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們祈求不入涅磐,也能得到與諸佛菩薩同樣的功德和福德。
頂禮、供養、忏悔、隨喜、請轉*輪、請佛住世,這都是觀想,都是心裏的念頭,沒有什麼可難的。今天是二〇〇七年的第一天,能不能從內心裏發一個真切的願:今生一定要解脫、成佛!我們都是學佛的人,以後過節、過年的時候都應該這麼過。能這樣發願就是最圓滿的節日了。
發心以後不能輕易忘了,如果今天發心了,明天就忘了,跟沒發一樣,這樣的發心發願不僅沒有什麼功德,而且還有罪過。你在上師叁寶、父母衆生面前發了願,卻不去做,這不是欺騙上師叁寶、欺騙父母衆生嗎?多大的罪過啊!今生也好、來世也好,不可能有什麼好的結果。
真正能夠從內心裏發願:我今生一定要解脫,一定要成就。那麼從現在起,上師叁寶每時每刻都會關照你、加持你;一切善神護法一分一秒也不會離開你,時時刻刻都會護持你,你的一切一切都會越來越吉祥、越來越圓滿。最後,今生一定會解脫,一定會成佛。
7、上師瑜伽修法之五
(9)七支供之七——回向支
無盡善聚回向成正覺
我們經常講叁個殊勝,第叁個就是後行回向殊勝。無論做什麼功德都應該有前行發心殊勝、正行無緣殊勝、後行回向殊勝。如果沒有後行回向殊勝,我們所做的任何善事都不會有圓滿的功德。對于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這是必不可少的一種修法,如果沒有回向,無論種什麼善根、無論做什麼功德、無論積什麼福德都沒有多大的意義。
做完功德後如果不回向,第一,不能增長善根,功德福德的果報享受一次就會消盡;第二,所做的功德不能圓滿;第叁,所做的功德不穩定,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毀滅。如果不及時回向,只要生起刹那的嗔恨心、後悔心、邪見,或者在他人面前宣說,所做的功德就會消失。還有顛倒回向、不該回向的地方回向、不如法的回向,甚至想借此善根去損害別人,這樣功德也會消失。
所以平時無論做什麼功德、做什麼善事,不管大小都要立即回向。如果你回向了,尤其是你回向衆生、回向給修成菩提果的因,第一,善根時時刻刻都能增長,直到證得菩提果,功德的果報享受一百次、一千次也不會窮盡,每時每刻都會增長,所做功德都能變成證得無上菩提的因緣;第二,無論大小的功德、善根都能夠圓滿;第叁,功德非常的穩定,再微小的功德也能夠存住,哪怕生起嗔恨心、邪見等等,功德也不會被摧毀。
回向的次數越多越好、時間越快越好,最好是立即回向。回向給自己和家人、冤親債主也行,最好是回向給一切衆生。因爲衆生是無量無邊的,這樣回向,你的功德也是無量無邊,這也是一種善巧方便。也可以回向給菩提:願此功德成爲一切衆生獲得無上正等覺的因緣。或者回向給自己:願自己爲衆生證得無上菩提,願此功德成爲自己修成正果的因緣。
做功德回向的時候,觀想十方世界中充滿了諸佛菩薩、上師叁寶,每位上師叁寶的面前都跪著一個自己,自己的身邊跪滿了法界所有的衆生,雙手合十,誠心誠意地在諸佛菩薩、上師叁寶面前爲自己所做的功德和所積的福德作回向,毫無保留地回向給家親眷屬、冤親債主等一切衆生,願一切衆生都能得到現世所需要的安樂,最終所能得到的究竟圓滿、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這些暫時和究竟的利益。這時,諸佛菩薩微笑著從周身放出五顔六色的光芒,普照我等一切衆生,使我等一切衆生得到了不可思議的加持,以及暫時和究竟的安樂。
做回向的時候最好是有證悟叁輪體空的智慧的攝持,這樣的回向叫叁輪體空的回向。叁輪體空,是回向者自己、所回向的善根、回向的對境叁輪都觀爲空,站在性空妙有的角度來做回向,是最殊勝最圓滿的回向。
但是,現在我們沒有證悟空性、沒有證悟叁輪體空的智慧,很難做到這樣的回向。但是我們可以這樣做: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怎樣回向,我也那樣回向;上師怎樣回向,我也那樣回向。《普賢行願品》裏也有“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菩薩亦複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文殊菩薩怎樣回向的,我也那樣回向;普賢菩薩怎樣回向的,我也那樣回向。這樣的回向也能夠代替叁輪體空的回向。
前行發心——發菩提心;正行無緣——明心見性、有證悟叁輪體空的大智慧的攝持;後行回向殊勝。對于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來說,這叁個殊勝都是不可少的。如果有叁個殊勝的攝持,僅僅念一句“阿彌陀佛”、念一句觀音心咒“嗡嘛呢呗呢吽”六個字,都能成爲解脫、成佛的因。
如果沒有叁個殊勝的攝持,即便所做的善根再大,所積的功德再多,也不能成爲解脫成佛的因緣,只能得到人天福報。如果僅僅在形式上、表面上做功德、積福行善,起心動念卻是惡的,那就造惡業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可能有絲毫的差錯,無論做什麼都有因果,都有果報,一定要自己承受。
我們都是學佛修行的人,不能只看眼前,只考慮今生,一定要考慮長遠的生生世世。眼前的好與壞,順境與逆境都是暫時的,不會長久,不是恒常的。這些沒有什麼可信任、可依靠的,都在變。什麼時候看破了,真的從心裏放下了,才不受因果。受因果就有煩惱,有煩惱就有痛苦,不管善惡、順境逆境都是一樣。能夠不執著于對境,一切能夠隨緣,你才能脫離痛苦,這也是我們學佛的目的。
佛法是一種對治煩惱和習氣的方法。如果你學佛修行了,煩惱和習氣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重,那麼你一定是學偏、修偏了,沒有別的原因。什麼“消業”、“有過程”,對,學佛、修行、解脫、成就需要過程,但是也得有變化、有進步啊!如果你學佛了、修行了,煩惱依舊、習氣依舊,煩惱還是那麼多,習氣還是那麼重,個性還是那麼強,生活、工作也沒有好轉,那沒有什麼可說的,就是學偏了、修偏了,不要找其他借口。我們這些凡夫特別喜歡欺騙,連自己都欺騙。實際上你沒有傷害到別人,是自己傷害了自己。
很多的學佛人都像水裏的石頭一樣,泡在水裏的時候,像變了顔色,變軟了似的,拿出來幹了,還和以前一模一樣,裏面也沒有變,外面也沒有變,還是那麼幹,還是那麼硬。一定要懂得佛理、懂得佛法,如理如法地修學,才有成就,否則無法達到解脫成佛的目的。我說的這些話都是佛和上師的教言,我希望你們都能認真地思考,牢記在心裏。
8、上師瑜伽之觀修儀軌之一
在修上師瑜伽的過程中,在上師叁寶面前做完七支供以後,然後念誦蓮師祈請文,誠心誠意地祈禱上師。上師是諸佛事業的總集,被稱爲第四寶,僅僅見到、聽到、憶念、接觸上師便可播下解脫的種子。對自己而言,上師爲自己開示一生一世就能解脫成佛的修持方法,並且以慈悲智慧加持自己,以殊勝的強力方便引導自己,對自己的恩德勝過佛陀。如果衡量上師的功德,可以說密意廣大如虛空,智慧無量如大海,悲心猛烈如湍流,自性堅固如山王,視衆平等如父母,每份功德不可量。僅以祈禱上師便可以獲得一切自己所希望得到的成就,就像如意寶一樣。當我們深深憶念:我唯一依靠上師如意寶您,希求您的果位,唯一修持您,然後以滿懷的敬信,以感恩的心而修持念誦:
西方烏金自在無量宮 善逝身語意之化現者
爲利贍部衆生而降臨 持明空行會衆作圍繞
祈請烏金蓮師諸聖衆 祈請烏金上師蓮花生
祈禱賜予灌頂作加持
然後從上師處受持四灌頂:
從于上師叁處叁字上 發出白紅藍色叁種光
融入自身叁處作加持 又複師攜眷屬化爲光
由自梵穴融入心明點 上師意與自心成無別
心性本然法身中安住 清淨四障獲得四灌智
精熟四道現前四身果 獲得一切灌頂及加持
邊念邊觀想,從上師處受持四灌頂。灌頂特別重要,尤其在密宗裏特別強調灌頂,如果沒有接受灌頂,就不能獲得任何成就。灌頂有基灌頂,道灌頂,果灌頂叁種。剛開始要進入密乘的時候,上師領你進入壇城,給你四種灌頂,這是基灌頂;上師領你進入壇城以後,自己在修行的過程中,通過上師瑜伽從上師那裏受四種灌頂,這是道灌頂;到十地菩薩的時候,最後要斷除微小的習氣障,那個時候上師給你灌一種頂,通過這個灌頂你能徹底證悟,徹底證得佛果,那個灌頂叫果灌頂。
現在我們要受的是道灌頂,觀想從上師的叁輪裏受四種灌頂。上師的叁輪——頂輪、喉輪、心輪裏有叁種智慧。
從上師的頂輪處有白色的“嗡”字,喉輪有紅色的“阿”字,心輪有藍色的“吽”字中發出白、紅、藍叁種光,融入自己的叁輪處加持自己。主尊上師和所有的眷屬全部化成光,通過自己的梵淨穴融入自己的心間,使上師的智慧與自己的心融爲一體,使自己的心安住于本來具有的覺性當中,清淨了四種業障——煩惱障、所知障、習氣障、定障。獲得了四種灌頂的智慧。精通、熟悉並成就了四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的修要。獲得了四種佛(法身佛、化身佛、報身佛、自性佛)的果位。獲得了所有的灌頂和加持。
最後,邊念邊觀想自己的心和上師的智慧無二無別。把自己的心和上師的智慧融合爲一體,在那個境界中靜靜地坐一會兒。
上師和蓮師是一體的,祈請蓮師也是祈請上師。然後念誦蓮師心咒:
嗡阿吽 班匝格熱巴瑪色德吽
蓮師心咒最好念一百萬遍
最後發願:
生生世世不離師 恒時享用勝法樂 圓滿地道功德已 唯願速得金剛持
然後念回向文:
我今速以此善根 成就怙主上師尊 令諸衆生無一余 悉皆安置于此地
這是按照麥彭仁波切所造的上師瑜伽的儀軌講解的。
…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