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二)▪P6

  ..續本文上一頁的人更愚癡!

  佛法廣大奧妙,所有的竅訣都蘊含在佛經裏,但都特別分散,最少的大藏經也有一百多部,能看完麼?能看懂麼?即便是看完了也找不到竅訣,所以一定要通過上師的竅決,才能證果。現在很多人都認爲自己很有知識、很有智慧似的,實際上什麼也不會!你講的那些道理都是佛經裏說的,照著佛經讀誰不會?

  你也只是會說而已,根本沒有得到這些東西。你講的再明白又有什麼用?你也沒有做到。就像軍事戰爭,有的人知道應該怎麼打仗,但是在戰場卻不能勝利。只有通過平時的訓練,會運用了,才能勝利。

  但是人都有傲慢心和嫉妒心,認爲自己是最有本事的,發現別人比自己修行好了,要麼視而不見,要麼心懷不滿。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不會有這樣的心態。如果你還有看不慣的事,說明了你沒有智慧,或者說你的智慧還是沒有圓滿;如果你還有看不起的人,說明了你沒有慈悲,或者說你的慈悲還是沒有到位。

  有慈悲心的人,沒有看不起的人;有智慧的人,沒有看不慣的事。

  慈悲心是什麼?慈悲心也是一種愛情,但是這種愛情是全面的,是對每個衆生都一樣地愛,一樣地有感情。如果你還有分別,對有的人愛,對有的人恨,對有的人熱情,對有的人冷漠,這都是分別,都是貪心。世俗上說的情愛就是一種貪心,你有這個情愛的時候肯定會造業,這時候你無論修什麼法,做什麼事,無論想什麼都是惡,造業,造惡業的,會有嚴重的後果。

  愛和感情,都可以是無分別的。兩個人同一時間看一個人,一個人覺得他可愛,另一個人覺得他討厭,但是在他的本體上並沒有討厭也和可愛的分別,都是自心顯現的。你把心態調整好了,今天覺得他討厭,也許明天就覺得他可愛了。

  善和惡隨心不隨相,善惡的大小也是隨心不隨相。我們學佛修行都是爲了這顆心,如果沒有看住這顆心,沒有伏住這些惡念、煩惱、習氣,我們學佛修行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我們無論做什麼善事,都要發菩提心,這樣所做的一切才能成爲解脫成佛的因緣。否則做了也是白做,都成爲輪回的因了。有的人並不懂得發心的必要性;有的人知道,但是煩惱習氣太重,也不記得發心,所以我天天提醒你們,也提醒我自己。

  (四)供曼茶羅

  1、在生活中積福的方法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曼茶羅的修法。

  積累福慧資糧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曼茶羅的修法是最殊勝的。我們以後要安排時間專心修持,每天修一兩個小時。

  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修持曼茶羅,尤其是你們這些居士,沒有那麼多時間。該吃的時候要吃,該休息的時候要休息,如果身體出了問題,對修行也是障礙。況且你們還要工作、料理家務、照顧孩子,都很忙,跟我們不一樣。我們出家了,不必應付那麼多俗事,所以有很多時間。有些人認爲出家了才能學佛修行,在家就不行,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能不能學佛,有沒有修行,要看學佛修行的動力,誰有這個動力,誰就能學會,誰就能修成。

  什麼是學佛、修行的動力?就是希求正法的心。如果你有希求正法的心,在家一樣可以學佛修行;如果沒有希求正法的心,出家也不行,一樣荒廢人身、虛度光陰。現在很多出家人,根本沒有希求正法的心,就像在狗的面前放青草一樣。在家人起碼在世俗上還有點成就,而有些出家人,從佛法的角度來講沒有成就,從世俗的角度來講也沒有成就。世間上的東西沒有得到,出世間的東西也沒有得到。你爲了什麼出家?出家以後你有任務,你要把自己的身口意獻給衆生,爲衆生學佛修行成佛,然後輾轉*輪,救度衆生。很多大德高僧說,出家人下地獄的特別多。因爲出家了,吃衆生的,穿衆生的,卻沒爲衆生做什麼,天天造業,能不下地獄嗎?

  關鍵看這個動力。“我有家、有孩子、有工作,也修不成。”不能那麼想,這是修行最大的障礙,是自己造成的障礙。對于你們來說,消業也好,積福也好,都要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把修行和生活工作分開了,不可能修成。我們要把修行落實到日常的生活當中,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早上醒了不要立即起來,先發心:爲了救度一切父母衆生要修持成佛。放松一會,然後開始修上師瑜伽。觀想上師融入自己的體內,把自己的心和上師的智慧融合在一起,在那個境界中坐一會兒。然後再穿衣服,穿衣服的時候也要想爲衆生穿。

  我們要把穿的衣服、吃的東西,都看成是上師叁寶的加持品。穿衣服的時候也可以這樣想:這都是上師叁寶賜給我的,要爲衆生穿。不要認爲是你自己買來的,因爲你生生世世學佛修行,按照上師叁寶的要求行善斷惡,才能得到人身,才有穿衣服的福報,否則肯定會墮落惡趣。地獄道、餓鬼道的衆生哪有穿衣服的福報呢?“我自己能幹,能賺錢,我自己花錢買。”生起這樣的愚癡心、貪心,穿衣服也是造業。

  你要發清淨心,要這樣想:我無論得到什麼好處都是上師叁寶賜予的,都是加持品,感恩上師叁寶,供養上師叁寶。這樣做就能祛病、驅魔、消業、積福。

  我們的身上和周圍環境中一切不潔淨的東西,都是自己的煩惱和業障。我們洗臉、洗澡的時候念催破金剛心咒祛病、驅魔、消業障最好。如果不會念,也可以念百字明,或者念金剛薩垛心咒。如果這些都不會,念阿彌陀佛也行。我們所用的東西都有上師叁寶的加持,通過上師叁寶的力量來清淨自己、保護自己。別生起貪心,爲了皮膚好一點,爲了長得好看一點才洗。自己洗得幹淨漂亮了,也別貪著,要供養上師叁寶。洗菜、洗米的時候也是,你覺得洗幹淨了,就是煩惱、業障沒有了。在諸法的本性當中,沒有這些不清淨的東西,一切法的本性都是不垢不淨的。

  吃東西之前,先把吃的東西供養給上師叁寶,吃的時候也不要生起貪心,要想是爲了衆生吃。我們現在吃之前都做簡供,這就等于做會供了,那些東西都已經變成上師叁寶的加持品了。喝的都是甘露水,是佛的智慧,喝完了,佛的智慧就圓滿了;吃的都是甘露丸,是佛的方便,吃飽了,佛的方便就圓滿了。福德資糧、智慧資糧全部圓滿了,成佛的資糧也就圓滿了。

  走路的時候,把上師叁寶觀想在自己的右肩上,走路就是繞佛。繞佛有消業和積福的功德,這樣,尋常的走路也變成功德了。工作的時候把上師叁寶觀想在自己的頭頂上,發願爲衆生服務,爲衆生提供方便,上師叁寶也能時時刻刻加持你,你的一切都會順利吉祥,這樣做一切都是消業和積福。

  做生意也可以,但是要發心。華智仁波切說得清清楚楚:做生意的行爲裏具足了十種惡業,做生意的人就是做十種惡業的人。那麼是不是不能做生意了

  不是!你要把所有的起心動念都轉換到正知正見上來,把所有的行爲都轉換到正事上來。爲了滿足衆生的需求,爲上師叁寶的事業去做生意,把錢賺來,用在正道上,這樣賺錢也是積福。如果沒有發好心,這些都是消福、都是造業。

  末法時期的衆生,壽命短、業障重,哪有那麼多時間專門修行?把生活的時間用在修行上,那麼你所有的時間都是修行。任何時候都是消業、積福的過程,做任何事情都是消業、積福的方法。如果沒有這些智慧,在愚癡的狀態中無論做什麼、無論想什麼都是惡業。應當用正知正念來實施一切行爲,念念不忘上師叁寶,念念不忘父母衆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現在我們無論做什麼都是貪、嗔、癡。不用特意想,自然而然就有;不用特意做,自然而然就做,因爲我們習慣了。我們現在學佛修行就是把這些不好的習慣通通斷掉,變成好習慣,把我們所有的思想和行爲都轉過來。當這種想法、這種行爲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了,我們就解脫了。我們用智慧來攝持自己的一切思想、行爲,才是自在、清淨、平等、解脫。

  把修行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每時每刻感恩上師叁寶、感恩父母衆生,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上師叁寶,爲父母衆生。這樣我們自己也能活得輕松,活得自在。這樣我們所有的思想、所有的行爲都變成了修行,都變成了功德。

  成佛的資糧有兩個,一個是福德資糧,一個是智慧資糧。這兩個資糧圓滿了,才能證得佛果。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要達到萬事如意、吉祥圓滿、心想事成。活得越如意、越殊勝,才越有修行。

  2、最殊勝的積福方法

  一切修法都有消業的功能,也有積福的功能,其中最殊勝的消業方法是金剛薩垛除障法,最殊勝的積福方法是供修曼茶羅。曼茶羅的修法裏遍含了積累福慧二種資糧的要點和要義,所以是最殊勝、最圓滿、最便捷的。

  曼茶羅是梵音,有很多含義,在這裏可以翻譯成“壇城”。曼茶羅有兩種,所修的曼茶羅和所供的曼茶羅。所修的曼茶羅也就是所修的壇城,它是所有壇城中的諸佛菩薩、上師叁寶和善神護法,是我們供養的對境。所供的曼茶羅是所供的壇城,是我們所供的供品,是將所有壇城裏一切珍貴稀有、清淨美好的東西,都供養給一切諸佛菩薩、上師叁寶、善神護法。

  (1)爲什麼要供修曼茶羅

  因爲我們都想解脫,都想成佛,我們有了證悟空性、證悟大圓滿的智慧,才能達到目的。我們要有足夠的資糧才能證悟一切諸法的本性和真相,才能證得大圓滿的境界。我們已經通過其他的修法積累了資糧,但是還不圓滿。曼茶羅的修法可以快速圓滿我們的資糧,所以我們都需要供修曼茶羅。

  與修金剛薩垛除障法一樣,修曼茶羅也需要先皈依、發菩提心,這是基礎。皈依發心沒有做到,儀軌念得再好、供得再多,也不是真正的修行,不能積福,不能證悟。相續中有了願行菩提心以後,我們行住坐臥都是修行的過程,吃喝玩樂都是修持的方法,都有功德,沒有罪過。但是到現在,很多人還是沒有發心。是不是不想解脫、不想成佛?

  真想學佛修行,一定要發心。不發心就會造惡業,就…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