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淨行品淺釋▪P19

  ..續本文上一頁

  若見湧泉:若見湧泉的時候。湧泉,就是從地裏頭所湧出來的水泉。若見這種水泉的時候,也應該對境發願。這〈淨行品〉都是修道的人對一切的境界,不爲一切境界所轉,來轉境界;就是不好的境界,也會把它轉得好了。怎麼會轉好呢?就要發願。所以若見湧泉,當願衆生:又發願了,願一切衆生,不是單單一個人。方便增長:方便的智慧會增長。善根無盡:這個善根沒有窮盡,源遠流長,源源而來。沒有種善根的人,令他種善根;已經種善根的人,就令他善根增長;已經增長的,就令他成熟;已經成熟的,就令他解脫。所以這個善根是無盡無盡,重重無盡的。

  若見橋道 當願衆生 廣度一切 猶如橋梁

  若見橋道:若見橋道的時候,又要發願了。橋梁,就是從河這邊可以到那邊。我們想要度生死的河,必須要藉著般若的橋梁,那麼這個般若的橋梁,能令我們了生脫死。所以說若見橋道,當願衆生:又發願了。廣度一切:廣度一切衆生,猶如橋梁:就好像橋梁,令人從這邊可以到那邊去,從那邊又可以到這邊來。

  若見流水 當願衆生 得善意欲 洗除惑垢

  若見流水:若見有河裏流水這種境界,又要發願,當願衆生:願一切衆生。得善意欲:得到善意欲,這個欲就是願,發的願;得到這個發的善願。洗除惑垢:我們從無量劫以來,都是起惑、造業、受報,起惑、造業、受報......。那麼這種的起惑、造業、受報,又叫惑垢,就是很不清淨,是一種染汙法,所以是一種惑垢。

  見修園圃 當願衆生 五欲圃中 耘除愛草

  見修園圃:園,就是或者花園,或者菜園,在那兒種花、種菜,這叫園圃。我們修行也好像種花、種菜一樣,所以見著花園和菜園,有人在那兒做花王,修理花、種菜,這也要發願。當願衆生,五欲圃中:我們在財色名食睡這五欲的花園裏頭,五欲的菜園裏邊。耘除愛草:我們應該把愛的這種草拔去鏟除。耘,就是耕耘。耕耘把這種草拔除去了。什麼草呢?愛草。這愛草在我們菩提園中,是一種障礙,它能令我們墮落,所以要把它拿走了。

  見無憂林 當願衆生 永離貪愛 不生憂怖

  見無憂林:見著沒有憂愁的、很快樂的這種地方,也就是見著這個人淡泊明志、知足忍辱、無憂無慮的。這時又要發願,當願衆生,永離貪愛:願所有的衆生都永遠離開貪心和愛心。有貪心、有愛心,菩提心就不會增長。佛就是業盡情空的人,人就是業重情迷的衆生,我們人如果把業消了、情空了,也就會成佛。怎麼沒空?就因爲有貪愛。不生憂怖:願一切衆生都得到無憂無愁,無挂無礙。

  若見園苑 當願衆生 勤修諸行 趣佛菩提

  若見園苑:這個園苑都是花園之類的。唐朝女皇帝武則天,對著花神寫一首詩,給花神下命令。那時是在冬天的時候,花還都沒開呢!她想看看這花草樹木是不是聽她的話,她說的話是不是有效驗,所以下了一道聖旨,也就是一首詩。這首詩怎麼說?

  明朝遊上苑 火速報春枝

  花須連夜發 莫待曉風吹

  “明朝遊上苑”,明天我要到花園裏去遊玩。“火速報春枝”,所有的花明天早上都應該開了,因爲我明早要去遊花園,這叫火速報春枝。春就是春天,雖然是冬天,你們應該行春天的時令。“花須連夜發”,所有的花都應該在今天晚間就給我開了,要連夜開發。“莫待曉風吹”,不要等到一早起風來吹,你們才開,你們在晚間就都應該趕快給我開。她寫了這麼一首詩,第二天到花園裏一看,果然所有的花在冬天就都開了。你看看!所以她做皇帝,知道自己是有天子之命,你看這花草樹木都要聽我的招呼!

  那麼這個武則天,在佛教裏頭,佛以前早就給她授過記的,這是在中國應該有這麼一個女皇帝,她是護持佛法的。雖然她品行不太好,但是這都是大權示現,令人明白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你看花草樹木都聽她的話,所以老百姓也都要受她的統治。

  若見園苑,當願衆生,勤修諸行:不要懶惰,要精進勤修,不要懈怠。諸行,所有一切行門都要勤修。趣佛菩提:趕快到佛覺悟的果位上。

  F3、有二十四願所遇人物

  見嚴飾人 當願衆生 叁十二相 以爲嚴好

  見嚴飾人:若見著好莊嚴、好修飾的人。嚴飾,就是打扮得很端莊優雅,不是很妖娆的,不是像妖精的樣子,是有幽閑貞靜這種德行的樣子。所以《詩經》上第一首詩就說:“關關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在《詩經》〈關睢篇集注〉解釋這首詩的典故說:“興者先也,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周之文王生有聖德,又得聖女姒氏,以爲之配,宮中之人,于其始至,見其有幽閑貞靜之德,故作此詩以美之。”所以古來的人也是修飾的,但是她幽閑貞靜,落落大方,不是很奇怪的樣子,所以見嚴飾人,這個嚴飾就是這種意思。當願衆生:又願意一切衆生。叁十二相,以爲嚴好:應該得到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做爲自己的莊嚴妙好。

  見無嚴飾 當願衆生 舍諸飾好 具頭陀行

  見無嚴飾:就是見不修飾、本來面目的人,甚至于也不洗臉,也不梳頭,不加修飾,也可以說是不修邊幅。但不是像現在美國嬉皮那個樣子,美國嬉皮那是太不像樣了,談不到嚴飾、不嚴飾。見無嚴飾,當願衆生:又要發願了。舍諸飾好:把一切的莊嚴、一切的修飾,都舍棄了。具頭陀行:頭陀是梵語,譯爲“抖擻”,意思也就是打起精神來,常常地抖擻精神。本來想要睡覺,打起精神來不睡覺;本來想吃東西,打起精神來不吃;本來應該穿多一點衣服,但是常做運動,常常跑步,常常開步走,所以把身體運動得熱氣都充滿了,也不怕冷、不怕凍、不怕餓,精神總是有的,不會沒有的,這叫抖擻。抖擻就是常精進,不休息。

  頭陀行,有十二種頭陀:

  (一)糞掃衣。(二)但叁衣。(叁)常乞食。(四)次第乞食。

  (五)一坐食。(六)節量食。(七)午後不飲漿。(八)住阿蘭若。

  (九)冢間坐。(十)樹下坐。(十一)露地坐。(十二)常坐不臥。

  見樂著人 當願衆生 以法自娛 歡愛不舍

  見樂著人:樂就是快樂,著就是執著。執著到這個快樂上,可是這種快樂不是究竟的,是暫時的,不是永遠。在美國,現在最流行的是一種搖擺大會,開搖擺舞,奏音樂,這個男的、女的各奏各的音樂,都不穿衣服在一起。無論哪一個地方,一開這種會,人就不知道多少,甚至于叁萬、五萬的人聚會到一起。在會場裏邊人擠人,就會擠死很多人,也會擠死很多小孩子;甚至于沒生出來的小孩子就給擠出來,就這麼樣瘋狂。汽車和汽車也擠,人和人也擠,擠得搖擺舞的那些人也都擺不動了,就那麼樣厲害。但是講經說法的地方呢,就沒有那麼多人,叁十、五十、一百、二百,最多叁百、五百,或者再多一千人,這是人最多的時候。你看那搖擺舞就叁萬、五萬、叁十萬、五十萬,人不知多少?

  方才這個果道,恒由是字,名是果道。他講男女在一起,這是美國最盛行的、最流行的一種青年人所好。男女青年住在一起,爲所欲爲,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無拘無束,無挂無礙,也可以說是無人無我。這種顛倒的、不可思議的情形,在美國很多很多的。那麼他們兩個人跑到這種地方去了,所以打不破境界,對著這種境界就打妄想了。打了妄想,他們還不承認,還不知道。等打電話,我說:“你們爲什麼要打不正當的妄想?”他們這時候才知道。我說:“你們若再打這個妄想,將來不單被鬼抓你們、壓你們,將來你們還會死呢!你不小心!你犯戒的比丘,這個是不得了的!”那麼他們大約把這種妄想都收拾幹淨了,所以以後就沒有這種麻煩。

  樂著人,就是這種顛倒的人,就是這種開搖擺大會,他們認爲是最快樂了,所以擠死都不要命地那麼去看,不要命那麼去顛倒,這就是樂著人了。當願衆生:這時候又要發願了。發什麼願?就說以法自娛:願一切衆生都以法爲快樂,生一種法愛;可是法愛也是要不得的,你有一種法愛就有一種法執。我執你沒有了,法執不空也是不行的。不過以這個法來做爲自己的快樂,歡愛不舍:那麼不舍棄這個法,不舍于法,就是以法做爲自己最快樂的,能這樣才能破除樂著這種的執著。

  見無樂著 當願衆生 有爲事中 心無所樂

  見無樂著:見沒有樂著這種人,就是不顛倒的人。當願衆生:這時候又願意一切衆生。有爲事中:在有爲、有形有相這種事的裏邊,心無所樂:就是心裏不貪著這種境界,不要執著這種境界。

  見歡樂人 當願衆生 常得安樂 樂供養佛

  見歡樂人:見著歡樂的人,很歡喜、很快樂的這種人,對著這種境界又要發願了,當願衆生,常得安樂:時時刻刻都常常得到安樂。想要得到安樂,先要知足,所謂“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你又知足,又能忍,這就會得到安樂。樂供養佛:常常歡喜供養于佛。

  見苦惱人 當願衆生 獲根本智 滅除衆苦

  見苦惱人:若見著一切苦惱的人。苦有叁苦、八苦、無量諸苦。苦苦、壞苦、行苦,這是叁苦;八苦,就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等苦;又有無量諸苦。這個世界就是萬苦交煎、萬惡充滿的世界,所以每一個人都有他的苦惱。那我們見到苦惱的人,當願衆生:對著這種苦惱的人又要發願,願意怎麼樣呢?獲根本智,滅除衆苦:得根本智;你得到根本的智慧,也就是本來覺悟的智慧。得到這種本覺的智慧,就能滅除衆苦。你爲什麼有苦惱?爲什麼有無明?就因爲沒有智慧;愚癡,對事看不清楚,就會生出一種苦惱來。若聰明有智慧的人,能看得破、放得下,就會得到自在,自在就是快樂。滅除衆苦,能把一切的衆苦都滅除了。

  見無病人 當願衆生 入直實慧 永無病惱

  見無病人:見到身體健康、沒有疾病的人,也要對著這種人,這種境界發願,所以說當願衆生,入真實慧:得到他本有的那種真實智慧。永無病惱:永遠都沒有一種的疾病和苦惱。

  見疾病人 當願衆…

《華嚴經淨行品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