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衣冠楚楚;畢挺的西裝,領帶也打得很好的,這叫整衣束帶。那麼出家人,現在在臺灣這兒沒有系腰帶子的,以前的出家人都要系一條金剛帶,有這麼寬系到腰裏,精神抖抖的,好像一個糾糾武夫的樣子。出家人抖擻精神,你一看,哦!這每一個出家人,不論練過武術,沒有練過武術的,都好像十八般兵刃件件皆通。尤其以前少林寺的和尚若出來,那不得了了!那麼這是整衣束帶,都要做得很整齊的。
當願衆生:這時候也願一切衆生,檢束善根:檢點自己的善根是完全、不完全?善根具足、不具足?要自己檢點自己。不令散失:不使令自己所修的功夫、所種的善根散失。散失,就是或者退菩提心,或者生一種懶惰心,或者生了一種畏難的心,說:“哎呀!修行這麼難,我不修行啰!”這都是散失了。
若著上衣 當願衆生 獲勝善根 至法彼岸
若著上衣:就是著七衣,七衣又叫上衣。當願衆生:也要發願一切衆生,獲勝善根:得到殊勝的善根。至法彼岸:都得到波羅蜜,六度波羅蜜都得到圓滿,所以至法彼岸,到涅槃的彼岸。
著僧伽黎 當願衆生 入第一位 得不動法
著僧伽黎:僧伽黎就是祖衣,又叫大衣,又叫雜碎衣。那麼著這衣的時候,當願衆生:也發願。入第一位:第一位就是佛位,令一切衆生都得到佛位,得到佛的果位。得不動法:你入第一位,就得到不動法了。不動的法就是沒有所著,無所著,也就是一個定,得到真正的定。佛住在常寂光土,這都叫得不動法了。
E5、有七願澡漱盥洗時願
手執楊枝 當願衆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淨
在以前,無論是印度的、中國的出家人,都有嚼楊枝。手執楊枝:嚼楊枝,手一拿起楊枝,就發這個願,說當願衆生,皆得妙法:都得到這種不可思議的法。究竟清淨:將來得到清淨了。
嚼楊枝有很多種好處:(一)能明目。楊枝有一種苦味,能去頭上的火,所以能明目,這是第一個好處。(二)除痰。常嚼楊枝,痰會沒有了。我們人有痰,是因爲有火氣,楊枝這個苦不單能明目,而且又可以去心火,去心火就沒有痰,除痰。(叁)除口臭。你嚼楊枝,口的臭氣也沒有了。它有很多種的好處,但是現在出家人因爲有牙刷了,都用牙刷,不用楊枝。我在蘇州靈岩山住的時候,那兒還有這個老風氣,還有這個老祖的家風,天天都嚼楊枝。這嚼楊枝有很多種好處,好處很多很多的,不過現在都把這種家風放棄了,很少用。
嚼楊枝時 當願衆生 其心調淨 噬諸煩惱
嚼楊枝時:正在嚼楊枝的時候,也不能打其他的妄想,也不能隨隨便便的,也要發願。發什麼願?當願衆生,其心調淨:心裏很調柔清淨的,沒有煩惱,所以說噬諸煩惱:把煩惱都給咬碎沒有了,沒有煩惱。
大小便時 當願衆生 棄貪嗔癡 蠲除罪法
大小便時:出家人到大小便的時候,也都應該發一種願,不要在廁所上,到那個地方就開會。因爲廁所那個地方不可以互相講話的,所以這時候也應該發願,當願衆生,棄貪嗔癡:把貪嗔癡都舍棄不要了,不要貪嗔癡。蠲除罪法:蠲就是沒有了,要把一切的罪法都掃除了。罪法也就好像大小便一樣,它很肮髒的,你不要要它,不要舍不得,不要保留不肯撇棄它。蠲除罪法,就是把它撇棄了。
事訖就水 當願衆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事訖就水:事訖,是大小便完了之後;就水,到那兒洗淨的時候。比丘大小便後,都應該洗淨,或者洗手,或者洗肛門,都應該把它洗淨了,所以這叫“事訖就水”。當願衆生:又發願了,出世法中,速疾而往:要修出世法,要趕快到出世那個地方去,不要留戀在叁界火宅裏頭。
洗滌形穢 當願衆生 清淨調柔 畢竟無垢
洗滌形穢:這就是洗淨。小便完了之後洗手,大便完了之後,要用水來洗肛門。那麼洗完了之後,就發願,當願衆生,清淨調柔:得到清淨調柔。調柔就有忍辱的意思在裏頭,就是沒有脾氣了,沒有無明。畢竟無垢:將來一定沒有一點的塵垢,沒有肮髒的東西了。
以水盥掌 當願衆生 得清淨手 受持佛法
以水盥掌:用水盥掌,就是洗手。洗手的時候,也應該發願。我們洗手要發什麼願?當願衆生,得清淨手:每一個衆生都得到清淨手。受持佛法:爲什麼要得到清淨手?用這手來翻經典,來修持佛法;你手若不幹淨,就不應該修一切的法。好像〈大悲咒〉,《千手千眼陀羅尼經》上有四十二手眼,想修這種法的人,必須要保持你的手時時都清潔幹淨的,時時都沒有邋遢,才能受持這種法。
至于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就千手千眼。在以前的佛教,稱馬遛子,叫“千手觀音”。我們修十手千眼這個法,並不希望做“千手觀音”去偷東西。因爲手太多了,人看不見就可以偷東西;眼睛也太多,人家看不見你,也可以偷,不是那樣。你修千手千眼,是“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是救人的。我們每一個人要是得到這種四十二手眼,都可以變成千手千眼;不單千手千眼,是萬手萬眼;不單萬手萬眼,可以說是無量的手眼。有一句俗話說:“那個人手眼通天哪!”手眼通天就是有千手千眼的能力。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和觀音菩薩並駕齊驅,都可以有千手千眼,但是可惜都沒有修這個大悲法,四十二手眼就是得到千手千眼的這種法門。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得到清淨手,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 當願衆生 得淨法門 永無垢染
以水洗面:你用水來洗臉的時候,也要發願,要當願衆生,得淨法門:得到清淨的法門。永無垢染:永遠都沒有垢染。
E6、有五十五願乞食行道時願分叁
F1、有十二願遊涉道路 F2、有十九願所睹事境
F3、有二十四願所遇人物
今F1、
手執錫杖 當願衆生 設大施會 示如實道
手執錫杖:手拿著錫杖的時候,這也要發願。人人都知道摩诃目犍連尊者拿錫杖,是開地獄的一個鎖匙。那麼這時也要發願,當願衆生,設大施會:設立大布施的會。示如實道:指示人真實的道路。大施會就是一個法會,大法會就是指示人一條修行的道路。
執持應器 當願衆生 成就法器 受天人供
執持應器:就是拿著缽的時候。缽叫應量器,你手裏拿著缽的時候,也要發願,當願衆生,成就法器:都做一個法器。法器就是載法之器,就是能以荷擔如來的家業,這都叫法器。受天人供:得到天人的供養。
發趾向道 當願衆生 趣佛所行 入無依處
發趾向道:這一句偈頌是說,你想要修行的時候。想要修行,譬如走路,在這時候也要發願,由願而起行,所以說當願衆生,趣佛所行:我們修道應該依教修行,依教奉行,依照佛所修行的方法去修行。入無依處:無依處就是叫人不要生一種依賴心,一種怠惰的心。怠惰就是懶惰,懶惰就生出一種依賴心。就好像阿難尊者,以爲佛是他的堂兄弟,自己不修行,到時佛也會給他叁昧。可是想不到是“各人吃飯各人飽,自己生死要自己了”,所以不可有一種依賴性。
若在于道 當願衆生 能行佛道 向無余法
你要是在路上行走的時候,就是若在于道,也要發願,發願當願衆生,能行佛道:能依照佛所修行的法門去修行佛道。向無余法:要修到無挂無礙、無余的涅槃這種法。
涉路而去 當願衆生 履淨法界 心無障礙
涉路而去:就是在路上行走。出家人在路上走的時候,也不能打妄想,也應該發願。發什麼願?當願衆生,履淨法界:當願一切衆生所行履的,所到的地方,都是清淨的法界。心無障礙:自己心一點執著也沒有,無所挂礙;無挂礙,也就是沒有障礙。
見升高路 當願衆生 永出叁界 心無怯弱
見升高路:就是向山上走的時候,向一步比一步高的道路。走這種路也要對境發願,見到這種境界就要發願,所以說當願衆生,永出叁界:永遠出離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叁界。心無怯弱:出離叁界不容易,要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出離叁界。可是雖然經過這麼一段長遠的時間,心裏也不要生出一種畏懼的心。怯弱,怯就是怕了,以爲佛道長遠不容易修行,就生了退心。退心,這志願就不堅固,就軟弱了,軟弱就沒有力量向前走了。
見趣下路 當願衆生 其心謙下 長佛善根
那麼向高處走,發這種願;而有的時候也向下走,向下走也要發願,所以見趣下路:向下坡走這道路,也當願衆生,其心謙下:心裏很謙恭的,不驕傲。謙下就是不驕傲,沒有貢高我慢的心,心裏和任何人都有一種謙恭,“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就是比我沒有知識的人,我也要請教他,他甚至于不一定比我沒有知識。所以要有一種謙德、謙遜的德行,其心謙下。長佛善根:你能對一切衆生不生一種驕傲心,沒有輕視一切衆生的心,這就是長佛的善根。佛看一切衆生都是佛,所以自己才成佛了;如果他看一切衆生都是鬼,他也不會成佛。所以我們想要成佛,就要用慈悲喜舍的心,來對待一切衆生,這是長佛善根。
見斜曲路 當願衆生 舍不正道 永除惡見
見斜曲路:路,有一種路不直,彎彎曲曲的,有的路又好像蠶叢路,蠶所行,蟲子所行的路。好像中國四川的路就不容易走,所以古人有詩:
見說蠶叢路 崎岖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 雲傍馬頭生
“山從人面起”,那山,好像在人的前邊就生出一座大山了,看不見路。“雲傍馬頭生”,那雲,是在馬頭前邊就生出了這雲霧。所以四川的路是不容易走的,崎崎岖岖,彎彎曲曲的,很危險。
若走到這斜曲路,也要發願,所以說當願衆生,舍不正道:舍就舍棄。所有一切衆生都把不正當的道路舍了,要行正路。永除惡見:惡見就是邪知邪見,不是正知正見。邪知邪見就好像斜曲的路,因爲這個,所以要發願,永除惡見。
若見直路 當願衆生 其心正直 無谄無诳
若見直路:這個直路就是表示我們心裏要正直,所謂“直心是道場”。我爲什麼要把佛法推行到西方去?就因爲我見到有一些西方人都很天真無邪…
《華嚴經淨行品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