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己的時間、財産、功德和一些好的機緣,都是浪費福報。你所得的、所享用的、所占有的這些,都是自己的福報,不能浪費。很多人都認爲這是別人的、是公家的,就隨便用、隨便花,一點點也不在乎。殊不知你有這樣使用的權利,也是你生生世世修來的福報。隨便浪費別人的、公家的財産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福報,這個道理一定要清楚。在寺院裏也是,所有財物都是十方的供養,如果隨便吃、隨便扔、隨便用就是消耗自己的福報。
有的學佛人知道節儉,不敢浪費東西。爛了、壞了的東西也吃,吃這些對身體肯定是不好的。我們可以把它們扔掉,布施給其他的衆生。
念咒語、念佛號,發一個清淨心,發一個好願,願這些都能夠變成其他衆生所需要的東西,讓他們得到。還有我們的唾液、排泄物,對我們來說是特別髒的東西,但是很多衆生都喜歡,他們可以吃、可以用,尤其是餓鬼道的衆生,只有這樣的福報。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餓鬼一直沒有得到吃的東西,有一天,他終于得到一點點唾液,因爲有個修行好的比丘吐唾液的時候發了慈悲心,這樣他的唾液就變成了餓鬼的食物。餓鬼得到了食物,但是還舍不得吃,想留給他的孩子們。我們修金剛薩垛除障法的儀軌裏也有:我們排出來的髒東西都是業障、魔障、罪障,形象上也是膿血、小含生、煙氣,但是這都可以布施給那些冤親債主,也能變成他們喜歡的東西。
我們扔剩飯菜、變質的食物,吐唾液的時候,先念一遍“嗡阿吽”。“嗡阿吽”代表一切諸佛的身口意:“嗡”能清淨;“阿”能增長;“吽”能變化。我們所布施的這些東西,一念“嗡”的時候,通過諸佛身的加持,不清淨的東西都能變爲清淨;一念“阿”的時候,通過諸佛口的加持,就能遍滿整個虛空。我們所布施的東西原本非常少、不圓滿,但是一念“吽”的時候,通過諸佛意的加持,都能變成冤親債主需要、喜歡的東西。所以只要我們發一個清淨心,我們扔掉的東西,就能利益很多衆生。
該花的花,該用的用。有的人貪心、吝啬心特別強,什麼也舍不得,屬于自己的東西也舍不得吃、舍不得用、舍不得花。這種人不可能發財,暫時發財也留不住,肯定會越來越窮。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這些財富,留著它有什麼用?吝啬心那麼強,活著就會變成餓鬼。人間也有餓鬼,就是跟餓鬼特別相似的人。
正道來的東西會去正道,邪道來的東西會去邪道。沒有吝啬心、沒有貪心的人肯定能發財。福報是修來的,不是追來、求來的。消除業障、積累福慧的方法佛已經告訴我們了,傳承上師們,尤其是華智仁波切已經傳給我們了。金剛薩垛除障法、曼茶羅修法,這些修法功德那麼大,我們那麼需要,還不修持、還不精進,難道這還不是愚癡嗎?!沒有希求正法的心,這麼好的機會和緣分還不珍惜,什麼時候才能解脫成就?別學了,沒有用,浪費時間,還是混日子吧!
現在這些人就是混日子,不是過日子。天天吃喝玩,刺激自己。吃了、喝了、玩了以後,內心還是那麼空虛、肮髒、複雜,還有那麼多的煩惱和痛苦,這是享受嗎?如果會吃、會喝、會玩,可以。如果你不會,就不要這樣,那是造業,有嚴重的後果。沒有修行的人不會吃、不會喝、不會玩,他的吃、喝、玩都是造業,都是消福。有修行的人吃、喝、玩才是真正的享受,才有功德,他的福報會越來越大,內心越來越清淨自在,功德和智慧越來越圓滿。
心裏不能忘記修持,隨時隨地可以修,隨時隨地都能積福。持是心裏持,僅僅是嘴裏念沒有什麼用,都是表面上的。你的內心那麼複雜、那麼肮髒,這就是沒有修行。有的人不說那些好聽的話,但是他的內心是那麼善良,那麼清淨,心態那麼穩定,那他就是個善良的人,是個真正有修行的人。
修行的路程很漫長,必定要經過很多磨難,你要看看自己能不能過這些關?我們很多人的心像春天的天空一樣,變化特別快,喜歡胡思亂想,到處挑毛病。實際上根本沒有這些事,都是自己找來的。別在乎這些,好也會變,壞也會變,都沒有恒常的。有時候會感覺狀態好,有時候會感覺不好;有時候自己覺得沒有煩惱了,很有成績似的,有時候又會覺得自己煩惱分別還很多,又沒有自信了。這都是暫時的,什麼也不算,不要去執著這些。
不經過磨難不可能成佛,有佛就有魔,有魔才有佛。一切如來叫“出有壞”。出,超出了叁界輪回;有,有五種圓滿的智慧;壞,破壞了四種魔力。經過魔,才能破這個魔,你能夠破壞這四種魔力,就徹底成佛了。釋迦牟尼佛快要成佛的時候,還有那麼多磨難、那麼多魔障,我們剛起步的時候肯定有啊!遇到境界了,不能手忙腳亂,不能胡思亂想。只要你虔誠地祈禱上師叁寶,一切魔都會被戰勝。
有的人一遇到境界就沒有信心了,“唉,我是個凡夫,還是不行,輪回就輪回吧,下地獄就下地獄吧!”哪有那麼容易啊?我們現在偶爾辛苦一些、餓了一天、凍了一宿都受不了。那傍生的痛苦、餓鬼的痛苦、地獄的痛苦我們怎麼去承受?現在說起來很容易、挺有勇氣似的,等到那個時候機緣成熟了,那麼巨大的痛苦,你受不了也得受,承擔不了也得承擔。
8、最殊勝的布施是法布施
每天在講法之前,我除了念這叁句提醒大家發心以外,我用藏文念的這些你們也應該知道。
第一個四句是一心頂禮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
第二個四句是一心頂禮蓮花生大士;
第叁個四句是一心頂禮龍欽巴大士,也就是無垢光尊者;
第四個四句是一心頂禮麥彭仁波切;
第五個四句是一心頂禮大恩上師晉美彭措法王;
第六個四句是一心頂禮一切具德上師;
第七個四句是邀請一切有形無形的衆生來聽我講經說法;
第八個四句是我用各種不同的語言來爲各類不同的衆生講經說法。
你們聞法的時候也應該這樣祈禱。我以前聞法、講經、辯論、寫書的時候也是祈禱這些。這裏的頂禮不是一般的頂禮,是一種感恩的頂禮。從功德上來講,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都是一樣的,但是恩德卻不一樣。
對我們來說,釋迦牟尼佛的恩德是最大的,超過了一切諸佛。我們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才有了聞思修行,有了解脫成佛的機會和緣分,所以我們第一個要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第二個是蓮花生大士。蓮花生大士弘法之前,世間就有密法,但是特別秘密,從蓮花生大士開始密法才公開弘揚。如果沒有蓮花生大士,我們不可能遇到無上密法,也不可能有修持無上密法的機會和因緣。
蓮花生大士對我的恩德特別大,我特別感恩蓮花生大士。
龍欽巴大士和麥彭仁波切兩位尊者對藏傳佛教、尤其是紅教甯瑪派的貢獻特別大,他們寫過很多書,主要是弘揚密法。其內容詳盡明了,淺顯易懂,通過這些書我才能證悟密法的道理。在我學習修行的過程中,龍欽巴大士和麥彭仁波切對我的恩德也非常大,我也是感恩的頂禮,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祈禱他們。
第叁個是我的上師。我也有很多傳承上師和灌頂上師,但是其中對我最有恩德的上師是晉美彭措法王,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我都會恭敬頂禮他。我祈禱、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蓮花生大士、龍欽巴大士、麥彭仁波切和自己的根本上師,是因爲他們對我的恩情特別大,比哪一尊佛、哪一位上師都大,這是一種感恩的心,不是分別心。
上師叁寶對自己的恩德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不僅僅是不忘記,而且還要有報恩的心,要盡心盡力、全力以赴地報答這些恩情。我什麼時候才能報答這些恩德呢?只有弘揚佛法、救度衆生,才能回報,因爲這正是他們對我最大的期望和心願。所以我發心發願,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就用多大的能力弘揚佛法,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就盡多大的力量去救度衆生。我現在聞法、講法、辯經、寫書,這也是對他們的報恩。
我以前也發過心、發過願,今天也是這樣發心發願:終我自己的一生,盡我所有的一切乃至生命,來報答上師叁寶對我的恩德!
佛已經將脫離痛苦的方法教給我們了,我們按照佛的要求去做;再把這個方法告訴別人,也讓別人這樣去做,這叫弘揚佛法、救度衆生,哪怕只救度一兩個人也行。有的法師講法要有百人以上,千人以上甚至萬人以上才講,幾十個人就不講。我沒有這個要求,一個人也行,兩叁個人也行。佛陀最開始傳法的時候也只有五個人。我只有一個要求:只要你們有希求正法的心。如果沒有,講多少也沒有用,你也不會去修。
我們每個人都一樣,能幫助一個、能救度一個衆生也行,不能輕易地放棄每一個救度衆生的機會。遇到那些螞蟻、蟑螂、蚊子、蒼蠅之類的小動物的時候,給他們發一個慈悲心,念佛號、念咒語,在它的相續中種下善根,回向發願,這也是弘揚佛法,這也是救度衆生,這些誰都能做到。放生也不是要拿很多很多錢,用一塊錢、一毛錢也行,救度一個生命也行。每一個人都能弘揚佛法,每一個人都能救度衆生,關鍵是你做不做,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做到。如果做了,就能弘揚佛法,就能救度衆生。
法布施是最大的布施,其次是無畏布施,最低的是財布施。對于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懂價值的人來說,自己的功德、自己所種的善根、自己所積的福德是最珍貴的東西。生命是第二,財産是第叁。把這些最珍貴的東西回向給衆生,這是最大的供養,也是最大的布施。
對于很多凡夫、愚癡的人來說,財産第一,生命第二,功德第叁。一說“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回向給一切衆生”“把我的功德回向給你”,都特別大方、特別舍得。功德回向,行;善根回向,行;福德回向,行,一點點也不在乎,也沒有一點點吝啬心、貪心。一說“獻出生命”就難了,一說“獻出財産”,就更難了。因爲在很多人眼裏,財産是最重要的,一分錢、一塊錢都舍不得,一提這個心裏特別在乎,就不大方了,這是愚癡,不懂價值。當你真正懂得了功德的價值還能舍…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