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意有問題了,這一定要損財的,你小心一點。正月小心,二月又要謹慎,叁月更要特別注意。”你看!沒有好的月,那一個月都是不好的。“這一九八O年過不去的,這一年啊!真是大難臨頭啊!”“怎麼搞的?”這都叫占相吉凶。
“仰觀星宿”:仰,擡起頭看看。“你知道嗎?我今天看見北鬥星發亮,真正天主就要出世了。生在什麼地方?生在河南洛陽那個地方,將來到那個地方找皇帝去。”你看看!什麼他都知道,但是自己吃幾碗飯,多少粒米?你問他,他瞪眼睛,不知道了,這叫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推步,即是推曆。推敲日月盈虛的現象。“曆數算計”:曆數,就是搞算術的。推步將天文學、地理,來算呀算的。“皆所不應”:這都是出家人不應該做的事情。
節身時食。清淨自活。
“節身時食”:節身,對自己這個身體,一定要很小心,天天要做點運動,不要叫它那麼懶,懶骨頭似的。或者打打太極拳啊,或者做點健身運動啊,不要接近這麼多女人啊!這都叫節身。時食,你要按著時候來吃東西。不要今天早,明天晚,後天又不吃東西。要有一定的時候,所以我們萬佛聖城吃飯一定要在十一點鍾吃飯。因爲我們一天只吃一餐,若十一點不吃飯,會把我們所有出家人的肚子,都給餓得哭起來了。“清淨自活”:生活一定要清淨,不要那麼染汙,不要亂吃東西。你亂吃東西,那也是染汙。所以要維持自己的生命令之清淨,一點染汙也沒有。
學無止境,時時刻刻都不要放松,不要懈怠,不要懶惰。常常抱著一種虛心,不要自滿,不要說我學佛學了幾十年,已經夠了,我什麼都知道了。時時都要有若無、實若虛。本來是學得有一點成就,但是不可以自滿,不要說我已經比任何人都明白得多了,不需要學了。要“有若無”,有好像沒有似的;“實若虛”,實就是自己有所成就,功夫也有了,定力也有了,慧力也差不多了,但是這個時候還不要自滿。所以“實若虛”,就是真真實實,有了道德,有了學問,有了智慧,有了定力,但也不要生出一種驕傲的心。常常要躬行實踐,做人所不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做人所不願意做的事情。人所不願意做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吃虧。不占便宜、受苦、不單獨享福,能這樣子,這對佛教有大益,學佛一定會有所成就的。還要忍人所不能忍的,讓人所不能讓的,好處要給人,不要給自己,要對人有好處,要利益人,不是要利益自己。你真正能利益人,那就是菩薩發心。我們爲什麼不能成道?就因爲由無量劫以來到現在,不肯利益其他人,只是注意自己,所以我們到現在還是修不成功。想要修成功,就要多吃虧,不占便宜;學傻一黠,不要學得那麼聰明。這樣子,一天比一天,你真正的智慧就會現出來了。
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咒術仙藥。結好貴人。親厚媟慢。皆不應作。當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顯異惑衆。于四供養。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應蓄積。
佛講經文,是說得令凡夫不增加他的過錯。現在這一段經文,就是令外道不損他的智慧。前面說的是凡夫僧;現在是說外道,一切的旁門外道。所以說“不得參預世事”:不得,就是不可以。參預,參是參加;預就是參加某一個政黨啊,或者某一派,有黨有派,去做政治的活動。世事,就是世間、國家,一切政治的事。不得參加國家政事,因爲出家人是要修出叁界,出世的法門,不可以像世間人那樣同流合汙,隨隨便便。“通致使命”:就是給國家做欽差大人、使臣,在兩個國家之間互相通使命,這都是不應該做的。因爲這是世間人所做的事情,出家的比丘是不應該做這種事的。做這事情就不合乎波羅提木叉,保解脫這戒法了。
“咒術仙藥”:就是旁門外道念一種咒,好像茅山的法術,或者暹羅、緬甸、南洋一帶,叫做“降頭”的咒術。這種咒術不是指佛教裏頭所有的咒術。佛教的咒術,它是正法;這種咒術是邪法,是旁門外道所用的一種邪法。或者畫一個符,或者送你一個什麼秘密的咒,或者說“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字”,這都是仙藥。仙藥,就是用咒術加持這個藥,說什麼病都能治,這都是迷人和騙人的一種方法。就算加持的藥靈了,這也不是正法,這都是外道的法門。咒術、仙藥這些都是種種旁門左道的方法。
“結好貴人”:結好也就是討好;結是結交、討好貴人。貴人就是做官的;也就是到做官的地方流虛捧盛,或者去巴結,用種種的手段,結交貴人。“親厚媟慢”:媟慢也就是一些唱歌、跳舞、飲酒的酒吧,或者是做種種不合法的人,或者男的、女的,亂七八糟的,這不必詳細說出來。親厚就是對他們不知有多好,和他們做朋友,和這些或者做妓女、娼妓這一類的人來往很密切,很有感情的,去親厚媟慢這些驕傲的人。“皆不應作”,這些事情,真正修道的人都不應該去做。
要怎樣呢?應該“當自端心,正念求度”:應該自己端心,心沒有邪念,沒有邪知邪見,沒有不正當的思想。正念,念也要正。端心正念就是叫你不要打其他的妄想。求度,就是要求得度。得度就是了脫生死,從生死的此岸,經過煩惱的中流,到涅槃彼岸,這就得度了。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說你盡是吹毛求疵,好像馬的身上,你若是不吹它的毛,它的身上看來很好、很光滑的;你若是一吹馬毛,就會看見馬的皮上有很多小小的毛病,或者小小的疙瘩,小的瘡,這叫吹毛求疵。瑕,就好像美玉有一道裂痕,這叫瑕疵,這種就是毛病。也就是自己邪知邪見的這種習氣,不應包藏著,都應該坦白,不應該覆藏起來,不應該把自己的短處收起來,叫人看不見,只表示自己的長處。
“顯異惑衆”:顯,是顯露出來。異,是奇怪的事情。好像催眠術,這很見功的,你一催眠,這個人就什麼也不知道了,這都是異端。還有好像扶鸾、鸾盤,或者鬼上身,或者用種種方法來騙人、迷惑人,令人不認識,不清楚了,這都叫顯異惑衆,標異現奇。令一般沒有知識的人就都迷惑了,不知道,不懂了,這都是一種騙人的方法。
“于四供養”:好像在家人—優婆塞、優婆夷,應該供給出家人飲食、衣服、臥具(臥具就是睡覺用的東西)、湯藥(有病的時候要供養湯藥),這叫四事供養。對四事供養,你不應該貪而無餍,不應該自己有了,還要去攀緣,還要叫人供養,要得少爲足,要知足。所以“知量”:知道自己應該用的數量—叁衣缽具,要有一個節量。“知足”:就是沒有的話也要知足,知足常樂、能忍自安。“趣得供事”:對供養這種的方法,要很如法次第的,不要生出一種貪心來。“不應蓄積”:就是不應該多多益善,不怕多,有人供養什麼就接受;接受了,用不了就存起來。好像人家供養錢,你不需要用到這麼多錢,把它存到銀行去,這就叫蓄積。蓄是儲蓄,積就是積存起來。修道的人“身邊無愛物,自無煩惱生”,在你的身上沒有什麼可愛的東西,沒有什麼可放不下的東西,自然就沒有煩惱生出來了。
3、明戒能生諸功德
此則略說持戒之相。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波羅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諸禅定。及滅苦智慧。
這是說戒能生長一切的功德。出家修道的人,想要立功立德,怎樣去立呢?就是持戒。你時時都依照戒律去修行,持戒而不犯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做一些犯戒的事情,這就能生一切的功德,什麼功德都會生出來。你持戒不貪,不貪就是布施,能持戒也就有布施的功德;你持戒不犯戒,不犯戒也就是持戒的功德;你持戒能忍辱,這是忍辱的功德;你持戒也就是精進,這是精進的功德;你持戒也就會得禅定,這是禅定的功德;你持戒能生出種種的智慧來,這就是智慧的功德。你持戒就能生出種種的功德,所以戒是最要緊的,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都是從持戒成就的。以持戒的功德才能成佛;以持戒的功德才能做菩薩;以持戒的功德才能證阿羅漢果,所以“戒”是最要緊的。因爲這個,所以出家人一定要受戒,受了戒之後要守戒,不犯戒。
戒就是“諸惡不作,衆善奉行”,所有一切的善事,盡量去做;所有一切的惡事,盡量不去做。不要做一些善惡夾雜的事,善惡夾雜是怎麼樣子呢?你做一點善事,又夾雜著一點惡事;口是心非,口裏說的是很好的,心裏想的是很壞的。這都是不持戒,這也就是善惡夾雜。做點好事,而有所貪求,這就是惡事。好像來拜佛,到道場裏頭,或者偷東西,或者來騙騙人,這都是善中有惡,善惡夾雜,將來的果報都是絲毫不爽的。所以我們道場裏拜佛,必須以純潔的清淨心來拜佛。不要在道場裏拜佛,趁著人家看不見時,自己就偷東西,這樣子將來會沒有手,甚至于有手也不會用,這都是偷東西的果報。所以你看那個瞎子看不見東西,也就因爲跑到道場裏頭去偷東西;或拽子,手不會用,也是因爲偷東西,這都叫善惡夾雜。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明白因果,不要錯因果。你“差之絲毫,謬之千裏”這因果是很厲害的。爲什麼我們要諸惡不作,衆善奉行呢?就因爲有因果關系,種善因就會結善果,種惡因就會結惡果,所以我們不可以隨便做壞事,要諸惡不作,衆善奉行。
“此則略說”:戒,能生一切的功德,所以在前邊略略說一說這個“持戒之相”:前邊說的這一段經文,這都是應該持戒的一種相狀。不販賣、不持錢財、不貿易、不販毒、不去畜養奴婢、不去教人民做這種壞事。這一切一切,還有今天所講的不要作咒術、仙藥。這些都是持戒之相,受持戒律的相狀。“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持戒律就是依照解脫的根本去做,順著解脫的根本去修行。“故名波羅提木叉”:所以戒又叫保解脫—保證你能解脫,保證你能得到自在。你若持戒,就能得到自在;你若不能持戒,就得不到自在解脫,所以叫保解脫。又叫別解脫—就是特別的能得到一種解脫。又叫別別解脫—各別各別的能得到解脫。這是波
羅提木叉的意義。“因依此戒”:你因爲依照戒律去…
《佛遺教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