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秘密之藏。于諸經中。最在其上。長夜守護。不妄宣說。始于今日。乃與汝等而敷演之。

  釋迦牟尼佛再對文殊師利說:“此法華經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第一之說,于一切經典中具無上甚深微妙法。最後賜與一切衆生,如大威大德之轉輪聖王,一向守護著髻中明珠。唯今此人建立大功,故賜與之。

  文殊師利!此妙法蓮華經乃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不傳之法,諸經之首,長夜守護,不能隨便對大家講說。直至如今,才爲大衆敷演此上妙經典。所以應珍惜妙法蓮華經,千萬不要把它視作等閑之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常行忍辱 哀愍一切 乃能演說 佛所贊經 後末世時

  持此經者 于家出家 及非菩薩 應生慈悲 斯等不聞

  不信是經 則爲大失 我得佛道 以諸方便 爲說此法

  令住其中

  釋迦牟尼佛說完長行之後,又以偈頌詳說其中義理。修行六度萬行之大菩薩,應常行忍辱,忍受一般人所不能忍之事,哀愍一切衆生,才能演說此經。此經乃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皆贊歎的經典。末法時期,持此經典者,不論對于在家、出家,及非菩薩,均應生慈悲,使之離苦得樂。此等不聞、不信妙法蓮華經者,實屬極大損失,因爲不信法華經者,則不能成佛。將來我得成佛道時,將以禅定力、智慧力及各種方便,爲之說此經,今一切衆生蒙受法雨,住在這妙法中。

  我們學習佛法,要智慧日增。欲要智慧日長,必須循規蹈矩,不可放逸。

  譬如強力 轉輪之王 兵戰有功 賞賜諸物 象馬車乘

  嚴身之具 及諸田宅 聚落城邑 或與衣服 種種珍寶

  奴婢財物 歡喜賜與 如有勇健 能爲難事 王解髻中

  明珠賜之

  譬如有大威德之轉輪聖王。世界上有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和鐵輪王。金輪王乃四大部洲(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之王;銀輪王統叁大部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銅輪王統二洲(東勝神洲、南瞻部洲);鐵輪王只王于南瞻部洲。轉輪聖王有世間稀有七寶。士兵作戰立功,給予賞賜。“象馬車乘”:譬喻二乘。“嚴身之具”:譬喻修身法門。“及諸田宅”:“田”譬喻叁味力,“宅”譬喻智慧力。“聚落”:譬喻初果、二果阿羅漢。“城邑”:譬喻叁果及四果阿羅漢。“或與衣服”:譬喻忍辱法門。“種種珍寶”:即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各種珍寶。“奴婢”:譬喻神通,佛法中之神通任人運用,猶如奴婢。以上等物皆歡喜賜之。“如有勇健,能爲難事”:假如有勇健之將,英勇對敵,戰無不勝,攻無不取,能做人所不能做之難事。這時轉輪聖王遂解髻中寶珠,賜與勇猛的將軍。

  佛本來不說這部妙法蓮華經,唯現在時機成熟了,故說這部上妙經典。

  如來亦爾 爲諸法王 忍辱大力 智慧寶藏 以大慈悲

  如法化世 見一切人 受諸苦惱 欲求解脫 與諸魔戰

  爲是衆生 說種種法 以大方便 說此諸經 既知衆生

  得其力已 末後乃爲 說是法華 如王解髻 明珠與之

  此經爲尊 衆經中上 我常守護 不妄開示 今正是時

  爲汝等說

  釋迦牟尼佛亦如轉輪聖王一樣。佛乃法中之王,佛爲法王,得到法自在無礙之妙用。“忍辱大力”:有大威德、有大智慧的寶藏。“以大慈悲”:慈能予樂,悲能拔苦。“如法化世”:依法教化一切衆生,觀機逗教,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爲說法;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爲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爲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爲說法。佛乃因人說法,應病予藥。例如對好吃的人講食經,但所說的是禅悅爲食,法喜充滿。出家人日中一食,皆因以法爲食故。“見一切人”:人對財、色、名、食、睡五欲有所執著,患得患失。“…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