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二)
時間:公元一九八六年五月廿八日
地點: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對象:法師、居士(弟子永本記)
一.平等包容是我們的淨土
二.自由民主是我們的淨土
叁.慈悲喜舍是我們的淨土
四.安住禅心是我們的淨土
五.大乘方便是我們的淨土
六.清淨唯心是我們的淨土
七.勤奮願力是我們的淨土
八.智能靈巧是我們的淨土
各位法師、各位貴賓、各位護法居士:
在第一講中已經談過:阿彌陀佛有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藥師琉璃如來有他的琉璃淨土,毘盧遮那佛有他的清淨法身自性淨土,彌勒菩薩有兜率天的兜率淨土,甚至維摩居士也有他的唯心淨土。人人都有佛性,我們的淨土又是什麼呢?現在我就來爲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大衆,描繪出人間淨土的理想藍圖。
我們的淨土應是什麼樣子呢?
一、平等包容是我們的淨土
平等很寶貴,包容更寶貴。看看今天的世界:種族之間不平等,大國小國之間不平等,甚至男女也不平等,貧富更不平等……。在這現實的世界裏,由于不平等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是非、煩惱、仇恨、紛爭才會不斷的發生。
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等正覺的那一刻,開口第一句就說:“奇哉!奇哉!大地衆生皆有如來智能德相,佛與衆生原來是平等的!”我們如果能感受到自己與叁世諸佛的本性是無二無別、平等相同的,自然會自尊自重,把別人看成是未來的諸佛。《法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將來皆當作佛”,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尊重別人的人格尊嚴,人間自然就不會有紛爭發生了。
平等重要,包容更重要。這世間一定有很多事物相歧的地方,例如:見解思想的不同,生活習慣的不同,語言文字的不一樣,以及其它種種的不一樣。但我們要有容納異己的心胸,有容乃大,大才能共存共榮;有各種不同現象的存在,才能顯出這個世界的多采多姿。
“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竹子一根一根的密集生長,流水還是一樣潺潺流過;無論山多麼的高聳天際,也不妨礙白雲飄過長空;不管世間上的人怎樣阻礙我,假如我們能像水一樣柔軟,像雲一樣逍遙,我們一樣可以精進向前而又隨緣自在。所以,世間給予我們的阻礙,不要太計較,只要自己有平等心與包容心,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我們的一只手、五個手指頭,一向都和平共處相安無事。有一天,這五個手指頭,忽然互相爭吵起來,大姆指說:“這個手裏面我最大”,同時豎起姆指:“你們看!我代表最大,表示最好!所以,五個手指頭,應該由我來領導。”
第二個食指聽了很不服氣,就說:“這五個手指頭,我最大最有用。你看!我一伸,這裏!那裏!大家都聽我的指揮,我才是最大,我叫食指,只有我動大家才有得吃,所以我最重要。”
中間的手指頭也不服氣的說:“嗨!不要這樣講,你們看這五個手指頭哪裏一個最長?我最長!哪裏一個在中間?我在中間!實實在在我是最大的。”
輪到無名指,它就說了:“你們統統不要講,人的這只手真正最大的,應該是我無名指。你們有人以虛名爲重要,有人以實際爲最重要。我是無名指,雖然我不要名,但是實際上,鑽石和金戒指都會套在我的手指上,我才是最尊貴的。”
爭來爭去,大家都爭第一,獨有小姆指在旁邊不開口。大家就問它:“咦!你怎麼不講話呢?”小拇指就說:“我還有什麼好講呢?我最小、最後、最沒用,我跟你們爭什麼呢?不過我雖然最小,但這只手如果沒有我小姆指,只有你們四個指頭,也不像一只手吧!”
大家一聽,這個道理沒錯,因爲有小姆指才像一只手。這個時候,小姆指又再開口說:“當我們拜祖先、拜佛的時候,要合掌禮拜,我也是排在最前面哪裏!”
從平等的觀點來講,這五個手指頭誰是第一?個個是第一,通通都有用。一只手如果只有單獨一根手指,它就起不了作用,沒有力量。一定要五指並存,成爲一只手,團結合作成爲拳頭,才有力量。所以,大家不必爭我第一、我最好、我最大。只有團結、互助、平等、包容,爲我們的社會、國家,建設一個更好、更光明的明天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說:平等、包容,是我們的淨土。
二、自由民主是我們的淨土
不少人都想到美國去,因爲美國是自由民主國家的盟主。我在美國,發覺美國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表現了我們大乘佛教的根性。大乘佛教要實踐六波羅蜜,才能得度,美國人就有這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能)的精神。
美國人很肯布施,他們不但幫助國內的老弱傷殘,對失業貧病也有救濟,全世界更有不少落後國家,持續獲得美國的救助。美國人非常守法,可以說是真正的法治國家,人人遵守法律,有所爲有所不爲,就是一種持戒的精神。美國人很能忍耐,像排隊,不管他們再怎麼忙也不會任意插隊,不會爭先恐後,都是從容不迫的樣子,那種忍耐的修養很可佩。交通秩序十分良好,因爲很少違規或闖紅燈,原因是每個人都有守法的精神和忍耐的性格。
美國人休閑時很活潑,但工作時一定全力以赴,充分表現精進不懈的精神。美國人的禅定工夫也很好,自從日本鈴木大拙博士在美國講佛教的禅學,禅,幾乎風靡了整個美國,非得要買門票才能進去聽講。美國人搭飛機、坐火車,到哪裏裏去旅遊,都是靜靜的,不會任意吵吵鬧鬧,隨時處在禅定的境界中。美國人也有智能波羅蜜,所以他們的科學,乃至社會人文學都很發達。現今追求自由民主的中國,大家也應該在生活中努力實踐這六度的精神,才能迎頭趕上美國。
中華航空的一架貨機,被一位機員劫到廣州,另外兩位機員董光興和邱明志,忠貞不貳堅定不拔,坐了飛機又再回來,大家贊美他們忠貞愛國。他們在大陸二十天生活中,之所以能夠堅忍不拔度過難關,是因爲隨身帶了四本佛經,他們有佛法,有智能波羅蜜、禅定波羅蜜和忍辱波羅蜜,所以才能帶著我們全國同胞的期望,光榮的脫險歸來。所以,有佛法不但可以堅持自由民主,更可以達到我們的奮鬥目標,做任何事情,都能順利成功。
自由民主是現代社會的中心思想,也是人類追求的生活方式。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釋迦牟尼佛,就具有這種自由民主的思想。
佛教講業,業是最自由的,自作還是自受。你作惡犯罪,佛祖也不能保佑你;你作善事有功德,任何人也無法打倒你、貶損你。業,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凡人的行爲、語言、思想所造下的一切,就成爲業,自己作的自己負責,這不是很自由嗎?
釋迦牟尼佛也非常民主。他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尼,做了兩件衣服送給他,他只肯接受一件,把另一件送給僧團的大衆。他常說他只是大衆中的一員,這正是佛陀真正民主的地方。所以,我們只要實踐佛法,就是實踐了自由民主。
自由民主這麼好的名詞,也有人隨便濫用,只顧自己的自由,不尊重別人的存在;高喊民主的口號,但是妨害別人、打擊別人、破壞公益,卻也在所不計。
有一個初學禅的青年,他學禅的心態類似我們學自由民主。這個青年在學打坐時,寺裏的老禅師從他身旁經過,這個青年竟然沒有行禮,睬也不睬。老禅師走上前去問道:“喂!年輕人,我從這裏經過,你怎麼都不站起來跟我行禮,表示歡迎呢?”
青年學著“禅語”道:
“我坐在這裏歡迎你,就是站起來歡迎你。”
老禅師上前打他一個耳光。青年很生氣的問:
“你爲什麼打我呢?”
老禅師輕言慢語的說:“我打你,就是不打你!”
坐在那裏,不能表示歡迎;妨礙別人,也不是自由的真義。我們要學習自由民主,確實還要多受一些教育,多接受一些佛法。淨土是很美好的,但真正的自由民主,才是我們的淨土。
叁、慈悲喜舍是我們的淨土
我們平常所奉行的,是依據什麼道理?我們一天到晚,又安住在生活的哪裏一個層面之上?《華嚴經》說:“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如果能常常對柔和忍辱法感到歡喜,安住在慈悲喜舍上,那該多好!
信奉佛教的人很多,然而心中真正有佛法的人卻很少,具有慈悲喜舍、柔和忍辱的人更不多見。現在我們以慈悲喜舍作淨土,修持自己使自己能夠喜舍,“願將佛手雙垂下,摸得人心一樣平”,讓我們的手作慈悲的手,給人服務,給人幫忙;讓我們的眼睛看人,成爲慈悲的眼睛,讓人看了感覺親切、和善、慈祥。
讓我們以慈悲的口、慈悲的眼、慈悲的語言、慈悲的聲音、慈悲的歡笑、慈悲的眼淚、慈悲的心對待他人。然後,用這種清淨溫柔的心,來轉山河大地。水,可以成爲慈悲解渴的水;路,可以成爲慈悲行走的路;山,可以成爲慈悲深重的山;樹,可以成爲慈悲蔭涼的樹。一切都由心轉,因而變得更加慈悲可愛了。
慈悲的花草,給人欣賞;慈悲的樹木,給人乘涼;慈悲的大地,覆載衆生;甚至于由慈悲的指引、慈悲的開導、慈悲的手段,進一步做到每一個人都是慈悲的人,我的家是一個慈悲喜舍的家,我的團體是一個慈悲喜舍的團體……乃至于我們的國家,也是一個慈悲喜舍的國家。
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歡歡喜喜幫助人,沒有目的,沒有企圖,也沒有邪惡的貪心。要想做到慈悲喜舍,必須要有叁種觀念:
1.自他互易觀:把自己和他人的立場換一換,就能産生慈悲心。我對你之所以不能慈悲,是因爲你不是我,假如把你的痛苦當作是自己的痛苦,就會生起慈悲了。
2.怨親平等:沒有敵我之分、怨親分別,一切平等對待。有時,怨家也會成爲我們的逆增上緣,親人反而破壞我們的好事。假如怨親平等對待,就會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差別。
3.自他同體:能不分你我,才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和我,不是兩個,原來是一體…
《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