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淨行品淺釋▪P16

  ..續本文上一頁也不痛了。腿不痛,他就想:“哦!我趕經忏,人家就叫我經忏鬼,那麼我結雙跏趺坐就是金塔,單跏趺坐就是銀塔,也不單也不雙就變成泥巴。結雙跏趺坐,鬼都來恭敬禮拜,這真是不可思議!”

  由此而後,他把經忏的生活改變了,再也不趕經忏,就發心修行,天天都結雙跏趺坐來修行。一修,修了一個時期就豁然開悟證果了。證果,他自己想一想,溯本窮源:“我這個修行不是自己發心修行的,這是兩個鬼逼得我發心修行的。”所以不用以前的名字,以後就給自己起一個很奇怪的名字,叫什麼?叫“鬼逼”,所以人人都稱他鬼逼禅師,鬼把他逼得修行。那麼這個老修行本來是趕經忏的,你看!他也可以修行證果。所以“英雄莫論出身低”,無論哪一個,若能真正發菩提心,能忍耐一點痛苦,都會有所成就的。那麼雙跏趺坐就有這樣的好處。

  在雙跏趺坐的時候,又發願了,當願衆生,善根堅固:你雙跏趺坐,這要有堅固心;雙跏趺坐又叫金剛坐,金剛坐也就是堅固的意思。那麼我願意一切衆生,善根都種得堅固,不退轉。得不動地:不動地,也就是不改變修行的這種思想,你能繼續發菩提心,練習跏趺坐,不要搖動,不要被痛或是什麼境界來搖動。

  修行于定 當願衆生 以定伏心 究竟無余

  修行于定:你修禅定的時候,也要發願,發什麼願?當願衆生,以定伏心:所以我常常講“性定魔伏朝朝樂”,你性若定了,魔就伏了。魔爲什麼不伏?就因爲你性沒定。我告訴你們,我在美國弘揚佛法,魔障多得很,但是無論什麼魔來了,我都歡迎他。你們聽過這種講法嗎?我歡迎魔來。無論什麼魔來,我和他做朋友,我說:“歡迎歡迎!Sit down,please.請坐,大家坐下來談一談。”爲什麼我歡迎他?就因爲我Everything”s okay!就是無論什麼事情都可以的,沒有關系。

  有人就說:“哦!你Everything”s okay!誰若把你最有價值的東西都偷去了,你也okay嗎?你也說可以嗎?”我說:“那他偷去,他用和我用是一樣的,爲什麼又要分他和我?他想拿去,他一定有用;他若沒有用,他不會拿的。那麼他既然有用,免得我保存這個東西,那又有什麼問題?”有的人說:“那他若真偷你東西,或者你就放不下了。”我說:“那你可以試一試。”但是他也不敢作賊。所以“性定魔伏朝朝樂”,天天都是快樂的,沒有一天憂愁的。明心無難事,怎麼叫明心?明心沒有礙難事。怎麼叫見性?見性沒有憂愁心,見性就不知道愁了。“性定魔伏朝朝樂,妄念不起處處安”,你若不打妄想,到什麼地方都是平安的,都是好的,不會說是:“啊!這個地方不好,這個地方不平安。”到什麼地方都是平安,都是很好的,沒有一切的麻煩,這叫以定伏心。

  究竟無余:什麼沒有余了?究竟沒有習氣了。有余就是余習,余習就是沒有定,沒有定就有余習。好像這個高個子(上人的西方弟子)歡喜喝牛奶,這都是一種余習,還有另一位講到下午要偷吃雪糕的事,這也是余習。那麼他偷著買雪糕吃,以爲這沒有問題,結果老鼠就來,要分一份他們第二天吃的東西:“你餓了嗎?我也餓了,你不守金山寺日中一食的規矩,那我也就無所謂了,偷你和尚一點面包吃,這我也沒有罪業。”所以它就來大吃特吃:“你趕我也不走。”他想要抓它呢,它就飛了,你看!這只老鼠這麼大的本事。這就是老鼠來教訓教訓這兩位:“你這偷東西的和尚,會變老鼠的,以後要小心一點!”幸虧他們也都覺悟了:“哎呀!我們偷著吃雪糕、吃冰淇淋,老鼠就來偷吃我們的面包,這是如是因、如是果。”

  若修于觀 當願衆生 見如實理 永無乖诤

  若修于觀:觀,是修止觀。修觀就生觀照的般若,能生觀察的智慧。怎麼能生出觀察的智慧?首先就要修定,定也就是止,止也就是定,這都是換名不換義。你能止也就有定了,有定也就有止了,所以這修止觀,也就是修禅定。那麼修禅定時也要發願,所以說當願衆生,見如實理:如實理就是真實的理,真如實相的理,見這真實的真理。

  永無乖诤:永無乖诤是什麼法?也就是Everything”s okay了,這就是永無乖诤。你能把一切事都看空了,這就是永無乖诤,和誰也不爭,讓而不爭,也不爭名,也不爭利,也不爭權,也不爭一切地位,一切一切都與人無爭,這叫永無乖诤。乖就是不合理;诤就是沒有理想要講道理,強詞奪理,這都叫乖诤,拿不是當理講。我告訴你們,律師多數都犯這個毛病,我們這裏不知有沒有律師?有律師最好學一學這個無乖诤法。

  舍跏趺坐 當願衆生 觀諸行法 悉歸散滅

  舍跏趺坐:就是雙跏趺坐也不坐了,單跏趺坐也不坐了,也就是變成泥巴的時候。那麼在這個時候,也不能沒有一種觀想,也要有一種觀想,所以要當願衆生,觀諸行法:觀察一切一切修行的法,一切一切世間法,一切一切不究竟的法,悉歸散滅:都是歸于空,都是無常的,悉歸散滅。

  E4、有六願將行披挂時願

  下足住時 當願衆生 心得解脫 安住不動

  下足住時:下足,就是不坐禅了,把雙跏趺坐解開,就要下地走動時。這時又要發一種願,所以說當願衆生,心得解脫:心得到解脫,無所著住。解脫,就是你一切無著,自然就解脫了,不要說我找個解脫。古來有一個老修行去請開示,問一位和尚:“大和尚,請問怎樣才能得到解脫?”這位大和尚對老修行就說了:“哦!誰把你綁上了?”這個老修行一想,就是:“哎!沒有人綁著我啊!”“那你爲什麼要找解脫?”“啊!原來沒有人把我綁著。”哦!他豁然開悟了。但你不能說:“哦!我明白本來沒有人綁著我。”以爲這就可以了,那還不可以,要你開悟了才算。開悟,真得到解脫,打破你的黑漆桶了,那才算得到解脫。

  安住不動:安住不動就是常常有一種定力,常常在定中,行住坐臥都是不動的,不打妄想,不起邪念。什麼不動?你的欲心不動。你若能時時沒有欲念,那是真正不動了。所以孔子說:“吾叁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孟子說:“四十不動心。”這個安住不動,就是不動心。不是說:“我這個身體不動。”那要等死的時候才能不動,你活著沒有法子不動,對不對?不動就是不動心,如如不動,了了常明。你真能不動,就得到真正智慧;你得到真正智慧,就不顛倒了,這是真不動。這個不動,是在你自心裏頭,不是到外邊去找。

  不是像一塊石頭在那個地方,說那就是不動了,風也吹不動,雨也打不動,但是石頭沒有用的,所謂“死水不成龍。”這所謂不動,就是不動妄念,不起邪念,不生欲心。最要緊的,每一個人回光返照:“哦!我學佛學了幾十年,淫欲心停止了沒有?”你要是沒有淫欲心,那我承認你是一個真學佛者;若有,那還沒到家呢!還要修,還要學,你那個余習、習氣還沒有斷呢!所以啊!各位善知識,不要欺騙自己,不要自己沒有到家,就向人說我怎麼樣不得了,我怎麼樣了不起了。有什麼了不起的?自己騙自己呢!還了不起!

  若舉于足 當願衆生 出生死海 具衆善法

  若舉于足:若是舉于足,這是走路的時候了。前邊那坐完禅下地了,但是還沒有走路呢!現在是舉足了。舉足的時候,應該念一個偈頌:

  從朝寅旦直至暮 一切衆生自回護

  若于足下喪其形 願汝即時生淨土

  “從朝寅旦直至暮”,朝是早晨早起,寅旦是天一光的時候;直至暮,到晚間,暮是晚間。“一切衆生自回護”,一切衆生你都回避一點,自己保護自己。我因爲不注意,或者不小心,沒看見你,所以你要自己回避一點,你看我下地要邁步的時候,趕快走,趕快逃之夭夭,不要在這兒等死,所以說“一切衆生自回護”。“若于足下喪其形”,假設你也沒跑,我也沒看見,你就在我的足下喪形,我把你的身體壓死了。我有一個無知的罪,你有一個枉死的罪,“願汝即時生淨土”,我發願請你即刻就往生極樂世界。出家人一早舉足時要誦這首偈頌,還有個咒來念,這在《毗尼日用》上都說得很清楚。所以說“若舉于足”,舉于足就是將要邁步的時候,這時候也發願,當願衆生,出生死海,具衆善法:所有一切衆生都離開生死的苦海,具足一切衆善的法。

  著下裙時 當願衆生 服諸善根 具足慚愧

  著下裙時:下裙,在印度、緬甸和泰國天氣熱,他們都穿裙子。下裙就是搭五衣,他們做這個裙。在中國來說,下裙也就是褲子,中國穿褲子,也就等于裙子一樣。所以說著下裙時,這時也發願,當願衆生,服諸善根:也就是自己保護自己的善根,也就是自己穿衣服似的。善根就像我們的衣服,所以服諸善根。

  具足慚愧:爲什麼要著下裙呢?就因爲我們要知道慚愧。如果不著下裙,這很醜陋,不雅觀。那麼不雅觀,你就這麼裸體,好像去年美國就流行一種裸體跑,不穿衣服,這就是不知慚愧,無慚無愧,他才裸體跑!以爲:“你看!我這個本來面目,原來如此!”但是你爲什麼要跑?既然不穿衣服,應該站在那兒,叫大家看個夠啊!但是他要跑,這還是不究竟,還是不到家,他無慚無愧這種思想還是不究竟,還是有一點點慚愧,所以他要跑。跑,作戲似的,給大家看一看,但是叫你們看不清楚,這就是沒有慚愧,不具足慚愧了。

  整衣束帶 當願衆生 檢束善根 不令散失

  整衣束帶:整衣,就是把所穿的衣整理好了,也是合乎威儀,合乎教相,穿得很好的。不是拖泥帶水的樣子,不是衣冠不整,戴的帽子不整齊,穿的衣服或者不扣鈕子;或者裸露,扣上一個鈕子,或者兩個鈕子,其余的就叫它露著。這都是袒露,袒胸露背都叫衣冠不整。整衣束帶,整衣就是把衣整齊好了。好像穿中國的長衫馬褂,穿好了它,到一種會場,或者開一個什麼party(宴會),去到那地方,令人看見,很恭敬的,這都叫衣冠整齊,…

《華嚴經淨行品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