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二)

  (叁)金剛薩垛除障法

  1、衆生皆有佛性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佛和凡夫是一體的,因爲佛的本性與凡夫的本性是同樣的。佛也曾經說過,每個衆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佛也好,凡夫也好,一切衆生都是佛,但是有的成佛了,有的沒有成佛。盡管本性都是佛,但不等于成佛。認識到了,覺了,那個時候你才成佛了。沒有認識到的時候,還是迷,這叫凡夫。應該承認自己其實就是佛,但是因爲你沒有認識到,所以不敢承認。

  佛法是人的一種活法,人應該通過佛法活著。但是我們很多人把佛法當作神話,把自己的生活同佛法分開,所以活得特別累。應該把佛法與你的生活融爲一體,不應該分開,但是你卻把它們分開了,這叫無明愚癡。佛和自己也是不應該分開的,因爲佛和自己是一體的,自己就是佛,佛就是自己。你把它們分開了,這也叫無明愚癡。

  不要搞得太深奧了。一說自己是佛,就懷疑了,哦,我能行嗎?一說佛法,又懷疑了,我能做到嗎?然後把修行和生活分開了,“這是我修行的時間,這是我生活的時間,這是我念佛的時間,這是我工作的時間。”這麼分,你永遠不可能解脫,也不可能成佛。你弄錯了,不能這樣。

  佛是什麼?佛是最聰明、最能幹的人,所以活得輕松、自在、快樂。凡夫是最愚癡、最不能幹的人。佛的活法是佛法,凡夫的活法不是佛法;佛做對了,用佛法來活;凡夫做錯了,用另外一種活法,所以活得累,活得痛苦。佛和凡夫只有這個區別。

  每個衆生都想快樂,都不願意感受痛苦,而佛法就是解決痛苦的方法。尤其是大乘佛法,講的都是如何接待人,如何處理事,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去除自私自利,如何替對方著想,跟衆生融洽相處。怎樣不傷害他人,不影響他人,同時也避免他人傷害自己,避免他人影響自己等等一些生活方法。遇到一種障礙,就會增加一種智慧;遇到一種違緣,就能提高一個層次。如果你真有智慧的話,在日常的生活、工作當中學修,這樣才能解脫、才能成就。

  不管什麼時候都會站在佛法裏講的道理中,接待人,處理事,這才是真正的成就。天天在佛堂裏坐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地念,不生活、不工作,一不動,二不說,叁不想,光念阿彌陀佛,就是一心念佛了?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把這些事、這些人看得清清楚楚,所言所行,所思所想,所有的對境,所有的緣起,所有的內情外器都當成是阿彌陀佛的含義,你能保持在這個狀態中,這才是一心不亂地念佛。

  也許有人問,那我吃飯的時候怎麼辦?連吃飯的念頭都沒有嗎?不是這個意思。念佛,首先把佛字的含義弄明白,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是無量覺,你把無量覺的含義弄明白,然後把自己的心安住在那個認識當中,安住在那個覺悟當中,這才是一心念佛,之前都是妄想、分別。

  有的人以爲,光念阿彌陀佛四個字是專念,如果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或者念“南無藥師佛”就是雜念,這就搞錯了。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金剛薩垛佛、藥師佛,這些都是佛字的含義。你弄明白了,那個時候涅磐、輪回、佛、凡夫,一切一切都是佛字的含義,沒有任何分別,這才是一心不亂,這個時候才有一心念佛,之前是不可能的。有分別念,有執著、妄念,那就還是沒有念佛。佛是完全清淨,完全平等的,不會有煩惱,不會有分別。你有分別,你有煩惱,那你還是沒有念佛。

  佛不停地轉,凡夫也不停地轉,衆生是不停的輾轉輪回,佛是不停的輾轉淨土。一個是由對輪回的貪戀心轉來的,一個是由慈悲心,主要是悲心而轉來的。因緣也不一樣,一個因緣是煩惱,一個因緣是清淨心。境界也不同,佛的境界是淨土,凡夫的境界是輪回。佛快樂,凡夫痛苦。

   現在我們說,“這是娑婆世界,那邊還有個世界叫西方極樂世界,從這裏到那裏就是往生。”這都是方便語,都是指的一個。一個是覺,一個是迷。佛覺,就沒有煩惱,只有清淨心,所以他的境界是淨土;凡夫迷,沒有清淨心,只有煩惱,所以他的境界是輪回,是娑婆世界。佛對衆生的大悲心那麼強,一刹那也不可能休息,爲救衆生會不停地轉。凡夫有貪心,所以也不停地轉。這就是佛與凡夫的不同。

   你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亂的時候,你已經往生了。那個時候,不論到什麼地方都是清淨,都是極樂世界。在你的境界中,都是好人,沒有壞人;都是好事,沒有壞事;都是好處,沒有壞處。

   凡夫沒有一心念佛,有好和壞的分別,有佛和魔的分別;有時候執著佛,有時候執著魔,實際上佛和魔都是因自己執著而顯現的。執著佛,佛也會傷害你,執著魔,魔也會傷害你;執著好,好也會傷害你,執著壞,壞也會傷害你。有分別念、有妄念,所以有壞人,有壞事,有不好的地方,一旦遇到這些的時候,心裏就特別煩惱、痛苦,就又開始了輪回。

  煩惱是執著來的,痛苦也是執著來的。你覺得不好,特別反感、想不通、想不開的時候,那是愚癡,因爲不會換角度。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兩面的。好的地方是用佛的心來看的,不好的地方是凡夫的心來看的。佛只看好的地方,都觀爲清淨,都觀爲圓滿。凡夫只看不好的地方,所以在一切境界中都會被影響、被傷害。念頭一轉,就解脫了。關鍵是,凡夫即使懂得了這個道理,也沒有辦法轉過來,正是這些業障遮蔽了我們的佛性。

  2、業障的種類

  從本性清淨的角度來講,我們都有如來的智慧和福德,都有佛性。但是從斷證圓滿的角度來講,我們沒有斷除罪障,沒有證得這些真理,沒有斷證圓滿的功德,所以我們不是斷證圓滿的佛。通過修行,去除了妄想執著的遮蔽,使本來具有的如來智慧的本性現前,得到無漏的圓滿功德,那個時候才是成佛。每一個衆生都可以成佛。

  我們能夠遇到這麼殊勝的密法,尤其是大圓滿法,完全可以在今生成佛,甚至立即成佛。我天天強調,學佛修行一定要盡心盡力、全力以赴,只要認認真真學佛,老老實實修行,我們都能即身成佛。但是我們學佛不認真,修行不老實,總是在散漫懈怠中虛度光陰,雖然自己也不希望這樣,但是沒有辦法。這是什麼緣故呢?這都是因爲我們有業障。它們障礙著我們,讓我們遇不到正法,遇到了也難以修持,修持起來又不老實;它們讓我們對上師叁寶、對自己的信心不足;它們讓我們不明白佛法中講的道理;即使明白了也很難用來改變自己。

  如果你的起心動念沒有正知正見來護持的話,那麼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在造惡業。其實我們很多人每時每刻都在造惡業,造惡業的結果就是墮落惡趣。我們在講輪回過患的時候講過地獄、餓鬼、傍生的痛苦,跟那些痛苦比起來,人間再大的痛苦也算不得什麼。

  我們都已經皈依佛門,皈依上師叁寶了,在相續中有皈依的戒體。很多人都受過居士五戒、沙彌戒、比丘戒、比丘尼戒,這些都是別解脫戒。我們發菩提心,也就受了菩薩戒。接受灌頂,進入密乘以後,還要護持密乘叁昧耶戒,詳細說起來有成千上萬條戒,最起碼也要護持十四根本戒。

  我們都犯過很多很多的戒,造過很多很多的惡業,雖然現在我們還沒有墮落惡趣,還沒有感受惡趣的痛苦,但是在我們的相續中一直都有墮落惡趣的因。我們的生命是無常的,死期是不定的,什麼時候死誰知道?現在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事比消業還重要。我們要統統地忏悔,把這些業障都消除清淨,這些都是墮落地獄、墮落惡趣的因,因緣果報不會有浪費,不會有絲毫差錯。

  然後是煩惱障,有人我執和法我執兩種,主要障礙解脫。我們平時這些胡思亂想的分別念都是煩惱,煩惱有無數,大概的說有八萬四千多種,這些煩惱總集起來是貪嗔癡慢疑五毒,五毒總集起來是貪嗔癡叁毒。有煩惱就有人我執,有人我執就有煩惱,有煩惱就不能解脫,不能超出輪回,不能了脫生死,連聲聞和緣覺的果位都得不到。

  還有所知障,十地以下的菩薩和凡夫都有所知障。所知障是法我執引起的,沒有證悟叁輪體空的智慧,沒有用智慧來攝持每一個起心動念,執著叁輪有真體、實體,那麼所有的這些起心動念都是所知障。

  最後是習氣障,極其微小的所知障成爲習氣障,這是最後的障礙。所知障和習氣障主要障礙成佛,障礙證得無上菩提果。

  修行修到登地菩薩的時候,業障基本上沒有了,修到八地菩薩的時候才徹底斷除煩惱障。修到十地菩薩,所知障就沒有了,到了十地菩薩的時候只有微小的所知障和習氣障,它障礙成佛和斷證圓滿。最後習氣障也斷除了,就證得圓滿了,成佛了。

  我們的相續中有很多很多障礙,所以我們總有擺脫不了的痛苦,學佛、修行也很難。外魔、心魔很多很多魔,都障礙你,幹擾你,不讓你精進,讓你懈怠,讓你懶散,這些都是障礙啊!如果沒有障礙的話,我們會很容易成就。

   我們常說的本覺,就是本性當中具有的智慧。我們有業障的時候,業障像雲一樣把它擋住了,看不見明淨的天空。雲散了,天空本來的清澈自然顯現出來,清淨本性自然顯現,大智慧大覺悟自然就有了。所以現在我們不必刻意去追求證悟什麼道理,重要的是消業。

   消業的方法有很多種,金剛薩垛除障法是最殊勝、最圓滿、最快速的,通過這種方法我們能很快消除一切障礙。金剛薩垛佛,是一切諸佛的總體,是一切本尊、一切壇城的主持。觀修金剛薩垛佛,等于觀修一切佛,觀修一切本尊。金剛薩垛百字明是咒王,是一切咒語的精華,念誦金剛薩垛心咒或百字明等于念誦一切佛的名號、一切本尊的咒語。

   普賢王如來曾經授記過:末法時期的衆生只有金剛薩垛佛能救度。末法時期的衆生業障深重,金剛薩垛佛發願,要幫助衆生消除業障,所以我們這些末法時期的衆生與金剛薩垛佛最有緣。無論修持什麼法門,…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