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張豬皮,並說這張孽皮去掉後就可以修道。第二天,我去拜訪他的叔叔時,關占海一眼就認出我,並從他叔叔口中得悉我在亡母墳旁守孝叁年之事。兩人驚喜萬分,認爲“道”送上門來,竟一起跪下來要向我求道。但我說我沒有道行,不能收彼爲徒,可是我能帶他們去找名師。結果因爲關忠喜找不到令他滿意之師父,他又回來向我求道。我說我沒有道,不過卻能教他修行之方法,但他必須先學好雙跏趺坐。他果然依法修行。此人雙膝奇大,要學雙跏趺坐實在相當困難。他的一邊腳,跷起來有半尺多高,怎樣也不能貼地。然而他一點也不怕辛苦困難,仍然堅持要坐下去。這麼一坐,可把兩個膝蓋弄得又紅又腫。過了七十多天,我去看他時,他竟連走路也不行了!我勸他不要過分爲難自己,但他卻堅決的說,除非自己死了,否則一定要把它學好。如果連雙跏趺都練不成,還說什麼修道呢?
過了一百天後,我再去看他時,哦!他的雙膝不腫、不痛了。非但如此,他還能把腿盤得很好,有志者事竟成,他的雙跏趺成功了!我遂教他坐禅之方法。
他的侄子關占海,一如其叔叔,尋師五年亦未能如願。結果還是再回來,並抓著我的袖袍跪下。我問他:“你做什麼?”他說:“我尋師多年,如今才發覺您才是最真的,希望您收我爲徒!”眼看他拉著我的袖子,我就裝著發脾氣,並拂袖而去。那知走了半裏多路後,回頭一看——他還跪著!“你在做什麼?”“您不收我爲徒,我就跪死在這兒!”爲了試驗他的誠意,我再次拂袖而去,這回走了一裏多路,回頭見他還是跪著不動,足見其誠意十足,于是收之爲徒。他是我在東北所收的第一個徒弟。
關忠喜依法修行了五年後,有所成就,就想見我,並要說感激的話,因爲他已預知往生的日子。但這一件事他一直都不能滿願,因爲由始至終,我都未能與之聯絡。果然,正如他自己所預科的那一天,他便端坐安詳往生了。是日,許多忖人皆夢見有兩位青衣童子領著他到西方去!所以結跏趺坐,對于修道上有莫大的幫助。
佛說完無量義經後就結跏趺坐,入于無量義處叁昧,也即入實相定。“身心不動”,身不動即心不動,心不動則身不動,這個真心(非肉團心)本來就不動。這是佛之入定瑞。
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诃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诃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衆。
這一段文是雨華瑞。在佛陀入定,身心不動之時,天華從天下降。曼陀羅華即小白華,摩诃曼陀羅華即大白華。曼殊沙華是赤紅小華,而摩诃曼殊沙華是大赤紅華。這四種華都散在佛陀身上,及法會所有大衆,皆得供養。這四種華代表四種位置:十住、十行、十回向及十地;也即菩薩道的四種進度,是修行所必經之階段。
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這是地動瑞。佛陀爲了表示法華經之重要,而現出種種祥瑞。普遍十方叁世佛的國土,都有這六種震動——震、吼、擊(聲音),動、湧、起(形像)。這些震動喻爲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將其擴大,六種震動中,每一種內分叁種,共爲十八種,亦即喻爲十八界。如何將每一種又再分爲叁種?譬如“動”——可分爲動、遍動、等遍動。“震”——震、遍震、等遍震。“吼”——吼、遍吼、等遍吼。“擊”——擊、遍擊、等遍擊。“湧”——湧、遍湧、等遍湧。“起”——起、遍起、等遍起。
“動”,只是一個地方的震動。“遍動”,是一四天下(南瞻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及北俱盧洲),皆爲震動。“等遍動”,即叁千大千世界皆震動了。
這六種震動代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及妙覺。亦即表示,欲破無明,先要經過六次遍動的階段。修習禅定者皆會親身體驗,經過這些階段。對沒有修禅者來講,這只是六根之震動而已。
“湧”,從東邊湧出而西邊落;東湧西沒。東爲木,也即青色;青色喻肝髒,屬于眼根。南方爲紅色;火也,也喻心,屬于舌根。西方是白色,屬金;指肺部,屬鼻根。這表示“眼”之功德生,則鼻之煩惱滅;眼之煩惱滅了,則鼻之功德生。這六根皆有其功德,功德生時煩惱滅,煩惱生時功德滅,也即是六種震動。北方是黑色,屬水;喻腎髒,屬于耳根,亦與其他五根互相交流功德及煩惱。身屬于四方(眼耳鼻舌皆在其內)。意有攀緣這四方之功能。所以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覺及妙覺是外之震動,而眼耳鼻舌身意卻是內之震動。
這六種震動是“地動瑞”,表示六根門頭之震動。這六根互相幫忙,結成一黨,狼狽爲奸,能造善,亦能造惡。造惡時會使法身墮落叁惡道中(地獄、餓鬼及畜生)。但人成佛,亦要靠六根之互相幫助。如鼻子之功德生出來時,眼睛之煩惱則滅。什麼是眼睛之煩惱?什麼是眼睛之功德?當眼見自己所喜愛的色(物質),但又得不到時,就會産生煩惱,隨而起貪著之心,也即是煩惱之根源。然而眼睛也會帶來不少的功德,它能助人看經典,研究佛理,深入經藏;或見到佛像而起恭敬禮拜之心。以此類推,此六根皆具有協助或破壞之功能,就看我們如何去運用它。用之爲善,則有功德;用之爲惡,必墮落無疑。所以楞嚴經雲:“成佛或墮地獄皆依此六根也。”所以說愚癡即是智慧,這個道理跟六根的運用是一樣的。比方說若能善加利用耳根來聞法,佛法聽多後,一通一切通,一了一切了;一知一切知,一覺一切覺。“自性如虛空,真妄在其中,悟徹本來理,一通一切通。”
此等道理,可以將衣食住行作爲比喻。人爲什麼要吃飯?爲養命故。穿著衣裳,爲禦寒故。所以吃飯、穿衣、睡覺是生命中所不能缺少的。而我們自性卻極需要佛法來滋養,不然問題就會産生。因此就得利用六根來成無上覺道,此謂六根震動也。學過坐禅的人,會有這種震動的經驗,或手,或眼,或耳、鼻、舌、身六根震動之情況。楞嚴經雲:靜極光通達,別有一重天;此是修禅之功夫到了極點,現出來之一種境界。如果不起執著,將是一個善境界。
在這個暑假的楞嚴法會中,有人坐禅時,手會自動,這是身體之變化,動則變,變則化。身體的自動,是人在修禅時曾下過一番苦功才發生的現象,但必須經明眼善知識的指點,才不會誤入歧途或生恐懼心,或因此而放棄修禅。其實這種恐懼是多余的,此自動不外是六種震動之一。佛經上所謂之道理,必定和我們的自性身體都相合,無非是爲我們找一條相應之道路,而這條道路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八萬四千法門,就是用來對治我們八萬四千種惡習壞毛病。然而人雖有這種種之壞習,卻不能自知,以致終日爲塵勞所轉,以苦爲樂,一天天往下墮,還不醒覺。因之,佛于此經中以六種震動爲喻,來對治六根,作爲消除惡習之方法。“震動”即是破除無明煩惱。六種震動是破六種無明;破初果、二果、叁果及四果之無明;然後再破十地、等覺之無明,此爲六種成佛之階段,也即是六種次第成佛之果位。
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是諸大衆。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
這是衆喜瑞。
當爾之時,也即是在六種震動之時,于法會中有大比丘、比丘尼...。“比丘”有叁義:(一)乞食、(二)怖魔、(叁)破惡。“比丘尼”,其義同上,是出家之女衆。從前,有一位修行者,爲了確定自己真已開悟,就去參訪一位已開了五眼六通之高僧。當高僧知其來意時,就開始“考”他:“你有什麼所得?”修行者:“我沒有所得。”高僧再問:“你開的什麼悟?”他回答:“我知道比丘尼是女人做的!”高僧一聽,馬上給他印證,說他真的已開悟了。爲什麼說他已開悟?因爲高僧知道來者沒有一絲一毫打妄語,他是很肯定的答話。那麼,如果我們作同樣的答覆,是否亦算是開悟呢?非也。開悟不是拾人牙慧,凡是學人已講過的都不是真開悟。除非是自己悟出來,另有一番見地,而這句話又要是從未有人說過的。
“優婆塞、優婆夷”,有兩義:(一)近事男或近事女。(二)住在廟裏的男居士或女居士,或稱爲近住男或近住女。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及優婆夷爲四衆弟子。此外,還有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諸小王、轉輪聖王...。“夜叉”,是速疾鬼,又名勇健;勇猛捷健之義。此大力鬼神,可以移山倒海,一手把山推至百裏外,另一手又將它拉回來。“摩侯羅伽”,是一種比龍之身型較小之大蟒蛇。“非人”,爲八部鬼神之一。“轉輪聖王”,有大福報,有千子,又擁有七寶,其中一寶是如意寶珠。此寶珠能令其主人隨時隨地得到所需要的錢物,要多少有多少,遂心如願。此外,他有金輪車,可在轉眼間載他周遊四天下,路程比去月球還遠得多哩!是以,當初若釋迦牟尼佛身爲太子時,不放棄王位去修無上佛道,就只能成爲一個轉輪聖王而已。有人會很狐疑的問:“佛陀時代若沒有轉輪聖王,那麼,轉輪王到底從那裏來?”轉輪聖王由他方而來,不是我們所能見到或聽到的。“知者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不要以爲自己所見不著的就說沒有這一回事。一個人除了自己之居所外,尚有鄰居、有城鎮、各大城市等等,因此要把視野放寬,不能以一個鄉巴佬之眼光來看城市。“是諸大衆,得未曾有”,因未曾聽說過此佛法,故“歡喜合掌,一心觀佛”。
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
當時,衆生皆歡喜而專心觀佛,佛亦歡喜,故眉間放出白毫光。這是說法瑞之六——放光瑞。現代之造佛像者,皆在佛像眉間鑲上一粒珠或寶石來代表佛之白毫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東方屬木——象征春天萬物生長。此喻萬八千世界之衆生慧命皆在佛光周遍普照下得以增長。以上六種說法瑞皆爲得度之放光瑞。
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于此世界。盡見彼土六趣衆生。
現在所現的爲他方得度之祥…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