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勿怀悲恼”:我现在要入涅槃了,这是最后为你们说法,可是你们不要悲泣,不要生出一种烦恼。“若我住世一劫”:假设我在世间住世一个大劫那么长的时间。“会亦当灭”:会,就是等一等。等一等还是一样要灭度的。“会而不离”:我们聚会在一起,要是不离开,不散这个会。“终不可得”:这是没有办法做得到的。一定是有聚就有散,我们现在聚会到一起,到时候也就要散的,所谓“没有不散的宴席”。“自利利他”:你要对自己有利益,也要利益其他人。
我们修道的人,要这样想,只要能利益其他人的,我们尽量去做;至于自己有没有利益,那不要想它。你自利利他,就是行菩萨道;你若专利他而不自利,这就是佛道。佛是只知道有其他人,不知道有自己,所以他才成佛的。我们学习佛法,要学佛的精神,所以要先利益其他的人。自己有没有利益呢?不要打算,这样子才是真正修道的人。好像某某,天天在万佛圣城利益其他的人,他把自己都忘了,但是他还是一样要往好地做,谁买一点果汁给他,教他喝一点果汁、可口可乐啊!他说:“你要教我犯戒啊!”他就是不喝,他这个样子坚持戒律,就是修行,一点一点的上路。这都是我骂出来的,骂得他愿意守戒律了,若不骂,还不会这么坚固,所以还是多骂几次好一点,他若说:“我受不了!”要跑,没有地方可跑的,跑不出三千大千世界。
“法皆具足”:你若能自利利他,把自己忘了,那不管什么法都会明白,都会成就了。你若尽想自己,一天到晚自私自利,就一天比一天愚痴,一天比一天不明白道理。所以法皆具足,就是要自利利他。“若我久住”:佛说,假设我久住在世间,“更无所益”:对人更没有益处。“应可度者”:我所应度的众生,已经都度了,我所要教化的人,也已经都教化了。“若天上人间”:或者是天上的天人,或者是世间的人,“皆悉已度”:我都把他们度完了。“其未度者”:我还没有度完的,“皆亦已作得度因缘”:也已经都种下得度的因了,种下这种种子了。“自今以后”:从今天以后,“我诸弟子”:我所有的弟子,“展转行之”:你们要互相教化,互相劝勉,互相修行。展转的一个传一个,一个传一个去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这就是佛的法身常在这个世间。“而不灭也”:就等于我没有入涅槃一样的。我虽然入涅槃了,但是你若能依照我的法去修行,那也就等于我没有入涅槃一样的。
人若常常胡思乱想,想得太多了,邪魔鬼怪就会乘虚而入。如果你里边没有邪,外边的邪就进不来,你里边要是干净了,那些邋遢东西也进不来。所谓:“没有内虚,不招外感”,内里头若没有病,外边的病也进不来的,因为你防守得很严的,外边的贼它进不来。那么就因为你尽胡思乱想,所以就招来这种邪啊!鬼啊!上身作怪,所以种种的问题就发生了。因为这个,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心修身。正心,就是不乱打妄想,不想不正当的事情,那么鬼就不来了。好像有一个喂猫的碗在这儿,那么很多苍蝇就会来吃,因为它逦逦。若没有这个猫食的碗呢?那些苍蝇就不会往这儿落了。所以内里边有什么,外边就招什么,这不是从外边来的,而是你内里头请它来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先正心,然后诚意、修身。如果不打那么多妄想,什么鬼也都没有了,这一点是很要紧的。
人若不是光明正大的,想在佛教里头或者抛砖引玉,或者混混骗骗的,尽欺骗人,那么,将来都会受果报,因为邪里邪气的,很不正当,所以将来都会被鬼迷的。邪道,就像茅山,专门念邪咒害人的,又好像喇嘛有一种咒,他一念这咒,你七天以内就要死的,这都是邪道。
3、重说有为无常相劝修
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这一段经文,再说一说有为的法门。有为的法门是无常的相,是不究竟的,是虚妄的。所以说“一切有为法”,有为法,是有所作为的;“如梦幻泡影”,就好像作梦,是虚幻的,好像水里的泡,又好像影子,又好像露,好像电似的,“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应该这样看。这都是无常的相,不要执著它,不要为了这个无常的相而颠倒,也就是不要为这个假相而颠倒。
“是故当知”:因为这个,所以你们应该知道,这个世间的事,“世皆无常”:世间的有为法都是不常的。“会必有离”:既然是不常的,它终究有一天是会散的,是要离开的。“勿怀忧恼”:所以现在你们知道我将入涅槃了,你们不要忧愁烦恼。“世相如是”:世间的相就是这样子。“当勤精进”:各位应该精勤而不懒惰的向前精进。“早求解脱”:不要不拿它当一回事似的,应该早求解脱,越早越好。“以智慧明”:以你智慧的光明。“灭诸痴暗”:破灭这一切的愚痴黑暗。“世实危脆”:这个世界一切的有为法,实实在在都是很危脆而不坚牢的。“无坚牢者”:没有什么事情是永远不坏,永远不变的,一切事都是不坚固的。
“我今得灭”:我现在入涅槃。“如除恶病”:就好像没有了恶病似的,把一切的麻烦都没有了。“此是应舍罪恶之物”:这个身体,早晚是应该把它舍离,这是造罪业的一个东西。“假名为身”:给它取一个假名字,叫做身体。“没在老病生死大海”:这个身体,沉没在生老病死苦的大海里边。“何有智者”:为什么有智慧的人。“得除灭之”:有智慧的人都会灭除这种障碍。“如杀怨贼”:这也就好像什么似的呢?就好像把仇怨的贼杀了一样。“而不欢喜”:杀了仇怨贼,有什么可欢喜的呢?不值得我们欢喜的。也就是我们这个身体是个假的,我们为什么要那么执著它?为什么要为它而造罪业,而放不下呢?这个怨贼啊,你把它杀了,也不值得欢喜,为什么呢?虽然是把怨贼杀了,但是也都是犯了杀的罪,这不需要欢喜。可是另一方面你把怨贼杀了,没有怨贼,这又值得你欢喜。所以“而不欢喜”,而你能不欢喜吗?也就是我们的病好了,你能不欢喜吗?本来病好这也是平常事,不需要欢喜,但是人多数被境界转,所以病好了,就觉得很欢喜。那么在没有病的时候,他不知道有病,所以没有欢喜,也没有一个不欢喜。那么病好了,还是应该这样子,也没有一个欢喜,也没有一个不欢喜。可是多数人都被境界转,遇到这个境界没有了,就觉得很高兴。
四、嘱付流通
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第四是嘱付流通。嘱付;就是告诉大家,要流通《遗教经》。
“汝等比丘常当一心”:你们时时刻刻都应该一心。“勤求出道”:时时刻刻一心都要修行,都要勤求出离世间的这个道路。“一切世间动不动法”:这世间的一切,无论是动法不动法,就是世间善的、恶的,一切世间的法。“皆是败坏”:世间无论是什么法,都是不常的。“不安之相”:时间一久了,都有生、住、异、灭,这四相的变化,所以不是永远平安的一个样子。“汝等且止”:你们各位比丘现在应该停止。“勿得复语”:不要再讲话了。“时将欲过”:时候就要来到了,就要到半夜的时候了。“我欲灭度”:到半夜的时候,我就要入涅槃了。“是我最后之所教诲”:这部《遗教经》是我最后教化你们各位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的一种法门。
《佛遗教经浅释》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