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一▪P12

  ..续本文上一页一张猪皮,并说这张孽皮去掉后就可以修道。第二天,我去拜访他的叔叔时,关占海一眼就认出我,并从他叔叔口中得悉我在亡母坟旁守孝三年之事。两人惊喜万分,认为“道”送上门来,竟一起跪下来要向我求道。但我说我没有道行,不能收彼为徒,可是我能带他们去找名师。结果因为关忠喜找不到令他满意之师父,他又回来向我求道。我说我没有道,不过却能教他修行之方法,但他必须先学好双跏趺坐。他果然依法修行。此人双膝奇大,要学双跏趺坐实在相当困难。他的一边脚,跷起来有半尺多高,怎样也不能贴地。然而他一点也不怕辛苦困难,仍然坚持要坐下去。这么一坐,可把两个膝盖弄得又红又肿。过了七十多天,我去看他时,他竟连走路也不行了!我劝他不要过分为难自己,但他却坚决的说,除非自己死了,否则一定要把它学好。如果连双跏趺都练不成,还说什么修道呢?

  过了一百天后,我再去看他时,哦!他的双膝不肿、不痛了。非但如此,他还能把腿盘得很好,有志者事竟成,他的双跏趺成功了!我遂教他坐禅之方法。

  他的侄子关占海,一如其叔叔,寻师五年亦未能如愿。结果还是再回来,并抓著我的袖袍跪下。我问他:“你做什么?”他说:“我寻师多年,如今才发觉您才是最真的,希望您收我为徒!”眼看他拉著我的袖子,我就装著发脾气,并拂袖而去。那知走了半里多路后,回头一看——他还跪著!“你在做什么?”“您不收我为徒,我就跪死在这儿!”为了试验他的诚意,我再次拂袖而去,这回走了一里多路,回头见他还是跪著不动,足见其诚意十足,于是收之为徒。他是我在东北所收的第一个徒弟。

  关忠喜依法修行了五年后,有所成就,就想见我,并要说感激的话,因为他已预知往生的日子。但这一件事他一直都不能满愿,因为由始至终,我都未能与之联络。果然,正如他自己所预科的那一天,他便端坐安详往生了。是日,许多忖人皆梦见有两位青衣童子领著他到西方去!所以结跏趺坐,对于修道上有莫大的帮助。

  佛说完无量义经后就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也即入实相定。“身心不动”,身不动即心不动,心不动则身不动,这个真心(非肉团心)本来就不动。这是佛之入定瑞。

  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这一段文是雨华瑞。在佛陀入定,身心不动之时,天华从天下降。曼陀罗华即小白华,摩诃曼陀罗华即大白华。曼殊沙华是赤红小华,而摩诃曼殊沙华是大赤红华。这四种华都散在佛陀身上,及法会所有大众,皆得供养。这四种华代表四种位置:十住、十行、十回向及十地;也即菩萨道的四种进度,是修行所必经之阶段。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这是地动瑞。佛陀为了表示法华经之重要,而现出种种祥瑞。普遍十方三世佛的国土,都有这六种震动——震、吼、击(声音),动、涌、起(形像)。这些震动喻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将其扩大,六种震动中,每一种内分三种,共为十八种,亦即喻为十八界。如何将每一种又再分为三种?譬如“动”——可分为动、遍动、等遍动。“震”——震、遍震、等遍震。“吼”——吼、遍吼、等遍吼。“击”——击、遍击、等遍击。“涌”——涌、遍涌、等遍涌。“起”——起、遍起、等遍起。

  “动”,只是一个地方的震动。“遍动”,是一四天下(南瞻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及北俱卢洲),皆为震动。“等遍动”,即三千大千世界皆震动了。

  这六种震动代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亦即表示,欲破无明,先要经过六次遍动的阶段。修习禅定者皆会亲身体验,经过这些阶段。对没有修禅者来讲,这只是六根之震动而已。

  “涌”,从东边涌出而西边落;东涌西没。东为木,也即青色;青色喻肝脏,属于眼根。南方为红色;火也,也喻心,属于舌根。西方是白色,属金;指肺部,属鼻根。这表示“眼”之功德生,则鼻之烦恼灭;眼之烦恼灭了,则鼻之功德生。这六根皆有其功德,功德生时烦恼灭,烦恼生时功德灭,也即是六种震动。北方是黑色,属水;喻肾脏,属于耳根,亦与其他五根互相交流功德及烦恼。身属于四方(眼耳鼻舌皆在其内)。意有攀缘这四方之功能。所以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觉及妙觉是外之震动,而眼耳鼻舌身意却是内之震动。

  这六种震动是“地动瑞”,表示六根门头之震动。这六根互相帮忙,结成一党,狼狈为奸,能造善,亦能造恶。造恶时会使法身堕落三恶道中(地狱、饿鬼及畜生)。但人成佛,亦要靠六根之互相帮助。如鼻子之功德生出来时,眼睛之烦恼则灭。什么是眼睛之烦恼?什么是眼睛之功德?当眼见自己所喜爱的色(物质),但又得不到时,就会产生烦恼,随而起贪著之心,也即是烦恼之根源。然而眼睛也会带来不少的功德,它能助人看经典,研究佛理,深入经藏;或见到佛像而起恭敬礼拜之心。以此类推,此六根皆具有协助或破坏之功能,就看我们如何去运用它。用之为善,则有功德;用之为恶,必堕落无疑。所以楞严经云:“成佛或堕地狱皆依此六根也。”所以说愚痴即是智慧,这个道理跟六根的运用是一样的。比方说若能善加利用耳根来闻法,佛法听多后,一通一切通,一了一切了;一知一切知,一觉一切觉。“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悟彻本来理,一通一切通。”

  此等道理,可以将衣食住行作为比喻。人为什么要吃饭?为养命故。穿著衣裳,为御寒故。所以吃饭、穿衣、睡觉是生命中所不能缺少的。而我们自性却极需要佛法来滋养,不然问题就会产生。因此就得利用六根来成无上觉道,此谓六根震动也。学过坐禅的人,会有这种震动的经验,或手,或眼,或耳、鼻、舌、身六根震动之情况。楞严经云:静极光通达,别有一重天;此是修禅之功夫到了极点,现出来之一种境界。如果不起执著,将是一个善境界。

  在这个暑假的楞严法会中,有人坐禅时,手会自动,这是身体之变化,动则变,变则化。身体的自动,是人在修禅时曾下过一番苦功才发生的现象,但必须经明眼善知识的指点,才不会误入歧途或生恐惧心,或因此而放弃修禅。其实这种恐惧是多余的,此自动不外是六种震动之一。佛经上所谓之道理,必定和我们的自性身体都相合,无非是为我们找一条相应之道路,而这条道路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八万四千法门,就是用来对治我们八万四千种恶习坏毛病。然而人虽有这种种之坏习,却不能自知,以致终日为尘劳所转,以苦为乐,一天天往下堕,还不醒觉。因之,佛于此经中以六种震动为喻,来对治六根,作为消除恶习之方法。“震动”即是破除无明烦恼。六种震动是破六种无明;破初果、二果、三果及四果之无明;然后再破十地、等觉之无明,此为六种成佛之阶段,也即是六种次第成佛之果位。

  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这是众喜瑞。

  当尔之时,也即是在六种震动之时,于法会中有大比丘、比丘尼...。“比丘”有三义:(一)乞食、(二)怖魔、(三)破恶。“比丘尼”,其义同上,是出家之女众。从前,有一位修行者,为了确定自己真已开悟,就去参访一位已开了五眼六通之高僧。当高僧知其来意时,就开始“考”他:“你有什么所得?”修行者:“我没有所得。”高僧再问:“你开的什么悟?”他回答:“我知道比丘尼是女人做的!”高僧一听,马上给他印证,说他真的已开悟了。为什么说他已开悟?因为高僧知道来者没有一丝一毫打妄语,他是很肯定的答话。那么,如果我们作同样的答覆,是否亦算是开悟呢?非也。开悟不是拾人牙慧,凡是学人已讲过的都不是真开悟。除非是自己悟出来,另有一番见地,而这句话又要是从未有人说过的。

  “优婆塞、优婆夷”,有两义:(一)近事男或近事女。(二)住在庙里的男居士或女居士,或称为近住男或近住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及优婆夷为四众弟子。此外,还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诸小王、转轮圣王...。“夜叉”,是速疾鬼,又名勇健;勇猛捷健之义。此大力鬼神,可以移山倒海,一手把山推至百里外,另一手又将它拉回来。“摩侯罗伽”,是一种比龙之身型较小之大蟒蛇。“非人”,为八部鬼神之一。“转轮圣王”,有大福报,有千子,又拥有七宝,其中一宝是如意宝珠。此宝珠能令其主人随时随地得到所需要的钱物,要多少有多少,遂心如愿。此外,他有金轮车,可在转眼间载他周游四天下,路程比去月球还远得多哩!是以,当初若释迦牟尼佛身为太子时,不放弃王位去修无上佛道,就只能成为一个转轮圣王而已。有人会很狐疑的问:“佛陀时代若没有转轮圣王,那么,转轮王到底从那里来?”转轮圣王由他方而来,不是我们所能见到或听到的。“知者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以为自己所见不著的就说没有这一回事。一个人除了自己之居所外,尚有邻居、有城镇、各大城市等等,因此要把视野放宽,不能以一个乡巴佬之眼光来看城市。“是诸大众,得未曾有”,因未曾听说过此佛法,故“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

  当时,众生皆欢喜而专心观佛,佛亦欢喜,故眉间放出白毫光。这是说法瑞之六——放光瑞。现代之造佛像者,皆在佛像眉间镶上一粒珠或宝石来代表佛之白毫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东方属木——象征春天万物生长。此喻万八千世界之众生慧命皆在佛光周遍普照下得以增长。以上六种说法瑞皆为得度之放光瑞。

  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

  现在所现的为他方得度之祥…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