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彌陀
音聲清響善讴歌 一曲新詞格調和
直饒唱得行雲墜 不如淨口念彌陀
柳眉星眼賽姮娥 玉體時新著绮羅
華容只可長年少 不如及早念彌陀
棋誇敵國智謀多 打劫爭先在切瑳
光陰一半因茲廢 不如端坐念彌陀
商人經紀最奔波 遠地他方到處過
江湖風浪危中險 不如歸去念彌陀
慣會公方損陷他 巧裝詞訟逞喽啰
家財漸破招人怨 不如省事念彌陀
殺業冤家漸債多 將何詞理見閻羅
教君一路超生法 不如知悔念彌陀
淨土詠(出寶王論) 晉康樂謝靈運
法藏長王宮 懷道出國城
願言四十八 弘誓拯群生
淨土一何妙 來者皆菁英
頹言安可寄 乘化必晨征
念佛叁昧詩 晉琅玡王喬之
妙用在茲 涉有覽無 神由昧徹
識以照粗 積微自引 因功本虛
泯彼叁觀 忘此豪余 寂寞何始
履玄通微 融然忘適 乃廓靈晖
心遊緬域 得不踐機 用之以沖
會之以希 神姿天凝 圓映朝雲
與化而鹹 與物斯群 應不以方
受者自分 瞬爾淵鏡 金水塵紛
慨自一生 夙之慧識 托崇淵人
庶藉冥力 思轉豪功 在深不測
至起之念 注心西極(出廬山集)
念佛叁昧詩(並序) 慈雲忏主遵式
敘曰。念佛叁昧踐聖之妙道。凡揭厲于法流者。何莫由斯矣。晉慧遠師。化浔陽集賢輩。乘之爲際極之軌。琅玡王喬之洎群賢。皆爲念佛叁昧詩。遠爲序。皇宋丙申沙門(遵式)會四明高尚之賓百余人。春冬二仲一日一夜。萃寶雲講堂想無量覺。行漢魏經。壬寅既廢。適臺之東山。忽思俄成故事。惜無述焉。乃擬晉賢作詩。寄題于石。垂于後世也(詩四章八句)
萬感外形骸 俨然虛堂寂
明毫冠群彩 幽神資始續
妙象非夙預 俗覽豈良觌
析之會入微 清玩心無怿
金肌昧真見 八音愚正聞
玄空了無托 至涉甯有勳
森羅會都寂 長空銷積氛
良哉此達觀 局士安與雲
融怉回曲照 熙如鑒中象
谛覽無遺心 虛求非滯想
追夢忘始終 通幽宛如往
藉此會神姿 逍遙期西賞
鑒極玄想孤 動靜如爲區
大象讵形儀 大方誰廉隅
正賞不隱括 妙踐無回迂
心澄遍知海 粲粲黃金軀
別李秘書始興寺所居 草堂先生杜子美
不見秘書心若失 及見秘書失心疾
安爲動主理信然 我獨覺子神充實
重聞西方之觀經 老身古寺風泠泠
妻兒待米且歸去 他日杖藜來細聽
東林寺臨水坐 香山居士白居易
昔爲東掖垣中客 今作西方社裏人
手把楊枝臨水坐 閑思往事似前身
吊天竺寶月大師 東坡居士蘇轼
生死猶如臂屈伸 情鍾我輩一酸辛
樂天不是蓬萊客 憑仗西方作主人
除夜 後山居士陳無已
七十已強半 所余能幾何
懸知暮景促 更覺後生多
遁世多爲累 留年睡作魔
西歸端著便 老子不娑婆
(後山又有叁詩。亦志在西方。今撮其要句附于此。寄參寥詩曰。平生西方願。擺落區中緣。唯于世外人。相從可忘年。寄李學士詩曰。稍尋東刹論茲事。賴有西方托後車。別圓澄禅師詩曰。平生准擬西行計。老著人間此何意。他年佛會見頭陀。知是當年老居士。後山居士。真近代詩人冠冕。其拳拳樂邦乃如此。則凡風騷之士。豈可唯以呤安一個字。撚盡數莖髭爲務耶)
錢唐勝事寄江甯府主馬侍郎 (天竺)忏主遵式
往歲錢唐勝事並 就中安養最存誠
心池菡萏如長在 須作西方佛上卿
(侍郎往歲酷于西方淨土。嘗印造彌陀法門一千卷。分施道俗。因是生于西方)
瑞竹悟老種蓮 無爲子楊傑
東林聞說好林泉 社會荒涼幾百年
靈物孰如崔氏竹 方池新種遠公蓮
華嚴頓淨叁千界 廬阜重招十八賢
應笑陶潛又歸去 白雲幽鳥伴歸田
廬山白蓮社 禦溪沙門懷悟
晉室陵遲帝紀侵 群英晦迹匡山陰
樓煩大士麾塵尾 十七高賢爭扣幾
才高孰謂文中龍 返使伊人思謝公
煙飛露滴玉池空 雪蓮蘸影搖秋風
贈彌陀道者(即喻彌陀) 直秘閣黃诰
淨公他日號良醫 一悟真空便決疑
孝行未應忘父母 信心無複念妻兒
鹿門羞比龐居士 蓮社欣逢遠法師
更作西方清淨觀 白毫常現五須彌
十六觀近體詩 沙門沖默
日觀
年來香火寸心明 擬跨迢迢十萬程
每向日輪垂沒處 靜凝心觀便功成
靈丹豈獨瘳諸苦 幻骨須期會五清
滿目山川非故國 終歸安養是神京
水觀
大水凝水沒海涯 光明昭徹遍河沙
空中不覺乾坤大 心外元無霧霭遮
自恨此生投境晚 因嗟群妄落空邪
林間不廢芭蕉觀 只待蓮舟促到家
地觀
融心絕處匪邦基 小道那知有大逵
天樂滿空鳴梵呗 金幢擎地映琉璃
略無惉懘神根爽 不怕閑浮急景移
試問海山長不死 何如彈指在瑤墀
樹觀
莫把名言向外尋 覺天境界最高深
重重寶珠非他物 一一珠光出自心
超往未成由缺誦 積功終不厭穿針
無生社友應招手 許我同參悟一音
池觀
水流八德凝神冷 蓮放諸珍眩眼奇
波鏡華間傳絕唱 禽翻寶岸影相隨
幾年浪迹忘歸計 此日追懷定集池
小憩胡床形夢想 覺來心地獨熙怡
總觀
欲天富樂在層霄 比校恒沙不易饒
畟塞諸仙戲樓閣 宣揚叁寶吹笙箫
無何境裏非凡想 解脫光中未覺囂
總觀殷勤師子吼 野幹驚懾破邪妖
華座
遍知夙願丘山重 陸地生蓮合自然
寶座巍峨難比喻 珍幢高出中方圓
想成法法元無迹 目擊塵塵本太玄
切忌絲頭落魔網 直須消殒此生前
像觀
真境太高凡目眩 先施像觀示常容
要知相好從何起 直指心源有路沖
金相炳明如杲日 毫光柔軟似輕茸
會須生佛融方寸 豁破塵昏萬萬重
真身
八萬尊崇全體現 光明常鑒刹塵傍
生死浩劫難遭遇 寤寐存誠未始忘
銘願鑿山營勝業 刻蓮成漏伺朝陽
風流蓮社今千載 猶有嘉聲著處香
觀音
叁十六重圓感應 網羅群品出飄沈
天冠化佛標垂迹 沙界隨機演妙音
璎珞滿身籠皓月 楊枝在手露真金
我生多病常歸仰 鼠飲不知江海深
勢至
冠插金瓶華百億 摩尼異寶映砗磲
光含刹土嚴身相 風動琳琅響佩裾
念佛圓通功夙著 攝生方便業先祛
真慈浩漾無涯涘 終日神光蔽草廬
普觀
聖觀才融惑妄輕 凝眸頃刻到華汀
九蓮臺穩超凡世 百寶光寒照幻形
鳥語瓊林混天樂 波搖金沼契圓經
不知幾劫伶俜苦 洗耳今朝試一聽
雜觀
六十萬億巍巍量 悠悠凡淺未應窺
寶池常想融粗相 塵刹垂形適異宜
聖語昭彰無可議 佛身勝劣合先知
裹糧日日欲西邁 謹勿將心起大疑
上叁品
脫得棘林登上品 芬陀華在火中開
禅可久寂已無浪 心鏡元明不受埃
此去便成無上忍 新遊爭仰出群才
填空烈聖渾垂手 特與金剛勝妙臺
中叁品
小教豈能營淨業 回心入大始應知
因崇諸戒無玼玷 果證叁明絕妄癡
耳聽出家離苦法 心持無我是真基
屈伸臂頃出叁界 一朵蓮房出寶池
下叁品
愚流習惡久成風 平昔那知黑白蹤
直待垂終諸業現 方驚已困四蛇攻
自非宿善熏聞力 安得稱名勇猛功
陡覺涼風吹業火 玉毫光裏面金容
廬山蓮社 監簿喻良能
遠公結社事清修 永睿宗雷並俊遊
千古空余舊名字 白蓮零落不勝秋
前生我是比丘身 處處雲山有宿因
何日塵緣都淨盡 重爲香火社中人
次韻蓮社 釋褐劉淳叟
買酒卻邀陶令入 閉門不放謝公遊
風流千古無人會 閑卻芙蕖幾度秋
廬山十八賢 東溪釋祖可
不能晉室扶傾覆 盡作西方社裏人
豈意一時希有事 翻令元亮兩眉颦
懷安養故鄉詩(並序) 樝庵法師有嚴
余以安養爲故鄉。乃即心淨土。雖久思歸。且步覆未至。可不哀哉。因作是詩焉。讀者幸無以取舍爲诮
達士身心非迩遐 雖雲四海盡爲家
爭如故國遊瓊樹 況得通衢禦寶車
屈指多年不歸去 論情凡事杳無涯
空煩父母倚門望 待孕池蓮九品華
幾年衣袂惹京塵 志氣陵雲莫自伸
南雁數聲鄉夢斷 秋風終夕淚痕頻
此回若不懷歸計 向後從誰結善鄰
請看路傍埋朽骨 其中多是未歸人
西方真淨本吾家 今憶歸程十萬賒
客路伶俜都已困 風塵孤苦最堪嗟
七重樹聳千般樂 八德池深四樣華
莫怪近來鄉夢切 柰何榮辱事無涯
昔年容易別瓊樓 本也無心作遠遊
豈意而今發垂雪 片懷長挂月西鈎
枕中忍思飛歸鳥 檻外頻驚落葉秋
一炷檀煙一聲磬 等閑遙望淚橫流
(樝庵法師。專修淨業景暮之切。見之于詩。豈意。而今發垂雪。片懷長挂月西鈎。佳句也。非識妙者。莫能窺。然此詩赓者甚衆。不能備錄。獨保福詢師。有短景只嗟魚少水。長途仍恐象無鈎之句。頗脍炙人口。草庵錄所載誤矣)
懷西方詩 北山法師可旻
家在天涯落日邊 望中行樹隔雲煙
一彈指頃雖能到 叁曆僧祇或不前
珠網七重光匼匝 蓮華四種色新鮮
歸時善友相迎迓 應問抛離幾許年
但能忻厭作行持 本性唯心豈不知
叁界飄蓬情染惹 四生流浪力羸疲
彎彎玉兔初生處 爍爍金烏欲墜時
黃面老親頻倚望 急須脂轄促歸期
已知今是昔何非 深掩柴門到落晖
竹尾輕搖新月上 簾腰半卷宿雲歸
山林氣味盈懷抱 松柏香煙滿布衣
片石蒲團長燕坐 寸心西趁落霞飛
西指西瞿更向西 向西西去有招提
華開菡萏光無夜 地布琉璃瑩絕泥
風動法音強八詠 池流德水勝雙溪
臨終但得超生去 九品從教低處低
又五言二首
娑婆堪忍界 稚小著嬉遊
送想憑紅日 傷心已白頭
袅袅蓮千朵 彎彎月一鈎
未知何日往 彈指到瓊樓
一等根莖…
《1969A 樂邦文類(宋 宗曉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