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繞朗月涅得堅巴的 須彌四洲日月飾
桑吉揚德莫得破瓦意 觀想佛刹作供養
晝根那大揚拉秀白秀 願諸衆生行佛刹
章格熱ra納曼紮波匝美嘎薩摩紮薩帕ra納薩瑪耶啊吽
邊念邊供,邊念邊擦,手裏握著供品,順時針、逆時針各擦叁次,供七堆,這是一遍。
然後再順時針、逆時針各擦叁遍,念誦儀軌、擺放供堆,反複地這樣供修。我們平時修五加行的時候,曼茶羅要修十萬遍,主要是修七堆曼茶羅。供叁十七堆曼茶羅比較複雜,儀軌也長,叁身曼茶羅容易一些。七堆曼茶羅最方便,儀軌只有四句,還有一個供曼茶羅的咒,共五句,幾秒鍾就能修完一遍。
曼茶羅的修法我們已經學習好幾天了,在百日共修裏爲了大家都能學會、都能記住,所以講得比較詳細。有的法師講法只講一兩天,很多人都很珍惜,但是好多東西不是一兩天就能講完的,只有經過漫長的聞思修行才能領會。
(3)觀想修習曼茶羅
爲了成佛,我們要通過曼茶羅的修法來快速圓滿福慧資糧。如果家裏沒有佛堂,或者沒有條件、沒有時間請曼茶盤和供品,也不要太執著這些,可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修。我們操作的曼茶羅和供品是一種表法,是外在的,關鍵是內在的曼茶羅——觀想。所修的曼茶羅是供養的對境——一切上師叁寶、善神護法。所供的曼茶羅是這些供品:整個叁千大千世界、叁身佛刹土中所有珍貴稀有、清淨美好的東西,包括自己的身體、財産和所積的功德都供養給上師叁寶和一切善神護法。
這些都可以用心來觀想,觀想一遍,就是修一遍曼茶羅,隨時隨地都可以,心裏觀想一秒鍾就行,在幾秒鍾、十分鍾裏能修持很多次曼茶羅,很方便,這是積福最好的方法。如果你連這個都做不到,那就沒辦法了。
如果有條件,在固定的時間、地點,按照儀軌修是最好的。家裏有佛堂就在佛堂裏修;如果沒有佛堂,可以單獨布置一個叁層的供桌,擺上佛像、佛經、佛塔和所修的曼茶羅,再擺香、水、花、水果等供品,所修的曼茶羅也要擺在供品裏。擺上供品,上香、磕頭,然後坐下,開始做所修的曼茶羅。做完以後供在佛堂上,平時不用動,弄髒了,就清洗幹淨重新供上,這是做供養的對境,代表一切諸佛的壇城。接著做所供的曼茶羅,供哪一種都可以。在佛堂裏,可以供一遍叁十七堆曼茶羅,接著供七堆曼茶羅,邊念邊擦、邊念邊供,反複做,儀軌熟悉了就很快。供七堆曼茶羅的時候也可以不念儀軌,因爲剛開始修叁十七堆曼茶羅的時候已經念完了。第二天也是反複這樣做。
不是都想得到福報、想發財嗎?我們不是爲了發財才修曼茶羅的,但是好好地修曼茶羅,財自然而然就能發。現在有些學佛人,只知道求,不知道修,命中有財才能發,命中沒有,從哪裏發?財富也是一種福報,求不來,追不來,是修來的。修曼茶羅是積累福慧資糧的方法,福德、智慧都有了,才能解脫,才能成佛。在社會上也是,你有世間的福報了,日子才能過好。福報修成了,往往會得到出乎意料的財富,“天上掉餡餅”這樣的事也會有。一定要好好地修曼茶羅,這些都是學佛修行,都應該學會,以後有時間也盡量供一供,這是積福最好的方法。
6、供修曼茶羅的必要性
現在很多人站在佛的境界,認爲沒有什麼可供的,也沒有什麼可修的,然後也不供佛了,也不念佛了。但是你看看自己,是否達到了沒有佛、沒有凡夫,沒有涅槃、沒有輪回的境界?如果沒有達到那個境界的話,你還是一個凡夫,你還是有西方極樂世界、有輪回的分別,你就還需要修這些。
如果家裏有條件,就應該設佛堂、供佛像。佛堂代表佛的壇城,是佛住的地方。有沒有住的地方對佛來說無所謂,但是你自己沒有住的地方行嗎?如果你不在乎沒有房子住,住山洞也行、睡大道也行,真正達到那個境界的時候,你家裏可以不設佛堂。如果你還是願意住在別墅裏、不願意住在馬路上的時候,你還是有煩惱、還是有分別。沒有煩惱和分別那是佛的境界,你還沒有達到佛的境界,就不能站在佛的境界裏要求自己。
家裏應該設佛堂,請佛、供佛、拜佛、對佛恭敬。就像是別人給你安個家,請你到家裏,恭敬供養你,你心裏也會高興。如果你什麼都無所謂,沒有什麼可高興的,對這些都沒有任何分別心的話,你就可以不做了。好好地觀察一下自己,你就會發現自己心目當中還是有這些分別念的。別人送你東西、供養你的時候你心裏高興,別人搶你的東西、占你便宜的時候你就不高興。既然你還有這個分別念,你就還需要做這些。這個也要看各人的情況,家裏沒有條件就不要執著那麼多,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供得越多越好。供的佛越多,說明你對佛的恭敬心越大,佛對你的加持也越大。
有的人又找借口,“一尊等于一切嘛,供一尊就行。”你哪有那麼高的見解?一尊佛等于一切,在你的心目中沒有分別嗎?真到了心目中沒有分別,真正能夠證悟一尊等于一切的道理,你真正修到那個境界的時候就可以了。
你還沒有懂那個道理,只是說說而已。沒有弄懂其中的含義、也根本沒有達到那個境界之前別說這些,這都是誹謗佛法,都是造業,這都是帶因果的。因爲那是你跟別人學的,並不是你自己懂得的道理。到你真正證悟了這個道理的時候,你已經開悟、證悟了。
供佛像、佛經、佛塔都行。佛在世的時候親口說:將來佛像代表佛的身,佛經代表佛的語,佛塔代表佛的意。佛像、佛經、佛塔是代表佛的身、語、意,所以恭敬它們,供養它們是代表恭敬、供養佛的身、語、意。
除了佛像、佛經、佛塔,其他代表佛、代表佛的事業、代表佛的清淨的聖物都可以供。凡是能代表佛的功德的、能代表上師叁寶的東西都是我們恭敬、供養的對境。能做到的就要實際去做,不能僅僅靠想。
供曼茶羅的時候,一定要幹幹淨淨的,供品也要整整齊齊的,看起來要很整潔、很莊嚴。平時在佛堂裏也應該是這樣。
在佛的境界裏沒有什麼幹淨不幹淨、整齊不整齊的,沒有這些分別。但是,如果對你來說,美好的事物和破爛的垃圾沒有什麼區別,一樣能吃,一樣能用,你真正達到這個不垢不淨的境界,那你就是個大成就者了,你可以隨便,可以不講衛生。如果你還沒有修到那個境界,就一定要幹幹淨淨、整整齊齊地做供養。
關鍵看你自己的心,自己覺得幹淨、清淨就可以供。自己覺得不幹淨、不清淨的東西不能供,這是對佛的不恭敬、對佛的輕視。要按照自己的境界來做這些,不能按照佛的境界來要求自己,否則這都是過失。現在講究多,“梨不能供,這個不能供,那個不能供……”這不是有依據的說法。
有的人會說空,這個也“空”,那個也“空”,一切都是“空”。又說“沒有什麼可求的,也沒有什麼可得的,無求無得。”在佛的境界中是這樣的,在你的境界中是嗎?如果在你的心目中沒有什麼可求可得的,那在你的境界中也肯定沒有因果了。那麼,別人打你的時候疼不疼?如果疼,你還要受因果,打你就是因,疼就是果。
現在漢地很多人都學禅宗裏的那些鏡界。禅宗的見解特別高,都是佛菩薩的見解。很多人不相信因果,“沒有什麼因果啊!”“沒有什麼殺生,誰殺的?殺了什麼?怎麼殺?這都是空的,我現在都空了。”都空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你還修什麼呢?那你跟石頭、木頭也沒有什麼區別了。你一天不吃餓不餓?你沒吃就餓,吃了就飽,這也是因果。站在佛的境界裏說,輕視因果,也是不可能的。見解越高,取舍因果的行爲越細,不可能不取舍因果,不可能沒有因果。
一定要觀想。現在很多人都是“無想啊,還觀什麼想啊,觀想不是著相嘛。”你真正達到那個無相了?無相也不是沒有相,空不離相,相不離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這是什麼道理?空不離開色,色不離開空,這兩個是一體的。相本身是空,但是空也不離開相。什麼叫著相?分別、執著,這是著相。執著是什麼意思?相的性是空,你不懂這個道理,認爲相的性也是存在、實在、真有的,你就是執著它了。有執著就有分別,這叫著相。
有些人還說:“佛無處不在,還用在固定的位置上觀幾尊佛嗎?”“一塵中有塵數刹,一一刹有難思佛。”但是你有這麼高的見解嗎?你的修行有這麼高的成就嗎?你達到了每時每刻都是修行嗎?佛是無處不在的,你看見了嗎?如果你真正達到那個境界了,不觀想也行。
真正有了空性的見解,才可以說那些話,否則是會帶因果的。這個因果不是一般的因果,跟殺害了幾條命不一樣,殺害了幾條命也是罪過,但是沒那麼大的罪過。你誹謗佛法了,輕視因果了,等于破壞了法界,破壞了佛性,這個罪過是最大的!這種人將來要墮落地獄——最慘的那個地獄,金剛地獄。
供佛,自己盡心盡力就行。如果有這個方便,就一定要請佛、供佛,如理如法地修曼茶羅。如果沒有這些條件,時間也不允許,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修曼茶羅:觀想把叁千大千世界裏的所有珍貴稀有、清淨美好的東西,都毫無保留地供養給諸佛菩薩、上師叁寶、善神護法。每時每刻都看住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心,這就是修行。念念不忘上師叁寶的功德,念念不忘父母衆生的痛苦和恩德,念念不忘如理如法地修行。
如果你有這叁個念念不忘,解脫、成佛不會有問題。
7、修福與布施
我們不能只知道消福,不知道積福。如果我們沒有慈悲心、沒有菩提心,一直在貪嗔癡慢疑的狀態中吃喝玩樂,這一切都是在造業,都是在減福。等到福報窮盡,業力現前,我們只能墮落惡趣,再也沒有解脫的機會。
沒有積福,天天奔忙也發不了財。有人說,“錢是我自己做生意、自己工作掙來的。”實際上,這都是你以前種的因、修過的福報都存于你的阿賴耶識中。做生意、工作只是一種緣,因緣具足而且成熟的時候,才會得果。
我們也可以享受福報,但是不能浪費福報。浪費自…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