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净行品浅释▪P17

  ..续本文上一页衣冠楚楚;毕挺的西装,领带也打得很好的,这叫整衣束带。那么出家人,现在在台湾这儿没有系腰带子的,以前的出家人都要系一条金刚带,有这么宽系到腰里,精神抖抖的,好像一个纠纠武夫的样子。出家人抖擞精神,你一看,哦!这每一个出家人,不论练过武术,没有练过武术的,都好像十八般兵刃件件皆通。尤其以前少林寺的和尚若出来,那不得了了!那么这是整衣束带,都要做得很整齐的。

  当愿众生:这时候也愿一切众生,检束善根:检点自己的善根是完全、不完全?善根具足、不具足?要自己检点自己。不令散失:不使令自己所修的功夫、所种的善根散失。散失,就是或者退菩提心,或者生一种懒惰心,或者生了一种畏难的心,说:“哎呀!修行这么难,我不修行啰!”这都是散失了。

  若著上衣 当愿众生 获胜善根 至法彼岸

  若著上衣:就是著七衣,七衣又叫上衣。当愿众生:也要发愿一切众生,获胜善根:得到殊胜的善根。至法彼岸:都得到波罗蜜,六度波罗蜜都得到圆满,所以至法彼岸,到涅槃的彼岸。

  著僧伽黎 当愿众生 入第一位 得不动法

  著僧伽黎:僧伽黎就是祖衣,又叫大衣,又叫杂碎衣。那么著这衣的时候,当愿众生:也发愿。入第一位:第一位就是佛位,令一切众生都得到佛位,得到佛的果位。得不动法:你入第一位,就得到不动法了。不动的法就是没有所著,无所著,也就是一个定,得到真正的定。佛住在常寂光土,这都叫得不动法了。

  E5、有七愿澡漱盥洗时愿

  手执杨枝 当愿众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净

  在以前,无论是印度的、中国的出家人,都有嚼杨枝。手执杨枝:嚼杨枝,手一拿起杨枝,就发这个愿,说当愿众生,皆得妙法:都得到这种不可思议的法。究竟清净:将来得到清净了。

  嚼杨枝有很多种好处:(一)能明目。杨枝有一种苦味,能去头上的火,所以能明目,这是第一个好处。(二)除痰。常嚼杨枝,痰会没有了。我们人有痰,是因为有火气,杨枝这个苦不单能明目,而且又可以去心火,去心火就没有痰,除痰。(三)除口臭。你嚼杨枝,口的臭气也没有了。它有很多种的好处,但是现在出家人因为有牙刷了,都用牙刷,不用杨枝。我在苏州灵岩山住的时候,那儿还有这个老风气,还有这个老祖的家风,天天都嚼杨枝。这嚼杨枝有很多种好处,好处很多很多的,不过现在都把这种家风放弃了,很少用。

  嚼杨枝时 当愿众生 其心调净 噬诸烦恼

  嚼杨枝时:正在嚼杨枝的时候,也不能打其他的妄想,也不能随随便便的,也要发愿。发什么愿?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心里很调柔清净的,没有烦恼,所以说噬诸烦恼:把烦恼都给咬碎没有了,没有烦恼。

  大小便时 当愿众生 弃贪嗔痴 蠲除罪法

  大小便时:出家人到大小便的时候,也都应该发一种愿,不要在厕所上,到那个地方就开会。因为厕所那个地方不可以互相讲话的,所以这时候也应该发愿,当愿众生,弃贪嗔痴:把贪嗔痴都舍弃不要了,不要贪嗔痴。蠲除罪法:蠲就是没有了,要把一切的罪法都扫除了。罪法也就好像大小便一样,它很肮脏的,你不要要它,不要舍不得,不要保留不肯撇弃它。蠲除罪法,就是把它撇弃了。

  事讫就水 当愿众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事讫就水:事讫,是大小便完了之后;就水,到那儿洗净的时候。比丘大小便后,都应该洗净,或者洗手,或者洗肛门,都应该把它洗净了,所以这叫“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又发愿了,出世法中,速疾而往:要修出世法,要赶快到出世那个地方去,不要留恋在三界火宅里头。

  洗涤形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洗涤形秽:这就是洗净。小便完了之后洗手,大便完了之后,要用水来洗肛门。那么洗完了之后,就发愿,当愿众生,清净调柔:得到清净调柔。调柔就有忍辱的意思在里头,就是没有脾气了,没有无明。毕竟无垢:将来一定没有一点的尘垢,没有肮脏的东西了。

  以水盥掌 当愿众生 得清净手 受持佛法

  以水盥掌:用水盥掌,就是洗手。洗手的时候,也应该发愿。我们洗手要发什么愿?当愿众生,得清净手:每一个众生都得到清净手。受持佛法:为什么要得到清净手?用这手来翻经典,来修持佛法;你手若不干净,就不应该修一切的法。好像〈大悲咒〉,《千手千眼陀罗尼经》上有四十二手眼,想修这种法的人,必须要保持你的手时时都清洁干净的,时时都没有邋遢,才能受持这种法。

  至于说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就千手千眼。在以前的佛教,称马遛子,叫“千手观音”。我们修十手千眼这个法,并不希望做“千手观音”去偷东西。因为手太多了,人看不见就可以偷东西;眼睛也太多,人家看不见你,也可以偷,不是那样。你修千手千眼,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是救人的。我们每一个人要是得到这种四十二手眼,都可以变成千手千眼;不单千手千眼,是万手万眼;不单万手万眼,可以说是无量的手眼。有一句俗话说:“那个人手眼通天哪!”手眼通天就是有千手千眼的能力。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和观音菩萨并驾齐驱,都可以有千手千眼,但是可惜都没有修这个大悲法,四十二手眼就是得到千手千眼的这种法门。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得到清净手,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 当愿众生 得净法门 永无垢染

  以水洗面:你用水来洗脸的时候,也要发愿,要当愿众生,得净法门:得到清净的法门。永无垢染:永远都没有垢染。

  E6、有五十五愿乞食行道时愿分三

  F1、有十二愿游涉道路 F2、有十九愿所睹事境

  F3、有二十四愿所遇人物

  今F1、

  手执锡杖 当愿众生 设大施会 示如实道

  手执锡杖:手拿著锡杖的时候,这也要发愿。人人都知道摩诃目犍连尊者拿锡杖,是开地狱的一个锁匙。那么这时也要发愿,当愿众生,设大施会:设立大布施的会。示如实道:指示人真实的道路。大施会就是一个法会,大法会就是指示人一条修行的道路。

  执持应器 当愿众生 成就法器 受天人供

  执持应器:就是拿著钵的时候。钵叫应量器,你手里拿著钵的时候,也要发愿,当愿众生,成就法器:都做一个法器。法器就是载法之器,就是能以荷担如来的家业,这都叫法器。受天人供:得到天人的供养。

  发趾向道 当愿众生 趣佛所行 入无依处

  发趾向道:这一句偈颂是说,你想要修行的时候。想要修行,譬如走路,在这时候也要发愿,由愿而起行,所以说当愿众生,趣佛所行:我们修道应该依教修行,依教奉行,依照佛所修行的方法去修行。入无依处:无依处就是叫人不要生一种依赖心,一种怠惰的心。怠惰就是懒惰,懒惰就生出一种依赖心。就好像阿难尊者,以为佛是他的堂兄弟,自己不修行,到时佛也会给他三昧。可是想不到是“各人吃饭各人饱,自己生死要自己了”,所以不可有一种依赖性。

  若在于道 当愿众生 能行佛道 向无余法

  你要是在路上行走的时候,就是若在于道,也要发愿,发愿当愿众生,能行佛道:能依照佛所修行的法门去修行佛道。向无余法:要修到无挂无碍、无余的涅槃这种法。

  涉路而去 当愿众生 履净法界 心无障碍

  涉路而去:就是在路上行走。出家人在路上走的时候,也不能打妄想,也应该发愿。发什么愿?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当愿一切众生所行履的,所到的地方,都是清净的法界。心无障碍:自己心一点执著也没有,无所挂碍;无挂碍,也就是没有障碍。

  见升高路 当愿众生 永出三界 心无怯弱

  见升高路:就是向山上走的时候,向一步比一步高的道路。走这种路也要对境发愿,见到这种境界就要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永出三界:永远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心无怯弱:出离三界不容易,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出离三界。可是虽然经过这么一段长远的时间,心里也不要生出一种畏惧的心。怯弱,怯就是怕了,以为佛道长远不容易修行,就生了退心。退心,这志愿就不坚固,就软弱了,软弱就没有力量向前走了。

  见趣下路 当愿众生 其心谦下 长佛善根

  那么向高处走,发这种愿;而有的时候也向下走,向下走也要发愿,所以见趣下路:向下坡走这道路,也当愿众生,其心谦下:心里很谦恭的,不骄傲。谦下就是不骄傲,没有贡高我慢的心,心里和任何人都有一种谦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比我没有知识的人,我也要请教他,他甚至于不一定比我没有知识。所以要有一种谦德、谦逊的德行,其心谦下。长佛善根:你能对一切众生不生一种骄傲心,没有轻视一切众生的心,这就是长佛的善根。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自己才成佛了;如果他看一切众生都是鬼,他也不会成佛。所以我们想要成佛,就要用慈悲喜舍的心,来对待一切众生,这是长佛善根。

  见斜曲路 当愿众生 舍不正道 永除恶见

  见斜曲路:路,有一种路不直,弯弯曲曲的,有的路又好像蚕丛路,蚕所行,虫子所行的路。好像中国四川的路就不容易走,所以古人有诗:

  见说蚕丛路 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 云傍马头生

  “山从人面起”,那山,好像在人的前边就生出一座大山了,看不见路。“云傍马头生”,那云,是在马头前边就生出了这云雾。所以四川的路是不容易走的,崎崎岖岖,弯弯曲曲的,很危险。

  若走到这斜曲路,也要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舍不正道:舍就舍弃。所有一切众生都把不正当的道路舍了,要行正路。永除恶见:恶见就是邪知邪见,不是正知正见。邪知邪见就好像斜曲的路,因为这个,所以要发愿,永除恶见。

  若见直路 当愿众生 其心正直 无谄无诳

  若见直路:这个直路就是表示我们心里要正直,所谓“直心是道场”。我为什么要把佛法推行到西方去?就因为我见到有一些西方人都很天真无邪…

《华严经净行品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