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一)▪P5

  ..續本文上一頁自圓滿的人,就可以修持佛法了。如果你對佛法、正法的信心不足,可以培養信心,可以多看佛書,看解脫的利益,看輪回的過患,可以逐步對佛法、對正法生起具足的信心,這些都特別重要。大家要仔細觀察自己的相續,看看有沒有這些條件?有沒有這些暇滿?有了我們一定珍惜,如果沒有,一定要努力使自己成爲暇滿的人身。 

   如果你們真想解脫的話,我的要求是:別欺騙自己,別糊弄自己,否則到時候會後悔的。外面什麼樣的人都有,說什麼的都有,但是要有自己的知見,有自己的信念,別退了。有的居士沒有進步,甚至退步了,我的心裏特別可憐他們,很惋惜。這些人失去了這次本可以解脫的機會,今後還要在輪回中感受痛苦。現在投生爲人都有這麼多苦難,何況投生到惡道裏去呢?

   現在讓你們從暇滿難得開始修,有點不滿意是不是?不這樣修你能思惟這些道理嗎?不思惟這些道理,你能明白麼?等你真正明白了,你就不敢虛度光陰,不敢荒廢人身,不敢浪費時間,每時每刻都會抓緊了。不這樣修,不會有解脫的機會。自己有沒有用心,有沒有那個境界,自己最清楚,糊弄誰呢?現在的人都非常傲慢,看了幾本書,看了幾張光盤,就覺得自己挺有知見,挺有智慧似的。你會說的那幾句,就像鹦鹉學舌,誰都會,有什麼了不起的?有什麼值得傲慢的?你那叫讀,不叫講。你把自己對輪回的認識,對因果的感受講出來,讓大家聽一聽,這才是自己的見解。

  每個人都把握著自己解脫的機會。讓自己痛苦,還是讓自己快樂,都是自己的權利。自己可以做主,是選擇堅持到底,還是選擇中途放棄。修行也是一場戰爭,有勝利的時候,自然也有失敗的時候,別害怕,繼續往前,堅持下去,一定會勝利、一定會成功、一定會解脫!

  4、十種圓滿之五種他圓滿

   百日共修,這麼殊勝的法會,肯定會有很多障礙,共同的障礙和個人的障礙都有。這些什麼時候能顯現,誰也說不好。魔,有外魔、心魔等等,有時候讓人感覺不到是魔、是魔力,過後一看,哦,那是魔、是魔力。這些都很正常,有佛就有魔。在修行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魔和障礙,所以一定不要忘記上師叁寶,一定不要忘記祈禱上師叁寶,每時每刻都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時刻把握住自己的心,保持穩定,保持清淨。如果師徒之間、道友之間,金剛兄弟姐妹之間出現矛盾,互相傷害、互相誹謗、互相舍棄,這些才是真正的障礙。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別的都不算什麼。

   前面已經講過十種圓滿中的五種自圓滿,還有五種他圓滿,我們今天來學習這些。

   (1)如來出世。叁有(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成、住、壞、空四期稱爲一劫,佛示現成佛、輾轉*輪,這個劫就有了佛法的光明,稱爲光明劫。佛未出世的劫稱爲暗劫。如果我們處在暗劫中,得不到佛法的光明,當然就沒有機會修持正法,也不可能解脫成佛。我們所處的這個光明劫,會有一千尊佛出世,所以叫賢劫。賢劫形成之前,整個叁千大千世界都是一片大海;賢劫快要形成時,大海裏升出千朵千瓣的花。淨居天的天人通過神通一看,此劫當中能出現一千尊佛,便將這個光明劫取名叫做賢劫。一千尊佛在南贍部洲的中央——印度金剛座示現成佛,叫賢劫千佛。我們這個時期,賢劫第四尊佛釋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剛座下示現成佛,如來出世這個圓滿我們有了。

   過去的現喜大劫中有叁萬叁千佛出世,隨後是一百個暗劫。後于具圓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隨後又有一百邊鄙劫,後于具賢劫中有八十四俱胝佛出世,後有五百暗劫,後于見喜劫中有八十俱祗佛出世,後出現七百暗劫,後于具喜劫中有六萬佛出世,隨後此賢劫出現。

   從人壽八萬歲時拘留遜佛出世,至最後人壽無量歲時勝解佛出世,之間有一千尊佛到此世界南贍部洲中央的印度金剛座,成就圓滿正等覺,轉妙*輪,所以叫光明劫。後有六十種惡邊鄙劫,後于具數劫中有一萬佛出世,後有一萬種惡劫。這樣暗劫和明劫交替出現。若遇暗劫,則連叁寶的名字也聽不到。尤其是密宗金剛乘的佛法,只是偶爾出現,其它時候沒有。如邬金蓮花生大士說:“往昔初劫普嚴劫時,先生王佛的聖教中已廣泛宣揚密法,現在釋迦牟尼佛的聖教中出現密法,將來千萬劫過後華嚴劫時,與現在的我相同的文殊師利佛出世,將廣泛弘揚密法。因爲這叁劫的衆生可堪爲密法法器,其它任何時候都無有密法,因爲衆生不堪爲密法法器。”

   (2)佛已說法。佛出世後,沒有宣說正法,而是處于平等定中,這對我們來說與佛未出世沒有什麼差別,我們仍然得不到佛教正法的光明。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剛座菩提樹下,證得圓滿正等正覺的果位後說:“深寂離戲光明無爲法,吾得猶如甘露之妙法。縱爲誰說亦不能了知,故當無言安住于林間。”佛知道衆生的愚癡顛倒,即便聽聞到正法也不會相信,不會去修學,所以在隨後的七七四十九天當中,佛都沒有說法。梵天、帝釋天得知後,供養*輪、右旋海螺等八吉祥物請求世尊轉*輪。

   釋迦牟尼佛已依次叁轉*輪,爲適應所度化衆生的根機而示現不可思議的身相,以九乘次第法成熟所化衆生的相續,使他們得以解脫。

   (3)佛法住世。佛已出世說法,聖教住世期已圓滿,正法已隱沒。前佛的聖教已圓滿,後佛的聖教尚未出現,期間稱爲聖教空世,與暗劫沒有什麼區別。除了有因緣福德的刹土中有獨覺出世外,沒有講法、聞法、修行。釋迦牟尼佛是賢劫千佛的第四尊佛,第五尊是彌勒佛,現在還沒有示現成佛。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結束了,彌勒佛的教法尚未開始,這中間是空劫,沒有佛法。

   在藏傳佛教裏講,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共有五千年,普賢密意的聖教期(果法時期)一千五百年,修行期一千五百年,教法時期一千五百年,相法時期五百年,共有五千年。現在已經到了叁千五百多年、近四千年了,已經是時世、衆生、壽命、見解及煩惱五濁深重的時期,但教法與證法還沒有隱沒,尚存于世,所以也具足聖教正法圓滿。等到了相法時期,佛法實際上就沒有了,只是保存著一個形式。現在快要到那個時候了。我們看現在很多人,學佛修行都在表面上,都是形式上的東西,實際上沒有信佛,也沒有修行,就是這個原因。

   (4)自入聖教。正法已經住世,但如果自己不入佛門,自相續中也不能得到教法和證法。就像太陽照亮萬物,盲人卻什麼都看不見一樣;就像已經到了河邊,自己不飲水就不能解除幹渴一樣。如果入佛門是爲了斷除今生的病魔,或逃避來世墮落惡趣的痛苦,那麼即使爲了利益或來世人天的快樂與幸福而入佛門,法只能稱爲善願之法,也沒有真正趨入正道。只有真正了解輪回沒有任何真實意義,爲求解脫而趣入佛門的,才能稱爲入道者或入佛法者。

   (5)師已攝受。雖然入了佛門,但如果沒有善知識攝受,也不能得益。如《般若攝頌》雲:“佛法皆依善知識,功德勝主佛所說。”佛經浩瀚,聖教繁多,所知無窮無盡,若不依靠上師的竅訣,就不可能了知攝集諸法的要點而修持。從前阿底峽尊者來西藏時,庫鄂種叁人曾問尊者:“一個修行人要得到解脫和遍知的果位,經論教典和上師的竅訣哪一個重要?”“上師的竅訣重要。”“因爲即使能夠讀誦傳講叁藏,也通達了諸法的法相,但如果修行時沒有上師竅訣的修法,那麼正法和修行人將脫離。”“雖然清淨守持叁律儀戒,但若對輪回未生起厭離,仍然是輪回之因。即使是叁門日日夜夜精勤修善,但如果不知回向圓滿菩提,那麼善法也會被顛倒分別念滅盡。雖然具有智德持戒修學等功德,但如果沒有舍棄世間八法,則一切所爲只能成爲今生的生計,不可能獲得來世之道。”因此上師善知識的攝受非常重要。

  現在釋迦牟尼佛教法還沒有結束,我們有時間的圓滿。但如果我們不進佛門,或者進入了佛門卻沒有上師攝受,不接受上師的竅決,也就不能懂得這些教法。沒有上師的竅訣,無論你學得怎麼好,修得怎麼好,也不可能解脫,不可能成佛。

  5、暇滿難得觀修之一

   今天是學習暇滿難得的第五天。人身分叁種:一般的人身,特別的人身,還有珍寶般的人身。珍寶般的人身是暇滿的人身。我們都得到了人身,但還不知道這是不是暇滿的人身。我們得到的人身,如果不是暇滿的人身,就不能修持正法;如果我們不能修持正法,就不能解脫。所以我們要仔細觀察自己的相續,看看已經得到的這個人身,究竟是不是暇滿的人身。

   有些人,沒有佛法裏的知識和福報,也沒有世間法裏的知識和福報。這樣的人身是一般的人身。

   在世間上有權勢、有財産、聰明能幹有福報的,這是特別的人身。

   暇滿的人身也可以稱爲珍寶般的人身,能信佛學佛還有時間修行的人,就是暇滿的人身。他未來的快樂與幸福是長久的,他可以得到徹底的解脫,這樣的人身才是真正珍寶般的人身。

   我們現在觀修暇滿難得,首先就要觀察什麼是閑暇,什麼是圓滿,自己是不是遠離了八種無閑暇,具足十種圓滿。如果沒有具足,就需要努力,信心不足可以培養信心。沒有真正入佛門的,認真修學,也可以真正進入佛門。如果具足了,你就是暇滿的人身,就有解脫的機會和成佛的可能。用這樣珍寶般的人身在圓成佛道的路上奮鬥,一定能成就!

   我們現在要系統地學,按次第來修。聽開示,看書,反複觀修當天講的內容,不要往下看,不要觀修其他的,這才叫實修。七天觀修暇滿難得,已經很少了,不能再少了。一天最好靜坐四個小時,至少坐一兩個小時,這是一種修持的方法。一會兒看這個,一會兒念那個,這都是盲修瞎煉,參加了百日共修也沒有用,過了一百天還和以前一模一樣。就像水裏的石頭,在水裏泡的時候,…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