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風趣灑脫談禅宗的人物

  從風趣灑脫談禅宗的人物

  

  時間:公元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二日

  地點:臺北國父紀念館

  對象:法師、居士(弟子方杞記)

  一.從遊戲神通來談禅宗的風趣灑脫

  二.從生老病死來談禅宗的風趣灑脫

  叁.從榮辱毀譽來談禅宗的風趣灑脫

  四.從弘法利生來談禅宗的風趣灑脫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

  大家晚安!

  這次佛學講座叁天,爲什麼要用禅做主題呢?因爲生活愈是忙碌,人生愈是動蕩,禅在我們生活裏面愈重要。禅究竟是什麼呢?禅就是我們自己,就是我們的心,是人生的放曠,是生活的幽默,是一種直覺,一片定慧;禅不在多言,不在世俗文教經典中,沒有你我凡聖的差別,禅就是一種光芒,一片靈犀--像這個講臺上的花,黑暗中並不起眼,水銀燈光一照,就特別亮麗,氣氛也不同了。看著這些花,有人心裏會有一種美麗的感動,有人沒有,滋味也就不一樣。

  假如不分僧俗,不分出家在家,每個人生活裏都能有那麼一點禅味,生活就會不一樣。所謂“蓮花開水面,亭亭出汙泥”,禅就像出汙泥而不染的蓮花,在任何汙濁的生活環境裏,都能有清淨素雅的心田,“悟則叁身佛,迷疑萬卷經”,有沒有禅,差別是很大的。

  過去禅宗的人物,有的風趣灑脫,有的幽默自在,有的持重嚴厲。像有名的六祖大師,隱藏在獵人群中十五年,隨宜說法,他爲什麼能夠這樣的堅忍,這樣的持重?因爲禅在生活裏有力量,有了禅,人可以隨忍隨住。

  像汾陽禅師,皇帝八次召請上朝,他不去,再高的榮耀,也不動心,爲什麼?有了禅,死生憂樂不能移,世間萬物在他心目中都很渺小了。

  南泉禅師混迹樵牧群中,日日打柴、砍樹、自築禅齋,叁十余載不下山,爲什麼?擁有了禅,就等于擁有了宇宙,大千歸宿在懷抱,一切風光現眼前,何必再到什麼地方去呢?

  禅是無你、無我、無聖、無凡,更沒有貴賤的差別。爲了悟禅,禅師的持重有很嚴格、很嚴厲的方式。像二祖慧可,爲了向達摩初祖請法,苦立至積雪封膝,還不惜自斷一臂,以表示爲法忘形的決心,這多嚴厲啊!百丈禅師給他的師父馬祖大喝一聲,耳朵聾了叁天,也領悟了叁天獅子吼。俱胝和尚在有人問道的時候,不多言語,只豎一指,侍者也學和尚豎一指向人說法,被俱胝攔指一剪,把虛有表相的指頭剪斷!指頭斷了,侍者也開悟了。雲門禅師正要出門的時候,右腿已跨出門檻,師父把門用力一關,左腿關在裏面,這一夾,腿斷了,痛心徹骨之余,他也悟到了裏外一如的道理。

  爲了參禅,禅師們嚴厲的精神實在超乎我們的想象。有的很神奇怪異,有的很幽默自然,有時故意給你受種種委屈,給你種種的傷害,種種的侮辱,千折萬磨,把你的思想也好,心也好,逼得走投無路,走到絕望的時候忽然一悟,峰回路轉,真是別有洞天福地。禅的密意,都在生活日用中出現了,端看我們如何在心田體悟、受用。

  我今天不講禅師們那些持重、堅忍、嚴厲的風範。我想用比較平易的方式,談談禅門風趣灑脫的人物,把他們參禅生活的點點滴滴向各位介紹,讓大家在生活裏,也能像那些風趣灑脫的禅師們,有那麼一點禅味,豐富我們的生活。

  一.從遊戲神通來談禅宗的風趣灑脫 

  禅師們因爲有了禅,從禅來遊戲人間,表現智能。他們的風趣灑脫,常常透過遊戲和神通的方式呈露,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感悟。我現在介紹幾樁公案讓大家參想:

  雲升禅師和坦山是師兄弟,坦山禅師不正派,是一個不正經的和尚。信徒們都恭敬雲升師兄有學問,有道德,有修養;對坦山師弟的不夠莊嚴則搖頭歎息,不願理睬他。有一天,坦山禅師買了很多魚肉下酒,正在屋裏吃吃喝喝的時候,雲升從門口經過,坦山一見,趕緊招呼道:

  “師兄,來哦!吃一杯酒如何?”

  雲升禅師一看非常生氣,罵道:

  “你啊!真是沒出息,現在是什麼身份了,還吃酒?我可是嚴守戒律滴酒不沾的。”

  坦山一笑,說道:

  “連酒都不會吃,實在不像個人。”

  雲升一聽,沈下臉責問:

  “身披袈裟,吃酒已屬犯戒,你還罵我?”

  坦山笑嘻嘻的應道:

  “我什麼時候罵你了?”

  “你剛剛罵我不像個人。”

  “你當然不像個人啊!”

  雲升忍住怒氣,追問:

  “那我像什麼?”

  坦山放下酒食,坦然說道:

  “你像一尊佛祖啊!”

  禅師們總是用出乎意料的一句話,解決很艱難尴尬的局面。禅,是人生的潤滑劑,透過遊言戲行,能使生活現出一片幽默的風光。

  中國佛教史上,道教道士和佛教法師常常辯論鬥法;有一個道士向法印禅師挑戰,道士趾高氣昂的說:

  “你們佛教怎樣高超都比不上我們道教,你們佛教講到最高都是一,一心啦,一真法界啦,我們道教講什麼東西都是二,絕對勝過你們的一。比如講乾坤、講陰陽,都是二,勝過你們的一心、一真法界!”

  法印禅師笑著問:

  “真的嗎?你們的二,真能勝過我們的一嗎?”

  道士信心十足,誇口說:

  “只要你們說一,我就能二,一定能壓倒你們。”

  法印禅師漫悠悠把一條腿那麼一豎,望著道士說:

  “哪裏!請你把兩只腿豎起來。”

  千種難題萬般困擾,禅師一句簡單話便讓你啞口無言。禅,不是賣弄,而是自在自如,遊心禅海之中,人生便處處是轉機,時時含妙意了。

  有一位將軍,向大慧宗杲禅師要求出家,一再懇請:

  “我早已看破紅塵,請禅師慈悲、慈悲!收留我出家,跟你做和尚吧!”

  禅師語重心長的回答說:

  “你還有妻子,有家庭,社會習氣也太重,還不能出家,慢慢說吧!”

  這個將軍苦苦請求:

  “師父啊!我現在什麼都能放下,妻兒家庭我都能放下了,你即刻收我出家吧!”

  禅師還是搖頭:

  “慢慢再說!慢慢再說!”

  有一天,將軍很早來到寺廟拜佛,表示很虔誠。大慧宗杲禅師見到了,有意點撥他,就問:

  “將軍,爲何起這麼早來拜佛呢?”

  將軍把胸這麼一挺,威風凜凜的說:

  “我爲了除卻心頭火,特別起早禮世尊!”

  大慧宗杲禅師笑嘻嘻問道:

  “這麼早出門,不怕妻子偷人嗎?”

  將軍一聽,怒氣勃然而生,很不高興地指斥:

  “你這老怪物,怎麼講話這麼傷人呢?”

  大慧宗杲禅師哈哈笑道:

  “我才輕輕一撥搧,你的妒火就燃燒了,瞋恚心這麼重,怎能出家呢?”

  參禅求道,是要身心放下,以平常心隨緣放曠,道在生活裏自然呈現,這就是禅師們風趣灑脫的特色。

  很有名的一休禅師,信徒問他:

  “師父,什麼法號不好取,爲什麼要叫一休?”

  一休禅師就說了:

  “一休萬事休,有什麼不好呢!”

  信徒一聽,頗覺有理:

  “不錯!不錯!一休萬事休,很好!很好!”

  一休禅師眨眨眼,搖搖頭,說道:

  “一休不好,要二休才好。”

  “二休怎麼好呢?”

  “這個二休嘛!就是生要休,死也要休。生死一起休才能解脫;煩惱要休,涅槃也要休,煩惱涅槃一起休,二休最好。”

  信徒一聽,非常贊同,連聲叫好:

  “不錯!不錯!二休比較好。”

  一休禅師白眼一翻,又搖頭了:

  “二休不好,叁休才好呀。”

  信徒覺得奇怪,追問說:

  “叁休怎麼好?”

  “你老婆今天跟你吵架,像個母老虎,最好是休妻。”

  一休禅師板著臉繼續說:

  “作官常常要奉承逢迎,也很辛苦,最好休官。社會上謗議叢生,唇槍舌劍也很累,最好休爭。能夠休妻、休官、休爭,叁休豈非最快樂!”

  信徒一聽,擊掌稱妙,更是大點其頭:

  “不錯!不錯!叁休的確好。”

  一休禅師臉色一正,大搖其頭:“四休更好。”

  信徒一愣:“四休怎麼好啊?”

  “酒、色、財、氣,四樣孽障一起休最好!”

  望著一休禅師的莊嚴神色,信徒衷心悅服,頂禮說:

  “四休實在好!實在好!”

  一休禅師卻又微笑起來,搖搖頭:

  “四休不好,最好五休。”

  “哪裏五休?”

  “人生最苦就是爲了無底海這張嘴。”一休禅師張嘴伸舌示意:“要吃飯,要工作,爲一口衣食奔波忙碌,所以受種種苦,假如五髒廟一休,不就衆苦皆休,通通都沒事了嗎?”

  禅師們講說佛法,不但契機化導,言語遊戲之間,另開方便神通法門,把諸佛菩薩的至理妙道闡發于無形。在禅宗的寶典裏,像禅師們這種風趣灑脫的遊戲教化公案實在很多,我現在高高舉起一根指頭,請問大家:這是什麼?

  (聽衆紛紛猜測:一指禅?一休禅?星雲一句禅?生死一如?乾坤一空?......)

  (星雲大師舉一指示衆,含笑不語。過了半晌,才說:)

  “大家心裏想的,難道不是禅法?”

  二.從生老病死來談禅宗的風趣灑脫 

  有了禅,生活就別有洞天,連生死的風光都不一樣了。我現在舉幾個禅師對生老病死自在灑脫的公案給大家參想:

  有一個信徒問趙州禅師:

  “師父!您八十歲了還在參禅、打坐、行腳,這樣的修行實在少有,您百年以後,會往生到哪裏裏去?”

  趙州禅師立刻回答說:

  “我死後當然到地獄裏去!”

  信徒聽了,半信半疑:

  “師父,像您這樣大修行的人,死後怎會到地獄去呢?”

  趙州禅師慈眉善目的看著他說:

  “我若不到地獄裏去,誰來度你這種人呢?”

  從另一個角度看:禅師自己到地獄裏去,跟你受苦受難,幫你得度,這是何等寬敞的胸襟?連生死都可以置之度外,懂得禅,真是任運自在。

  我也是禅宗的一份子,我的祖師是臨濟禅師。有一天,臨濟禅師帶著普化禅師到信徒家裏接受供養。普化禅師把飯菜打翻了兩次。到信徒家作客,把飯…

《從風趣灑脫談禅宗的人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禅者雲遊與參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