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別開義類分十
E1、有十一願明在家時願 E2、有十五願明出家戒時願
E3、有七願就坐禅觀時願 E4、有六願將行披挂時願
E5、有七願澡漱盥洗時願 E6、有五十五願乞食行道時願
E7、有二十二願到城乞食時願 E8、有五願明還歸洗浴時願
E9、有十願明習誦旋禮時願 E10、有叁願明寤寐安息時願
今E1、
佛子。菩薩在家。當願衆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佛子:又叫了一聲佛子,就是因爲怕他不注意,不是怕智首菩薩不注意,就怕你我衆生在這個地方,聽這經聽得覺得很平常,就要沈沈入睡,所以又稱了一聲佛子。那麼聽經的人一聽,說:“或者叫我呢!”那麼你想要睡覺,也就醒了。所以說:
菩薩在家:說一切在家的菩薩,那麼出家算不算呢?等到後邊,你就知道了,現在是講在家的菩薩,就是沒出家的優婆塞、優婆夷。在家也有菩薩,你受了菩薩戒,行菩薩道,能忍人所不能忍的,讓人所不能讓的,吃人所不能吃的,受人所不能受的,行人所不能行的,做人所不能做的;你能慈悲代天宣化,能用智慧代國教民,爲國家來教化老百姓,這都是在家的菩薩。
當願衆生:菩薩在家應該要發願,發什麼願?現在我就發願,願一切衆生,知家性空:都知道家這個性本來是空的,家也是空的,一切一切都是空的。那麼既然知道是空的了,免其逼迫:就不會被這個家來抓住了。被這個家枷住,就跑不了了,這等于逼迫。你知道它是空的,“哦!一切都是逢場作戲啊!這本來是空的。”你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執著它了,不會被家庭所累了,就不會生那麼多煩惱了,不會一天忙忙碌碌:
終日忙忙只爲饑 得了飽飯又思衣
衣食兩般俱豐足 房中缺少美貌妻
娶下嬌妻並美妾 出入無轎少馬騎
騾馬成群轎已備 又無官職被人欺
五品四品嫌官小 叁品二品又嫌低
一品當朝做宰相 又想面南去登基
一日登基坐了殿 又想神仙下局棋
你說這個心什麼時候能完呢?啊!
孝事父母 當願衆生 善事于佛 護養一切
孝事父母:你這個人若是孝順父母的孝子,也應該發願。發什麼願?當願衆生:我現在願意一切衆生,善事于佛:移孝于佛,那麼若無佛的時候,你孝順父母,父母就是堂上活佛。因爲父母生你這個身體,你應該孝順,報父母昊天罔極、劬勞之恩。你看母親懷胎十月,乳哺叁年。今天于主教(于斌樞機)講,他反對墮胎;而現在的人差不多跟著那些個喝醉酒的國家學,想要學墮胎,這是不人道的。所以我們中國人,不論青年人、老年人,是新鮮腦筋的、舊腦筋的人,都不要贊成這不合人道的法。于樞機主教說:“啊!這是把人芽子殺了!”墮胎,這是殺人芽子!小孩子入胎,好像人的一個芽,把人的芽殺了,這是慘無人道的,他說得很對的。
那麼孝順父母,你就應該來善事于佛,就是孝順佛。護養一切:你護持佛法也就是孝順父母,你供養父母也就等于孝順佛,佛和父母是不能離開的。所以無論哪一個人,要是孝順父母,佛一定會歡喜他的,佛一定說:“善哉男子!”來贊歎你。
妻子集會 當願衆生 怨親平等 永離貪著
妻子集會:在家的菩薩都有家庭,會有妻子,和妻子集會的時候,也應該發這個願,當願衆生:我現在願意一切衆生,怨親平等:我和誰也不遠、也不近,怨親平等,和我有仇的人,我也待他如同親人。所以佛教是真正的平等,怨親都平等,怨親是一樣的,能看成這樣。不是說自己的妻子,就近一點;其他的人就遠一點,都一律平等相待。永離貪著:永遠離開這種貪心——貪戀自己的家庭、妻子、兒女,執著自己的妻子、兒女。你看那個菩薩都能舍棄國城妻子,他能把國城妻子都布施出去,這才是真正發菩薩心的,所以永離貪著。
若得五欲 當願衆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隱
若得五欲:什麼叫五欲?財色名食睡。財,是一個欲;色,貪美色,這也是人之所大欲;名,有的人不貪財、不貪色,但他貪名,想要, 得一個好的名,得一個大的名,想要名聞世界,天下聞名。這也是一種欲。有領袖欲的人都有這種的毛病,貪名圖利,利就是財。食,就是飲食,好吃好東西。所以做齋菜的人,都要比較一下,這個廟上的齋菜比那個廟上的齋菜有味道,料理得好,色香味俱佳,要是這樣,就是著到食上了。睡,有的人不貪財,也不貪色、不貪名、不貪吃,但他就貪睡,你若叫他不睡覺,那比用刀割他一塊肉都痛苦。
你看!這五種財色名食睡,就是五欲,是地獄五條根。你貪財很容易就跑到地獄去,貪色也很容易就跑到地獄去,貪名很容易就和閻羅王碰鼻子去。你貪食,很容易就和豬呀、狗呀,去搶東西吃。因爲你貪吃!到時候要吃東西就要搶。你看豬吃東西都互相搶著吃,狗吃東西也是互相搶著吃,因爲它就怕吃不著,所以要搶著吃;甚至于糞,狗都要去搶著吃。我不是罵人啊,你看!這就因爲在生的時候,它盡貪吃好東西,所以好東西吃不著了,就是這個臭東西它也要搶著吃,這是食。睡,也是有人貪睡眠。在佛住世的時候,佛的弟子都有歡喜睡覺的,連佛在那兒講經說法,他也睡覺,佛就罵他。所以財色名食睡,這五欲是地獄五條根,你要是想不到地獄去,就把這五欲的根斷了。
所以若得五欲,當願衆生,拔除欲箭:這個欲就等于一支箭似的,射到你身上很痛的,你若要把這欲箭拔除去,就要不要有五欲。究竟安隱:這時你究竟得到快樂,得到智慧了。
伎樂聚會 當願衆生 以法自娛 了伎非實
伎樂聚會:伎就是伎女,或者一種音樂。大家聚在一起開party(宴會)、奏音樂,以爲這很好玩的,在這時你要明白,當願衆生,以法自娛:這時候你要發覺悟的心,當願衆生,應該好樂佛法,以法做爲自己的娛樂。你看你天天讀讀經,這有多快樂!我念念佛、誦誦經,這才是真正的快樂。了伎非實:知道伎樂這暫時間的快樂,不是實在的,不是真的,不是究竟的。
若在宮室 當願衆生 入于聖地 永除穢欲
若在客室:皇帝所住的叫宮,一般人所住的房子叫室。無論你是在宮殿裏邊,是在一般人的家庭裏邊,這時菩薩就要發願了,當願衆生,入于聖地:現在我願意一切衆生,都到聖人的地位,聖人所住的清淨宮殿。永除穢欲:永遠除去不清淨的思想和一切的欲念。
著璎珞時 當願衆生 舍諸僞飾 到真實處
著璎珞時,當願衆生:璎珞,有在頭上戴的,有在脖子上戴的;這璎珞就是一切莊嚴好看的裝飾。那麼戴璎珞的時候,菩薩也發願,願意一切衆生,舍諸僞飾:舍棄一切虛僞、不實在的裝飾。到真實處:要到真實的處所、真實的地方,不要盡做一些個虛僞假面具,戴一些個假面具。
上升樓閣 當願衆生 升正法樓 徹見一切
上升樓閣:又菩薩上升樓閣的時候,也即刻就發願,要做這種觀想來發願。願意什麼?當願衆生,升正法樓:要到正法的樓閣裏邊去,徹見一切:徹見就是了徹,明白一切的正法。
若有所施 當願衆生 一切能舍 心無愛著
這個布施,我們人要難舍能舍,不能舍的、舍不得的,也都要舍,那才是真舍。譬如我有五百億,我布施一塊錢,那不算什麼。我一塊錢都沒有,有人向我來化緣,我想法子能布施,這才叫真舍。你那麼多錢,布施那麼少少的,那不是什麼真正的布施。但是人也要量力而爲,你力量真的達不到、做不到,也不要勉強;你若勉強,因爲布施,借得周身是債務,一天到晚叫債主來討債,你就不還人家,這也不是你自己的布施,所以也不要這樣去做。
所以若有所施:若有衆生能做布施的,當願衆生:在這時候也要發願,令一切衆生,一切能舍:一切不能舍的也要舍,最要緊的是什麼呢?我告訴你們,心無愛著:你心裏不要有一種貪愛,你若能把所愛的舍了,那才是真舍。譬如我愛古董,我有個古董,這個古董真是無價寶,啊!多少錢也買不來,晚上睡覺都想著這個古董,作夢說:“啊!古董丟了,被人給偷去了。”一驚醒了,還知道是個夢,那個古董還沒有丟。就是因爲這樣,令你在夢裏頭都挂著這個古董,你說這多苦啊!這個你若能把它舍了,那麼這是真的。古董是這樣,其余你所愛的、所執著的,都應該把它舍了。
衆會聚集 當願衆生 舍衆聚法 成一切智
衆會聚集:大家有的時候在一起聚會,或者有什麼事情來開會,在這時候也應該發願,發什麼願?就當願衆生,舍衆聚法:把一切聚集這種法,也不執著了。不要執著這一切,你能舍衆聚法,就能成一切智:佛法,你就因爲有執著,才沒有一切智慧;你要是沒有執著了,一切智慧自然就現前了。
若在厄難 當願衆生 隨意自在 所行無礙
若在厄難:厄難就是災難、苦難,也就是當你最危險的時候;或者你有病,病得要死;或者你行路,遇著狼蟲虎豹、毒蛇猛獸,正在危險的時候,你這時候也要發個願,當願衆生,隨意自在:都能隨心如意,得到自在,沒有厄難。所行無礙:所行所做都沒有障礙。因爲自己遇到厄難了,願一切衆生都沒有障礙,這就是菩薩心,就是發菩提心。
E2、有十五願明出家戒時願
舍居家時 當願衆生 出家無礙 心得解脫
舍居家時:就是出家了。人出家要真正地修行,不要犯戒,不要破戒,不要做破戒的比丘,要做一個清淨持戒的比丘。所以舍居家時,就是要出家,想要剃發染衣,出家做佛的弟子時,也應該發願。發什麼願?要當願衆生,出家無礙:我出家,發願出家沒有障礙,沒有人來令我不能出家。我生生世世都要發這種願:我想要出家,即刻就能隨心滿願,不會有障礙。心得解脫:我的心裏頭會得到解脫,心裏得到解脫就無挂礙,沒有挂礙就得到解脫了。
入僧伽藍 當願衆生 演說種種 無乖诤法
入僧伽藍:就到出家人修行的地方,到道場——寺院裏邊、伽藍裏邊,或者寂靜處,或者大衆修行的一個地方。這僧伽藍就是出家人所…
《華嚴經淨行品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