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勿懷悲惱”:我現在要入涅槃了,這是最後爲你們說法,可是你們不要悲泣,不要生出一種煩惱。“若我住世一劫”:假設我在世間住世一個大劫那麼長的時間。“會亦當滅”:會,就是等一等。等一等還是一樣要滅度的。“會而不離”:我們聚會在一起,要是不離開,不散這個會。“終不可得”:這是沒有辦法做得到的。一定是有聚就有散,我們現在聚會到一起,到時候也就要散的,所謂“沒有不散的宴席”。“自利利他”:你要對自己有利益,也要利益其他人。
我們修道的人,要這樣想,只要能利益其他人的,我們盡量去做;至于自己有沒有利益,那不要想它。你自利利他,就是行菩薩道;你若專利他而不自利,這就是佛道。佛是只知道有其他人,不知道有自己,所以他才成佛的。我們學習佛法,要學佛的精神,所以要先利益其他的人。自己有沒有利益呢?不要打算,這樣子才是真正修道的人。好像某某,天天在萬佛聖城利益其他的人,他把自己都忘了,但是他還是一樣要往好地做,誰買一點果汁給他,教他喝一點果汁、可口可樂啊!他說:“你要教我犯戒啊!”他就是不喝,他這個樣子堅持戒律,就是修行,一點一點的上路。這都是我罵出來的,罵得他願意守戒律了,若不罵,還不會這麼堅固,所以還是多罵幾次好一點,他若說:“我受不了!”要跑,沒有地方可跑的,跑不出叁千大千世界。
“法皆具足”:你若能自利利他,把自己忘了,那不管什麼法都會明白,都會成就了。你若盡想自己,一天到晚自私自利,就一天比一天愚癡,一天比一天不明白道理。所以法皆具足,就是要自利利他。“若我久住”:佛說,假設我久住在世間,“更無所益”:對人更沒有益處。“應可度者”:我所應度的衆生,已經都度了,我所要教化的人,也已經都教化了。“若天上人間”:或者是天上的天人,或者是世間的人,“皆悉已度”:我都把他們度完了。“其未度者”:我還沒有度完的,“皆亦已作得度因緣”:也已經都種下得度的因了,種下這種種子了。“自今以後”:從今天以後,“我諸弟子”:我所有的弟子,“展轉行之”:你們要互相教化,互相勸勉,互相修行。展轉的一個傳一個,一個傳一個去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這就是佛的法身常在這個世間。“而不滅也”:就等于我沒有入涅槃一樣的。我雖然入涅槃了,但是你若能依照我的法去修行,那也就等于我沒有入涅槃一樣的。
人若常常胡思亂想,想得太多了,邪魔鬼怪就會乘虛而入。如果你裏邊沒有邪,外邊的邪就進不來,你裏邊要是幹淨了,那些邋遢東西也進不來。所謂:“沒有內虛,不招外感”,內裏頭若沒有病,外邊的病也進不來的,因爲你防守得很嚴的,外邊的賊它進不來。那麼就因爲你盡胡思亂想,所以就招來這種邪啊!鬼啊!上身作怪,所以種種的問題就發生了。因爲這個,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正心修身。正心,就是不亂打妄想,不想不正當的事情,那麼鬼就不來了。好像有一個喂貓的碗在這兒,那麼很多蒼蠅就會來吃,因爲它逦逦。若沒有這個貓食的碗呢?那些蒼蠅就不會往這兒落了。所以內裏邊有什麼,外邊就招什麼,這不是從外邊來的,而是你內裏頭請它來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先正心,然後誠意、修身。如果不打那麼多妄想,什麼鬼也都沒有了,這一點是很要緊的。
人若不是光明正大的,想在佛教裏頭或者抛磚引玉,或者混混騙騙的,盡欺騙人,那麼,將來都會受果報,因爲邪裏邪氣的,很不正當,所以將來都會被鬼迷的。邪道,就像茅山,專門念邪咒害人的,又好像喇嘛有一種咒,他一念這咒,你七天以內就要死的,這都是邪道。
3、重說有爲無常相勸修
是故當知。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明。滅諸癡暗。世實危脆。無堅牢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此是應舍罪惡之物。假名爲身。沒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
這一段經文,再說一說有爲的法門。有爲的法門是無常的相,是不究竟的,是虛妄的。所以說“一切有爲法”,有爲法,是有所作爲的;“如夢幻泡影”,就好像作夢,是虛幻的,好像水裏的泡,又好像影子,又好像露,好像電似的,“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應該這樣看。這都是無常的相,不要執著它,不要爲了這個無常的相而顛倒,也就是不要爲這個假相而顛倒。
“是故當知”:因爲這個,所以你們應該知道,這個世間的事,“世皆無常”:世間的有爲法都是不常的。“會必有離”:既然是不常的,它終究有一天是會散的,是要離開的。“勿懷憂惱”:所以現在你們知道我將入涅槃了,你們不要憂愁煩惱。“世相如是”:世間的相就是這樣子。“當勤精進”:各位應該精勤而不懶惰的向前精進。“早求解脫”:不要不拿它當一回事似的,應該早求解脫,越早越好。“以智慧明”:以你智慧的光明。“滅諸癡暗”:破滅這一切的愚癡黑暗。“世實危脆”:這個世界一切的有爲法,實實在在都是很危脆而不堅牢的。“無堅牢者”:沒有什麼事情是永遠不壞,永遠不變的,一切事都是不堅固的。
“我今得滅”:我現在入涅槃。“如除惡病”:就好像沒有了惡病似的,把一切的麻煩都沒有了。“此是應舍罪惡之物”:這個身體,早晚是應該把它舍離,這是造罪業的一個東西。“假名爲身”:給它取一個假名字,叫做身體。“沒在老病生死大海”:這個身體,沈沒在生老病死苦的大海裏邊。“何有智者”:爲什麼有智慧的人。“得除滅之”:有智慧的人都會滅除這種障礙。“如殺怨賊”:這也就好像什麼似的呢?就好像把仇怨的賊殺了一樣。“而不歡喜”:殺了仇怨賊,有什麼可歡喜的呢?不值得我們歡喜的。也就是我們這個身體是個假的,我們爲什麼要那麼執著它?爲什麼要爲它而造罪業,而放不下呢?這個怨賊啊,你把它殺了,也不值得歡喜,爲什麼呢?雖然是把怨賊殺了,但是也都是犯了殺的罪,這不需要歡喜。可是另一方面你把怨賊殺了,沒有怨賊,這又值得你歡喜。所以“而不歡喜”,而你能不歡喜嗎?也就是我們的病好了,你能不歡喜嗎?本來病好這也是平常事,不需要歡喜,但是人多數被境界轉,所以病好了,就覺得很歡喜。那麼在沒有病的時候,他不知道有病,所以沒有歡喜,也沒有一個不歡喜。那麼病好了,還是應該這樣子,也沒有一個歡喜,也沒有一個不歡喜。可是多數人都被境界轉,遇到這個境界沒有了,就覺得很高興。
四、囑付流通
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複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
第四是囑付流通。囑付;就是告訴大家,要流通《遺教經》。
“汝等比丘常當一心”:你們時時刻刻都應該一心。“勤求出道”:時時刻刻一心都要修行,都要勤求出離世間的這個道路。“一切世間動不動法”:這世間的一切,無論是動法不動法,就是世間善的、惡的,一切世間的法。“皆是敗壞”:世間無論是什麼法,都是不常的。“不安之相”:時間一久了,都有生、住、異、滅,這四相的變化,所以不是永遠平安的一個樣子。“汝等且止”:你們各位比丘現在應該停止。“勿得複語”:不要再講話了。“時將欲過”:時候就要來到了,就要到半夜的時候了。“我欲滅度”:到半夜的時候,我就要入涅槃了。“是我最後之所教誨”:這部《遺教經》是我最後教化你們各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尼的一種法門。
《佛遺教經淺釋》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