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意有问题了,这一定要损财的,你小心一点。正月小心,二月又要谨慎,三月更要特别注意。”你看!没有好的月,那一个月都是不好的。“这一九八O年过不去的,这一年啊!真是大难临头啊!”“怎么搞的?”这都叫占相吉凶。
“仰观星宿”:仰,抬起头看看。“你知道吗?我今天看见北斗星发亮,真正天主就要出世了。生在什么地方?生在河南洛阳那个地方,将来到那个地方找皇帝去。”你看看!什么他都知道,但是自己吃几碗饭,多少粒米?你问他,他瞪眼睛,不知道了,这叫仰观星宿。“推步盈虚”:推步,即是推历。推敲日月盈虚的现象。“历数算计”:历数,就是搞算术的。推步将天文学、地理,来算呀算的。“皆所不应”:这都是出家人不应该做的事情。
节身时食。清净自活。
“节身时食”:节身,对自己这个身体,一定要很小心,天天要做点运动,不要叫它那么懒,懒骨头似的。或者打打太极拳啊,或者做点健身运动啊,不要接近这么多女人啊!这都叫节身。时食,你要按著时候来吃东西。不要今天早,明天晚,后天又不吃东西。要有一定的时候,所以我们万佛圣城吃饭一定要在十一点钟吃饭。因为我们一天只吃一餐,若十一点不吃饭,会把我们所有出家人的肚子,都给饿得哭起来了。“清净自活”:生活一定要清净,不要那么染污,不要乱吃东西。你乱吃东西,那也是染污。所以要维持自己的生命令之清净,一点染污也没有。
学无止境,时时刻刻都不要放松,不要懈怠,不要懒惰。常常抱著一种虚心,不要自满,不要说我学佛学了几十年,已经够了,我什么都知道了。时时都要有若无、实若虚。本来是学得有一点成就,但是不可以自满,不要说我已经比任何人都明白得多了,不需要学了。要“有若无”,有好像没有似的;“实若虚”,实就是自己有所成就,功夫也有了,定力也有了,慧力也差不多了,但是这个时候还不要自满。所以“实若虚”,就是真真实实,有了道德,有了学问,有了智慧,有了定力,但也不要生出一种骄傲的心。常常要躬行实践,做人所不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做人所不愿意做的事情。人所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吃亏。不占便宜、受苦、不单独享福,能这样子,这对佛教有大益,学佛一定会有所成就的。还要忍人所不能忍的,让人所不能让的,好处要给人,不要给自己,要对人有好处,要利益人,不是要利益自己。你真正能利益人,那就是菩萨发心。我们为什么不能成道?就因为由无量劫以来到现在,不肯利益其他人,只是注意自己,所以我们到现在还是修不成功。想要修成功,就要多吃亏,不占便宜;学傻一黠,不要学得那么聪明。这样子,一天比一天,你真正的智慧就会现出来了。
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蓄积。
佛讲经文,是说得令凡夫不增加他的过错。现在这一段经文,就是令外道不损他的智慧。前面说的是凡夫僧;现在是说外道,一切的旁门外道。所以说“不得参预世事”:不得,就是不可以。参预,参是参加;预就是参加某一个政党啊,或者某一派,有党有派,去做政治的活动。世事,就是世间、国家,一切政治的事。不得参加国家政事,因为出家人是要修出三界,出世的法门,不可以像世间人那样同流合污,随随便便。“通致使命”:就是给国家做钦差大人、使臣,在两个国家之间互相通使命,这都是不应该做的。因为这是世间人所做的事情,出家的比丘是不应该做这种事的。做这事情就不合乎波罗提木叉,保解脱这戒法了。
“咒术仙药”:就是旁门外道念一种咒,好像茅山的法术,或者暹罗、缅甸、南洋一带,叫做“降头”的咒术。这种咒术不是指佛教里头所有的咒术。佛教的咒术,它是正法;这种咒术是邪法,是旁门外道所用的一种邪法。或者画一个符,或者送你一个什么秘密的咒,或者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字”,这都是仙药。仙药,就是用咒术加持这个药,说什么病都能治,这都是迷人和骗人的一种方法。就算加持的药灵了,这也不是正法,这都是外道的法门。咒术、仙药这些都是种种旁门左道的方法。
“结好贵人”:结好也就是讨好;结是结交、讨好贵人。贵人就是做官的;也就是到做官的地方流虚捧盛,或者去巴结,用种种的手段,结交贵人。“亲厚媟慢”:媟慢也就是一些唱歌、跳舞、饮酒的酒吧,或者是做种种不合法的人,或者男的、女的,乱七八糟的,这不必详细说出来。亲厚就是对他们不知有多好,和他们做朋友,和这些或者做妓女、娼妓这一类的人来往很密切,很有感情的,去亲厚媟慢这些骄傲的人。“皆不应作”,这些事情,真正修道的人都不应该去做。
要怎样呢?应该“当自端心,正念求度”:应该自己端心,心没有邪念,没有邪知邪见,没有不正当的思想。正念,念也要正。端心正念就是叫你不要打其他的妄想。求度,就是要求得度。得度就是了脱生死,从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到涅槃彼岸,这就得度了。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说你尽是吹毛求疵,好像马的身上,你若是不吹它的毛,它的身上看来很好、很光滑的;你若是一吹马毛,就会看见马的皮上有很多小小的毛病,或者小小的疙瘩,小的疮,这叫吹毛求疵。瑕,就好像美玉有一道裂痕,这叫瑕疵,这种就是毛病。也就是自己邪知邪见的这种习气,不应包藏著,都应该坦白,不应该覆藏起来,不应该把自己的短处收起来,叫人看不见,只表示自己的长处。
“显异惑众”:显,是显露出来。异,是奇怪的事情。好像催眠术,这很见功的,你一催眠,这个人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这都是异端。还有好像扶鸾、鸾盘,或者鬼上身,或者用种种方法来骗人、迷惑人,令人不认识,不清楚了,这都叫显异惑众,标异现奇。令一般没有知识的人就都迷惑了,不知道,不懂了,这都是一种骗人的方法。
“于四供养”:好像在家人—优婆塞、优婆夷,应该供给出家人饮食、衣服、卧具(卧具就是睡觉用的东西)、汤药(有病的时候要供养汤药),这叫四事供养。对四事供养,你不应该贪而无餍,不应该自己有了,还要去攀缘,还要叫人供养,要得少为足,要知足。所以“知量”:知道自己应该用的数量—三衣钵具,要有一个节量。“知足”:就是没有的话也要知足,知足常乐、能忍自安。“趣得供事”:对供养这种的方法,要很如法次第的,不要生出一种贪心来。“不应蓄积”:就是不应该多多益善,不怕多,有人供养什么就接受;接受了,用不了就存起来。好像人家供养钱,你不需要用到这么多钱,把它存到银行去,这就叫蓄积。蓄是储蓄,积就是积存起来。修道的人“身边无爱物,自无烦恼生”,在你的身上没有什么可爱的东西,没有什么可放不下的东西,自然就没有烦恼生出来了。
3、明戒能生诸功德
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
这是说戒能生长一切的功德。出家修道的人,想要立功立德,怎样去立呢?就是持戒。你时时都依照戒律去修行,持戒而不犯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做一些犯戒的事情,这就能生一切的功德,什么功德都会生出来。你持戒不贪,不贪就是布施,能持戒也就有布施的功德;你持戒不犯戒,不犯戒也就是持戒的功德;你持戒能忍辱,这是忍辱的功德;你持戒也就是精进,这是精进的功德;你持戒也就会得禅定,这是禅定的功德;你持戒能生出种种的智慧来,这就是智慧的功德。你持戒就能生出种种的功德,所以戒是最要紧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从持戒成就的。以持戒的功德才能成佛;以持戒的功德才能做菩萨;以持戒的功德才能证阿罗汉果,所以“戒”是最要紧的。因为这个,所以出家人一定要受戒,受了戒之后要守戒,不犯戒。
戒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所有一切的善事,尽量去做;所有一切的恶事,尽量不去做。不要做一些善恶夹杂的事,善恶夹杂是怎么样子呢?你做一点善事,又夹杂著一点恶事;口是心非,口里说的是很好的,心里想的是很坏的。这都是不持戒,这也就是善恶夹杂。做点好事,而有所贪求,这就是恶事。好像来拜佛,到道场里头,或者偷东西,或者来骗骗人,这都是善中有恶,善恶夹杂,将来的果报都是丝毫不爽的。所以我们道场里拜佛,必须以纯洁的清净心来拜佛。不要在道场里拜佛,趁著人家看不见时,自己就偷东西,这样子将来会没有手,甚至于有手也不会用,这都是偷东西的果报。所以你看那个瞎子看不见东西,也就因为跑到道场里头去偷东西;或拽子,手不会用,也是因为偷东西,这都叫善恶夹杂。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明白因果,不要错因果。你“差之丝毫,谬之千里”这因果是很厉害的。为什么我们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呢?就因为有因果关系,种善因就会结善果,种恶因就会结恶果,所以我们不可以随便做坏事,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
“此则略说”:戒,能生一切的功德,所以在前边略略说一说这个“持戒之相”:前边说的这一段经文,这都是应该持戒的一种相状。不贩卖、不持钱财、不贸易、不贩毒、不去畜养奴婢、不去教人民做这种坏事。这一切一切,还有今天所讲的不要作咒术、仙药。这些都是持戒之相,受持戒律的相状。“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持戒律就是依照解脱的根本去做,顺著解脱的根本去修行。“故名波罗提木叉”:所以戒又叫保解脱—保证你能解脱,保证你能得到自在。你若持戒,就能得到自在;你若不能持戒,就得不到自在解脱,所以叫保解脱。又叫别解脱—就是特别的能得到一种解脱。又叫别别解脱—各别各别的能得到解脱。这是波
罗提木叉的意义。“因依此戒”:你因为依照戒律去…
《佛遗教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